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入定受加,为近方便,故次来也」。为什么说这一品经,说「三昧品」?清凉大师把这个因缘为我们说出。前面毗卢遮那佛放光集众,从齿间放光,这个光是从口当中放出来的。放光遍照十方法界,我们在前一品「现相品」里面见过。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菩萨都到华藏世界来集会,这些菩萨数量没有法子计算,不是恒河沙数,是世界海微尘数,来参与华严法会。来的这些人不是普通人,都是法身大士;还不是一般的法身菩萨,是等觉菩萨,我们看到一般经上讲的菩萨摩诃萨。称摩诃萨,最低水平都是初地才称摩诃萨。经上我们看到代表的人物,全是等觉菩萨,摩诃萨里面的上首。人数这么多,来参加一个华严海会。这个海会可以说是宇宙的学术会议,宇宙的佛教教学会议、佛陀的教育会议,我们世间人无法想像。
  「光示法主」,佛放光,不用说话,智慧的光明,这放一道光,这个光摄到法主,法主是普贤菩萨,后面会有介绍。普贤菩萨是大会主席,「今将说法」,大众都集会了,集会以后要说法,要提出报告。这个说法就是现在讲的报告,大会的主席报告,大会的总干事要提出报告。「是故法主入定受加」,法主是普贤菩萨,在这个时候,这是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记住,我们真的要学习。愈是大场面,心、这个心情愈要稳定下来,这入定,决定没有丝毫浮躁的气象,身心都静下来。《楞严经》上讲得好,「净极光通达」,心清净到极处就放光,那个光就是,智慧就生起来了,这能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此地讲的诸佛如来就是毗卢遮那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来加持你,这叫「近方便」。所以这一品经接著「现相品」就来了,「现相品」是远方便,「三昧品」是近方便,这是把来意交代了。
  下面这要解释品名,「普贤三昧品」要解释品名,清凉大师说:「释名者,普贤明说法主,以说普法故。」普贤菩萨说什么法?为什么他叫普贤?他给我们说普法,普是什么意思?跟诸位说,普是平等的意思,普是圆融的意思,普是自他不二的意思;普说到最极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来说普法。普法具体而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圆教,圆是圆满,没有一点欠缺,是普法,是平等法,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普贤简单介绍到此地。
  下面讲三昧,「三昧是业用」,业是造作,用是德用。「以非证不宣故」,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不能说。为什么?说了没用处,说了你也不懂,所以是非证不宣。宣说的人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证得,参加与会的大众每一个人也证得,这个时候可以说了。如果普贤菩萨证得,说法的人证得,听法的人没有证得,你说这个法不契机。现在我们这些人没入佛的境界,我们怎么会有缘听到?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答案,《华严经》被一切众生根机,我们不是《华严》的当机者,《华严》当机者是法身大士,程度最低的是圆教初住菩萨。凡夫能不能听?也能。哪一种凡夫?大心凡夫。我们中国人常说量大福大,那个心量大的人、福大的人,行!他可以听,听了有受用,能够启发他的悟性;心量小的人不行,小的人听这个经,疑问都来了。心量小的人听《华严经》,听什么?听故事、听神话、听寓言、听小说,把它当作一种文学作品来看,像中国的《西游记》、《封神榜》一样。大心凡夫则不然,他听了能契入义趣,他听得懂。所以说非证不宣。
  「此则人法合举」,人是普贤,法是三昧,「普贤之三昧」。「亦此三昧,是普贤所有」,普贤菩萨所证得的,所以称为普贤三昧。从普贤菩萨的德号,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个三昧是平等三昧,自己证得平等,平等利益众生,也能令一切众生入此平等三昧。所以普贤菩萨不是通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普贤法门,凡是修学普贤法门的人都称为普贤菩萨。普贤法门的总纲领有十条,佛法里面通常称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能够将这十大纲领与自己的心行完全相应,也就是说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这十条相应,我们就是普贤菩萨。为什么?我们修的是普贤法门,我们在普贤菩萨里面是最低阶的,初发心的普贤菩萨。真正落实,诸位要知道,真正落实,你的见思烦恼自然就没有了,为什么?心转变过来了。烦恼的根是迷而不觉,菩萨的根是觉而不迷,你转过来了。转过来之后,起心动念跟普贤菩萨一样,念念都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决定不为自己。
  我们今天学佛,说老实话,还常常想到自己,起心动念没有把自己忘掉。我们常常讲、劝导大众,学佛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形象,这一句话有不少人听错了,「法师,你要保持一个很好的形象!」他说这个话是从自私自利心里头生出来的,让社会大家尊重你。话是说得没错,用心错了!这个形象是什么?形象果报是名闻利养,这就不相应,跟普贤法完全不相应,普贤法没有自己!我们自己要示现一个好的形象是为众生,是给众生做榜样的,是觉悟众生的一个工具,是觉悟众生的一种方法,哪里是为自己?有丝毫不善夹杂,就全盘都破坏了。不能有毫分不净夹杂,不能有毫分不善夹杂。起心动念还想到「我的利益」、「我的形象」,依旧是迷而不觉。我们表演一个最好的形象:众生的形象、正法的形象、断恶修善的形象、破迷开悟的形象、转凡成圣的形象、善因善果的形象;不是我的形象,不是法师的形象,这样才能够跟普贤法相应。
  相应里头的根,我们讲根本是三昧。什么叫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是接受,正是正常,正没有一丝毫偏邪。有丝毫的偏差不正,有丝毫的邪念不正。普贤要求的是纯正,换句话说,是纯净纯善,这种享受是普贤三昧。所以普贤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入定,特别为我们显示纯净纯善,这样才能得毗卢遮那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毗卢遮那一切诸佛如来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自己的圆满性德,自他不二。前一品末后昨天跟诸位所说的,现相品的总结,精进力菩萨为我们的开示。前一会我们看到菩萨的赞颂,十方菩萨推一个代表来赞颂,赞扬大会的殊胜,赞扬大会主席。现在主席要提出报告,报告之前,你看看他也在示相、也在现相。我们上讲台,站在讲台上几秒钟的时间,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一分钟,大概二、三十秒的时间,心情整个稳定下来,观察在场的一切大众,我们这个目光都要看到,这就是遍观十方。心情定下来的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这是求佛加持,然后这才能提出报告。普贤菩萨在此地就表演给我们看,他的报告才如法,才显示出无比的精彩。
  下面又说了,「三昧境界,名为普贤,一切如来藏身为普贤故。此则普贤即三昧,拣余定也。」普贤是人名,普贤也是法名,法门的名称,普贤也是三昧的名称,这个三昧的境界叫普贤。这什么意思?「一切如来藏身为普贤故」,这一句话意思很深。一切如来藏身,什么叫如来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好比我们现在讲的仓库,这个仓库里头收藏什么?收藏著如来,如来就藏在这里面。一切如来藏身,「一切」两个字怎么讲?虚空法界一切无量无边世界海微尘数刹土,这是佛国土;一一刹土又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众生。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皆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一个性;性即是如来。《金刚经》上解释如来这个字的意思:「如来者,诸法如义」,这句话讲得好。诸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法是从相上讲的,如来是从性上讲的。如来在哪里?如来就含藏在一切法里面。哪一法不是如来?法法皆是,只是迷的人不知道。经上又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句话说明真如自性遍一切时空、遍一切法界,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用八个不来形容它。它是永恒的,它是真实的,能生万法。
  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唯心所现」,这个心就是自性、就是如来,它能现;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所现所变的,能所是一不是二。讲「如来藏身为普贤故」,这里头含的深义是平等、是清净、是和谐、是圆融、是一体。体虽然是一,相有差别。我们一定要懂得,差别就是无差别,无差别当中生差别,这个意思也不好懂,所以古大德用比喻来跟我们说明。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到银楼去参观、到金铺去参观,你看看黄金做的首饰最多,有项炼、有手镯、有戒指、有耳环、有璎珞,我曾经参观过。我们学佛同学里面陈大川居士,他就是经营这个行业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样样都不相同,差别;全是黄金做成的,无差别。你从金上看就没有差别,从质料上看没有差别,完全一样,从形状上看完全不相同。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差别里面有无差别,相有差别,这个质没有差别。所以差别里头有无差别,无差别里面现差别。无差别是金,都是黄金,无差别;现差别的是,它做出来的形状不一样。你要是明白这个意思,十法界依正庄严,它的体质是真心、是如来,如来就是真如,没有差别;但是现相,这个相依正庄严有无量无边的差别,这个意思你能听懂吗?
  要再听不懂,我们举一个更容易体会的例子。我们这一个人自己,不要说别人,自己,自己这一个身没有差别,但是你仔细去观察,你从小长大,如果你还保留著你的一些照片,你自己看看有没有差别?有!「那是年轻,这是少壮,那是老头!」还是一个人,这一个人没有差别,变的这个相分有差别。再说,一天当中都有很多差别相,你快乐的时候,你面孔笑咪咪的;你不高兴的时候,你面孔很呆板,它怎么没有差别?有差别!刹那刹那在变化。相在变,性没有变;相是虚妄的,性是真实的。真跟妄怎么讲法?什么叫真、什么叫妄?佛法里面讲凡是会变化的叫妄,凡是不变的叫真。性不变,如来不变;相会变,所以佛会变,如来不会变。我们在经上有的时候看到佛,有的时候看到如来,为什么常常换名词?说佛是从相上说的,说如来是从性上说的。说佛,佛有法身、报身、应化身,这个差别就很大;说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从佛性上讲的。法身、报身、应化身,性永远不变。不但在佛的三身上如来不变,在我们众生身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个佛性就是如来藏,如来含藏在我们这个相分之中。我们这个相会变,六道轮回身相不一样,会变;我们的佛性不变,永远不变。
  什么是普贤?不变的真性是普贤,这个意思我们清楚了。我们要学的是什么?我们要得到的是什么?这个得就是证得,我们希求证得的是什么?不变的自性。那个不变的性是什么样子?我们怎么能够觉察得出来?《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为我们展示出来了,如果你不能完全记下来,你就抓住它的纲领,纲领就是十大愿王、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十度、十愿是永恒的,无论在什么状况之下都不可能有改变,那就是自性德行的现相。我们佛经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