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不至地照料他。因此我们若遇到别人的加害时,也应想到这一点,慢慢学会去理解他、包容他。
    作为大乘行人,我们一方面要会谅解别人,一方面也要以此教言来调伏自己的烦恼,否则,稍微遇到一点痛苦,就要死要活的,好多人劝也劝不住,那不太像一个佛教徒。印度的观音上师在一段开示中曾说:“自杀,仅仅是把巨大痛苦带到下一世去承受而已,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佛陀在三乘戒中都明确遮止过自杀。所以我们遇到再大的痛苦,也应当勇敢去面对,逃避无法解决问题。”这段话的意义十分深远,我们佛教徒应以这种精神来对待自己、帮助别人。
    现在世间上自杀的人非常多,圣严法师说:“台湾‘九。二一’大地震时死的人,与台湾自杀的人比起来,后者远远超过前者。”为了防止自杀,国际上也建立防止自杀的协会,并将9月10日定为“预防自杀节”,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至今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有时候想:“若能将佛教的理念和精神融入世间,令每个人受到佛法的教育,自杀率肯定会下降的。”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像我们学院几千人,二十多年来,自杀的现象几乎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过,而任何一个社会团体会不会这样呢?恐怕不会,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多多少少也会有自杀。但如果以佛法来摆正心态,烦恼逐渐得以控制,很多人就不想自杀了。其实没什么可自杀的,不自杀的话,无常也会马上到来,不用大圆满和大中观的见解,只要一观无常,很快的时间内自己会死、众生也会死,那就不用自杀了。所以,我们不要将自己陷于非常可怜的境地中,看见别人想自杀时,也应尽量地帮助他。
    此处的主题,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就是讲:别人伤害我们时,应该学会理解他,想到他烦恼起来时,连自己都会损害,那害我们又有什么呢?在这个世间上,每个人最爱的就是自己,尽管有人说“我爱你胜过一切”,但如果他是凡夫人,最爱的肯定还是自己。然而一旦受到烦恼的强烈驱使,他们对极为珍爱的自己,尚能自杀残害,那害我们就不足为奇了。再加上,我们之间可能有多生累劫的恩恩怨怨,他害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从明天开始,有多少人打你,你也应该甘之如饴!
     
思考题
    489、既然一切都是如幻如化,生嗔者是幻化的,嗔心也是幻化的,那又何必去除嗔恚呢?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平时该如何修行?
    490、有些亲友本来相处得不错,但到一定时候会翻脸不认人,平白无故闹许多是非,这时候应该怎么做?平常你是怎么训练的?
    491、有些人认为痛苦是咎由自取,并非因缘所生,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492、怨敌明明是伤害我们的人,为什么反而说他是值得悲悯的对境?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第七十七节课
    下面继续学习“作害者理应是悲悯之对境”:
    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悯,
    慈悲纵不起,生嗔亦非当。
    作为发大乘菩提心的人,对因烦恼而疯狂加害我们的怨敌,理当生起悲悯之心,即使生不起悲心,也不能对他生嗔恨心。字面上应该这样解释。
    这次听受本论的人,希望不看任何讲义,字面上应该能解释。个别道友在讲考时,一边读颂词,一边看讲义,这不叫真实的讲考。听说外面有些居士,连颂词也解释不清楚,这样可能不太好。一般而言,我们所学的知识中,《中观四百论》、《量理宝藏论》第八品、《中论》,这些难度有点大,除极个别有智慧的人以外,不看讲义直接解释,应该说比较困难,而《入行论》颂词那么简单,如果连字面解释也不会,那有点说不过去。而且,我这次讲得也不算广,再进行发挥的话,应该说内容非常深,但即使你不能发挥,颂词字面上读一遍,然后闭着眼睛开始讲,应该没有问题,需要达到这种程度。因为我每天讲得并不多,基本上只有五六个颂词,若连这些都不会,那不叫学习《入行论》了。
    听说有些居士不敢参加考试,非要看一个讲义,在颂词上读一遍,然后拿着讲义开始念,那多不好意思啊!颂词如果背不来,读一遍过后,里面的内容应该能讲,这次学习《入行论》,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不然,你边看讲记边念“传承”,这不叫学习。我想大家没有必要自欺欺人,学佛是自由的,既然你们愿意在这里学,彼此还是要互相起一点作用,否则我每天讲得再广,对有些人也意义不大。其实《入行论》并不难,所以字面上起码要过关,然后再进行发挥,这两点希望大家能做到。如果这个都做不到,那所谓学习《入行论》,只不过是挂一个名而已。
    据我所了解,有些人还不敢跟别人提考试,害怕一提的话,别人就退了。退了就退了吧,如果连字面上都解释不来,名字虽然没有退,而实际上已经退完了。有句名言说:“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同样,有些人已经退了,他还没有退;有些人没有退,但他已经退完了。若是认真学习的人退了,那有点可惜,但这种人早一点退的话,对我来讲也没有什么。我们正在讲的时候,他都不愿意学,以后肯定也不会学的,所以退了也无所谓。《入行论》的颂词还有一大半,你们字面上应该过得去,然后再进行内容上的探索。这是我给大家提的要求。
    回到颂词上来,正如前面所讲,怨敌以因缘所逼迫,好像着魔了一样打我、杀我、害我(印度译本中,“害我”是指他人以烦恼疯狂般地对我加害),按照世间的做法,不管他有没有理由,只要侮辱我、殴打我,我一定要以牙还牙。但是作为大乘修行者,已在上师诸佛菩萨面前发了愿,要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所以不但不能害他,还要生起强烈的大悲心:“这些人真是非常可怜,在烦恼的驱使下,不要说是我,就连他最宝贵的生命、最喜欢的亲人,也会毫不留情地损害。”昨前天有些老乡打架,一个老人用枪把外孙打死了,平时他非常疼爱这个小孩,但烦恼一起来,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实在是无法控制。佛陀在《无量寿经》中云:“众生迷于嗔恚,贪于色财,永无止息,哀哉可殇!”意思是说,我们这些迷茫的芸芸众生,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始终沉迷于嗔恨当中,贪执外境的色法财物,在轮回旷野中不断地漂泊,何时才有完结之日,谁也无法肯定,真是可悲可伤!因此,我们对众生理当心生慈悲。
    然而,有些人的善根比较微弱,很可能对大乘的殊胜教法生不起信心。前段时间,有位居士来学院学习,她听了几天法师的课后,遗憾地说:“我原来觉得这里应该对自己有帮助,但现在说来说去,都是所修的善根不能拥有,全部要回向众生,这样的话,我就是穷光蛋了,呆在这里也没有意义,我要回去了。”这也是她自己根基不够,或者是初入佛门,了解的道理不多所致。
    在大乘教典中,虽然没有强性要求对所有众生要生悲心,但即使你生不起悲心,也不能生嗔恨心,否则就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种性——如来种性。假如万不得已生了嗔恨心,也千万不能害众生、打众生,即使有人践踏在我们头上,想要我们的性命,若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那只有送自己的性命了,不应该反倒害众生。
    不管你有没有理由,骂了别人、说了别人、打了别人,那是不是大乘佛教徒呢?绝对不是!有些人狡辩说:“本来我不想打他,但是他先动手的,我为什么不能还手?”但大乘佛教中有没有这样的理由?——“因为他先骂我、他先踩我,所以我跟他拼了。”这种说法只是世间的传统习俗而已,真正的大乘佛教并没有如是原则。
    甚至在世间中,有些人为了短暂的目的,也能够修持安忍。20世纪英国有位首相叫威尔逊,他在竞选首相时,有天在一个广场上举行公开演讲。演讲开始不久,一个年轻人从听众中扔出一个鸡蛋,打在威尔逊的脸上,蛋清蛋黄布满了他的脸,很长时间都睁不开眼。这对他来说是件很失面子的事,下面的军方马上把年轻人抓起来,但威尔逊要求把他带到台上来。台下听众看后,认为威尔逊肯定要惩罚他,但接下来的讲话证明他们错了。威尔逊心平气和地说:“你的技术不错,打得特别准!要是我真当上了首相,会让国防部长把你的技术用上,你在军事上很有培养前途。”威尔逊的一席话,把听众都说乐了,整个场面变得很融洽,下面一直掌声不断。结果也不言而喻,那次演讲非常成功。(此故事另有不同说法。)
    当然,威尔逊有没有大乘安忍之心呢?绝对不可能有,他甚至可能没有听过“愿菩萨心”的字眼,但之所以能如此安忍,也许他真有宽宏大量的胸怀,也许是另有目的,为了自己当几年的首相,宁愿忍下来这种难堪。世人尚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佛教徒为了离开整个苦海,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就更不该鼠目寸光了,应该有一种远大的发心。
    几年前,美国总统布什到某国家访问,他在演讲的过程中,下面有人指着他的脸质问道:“你有什么权力反对恐怖主义?你自己就是恐怖主义!”下面的国防部立即去制止,不让他继续说下去。布什笑着说:“不要制止他,我非常喜欢自由,让他随便说,但是我有我的理由。如果你们制止他,我为人们的想法,大家就不知道了……”于是他讲了很多道理,那个人也是无言以对。后来虽然听说他在其他场合爆发过嗔心,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能安忍别人的言词,让不愉快的情绪随风而逝,这一点,是有些大乘佛教徒所不及的。我们在演讲的过程中,如果下面的人进行谩骂,有些法师是怎样对待的?大家也可以想一想。
    其实,作为大乘行人,即使没有对他生悲心,也不能生嗔恨心,如果控制不住生起来了,则应马上忏悔,千万不能说:“你有本事就过来!”然后看到前面有什么东西,就抓起来准备打,若是如此,大乘行人的资格就丧失殆尽了。至于其他的说法,暂时在此不提。
    所以,我们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应尽量要求自己,衡量自己的心态。佛经中说:“纵然众生以山王般的铁锤锤击我,在千百俱胝劫中损害我,也不应对彼等生嗔恨之心。”又说:“众生纵然如是损害,对彼也应生大悲救护之心。”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说法,自己真正遇到对境时,也应当如是行持,这就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作用,也是一种证悟。
    所谓证悟,不应该执著在一些相上。现在有些人拍个照片,就要观察上面有没有光;晚上做个梦也要琢磨半天,梦到什么就觉得很了不起;白天的时候,想看见明点、看见光、看见乌鸦(众笑)。实际上,这并不代表很高的证相,现在的这些光,不要说大城市,就连我们山沟里的人也觉得不足为奇,只要你懂一些电脑,什么光都可以出现,什么彩虹都可以显现。听说现在武侯祠那边,有些上师看到一个好的法座,就通过电脑处理放在自己下面,看到一个好的帽子,马上用电脑戴在自己头上……所以,即使没有神通神变,在科学发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