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兰人在东印度的贸易买卖,的确使西班牙的商品增值不少,因为他们是用银币去换取东方的商品。他们的做法使西班牙减轻了其一部分过剩产品在欧洲的压力。
这种贸易看起来好像与西班牙仅有间接关系,但实际上西班牙和从事这种贸易的国家都从这种贸易中获益。
根据刚才所述,我们就可以来评判一下西班牙议会所制定的法令:禁止使用金银镶饰物或奢侈品。假如荷兰人也能禁止人们消费香料,那么这条法令就可以同荷兰的法令相媲美了。
我的理由并不针对所有的矿山。日耳曼和匈牙利的矿山是很有用的。虽然人们开发这些矿山除去成本后所剩无几,但是这些矿山位于本土境内,开发矿山雇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则消耗掉了本国过剩的生活物资。它们是国家真正的工厂。
在日耳曼和匈牙利,矿山的开发使得耕种土地更有价值;而在墨西哥和秘鲁开发矿山却破坏了土地的耕种。
印度和西班牙均是属于同一个主人的两个大国。然而印度却占据了主导地位,西班牙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政治妄图使印度重归从属地位,但却是徒劳的。印度总是把西班牙吸引到自己那里去。
印度每年所需的商品值大约为五千万镑,而西班牙提供的商品仅有二百五十万镑。也就是说印度的贸易额为五千万镑,而西班牙的贸易额仅有二百五十万镑。仅仅凭借偶尔得到的贡品而并非依靠自己的工业,自己的国民人数及其土地耕耘而致富是一种很不好的财富。在这一方面,西班牙国王从卡迪斯的关税中得到了大笔金钱,然而他却只是一个极为贫穷的国家里的一个有钱人而已。所有的贸易往来都是他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事情,而他的臣民并没有参与这些贸易买卖。因此这种贸易与国家的兴盛和衰败没有任何关系。
假使加斯提地区的那些省份也能像卡迪斯海关一样给他同样多的钱,他的权势可就要大多了。因为这样的富有仅仅是国家富强而导致的结果。这些省份会推动别的省份,它们会更加团结一致,承担各自的责任。这样一来,他得到的不是一个大金库,而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第二十三节 问题
既然西班牙自己无法经营印度的贸易,那么就让别的国家放手来做不是更好吗 ?我想不应该由我来解答这个问题。我只是要说,如果西班牙在其政策允许下少给印度贸易设置障碍,西班牙是不会吃亏的。假如各国运抵印度的商品价格昂贵,那么印度就必须用其大量的商品——金和银——来换取这些少量的外国商品;如果外国商品在印度的销售价格便宜,那当然印度人付出的金和银就少多了。还有,这些国家如果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在印度市场能以极便宜的价格出手而相互妨碍的话,这也许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了。这些就是我们应该加以考虑的原则。当然不要忘记以下这些东西:印度的安全、单一关税的作用、重大变故的危险等,而那些不能预见到的不利因素往往比所有这些能预见到的不利因素更危险。
'1' 塞斯德斯—— (Seterce) 古罗马小银币,价值两个半罗马铜币。
'2' 巴特洛克露斯—— (Patrocle)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所叙述的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
'3' 托勒密向我们描述了许多河流流向里海的东部。自托勒密时代以后,这一地区的地理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沙皇出版的地图上,里海的东部只有一条阿斯特拉巴特河,而在巴塔尔先生的地图上,这里连一条河也没有。
'4' 参见《北方旅行汇集》中的“杰克逊日志”。
'5' 我想咸海就是因为此河改道而形成的。
'6' 参见普利因所著《自然史》第 6 卷第 2 章。
'7' 赫拉克勒斯擎天柱——直布罗佗海峡两岸的高山。
'8' 由于欧洲金价与银价之间的差异,运送金子到印度比运送银子到印度可多产生一些利润,然而获利总是微不足道的。
'9' 意大利仅有一些避风港,而西西里却有很好的港口。
'10' 我指的是泽兰 ( 荷兰省名 ) ,而荷兰的一些港口是很深的。
'11' 也就是说,在比较两只同样类型的船只的体积时,水流对船体的冲击作用力同船的抗力成正比。
'12' 指波斯王。
'13' 见斯特拉波所著《地理》第 8 卷。
'14' 见荷马史诗《伊里亚特》第 2 卷。
'15' 同上第 2 卷。
'16' 同上第 1 卷,并参见《地志》第 9 卷。
'17' 阿耳戈英雄——希腊神话中乘坐快艇阿耳戈号 (ARGO) 去觅取金羊毛的人。
'18' 见斯特拉波《地志》第 15 卷。
'19' 见《地志》第 15 卷。
'20' 同上。
'21' 见普利因《自然史》第 6 卷第 23 章,《地志》第 15 卷。
'22' 见海德所著《波斯人的宗教》。为了保持本质的纯洁;他们从不下河航行。直到今日他们从不做任何航海贸易,并视那些航海的人为无神论者。
'23' 希罗多德曾说大流士征服了波斯,这只能被理解为征服了亚利安那,而且只是一种思想上的征服而已。
'24' 但这并非禁止所有的伊契欧巴基人食鱼。这些人沿着近 2000公里的海岸线居住,亚历山大该如何养活他们呢?他将如何使他们屈服呢?所以这里只是一些特殊的民族问题。尼阿库斯在其《印度货物》一书中说,在这条海岸线的终点,也就是沿着波斯海岸线有一些不太喜食鱼类的伊契欧巴基人。我想亚历山大的命令仅是针对这一地区或是更靠近波斯的地区而言的。
'25' 亚历山大里亚建在一个被叫做拉可第斯的平坦海岸上。古代的君王曾在此设兵布防,以防止外敌尤其是希腊人的入侵。正如人们所知,当时的希腊人被视为大海贼。见普利因《自然史》第 6 卷第 10 章,斯特拉波《地志》第 18 卷。
'26' 见阿利恩《亚历山大的航行》第 7 卷。
'27' 同上。
'28' 古希腊货币。
'29' 见斯特拉波《地志》第 16 卷。
'30' 看到巴比伦被洪水淹没,他认为近邻的阿拉伯是一个海岛。见《地志》第 16 卷。
'31' 见尼阿库斯《印度货物》。
'32' 见斯特拉波《地志》第 16 卷。
'33' 同上。
'34' 这些迷信使他们厌恶外国人。
'35' 见普利因《自然史》第 2 卷第 68 章及第 6 卷第 9 , 13 章;斯特拉波《地志》第 16 卷;阿利恩《亚历山大的远征》第 3 卷第 74 页及第 5 卷第 104 页。
'36' 见阿利恩《亚历山大的远征》第 7 卷。
'37' 见普利因《自然史》第 2 卷第 64 章。
'38' 见沙皇的地图。
'39' 见普利因《自然史》第 6 卷第 17 章。
'40' 见《地志》第 15 卷。
'41' 巴克特里亚 ( 大夏 ) ,印度和阿亚利安那的马其顿人同叙利亚王国分开,自成一个大国。
'42' 见普利因《自然史》第 6 卷第 23 章。
'43' 见普利因《自然史》第 6 卷第 23 章。
'44' 《地志》第 11 卷“锡哲王国”。
'45' 指也门。
'46' 季风在一年的某一个季节中从这一边吹,在另外一个季节从另一边吹;而信风则整年从一边吹。
'47' 见《自然史》第 6 卷第 23 章。
'48' 大西洋 10 月、 11 月、 12 月和元月刮东风,人们穿越赤道一直向南行驶直至进入热带,目的是为了避免东风,因为这一地区刮的是西风。
'49' 我们今天称之为红海的这个海湾,古人称之为阿拉伯湾,而他们却把邻近于这个海湾的那一部分大洋称之为红海。见斯特拉波《地志》第 16 卷。
'50' 阿提密佗路斯所记述的这一段人们所知道的海岸的尽头是奥斯特利克奴,而伊拉托斯特尼斯则认为基那莫米费拉姆是海岸的尽头。
'51' 请看斯特拉波和佗勒密所记述的非洲的这些地方是多么精确。这些知识来源于当时迦太基和罗马这两个超级帝国同非洲诸民族进行的战争,来源于它们所缔结的各个同盟,来源于它们同非洲大陆所进行的贸易。
'52' 见《创建东印度公司历次航行记》第 1 卷第 20 页的地图和记事:海面布满了水草,使人们无法看到海水。只有借助于强大的风力,船只才能向前行驶。
'53' 普利因在关于亚特拉斯山的记述里也向我们描述了同样的场景。
'54' 参见多维尔所著《关于汉诺航海记行之研究》。
'55' 他参与了医院的部分管理工作。
'56' 这名水手受到了迦太基元老院的奖赏。
'57' 亚历山大确立了雅典殖民点阿米苏斯城的自由。该城享有平民政治,甚至是在波斯王国统治时期也是如此。路古鲁斯攻占了西诺布和阿米苏斯,重又使这里恢复了自由,并把逃到船上的居民招回来。
'58' 参阅阿庇安《反米特里达特战争》中关于纳高利人、阿米苏斯人和西诺布人的记述。
'59' 参阅阿庇安记述的关于米特里达特用于战争的巨大财富,他所藏匿的财宝,因他的手下叛变而丢失的财宝和在他死后人们所发现的财宝。
'60' 有一次他损失了 17 万人马,但马上就用新兵补充上了。
'61' 参阅阿庇安《反米特里达特的战争》。
'62' 参阅《罗马帝国兴盛原因论》。
'63' 正如柏拉图在《法律》第 10 卷中的论述一样。
'64' 阿勒波和苏维士的商队带去货币 200 万,秘密带去的也是同样的数目。苏维士船队带去的也是 200 万。
'65' 他在《地志》第 12 卷中说,罗马人在同印度的贸易中使用了 120 艘商船;而在第 17 卷中说希腊国王派往印度的商船只有 20 余艘。
'66' 在我们最好的地图上,皮埃尔塔的位置是东经 100 度,北纬四十度。
'67' 见《西哥特法》第 8 卷。
'68' 参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 3 卷第 9 和第 10 单元。
'69' 参阅《西班牙的痕迹》一书中关于 1228 年和 1231 年的阿拉贡宪法,以及《布鲁塞尔集》一书中关于“国王、香槟伯爵夫人和居·唐皮埃尔之间于 1206 年的协议。
'70' 见斯洛《伦敦一瞥》第 3 卷第 54 页。
'71' 1392 年 4 月 4 日在巴维尔发布的上谕。
'72' 在法国犹太人是永久的奴隶。布鲁塞尔先生记述了在 1206 年国王和香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