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理〉是事物所由明示其初义的,如假设是实证的起点。
(因为“原因”与“原始”之义相通,所以“原”有六义,因也该有六义。)这样,
所谓“原”就是事物的所由成,或所从来,或所由以说明的第一点;这些,有的是内含
于事物之中,亦有的在于事物之外;所以“原”是一事物的本性,如此也是一事物之元
素,以及思想与意旨,与怎是和极因——因为善与美正是许多事物所由以认识并由以动
变的本原。
章二
“因”的命意(一)是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如造象因于青铜,杯碟因于白银,以
及包括类此的各级物料。(二)事物的通式或模型,亦即事物的基本定义,(如2∶1
比例与一般的数是八度音程的原因)以及包涵在内的各级通式和定义的各个部分。(三)
变化或停止变化最初所由以开始者,如建议人是某一举动的原因,父母是子女的原因,
一般说来,造物者就是所造物的原因,致变者是所变化的原因。(四)事物之所以成为
事物的目的;例如为了健康,所以散步。“人何为散步?”我们说:“这使人健康;”
我们认为这样说,就算解答了散步的原因。为了达到目的而引入的各种方法或工具,凡
是推动别一事物之进程的,也可与此同论,譬如人要获得健康就引用消瘦法,或清泻法,
或药物或医疗器具;虽则方式各异,或为工具,或为动作,其目的却都是为了健康。
这些,就是所谓原因的全都要义。原因常有几种讲法,同一事物可有几个原因,几
个不相符属的各别原因。例如造象之因是雕塑艺术与青铜,两者都不为别的,只是为造
象;可是两者并不一样,其一为物因,另一则是动变的来源。而事物也可相互为因,如
体操为健康之因,也可以说健康为体操之因;其一为极因,另一为动因。又,同一事物
可以是相对反事物的原因;有了这个,发生某一事物,没有这个,却发生相对反的事物,
例如我们认定船只遇险是没有舵手之故,那么船只平安就应是有了舵手之故;这样舵手
之“在船上”与“不在船上”就成为船的动因。
现在,所叙诸原因,很明显地,归于四类。音节出于字母,制成品出于原料,物体
出于火、土、及类此的元素,全体出于部分,结论出于假设;这些都是各样事物所由造
成的原因。这些,有的是底层(例如部分)〈物因〉,有的则为怎是(如全体、综合、
与通式)〈本因〉。一般的作者,如种子、医师、建议人,当是一切致动或致静的原因,
〈动因〉。末一类原因是一切事物所企向的终极与本善;为有此故,世间万物都有了目
的而各各努力以自致于至善〈极因〉;至于我们说这是本善,或只是表面的善,那并不
是重要的差别。这些就是原因的四项类别。
虽则归综起来为类不多,但诸因的个别品种是为数繁多的。“因”的含义说起来颇
为分歧;即便是一类之因,有些就说是“先于”,有些则说是“后于”;如体育教师和
医师都是健康之因;又如2∶1比例和数都是八度音程之因;以及某些包括各别事例的
普遍原因就是各个事例的通因。还有在某一属性或某一级属性上论原因的,例如一个讲
法是雕塑家造了这象,另一讲法是帕里克力图造这象,因为那雕塑家恰巧是帕里克力图;
推而广之,凡包括各级属性的普遍词项也都可连带成为原因,如说“人”或广泛地说
“动物”,也是这造象的原因;因为帕里克力图是人,而人是动物。属性原因中有些从
属关系较远,有些较近(例如,说那位“白的”与“那位有文化的”是这造象的原因,
而不说“帕里克力图”或“人”)。除了这些类别之外,原因无论是由于本性或由于属
性,又分为能作用的与在作用两种;例如说房屋的被造成由于建筑师,或说一个瓦匠正
在造屋。由因而及果,也有各样差别说法;例如某一事物可说是这个雕象之因,或说是
一个雕象之因,或说是一般造象之因,又可说这象出于这块青铜,或说出于青铜,或说
出于一般物料;属性因果也与此相似。又,属性与本性诸因可以并合起来说;我们可以
既不说“帕里克力图”也不说“雕塑家”,却说“雕塑家帕里克力图”。
但所有这些可以别为六级,而每级则归于两列;(甲)一列是出于个别的或科属的
或属性的原因或以其科属包括了属性原因,这些又可以合取,也可以单举;(乙)另一
列是“正在作用”或是“能作用”的原因。在作用上来分别原因,就可见到某些个别的
人或事物与他们所作用着的人或事物应同时存在或不同时存在,例如这一诊病者与这一
受诊者,又如这一建筑师与这一正在被建筑物,两者均同时存在;至于能作用〈潜在〉
原因就不尽然了;房屋并不与建筑师同时死亡或毁灭。
章三
“元素”〈要素〉的命意是(一)(子)事物内在的基本组成,于物类而论是不能
再分析为别的物类的;如言语的元素是字母〈音注〉,字母组成为言语,言语分解为字
母后就无可再分解了。事物于既分解后,若要再分解,那么它们再分出来的部分还是同
类的,如水加以分划,每一部分仍然是水。
至于一个音节分开来却并不是音节〈而是一些不同的字母〉。
(丑)相似地,凡人们说物体的元素就指那将物体分析到无可再分的种类;这样分
析出来的事物,无论只有一种或有多种,大家就称之为“元素”。(寅)所谓几何证明
的要素〈元素〉与一般证明的要素,性质也相似;凡在实证中都得引用到的基本条例都
叫做实证要素;“综合论法”以一个中项来联系前后两项,进行证明,就有这样的性质。
(二)(卯)人们也将“元素”这字移用于那些单一而微小的物质,这样的命意在
好多方面是有用的。这样,凡是微小单纯与不可再分割的事物就称为一种“元素”。因
此(辰)
事实上“元素”就成为普遍事物。这些元素以其“单纯”〈一〉存现于万物的“复
杂”〈众〉之中,每一事物或包涵所有各种元素或包涵若干种元素。有些人因此认为
“单位”与“点”是事物的第一义。(巳)于是所谓“科属”〈族类〉既是普遍而不可
分割的(关于这些不能再有所说明,或为之界释),有些人就说科属是元素;科属较之
品种确实更为普遍,因为凡是品种所存,必具有科属的性质;而科属所在,品种却以差
异出现。元素的通义就是每一事物内在的基本组成。
章四
本性〈自然〉的命意,(一)若将ψKσιI这字的K读长音,这就应是生物的创造。
(二)一生物的内在部分,其生长由此发动而进行。(三)每一自然事物由彼所得于自
然者,开始其最初活动。那些事物由于与某些其它事物接触,或由有机结合,(或由有
机吸附,如胚胎)因而获得增益者,此之谓生长。有机结合有异于接触;有机结合的各
个部分不仅相接触,并在量和延展上一起生长(虽则质不必相同);至于接触只是两者
碰在一起而已。(四)“本性”的命意又指任何自然物所赖以组成的原始材料,这些材
料是未成形的,不能由自己的潜能进行动变;如青铜就说是造象的“本性”也是青铜器
的本性,木器的“本性”就是木,余者以此类推;这些物料被制成产品以后,它们的原
始物质仍然保存着在。就是这样,人们对组成万物的自然元素也称为“本性”,有些人
举出这元素是“火”,有些人则举“地”,有些人举“气”,有些人举“水”,又有些
人举其它类此者;又有些人举其中的几种,又有些人悉举四元素。(五)“本性”的命
意又是自然事物的本质,有些人就说本性是万物的原始组合,有如恩培多克勒说:
现存的万物无所谓本性,
只是〈四元素〉一回儿聚一回儿散,
本性就导人们所赐与这些混合物的名称。
因此自然所生的一一事物,或现已在,或即将出现,除了已获有它们的通式或形状
者之外,我们就说它们还欠本性。
惟有两者都具备了的事物,才算具有本性,譬如动物和它的各个部分;这么“本性”
就不仅是那原始物质,亦需是那“通式”或“怎是”,那是创生过程的终极目的。关于
那些原始物质可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这一个别事物所关的原始物质,另一是指一般的原
始物质;譬如就青铜器而论,青铜是原始物质,但就广义而论,也许应说水是原始物质,
因为凡是可熔性物质〈包括青铜〉都是水。(六)引伸本性在这方面的命意,则每一怎
是都可称为本性,每一事物的本性均属某一级类的怎是〈事物之所由成为事物者〉。
从以上所说的看来,这已明白,“本性”的基本含义与其严格解释是具有这类动变
渊源的事物所固有的“怎是”;物质之被称为本性〈自然〉者就因为动变凭之得以进行;
生长过程之被称为本性,就因为动变正由此发展。在这意义上,或则潜存于物内或则实
现于物中,本性就是自然万物的动变渊源。
章五
我们说“必需”〈必然〉(一)(甲)一事物,若无此条件,就不能生存;例如动
物必需呼吸与食品;因为没有这些,它是不能生存的;(乙)若无此条件,善不能生存,
恶不能免去;
例如我们要疗疾就必需服药,人欲经商获利就必需航行爱琴海中。(二)凡阻碍或
抑止自然谩氨匦琛幢厝弧嫡摺庇κ堑ゴ渴挛铮庋氖挛镏辉谝桓鲎刺嬖凇2荒芩�
它既在这个状态,又在那个状态存在;要是这样,它就实际上不止一个状态了。所以,
凡是不变而永恒的事物,就由于单纯之故,无可加以强迫,也没有什么抑止自己的本性。
章六
“一”〈元一〉的命意,(一)是由于属性而为一,(二)是由于本性〈由己〉而
为一。(一)属性之为一者:例如哥里斯可与“文明的”以及“文明的哥里斯可”(这
么说都指同一事物);又如文明的人与正直的人和文明的哥里斯可与正直的哥里斯可。
所有这些都在属性上成为一;文明与正直都是同一本体的属性,文明与哥里斯可则一个
是另一个的属性。相似地,“文明的哥里斯可”与“哥里斯可”也是一,因那短语中
“文明的”一字正是另一字哥里斯可的属性;而“文明的哥里斯可”与“正直的哥里斯
可”也该是一,因为这两短语的一部分都是同一主题的属性。说明一科属或任何普通名
词的属性者,亦与此相似,例如说“人”与“文明人”相合一;因为“文明”可以是一
般人的属性,也可以是某个人(如“哥里斯可”)的属性。可是这两属性虽则同归于人,
其间却又有所不同,文明之属于人类者,合一于包括科属之本体,文明之属于哥里斯可
者合一于个别本体的状态或其秉赋。事物之由于属性而为“一”的,就是这样。
(二)事物之由于本性而为一的,(甲)有些为了它们是延续的,因而称之为“一”,
例如棒用绳捆成一束,木器用胶粘成一块;一条线,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