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灿烂的阳光又都回到了儿子的脸上。他搂着爸爸,不住地吻着爸爸的双颊。
突然,儿子又问:“我还是不明白,那个狠心的老洛克菲勒为什么要骗自己的小孙孙?”
爸爸耐心地解释:“像洛克菲勒这样举世闻名的成功企业家,为了教育自己的孙子不惜改变自己在小孙孙心目中的偶像地位。如果把那架梯子看成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那么爬梯子就是在成功之路上向上攀登。老洛克菲勒是要告诉小孙孙一个重要的道理:成功主要靠自己。当然,老洛克菲勒知道,刚爬上梯子的小孙孙即使掉在地毯上,也不可能被真的摔坏。”(蒋光宇)
大道理:人生有时候要善于怀疑,但更多的时候要善于相信。
半间房和半个人生
我和阿楠是同窗好友,做为同龄人,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求学、就职、结婚、生子,而后,又各自结束掉自己的婚姻。不同的是,我是主动,她是被动。就因为这一点差别,结局大相径庭。
先说我。因为离婚是我提出来的,他做为男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在财产上苛求我,让我放弃属于我的一半房产。我呢,当时已订好写作计划,并和出版社签了约,想尽快结束这死魂灵婚姻,静下心来专心写作。所以同意了他的无理要求,在放弃房产声明上签了字,用刚得的稿费在市区租了一套公寓,带着自己心爱的电脑和衣物,搬了进去。
阿楠的情况比我复杂。她老公在外面有了情人,情人逼着他离婚,否则就跳楼自杀。没办法,他只好回家和老婆摊牌。做为有过错方,他本想在财产上做些让步,可他的那位情人说什么也不让,非要一人一半。于是,原来两室一厅的房子一分为二,一人一室,厅和厨房共用。
现在,3年过去了,我早已用稿费买了自己的房子,而阿楠还和前夫一屋两家的住着。那天,我去她家看她。她的家,从她离婚以后我很少来。每次走进这扇门,内心都有些种说不出的感情。以前这里是我们聚会、聊天的地方,有时聊得太晚,阿楠就留我住下,把老公赶到另一个房间去。现在,我们俩在她的房间里聊天,另一个房间里却传来她的前夫和另一个女人的说话声,还夹杂着电视里的枪击声、女人的叫喊声。心情可想而知。
“我看,你还是像我这样,先租个房子搬出去。以后多写点稿,赚钱买房。这样太遭罪了。”我实在忍不住,劝阿楠道。
“为什么?这房子是我的,这是法律上规定的,我为什么要给他们?”阿楠一脸不满,大声反驳道。
“没错,法律上是这么规定的,可你有没有想过,你住在这里,整天看着他们成双入对的,心情不好,无心看书写稿,这对你不也是一种损失吗?”
阿楠迟疑了一下,叹了口气:“说真的,我也这么想过。可是一看到那个狐狸精那副趾高气扬的劲,我就气不平。她抢了我老公,还想把我气走,独占我的房子,这不太便宜她了吗!所以,我不走!就这么耗着,看谁能耗过谁!”
我还想再说什么,但一看阿楠一脸决战到底、誓不罢休的神情,就把话收回去了。
阿楠又唠唠叨叨说了些他们之间的事,什么水电费交多了,他们两个人用,自己一个人用的少。什么他们总是早出晚归,影响自己休息了。都是些无聊琐事,我听着听着有些心烦。呆了一会就借口有事走了。
回去的路上,我不仅为阿楠感到惋惜,同时又为自己暗自庆幸。幸亏当初当机立断,没有在财产上纠缠。虽然放弃了属于自己的一半房产,但是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很快就走出了离婚的阴影,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而生活并没有亏待我,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就有了一间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子。
可是,再看看阿楠,从法律上讲,她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半间房。可是为了这半间房,她白白耗掉了三年,而且还要耗下去,说不定得搭上半个人生,这代价不也太大了吗!(林夕)
大道理:很多时候,命运可能对我们不公平,但我们不能成为命运的奴隶。有时,放弃也是一种解脱。
地狱的生活
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黑暗中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出现在他的面前。宫殿的主人邀请他留下来居住。
这个人说:“我在人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我现在只想吃,只想睡,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做。”
宫主笑着说:“若是这样,我这里便是最适合你居住的地方了。我这里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这里有舒适的大床,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而且,我保证不会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去做。”
于是这个人便住进了宫殿。开始一段时间,这个人吃饱了睡,睡好了吃,过得非常愉快。可是,这种日子没过多久,他就感到有些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就去见宫主,抱怨道:“这种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没有意思。我现在肠肥肚满,无聊的日子实在难熬,你能不能为我找一份工作?”
宫主答道:“对不起,我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因为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工作。”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实在受不了了,又去见宫主:“我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如果你不给我工作,我宁愿去地狱,也不愿住这里了。”
宫主依然笑笑:“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本来就是地狱啊!”
大道理:人生的意义在于劳动,生命的价值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体现出来。不劳而获的生活并不能让我们感到真正的快乐,快乐来自于付出和收获。
鸡笼外的鸡
在一个大型机械化的养鸡场的库房里,整齐地排列着近百个小笼子,每个笼子里有两只蛋鸡。笼子非常小,母鸡在里面无法转身,鸡笼前面的自动传送带送给它们食物,鸡笼后面的传送带则带走它们产下的鸡蛋。
可是在不远处有十几只四处游荡的鸡,一个工作人员跟在后面撒米喂它们。
“你是想把它们引回鸡笼吧?要不要我帮忙?”一个前来参观的客人对员工说。
“谢谢,我并不想抓住它们!”员工回答。“这是我们有意放在笼子外面的几只鸡。如果关在笼子里的那些家伙看不到几只自由的鸡,会由于精神过度紧张而停止生蛋。如果没有这几个‘逃跑分子’,其它的鸡会最终放弃希望,甚至死掉。”
“原来如此!”客人若有所悟地说道。
大道理:希望是生命的动力,是生活的源泉。一个人如果失去希望,就好比鸟儿没有了翅膀,羊群远离了草场。
那一年,他丢失了指南针
他喜欢打猎,每年休假都外出上山打猎,有时一个人独自去,但大多数时间是和朋友结伴去。这一年,正好他的堂兄和他一起休假,他们俩就约好一起去。他们准备好行装,乘车去了北部大森林。
这是一片原始森林,一望无际,树木茂密,每一棵树木都比他们的年龄长,是非常好的捕猎地,有许多野兔、山鸡之类的小动物,引来许多游人。但是据当地的人说,林子里也有虎、狼这些凶猛的动物,所以来这里打猎的人一般都结伴而行,一般不去林子深处。
他和堂兄进到林子里,一路上,两个人结伴而行,寻找猎物。进山的第三天,他们一大早就打到了一只野鸡,紧接着又发现了一只野兔,可是野兔也发现了他们,撒开腿拼命地奔跑,他们就在后面追,和野兔在大森林里赛跑。追了很远,最后他们累得实在跑不动了,才停下来,坐在地上休息了一会,然后顺着原路返回。到了中午时分,他们还没有回到宿营地,按走的时间推算,他们早该到了。一定是走错路了!他们又返回去找,他们努力回想,凭着记忆,走过一片片树木,寻找他们的宿营地。可是直到天黑,他们还没有找到,他们知道自己彻底迷路了。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他们带的指南针、水和食物都在宿营地里的背包里。在这样的原始森林,如果没有指南针,是很难走出去的!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他们相互依偎着在树下熬过难挨的夜晚,想着如何走出大森林。他们内心很清楚,他们现在惟一的财产就是早晨出来时每个人随身带了一壶水,而要走出大森林就全靠它们了!第二天他们早早起来,看着日出,辨别方向,然后开始向南走。他们希望这是真正的南向,因为只有向南走,才可以走出这片大森林,才可以回家。
中午的时候,两个人又累又渴又饿,坐下休息一会儿,喝了一口水, 然后继续走。走了一会儿,看到前面不远处大树旁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走过去一看,发现是一个人。一个满脸皱纹和他们父亲人年纪相仿的老人。老人紧闭着双眼,躺在大树下。他蹲下身把手放到老人的鼻孔,发现他还活着。“看样是和我们一样来这里打猎迷路了,大概是饿昏了。”他回头对堂兄说,然后拿出身上的水壶,想扶起老人给他水喝,堂兄把他拦住了。
“不能给他喝。我们只有这一点水,还不知道能维持几天。再说,你知道他是什么人?你知道我们救了他,他会不会把我们俩杀了抢我们的水喝?你没听说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吗?我们还是走吧。”
堂兄起身拉着他就走。他回身望了老人一眼,想想堂兄说的话也有道理,就跟着堂兄走了。可是,他越走脚步越沉重,眼前总是浮现出那个昏倒在树下的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每向前走一步,他的心就象被什么东西割一下似的难受。终于,他再忍不住了,停下来,对堂兄说:“我们应该回去救那个老人,我们遇到他不去救他,就等于是我们杀死了他。”
“可是我们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走出去,我们救了他,就算他不会害我们,也会拖累我们,最后可能大家都得死。”
“可是如果我不回去救他,即使能活着出去,我的良心也会谴责我,我一辈子都会为这件事受折磨。我决定还是回去救他。”
“要回去你一个人回去吧,我是不会回去的。”堂兄坚定地说。
他看了堂兄一眼,转过身,坚定地沿着刚才走过的路往回走,找到那个昏倒在树下的可怜的老人,轻轻地扶起他的头,把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倒在他干裂的嘴里。
过了很久,老人终于醒过来了。他慢慢睁开眼,充满感激地望着他。
接下来发生的事,出乎他的意料:老人不是从别处来这里打猎的,他是一名向导,他从小就在生活在这片大森林里,熟悉这里的每一片树木,为许多来这里考查的地质学家、打猎的游人带过路,他是这里惟一一位不用带指南针而能穿跃这片大森林的人!
老人醒来后,带着他很快就走出了大森林。而他的堂兄,却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大森林,他再也没有见到他。(林夕)
大道理:一个人的良心,就是他最好的指南针。一个人只要按照良心指引的方向前进,肯定不会迷路,肯定会有路可走,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珍 惜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米芾(公元1051——1107年),小时候曾经跟村里的一个私塾先生学写字。学了三年,费了好多纸,却写得很平常,先生一气之下把他赶走了。
一天,有个赶考的秀才从米芾的家乡路过。米芾听说他的字写得很好,就去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