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别爆发的两次较大的冲突,都以北匈奴的挫折告终。但是北匈奴在外蒙古 
  和中亚的衰落大概不能完全归因于汉朝的军事优势。其他两个互相联系的发 
  展也必须加以考虑。一个是北匈奴联盟的人力由于大规模逃亡而遭到巨大损 
  失。 
       从公元1世纪的80年代开始,内部的权力斗争、传染病和饥荒导致北匈 
  奴联盟的组成民族中许多人逃出他们的领土。有些人归附于汉朝当局,其他 
  人则寻求南匈奴、乌桓、鲜卑或丁零的庇护。例如,公元83年,几个北匈奴 
  首领来到边境上的五原投降,带来38000人、20000匹马,和100000头以上 
  的牛羊。《后汉书》记载,到85年,大约70个集团在年长的首领率领下从 
  北匈奴逃往汉朝,更多的甚至和南匈奴联合。在40年内南匈奴的人口总数明 
  显增加,从公元50年大约50000,到90年增加为230730。有证据表明,这 
  一增长并不单单是自然的增殖,而是长年累月将大量北匈奴人民吸收入南方 
  集团的结果。① 
       北匈奴的非中国邻居们也利用他们的内部困难从不同方向发动进攻。被 
  削弱了的和数量减少了的北匈奴,南边遭到南匈奴、北边则受到丁零的攻击; 
  鲜卑攻打他们的左侧,来自西域的侵略者侵犯他们的右侧。受各方的袭扰, 
                                                      ② 
  北方的单于难以维持他的地位,便逃往西方。特别是北匈奴遭受来自新兴的 
  鲜卑联盟的威胁,后者在公元 87年给予北匈奴巨大的打击,杀死北方的单 
  于,剥他尸体的皮。这次灾难性的失败使部分北匈奴南逃;包括20万人的 
  58个部落——其中8,000人能作战——来到边境的云中、五原、朔方 (在 
  鄂尔多斯)和北地(宁夏)四郡向汉朝投降。公元91年,北匈奴的残余向西 
  远徙至伊犂河流域,他们对外蒙古和中亚的统治结束了。③ 

① 《后汉书》卷八九,第2948、2957 页。 
② 《后汉书》卷八九,第2949—2950 页。 
③ 《后汉书》卷八九,第2949、2952 页。 
① 马长寿:《北狄与匈奴》,第37 页;手塚隆义:《关于南匈奴的“故胡”与“新降”》,第3 — 5 页。 
② 《后汉书》卷八九,第2950 页。 
③  《后汉书》卷八九,第2951 页。关于北匈奴的西迁,见齐思和:《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载《历 

史研究》,1977。3,第126—141 页;萧之兴:《关于匈奴西迁过程的探讨》,载《历史研究》,1978。7, 
第83—87 页。 

… Page 264…

                                           西域 
        汉代中国向西域扩展是它和匈奴军事对抗的一个直接结果。公元前 177 
  年,匈奴已成功地迫使张掖地区 (甘肃)的月氏完全归附于它,制服了从楼 
  兰(公元前77年易名鄯善,罗布泊之西;车尔成)到乌孙(位于塔里木盆地 
  的伊犁河谷)的西域大多数小国。从 

  那时起,匈奴能够利用西域的广大的自然和人力资源。这个地区对草原帝国 
  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致被称为匈奴的“右臂”。在公元前138年,汉朝决定 
  切断这条“右臂”,便派遣张骞和一个百余人的使团向西运行,其中包括一 
  个投降的并愿作他向导的匈奴人。① 
       作为首次西行的中国使节,张骞使团的直接目的是寻求与大月氏的军事 
  联盟,后者在冒顿统治的初期被匈奴打败而丢了脸。然而,张骞和他的同行 
  者在被匈奴俘获并被他们拘留达10年以后才终于到达大月氏的领土。张骞和 
  同行者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发现,月氏已经安居乐业,以致不再想进行对匈 
                                                                               ② 
  奴的报复战争。整个使团中只剩下两人在前126年左右回到长安。然而,张 
  骞的失败归来却成为汉代中国随后向西扩展的成就的开始。汉朝后来决定对 
  那个地区某些小国首次提出外交建议,这主要应归功于张骞带回的关于西域 
  情况的报道。 

                                进入西域:张骞的倡议 

       前121年,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后来,朝廷命令他和他带领的40000 
                                                              ③ 
  部民从他们在河西地区的军事基地移到北部边境。 由于匈奴空出了河西地 
  区,汉朝第一次得以直接和西域接触。因此,张骞抓住机会向皇帝上奏,建 
  议和西方诸国建立正式的联系。他说:④ 
       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 
  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朝廷批准这个建议,张骞再度前往西域,同行有300人 (可能在前115 
  年或稍早)。由于使团知道西域人民普遍渴望得到汉朝的财物,它便带了上 
  万头牛羊和大量黄金、丝织品,作为皇帝赠给西方诸国首领们的礼物。由于 
  遭到乌孙贵族的坚决反对,张骞未能说服乌孙人民东移。但他的使团在和诸 
  如乌孙、大宛、康居、大夏和于阗这些国家开始建立联系方面是成功的。这 

④ 汉与西域诸国的关系在《史记》和《汉书》的几卷中有叙述,但有人提出哪种材料更可取的问题。关于 

 《史记》的记事是在《汉书》基础上编成的第二手记录之说,见何四维:《〈史记〉卷一二三关于大宛传 
的可靠性问题》,载《通报》,61:1 — 3 (1975),第83—147 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0 页以 
下。 
① 《史记》卷一二三,第3168 页 (沃森:《英译〈史记〉》第2 卷,第271 页以下);《汉书》卷六一, 

第2691 页以下 (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219 页以下)。 
② 关于张骞西行的日期是含糊不清的,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209 页注774。 
③ 《汉书》卷六,第176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 卷,第62 页);《汉书》卷六一,第2691 

页 (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213 页);《汉书》卷九六上,第3873 页 (何四维:《中国在中亚》, 
第75 页)。 

… Page 265…

  些国家中有许多对新的联系是感到如此的兴趣,因而派遣使节到中国来向汉 
  朝表示殷勤。这样便开始了汉朝向西域的扩展。① 

                                                                 ② 
        从张骞第二次出使与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之间的半个世纪,汉与 
  匈奴为了控制西域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西域长期在匈奴的势力范围之内,这 
  不言而喻使汉朝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从匈奴手中夺取该地区,汉朝觉得必 
  须采用多种策略。 
        选择乌孙作为外交部署的第一个目标是经过很好考虑的。乌孙有53万 
  人,能作战的有18。8万人,是西域的匈奴同盟者中间人口最多、兵力最强盛 
             ③ 
  的国家。乌孙最初被汉朝的黄金和丝绸所迷惑,但是汉朝领导立刻发觉单有 
  财物不足以赢得乌孙的归顺。在公元前110年到105年之间,朝廷决定送一 
                                                      ① 
  名汉室“公主”嫁给乌孙年迈的首领昆莫。反之,乌孙向皇帝赠送马千匹作 
  为“聘礼”。这样利用婚姻作为政治工具的做法是由以前与匈奴和亲的制度 
  改造而成的,匈奴单于很快便看出这一行动的意义所在。他也送一个女儿去 
  嫁给昆莫。乌孙首领立汉公主为右夫人,立匈奴公主为左夫人。然而,按照 
  匈奴习惯,以左为贵;在这场外交交锋中汉朝可能是失利的。② 
        汉朝与匈奴也在他们对人质的要求和待遇方面进行竞争。楼兰的情况可 
  以作为一个例子。由于夹在两大势力之间,楼兰在公元前108年送了一名王 
  子到汉作人质,送另一名去匈奴。前92年新王继位时,同样的历史又重复了 
  一遍。虽然人质制度起源于中国,但匈奴现在十分熟悉这种策略。这样,数 
  年之后,当匈奴单于比汉朝先得到新王之死的消息时,他迫不及待地将作为 
                                                              ③ 
  人质的王子送回楼兰,操纵了有利于匈奴的嗣位。这一突然行动使楼兰对外 
  政策基本转到坚决反汉的路线上,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前77年汉朝官员傅介 
  子成功地刺杀偏向于匈奴的国王为止。 

                                          军事征服 

        汉朝在西域的争霸中,真正决定性的胜利是在战场上取得的。前 108年, 
  汉帝国以袭击楼兰(车尔成)和车师(土鲁番),开始了它的军事远征。楼 
  兰是一个小国,据后来的记载,有人口14100,位于汉代中国的西境入口处。 
  在离开敦煌以后,楼兰是丝绸之路的第一个大站口,也是中国向中亚扩展的 
  关口。另一方面,控制着土鲁番洼地的土鲁番,好比是匈奴进入西域的南门。 
  它还阻挡着汉朝渗入在伊犁河谷的乌孙及其以西位于锡尔河和阿姆河上游之 
  间的大宛(费尔干纳)。为了取得这两个战略地点,汉朝派遣赵破奴将军去 

① 《汉书》卷六一,第2696 页 (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223 页以下)。 
② 这个职位的创立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64 页。关于它的历史,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 

第110 页以下。 
③ 这些数字见《汉书》卷九六下,第3901 页 (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43 页)。这类列入关于西方 

国家一览表的统计数字(《汉书》卷九六上——下),可能是以都护和他的属官提供的报告为基础的。因 
此它们很可能属于公元前60 年以后某一时候,而不是汉朝宫廷正在制定这些计划的时候。 
① 昆莫,与单于一样,是乌孙首领称号的汉文对音,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43—44 页。 
② 《汉书》卷九六下,第3902 页以下 (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145 页以下)。 
③ 《汉书》卷九六上,第3877 页 (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87—88 页)。关于质子,请看杨联陞: 

中国历史上的人质》 

… Page 266…

  攻打车尔成和土鲁番。在成功地迫使车尔成降附和给予土鲁番一次重大的打 
  击以后,汉朝首次使西域感受到它的军事力量。因此,三年以后,即前 105 
  年,乌孙王要求与汉朝公主结婚,绝不是偶然的。① 
        有助于汉朝建立对西域统治的第二个重大军事胜利是公元前101年汉朝 
                                    ②                              ③ 
  大将李广利征服费尔干纳。 费尔干纳离汉帝国很远,对于汉朝军队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