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践的直接继续。这意味着班固对王莽的指责缺乏根据。这些指责是歪曲一个 
  人的手法,出于政治和哲学的原因,他必须被描述为无能的和道德低下的人。 
        班固的记载中关于王莽对待国境内外非汉族民族的政策也同样有偏见, 
  需要正一正视听。公元12年在今贵州的牂柯郡的土著部落杀死了汉的郡守。 
                                                                         ② 
  两年后,即公元14年,益州郡(今云南)的土著部落造反。班固坚决认为, 
  由于王莽把土著的王贬为侯,他本人引起了这场叛乱,并且他无力应付这一 

① 《汉书》卷十九上关于官员的各个条目提供了变动的详细情况。 
② 《汉书》卷九九中,第4130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324—325 页);韦慕庭:《西 

汉的奴隶制》 (芝加哥,1943),第457 页。 
③ 关于西汉限制土地的情况,见本书第10 章《农村社会结构》;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 

267 页。 
④ 见本书第10 章《国家专营和商业控制》。 
① 关于各种官俸,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剑桥,1980),第125 页以下。 
② 《汉书》卷九九中;第4139、4230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325、348 页)。 

… Page 155…

  危急的局面。实际上,西南的动荡在中国人征服那个地区时就已经开始了。 
       武帝为了建设一条通往缅甸的商路,在公元前111年把贵州地区并入帝 
  国,公元前109年接着又并入了云南。但中国人还没有强大得足以摧毁部落 
  组织,被迫承认地方的酋长。土著们在公元前105年、前84至前82年和前 
  27年几次起来反抗。显然公元12年的骚乱和公元14年的起事是这类事件的 
  一部分,而不是对王莽丧失理智的政策的反应。此外,他成功地处理了公元 
  14年的起事。虽然《汉书》忽视了这个事实,但《后汉书·西南夷》却记载 
  王莽任命了益州的新郡守,此人逐步平定了这块领土。① 
       在北方,中国与匈奴大帝国毗邻,后者是统治今外蒙古和内蒙古的部落 
  联合体。在公元前51年以前,中国人和匈奴的关系通常是敌对的,但在那一 
  年双方缔结了和约。呼韩邪单于——两个对立的匈奴单于之一——采取了前 
  所未有的行动,亲自访问长安,当时中国的君主明智地把他作为平等的人对 
       ② 
  待。 他在公元前49年和前33年又进行了访问,他的继承者在公元前25年 
  和前1年前来汉廷。王莽被指责破坏了这些友好关系。 
       在古史记载中,自公元前51年起的一切事件都被说成是对匈奴的屈服。 
  近代的学者也持这一观点。班固不能承认中国皇帝和一个异族统治者之间的 
  平等关系。他不能摆脱他自己一套程式化的词汇和信仰,即中国的文化优越 
  性意味着它在道德方面处于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天子则高居于顶点。这 
  只能使他把外国统治者的来访描述为臣民对其君主的朝拜。的确,中国的皇 
                                                         ③ 
  帝没有回访,匈奴送来人质,而中国人则没有。但是,如果把感情和历史编 
  写手法的因素搁置一边,就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人并未控制住匈奴。出现一 
  段和平和恢复时期应该说对匈奴是合适的。他们一度停止了袭扰,并称他们 
  的行动是“保护中国的边境”。他们从中国皇帝接受了大量礼物,只要愿意, 
                             ④ 
  他们随时能重启战祸。 就中国人来说,他们了解军事解决的代价是高昂的, 
  也许是不可能的,权宜之计才是上策。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在最后一次访问汉廷时,得到了汉帝后宫的五名 
                                                                         ① 
  宫女。其中的王昭君深受匈奴统治者的宠爱,生下两个儿子。似乎只有其中 
  的伊屠智牙师活了下来。当呼韩邪在公元前31年死亡时,王昭君得到了中国 
  皇帝的准许,遵循匈奴的习俗,成为下一个单于之妻。在新的婚姻中,她生 
  了两个女儿,其中之一名云。 
        王莽在公元2年召回云,把她安置在王太皇太后的随从中。她北返时成 
  了一个为中国利益战斗的坚定分子。她的夫丈是著名的匈奴贵族,也主张与 
  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总之,在匈奴中已存在一个亲汉的集团,其中云、 
  她的夫丈,大概还有她的异父兄长伊屠智牙师是积极分子。可以推断,匈奴 
  中的保守分子以严重的猜疑心注视着主和派的计谋,并且试图促使与中国决 
  裂,来抵消主和派的影响。在位的单于恰好是一个保守分子。当王莽在公元 

① 《后汉书》卷八六,第2846 页;见本书第6 章《西南》。 
② 见本书第6 章《匈奴》;第2 章《外交事务》。 
③ 关于中国公主嫁给外国统治者而实际上构成人质制的和亲的观点,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公元前125 

至公元23 年的早期阶段,附鲁惟一的导言》 (莱顿,1979),第60 页以下。 
④ 关于中国人给匈奴礼物的规模,见余英时:《汉代的贸易和扩张:中夷经济关系结构研究》,第46 页以 

下,及本书第6 章《匈奴》。 
① 《汉书》卷九四下,第3806 页以下。 

… Page 156…

  9年登基时,他面临的就是这种形势。             ② 
        班固声称,匈奴之重启战祸是因为王莽“贬”了单于。“贬”是一个不 
  必要的无礼行动,虽然此举无疑得到了儒家的热烈支持。除了少数例外,中 
  国人对外国人态度的名声是很不好的。公元前1年,哀帝以极为不得体的态 
  度对待同一个单于;公元41年,后汉的开国皇帝对有影响的莎车王的态度甚 
                  ③ 
  至更为粗暴。王莽不过按照传统方式行事罢了。但他无权管辖匈奴,不能随 
  意贬黜他们的单于。这件事不可能是一场战争的真正原因;充其量,它为保 
  守分子提供了一个借口。 
        王莽机智而有效地对付了匈奴的新的好战行为:他既坚定,又使用了灵 
  活的外交手腕。公元10至11年冬,他下令动员30万人。这次动员据推测给 
  边境地区带来了困苦,一直被指责为好大喜功的无效行动。只要更细致地阅 
                                                                         ① 
  读文献,就能清楚地看出王莽的行动是迅速和应付自如的。30万人不是在 
  一地而是在北部边境沿线的12个地方征集的。因此,对边境人口的破坏性影 
  响被保持在最低限度。相比之下,武帝曾在公元前 133年在一地征集过30 
  万人,却未遭到班固的奚落。王莽的炫耀武力足以强制推行他的外交政策, 
  而军队则从未出动。这可以从匈奴不敢贸然对中国发起大进攻的事实中得到 
  证明。 
        在外交战线方面,王莽试图支持匈奴中的主和派。自呼韩邪单于死后, 
  单于王位的继承按照辈分和长幼进行。每一代,前单于之子都是继位者,顺 
  序从兄至弟或堂兄弟。在战争重新爆发时,继位者是在位单于的异母兄弟和 
  亲华派成员咸。他得到了王莽的财政支持,在公元11年称孝单于,这样正合 
  原来的打算,加剧了匈奴的不和。虽然咸不得不向他的异母兄长投降,但他 
  强大得足以不受惩罚,并且继续为单于王位继承人。② 
        当匈奴继续进行虽然是小规模的侵袭时,王莽在公元12年下令把在长安 
                                ③ 
  当人质的匈奴王子处死。王莽为此一直受到谴责,虽然他是根据自己的权利 
  行事的。人质制是在报复的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后汉的开国皇帝在公元 32 
  年也毫不迟疑地处决了一个显贵的人质。 
                                                                   ④ 
        咸于公元13年登上单于王位,主和派随之掌权。他在公元48年死后, 
  局势又起了变化,因为他的兄弟兼继承者是一个保守分子。当时,伊屠智牙 
  师是他的一代中唯一在世的单于王位继承人,新单于把他杀害,这成了保守 
  分子和亲华派之间紧张关系的重要迹象。但是,除了公元19年的侵袭外,没 
  有重新爆发战争。中国人的边防要塞完好无损,王莽的军队能够经受匈奴的 
  压力。此外,王莽再次转向外交。云公主带全家已来长安,据认为是因为他 
  们担心遇害,王莽立她丈夫为孝单于。后者不久死去,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幸 
  的,王莽的统治就这样在他与匈奴的对峙中结束。云再也没有回到北方,她 

② 关于王莽与匈奴的关系,见《汉书》卷九四下,第3820 页以下。 
③ 关于公元前1 年的事件,见《汉书》卷十一,第344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37 页); 

卷九四下,第3817 页。关于公元41 年的事件,见《后汉书》卷八八,第2923 页以下。 
① 《汉书》卷九九中,第4121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304 页以下);卷九四下,第 

3824 页。 
② 《汉书》卷九九中,第4126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316 页)。 
③ 《汉书》卷九九中,第4128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319 页)。 
④ 《汉书》卷九四下,第3828 页。 

… Page 157…

  留在中国的朝廷,于公元23年在那里与王莽一起遇难。 
        王莽以同样的机敏处理在中亚出现的问题。公元13年,焉耆起事,并杀 
  死了中国的西域都护;狭义地说,西域是一块包括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绿洲 
  的领土。公元16年,一支中国远征军遭到伏击,但没有被全歼。它攻打焉耆, 
  屠杀了它的一部分居民,才返回中国。班固声称,从此以后便与西域断绝了 
          ① 
  往来。此说不确。他这里的历史记载与他书中的其他部分相矛盾,因为他在 
  别处叙述了西域的新都护在塔里木盆地自立的情况。焉耆受到了惩罚,北部 
  的一条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城镇都没有脱离中国。西域在王莽死后的内战时期 
  才丧失,班固出于历史编纂学的原因,却把这个事上推到“篡位者”的统治 
  时期。② 
        在与羌人和朝鲜人的关系方面,王莽也是成功的。在西面,他把中国的 
                                                                                ③ 
  领土扩大到青海。在东面,他在公元12年轻易地打败了高句丽。尽管班固 
  只是作了暗示,但王莽在对待所有非华夏民族的政策方面,的确表现出他突 
  出的才能。 
        概括地说,王莽不是班固所述的那个无能、狡猾、伪善和妄自尊大的蠢 
  人。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