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贵地位的妹妹都不能生下子嗣。在以后四年,她们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当时成帝与一名宫女和另一名正式的妃子生下两个儿子。但是这两个婴儿被 
  成帝下令处死,也可能他亲手处死,以防其他家族把赵氏姐妹从至尊的地位 
  上搞掉。 
       在此期间,国家大事和十分重要的继承问题受到了其他的影响,特别是 
  来自实力增强的王氏家族和通过与皇室联姻而青云直上的其他两个家族的影 
  响。 
       成帝时,王氏家族采用了约50年前摆脱霍家的同样手法,成功地确立了 
  自己的地位;它几乎让其成员实际上在帝国中最有权势的官署之一世袭任 
  职。在元帝死去和升他的配偶为王太后之后不久,王太后的弟兄王凤担任大 
  司马(公元前32年);因此他负责领导尚书和拥有巨大的权力。在他之后王 
  家有四人依次任大司马;最后一人为王莽,他在公元前7年,即在成帝死前 
  约四个月被任命。① 
       皇位继承的问题长期以来早就影响着政治家和那些追逐权力的人的心 
                                                        ② 
  志,因为皇帝没有由公认的合法配偶生下的子嗣。当公元前8年出现这个问 
  题时,有两名可能的候选人。一人是元帝的傅妃的孙子刘欣,因此是成帝的 
  隔房侄子。刘欣之母来自丁家;他在公元前22年曾被指定为定陶王,当时他 
  只有三岁;他的候选人资格得到赵妃 (成帝的赵后之妹)和当时的大司马王 
  根的支持。除孔光外,所有的主要大臣都提出请求,结果,在公元前8年3 
  月20日他被宣布为太子;他从公元前7年5月至前1年8月正式在位,帝号 
  哀帝。③ 
       落选的刘兴自公元前23年以来是中山王。论亲戚关系,他是成帝的异母 
  弟兄,因而比其中选的对手更近。他的母亲是元帝的冯妃,即曾在中亚有赫 
  赫功绩的冯奉世之女。刘兴死于公元前8年9月,他的儿子刘箕子从公元前 
  1年至公元6年在位,帝号平帝。 
       对王家来说,哀帝朝是其命运遭受挫折的不吉利的间歇期。与赵、傅和 
  丁几家新兴的暴发户相抗衡是有明显的理由的;当那几家平步青云时,王家 
  却趋于衰微。哀帝继位不久,王莽失去了大司马的职位;在以后几年中,傅 
  家和丁家的人当了大官,或者被 
                           表8 宣帝至平帝的皇位继承 

① 大司马之职先后由王凤 (公元前33— 前22 年)、王音 (前22— 前15 年)、王商 (前15— 前11 年)、 

王根 (前11— 前7 年)和王莽 (前7 年)担任。 
② 《汉书》卷八一,第3354 页以下;卷九七下,第3999 页以下;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 

第264 页以下。 
③ 《汉书》卷十一,第333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15 页以下)。 

… Page 142…

  封为侯。后来,在哀帝死后 (公元前1年),王莽策划东山再起,这时轮到 
  成帝的赵太后遭受剥夺高贵称号和贬黜之辱了。 
       傅家和丁家希望削弱王家和它的势力,在这方面它们可能得到哀帝的鼓 
  励,但它们没有取得明显的成绩。从傅喜起,它们的成员从公元前6年至前 
  1年拥有大司马的官衔。但是傅喜被描述为一个正派的人,他可能反对他的 
                                            ① 
  几个亲戚要求取得显赫称号的活动。此外,改造派中坚定的核心人物在多次 
  被认为是典型的争论中表达了反对新门第崛起的意见。师丹,这个曾经试图 
  限制地产数量的坚定的改造派,坚决反对授予傅家的两个主要的女人尊贵的 
  称号。孔光也坚定地反对给傅太后提供一座豪华的住所;除了所涉及的原则 
  外,他希望阻止她对国家大事施加不应有的影响。② 
       历史学家称赞哀帝,说他想用武帝或宣帝那样的个人力量进行统治。③ 
  他心怀的这样的大志因他长期的病痛、外戚的势力和对娈童董贤的迷恋而未 
  能实现。这个年轻人的迅速崛起和受宠、他长期对皇帝的侍候(皇帝当时尚 
                                                                                 ④ 
  未满18岁)、他积累的巨大的资财自然会引起傅、丁两家的妒忌。但这两 
  家的地位同两个太后分别在公元前5年和2年死去而大为削弱,董贤在年满 
  21岁后不久任大司马。哀帝一度甚至提到把皇位让给他的宠幸的可能性;王 
  莽的侄子之一阻止了如此不负责任的一个提议的实现。⑤ 
        哀帝死于公元前1年8月15日,未留下继承人;于是事态的发展迅速地 
  有利于王家。曾为元帝配偶的王太皇太后仍然在世;由于她的辈分和地位, 
  她显然具有颁布诏令和为确保继位作出必要安排所必需的权力,在这样做 
  时,她可以宣称她在遵循公元前74年所定的先例。哀帝死后的第一天,董贤 
  被罢官和降级,但他立刻自杀而不愿丢脸。王莽被任命为大司马,拥有领导 

① 《汉书》卷八二,第3380 页以下。 
② 《汉书》卷八一,第3356 页;卷八六,第3505 页。 
③ 《汉书》卷十一,第345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38 页)。 
④ 《汉书》卷九三,第3733 页。 
⑤ 《汉书》卷九三,第3738 页。 

… Page 143…

  尚书的全权。 
       他决定防止敌对的外戚家族再对他的地位进行挑战。然而很快出现了贬 
  黜成帝的在世的皇后赵太后和追夺哀帝的丁后和傅后谥号之事;采取最后的 
  这一行动之激烈,竟然亵渎了她们的坟墓。公元前7年落选的皇位候选人之 
  子刘箕子被选为新帝平帝。当时他年九岁。①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怀疑王莽和他的姑母实际上在行使权力;他把女 
  儿嫁给新的幼帝,这样他的地位终于保险了。但公元6年随着平帝之死,形 
            ② 
  势激变。他的敌人马上散布说,他害死了平帝,但这个指控的真实性始终得 
  不到证实。不管情况如何,始终存在着一个令人非信不可的理由,说明王莽 
  为什么不可能犯这类罪行。汉代历史中以前的情况表明,国内处于最强大和 
  最有权势的地位的人是作为幼帝的父母、保护人或摄政者的男人或妇女。哀 
  帝死时王莽年45岁,立了幼帝并把女儿嫁给他,已经抱着生下的皇位继承人 
  将是自己的外孙的希望,所以他所处的地位再不也可能更为有利了。平帝之 
  死与他自己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王莽不可能采取促使平帝死亡的行动。随 
  之发生之事在相当程度上可能是他企图开创一种与他自己的计划同样有利的 
  新形势的行动造成的。 
                                          ③ 
        平帝死于公元6年2月3日。此时元帝一支已经没有后裔,新皇必须从 
  宣帝的一支中挑选。这些人共有5个王和48个侯,但都被否定而挑了一个两 
  岁的幼儿刘婴。王太皇太后颁布一道正式诏令,任命王莽为摄政;它特别说 
  明王莽受托的地位与著名的周公的地位相当,后者是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的 
  推行利他主义的摄政。通过这些方式,为当时形势所履行的手续就完全正规 
  了;在4月刘婴正式被指定为太子,三个月后王莽被授予摄皇帝的称号。① 
       从元帝时起,皇位的继承几次成为争论的题目。人们向皇帝以建议或进 
  谏的形式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也采取了各种行动以使规定的手续生效;所实 
  行的原则和作出的决定成了帝国政府传统中的重要先例。当元帝在考虑改变 
  继承的世系时,改造派政治家匡衡坚持一个合法的皇后和她的儿子具有高于 
  他人的权利,并且坚持必须把其他后妃及其后裔降到低于她 (他)们应有的 
         ② 
  地位。后来当挑选成帝的继承人时,有人分别为成帝的异母弟兄和隔房侄子 
  发表了对立的意见。双方都引经据典 (这些是为指导正确的言行和礼仪而定 
  的)来支持自己的立场。一次,孔光争辩说,作为具有优先权利的近亲,本 
  人就是皇子的成帝异母弟兄应该继位。形成多数的对立的一方也能引用同样 
  重要的权威经典作为他们观点的根据:弟兄之子相当于儿子;结果,隔房侄 
  子被选中。③ 
        平帝和刘婴是前汉时期未成年的人或幼儿在他人的保护和主持下登上皇 
  位进行统治的最后的例子。为了立一个摄政,虽然可以引用周公这样一个过 
  得硬的和明显的先例,但人们也没有忘记霍光在当摄政时也作出过卓越的功 

① 《汉书》卷十二,第347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61 页以下);卷九七下,第3998 

页以下。 
② 《汉书》卷十二,第360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85 页);卷八四,第3426 页。 
③ 《汉书》卷九九上,第4078 页以下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217 页以下)。 
① 《汉书》卷九九上,第4080—4082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 卷,第221—225 页)。 
② 《汉书》卷八一,第3338 页以下。 
③ 《卷书》卷八一,第3354 页以下。 

… Page 144…

  勋。如同在公元前74年那样,哀帝和平帝死时在没有正式指定的继位者的情 
  况下太后也拥有典章上规定的权力。 
       最后,至少有一次,一名官员认为应该提出皇位职责的神圣性问题,以 
  此来非难他的君主。此事发生在哀帝建议(也许是开玩笑)仿效远古的尧让 
  位于舜这一被人颂扬的例子并把治国大权交给董贤之时。王莽的一个亲戚提 
  醒年轻的哀帝,统治天下之大权来自高帝,并非某个皇帝私人所有:“天下 
  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亡穷。统业至重, 
  天子亡戏言!”① 

                                   世纪之末的风气 

       公元前33年成帝登基后的40年的特征是政治的不稳定和王朝摇摇欲 
  坠。任人唯亲在宫廷中蔚然成风,国家最高职位的封赏只是出于随心所欲的 
  兴致或是为了短时期的权宜之计。这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是各种各样的。有的 
  人受到世纪末日感的压制,感到王朝需要振兴力量;有的人怀念武帝朝汉帝 
  国鼎盛时期众所周知的实力和风纪;许多人敏锐地注意到自然异数中的变化 
  或灾难的征兆。公元前3年全国的黎民普遍尊奉西王母,这个崇拜得到了那 
  些想通过宗教手段寻求超度的善男信女的支持。② 

                                                                           ③ 
       在政治方面,以朱博为代表的时新派态度在短时期脱颖而出。朱博出身 
  寒微,没有当时许多担任公职的人受过学术薰陶的有利条件。他具有一个习 
  武者的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