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后,他的地主家庭已经破产。他千方百计谋到了一个替人抄抄写写的公务
员工作,但薪俸微薄,连一件保暖的外套也买不起。他以上述故事为素材,
结合自己的经历,把一支猎枪改成一件生活必需的外套;把那个失而复得的
喜剧性结尾改成纯悲剧性的结尾,写出了《外套》。
《教育诗》的由来
1915年,苏联作家马卡连柯还只有27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愚笨
的一天》写完之后,就寄给了当时正在《纪事月刊》当编辑的高尔基。作品
没有发表。但马卡连柯接到了高尔基提出中肯意见的回信,他决定暂时不再
写作,而是集中时间开始认真学习。他弄了一本记事簿,每天把自己认为是
… Page 35…
值得记的一切都记下来。开头,他记一些格言警句,后来又记生活中的细节、
景色、比喻、对话和人的外貌等等。这样,一天天地记,一年年地积累,一
直坚持了10多年。
又过了几年,高尔基来到了以高尔基命名的儿童教养院,他对教养院发
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和马卡连柯两个人热烈地讨论了教育的原则、教育的方
法。在谈到培养世界新人的时候,高尔基却一下子谈到了写作。在高尔基的
鼓励下,马卡连柯又拿起笔来了,当他思考这些年自己走过的道路时,教养
院孩子们的生活一幕幕浮现在眼前;10多年笔记簿上所写的生活细节、景
色、比喻、警句等,也都一下子跃然纸上。所以,他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就完成了《教育诗》的第一部。后来,在高尔基的支持下,《教育诗》出版
了。这时,马卡连柯已经45岁。
《毁灭》的由来
经过1921—1924年国内战争的漫长岁月,苏联作家法捷耶夫酝酿成熟了
关于长篇小说《毁灭》的主题,和这个主题相应的故事情节也构思成功。1925
年,作家便开始了这部长篇的写作。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美谛克的形象是在小说的第二章里开始出现的。他
怀着浪漫主义的幻想参加了游击队,目的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满足自己
渴望丰功伟绩的虚荣心。他把出身于人民大众的游击队员的粗野看成是巨大
的缺点,而把自己看得比他们不知高尚多少倍;但是一旦遇到艰苦的环境,
他那种贪图享受、害怕艰苦的毛病就完全暴露出来了。他的利己主义使得他
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和自己的救命恩人木罗士加的妻子也勾勾搭搭……
在开始的构思里,美谛克的结局应当是自杀。但是形象发展到最后时,
法捷耶夫逐渐认识到:这个人物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他是不会自杀的。
如果把他的结局写成是自杀,也就美化了这种人,这是不应该的!想到这里,
作家的笔锋一转,美谛克的结局便由“自杀”变成了“叛变”。
法捷耶夫在创作过程中改变了这个人物的原来构思,这是他在创作过程
中提高了认识的结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由来
1930年的秋天,双目失明、两腿瘫痪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早晨,妻子拉亚去工厂上班前,尼古拉让她把一
切写作的用具给自己准备好,在外面把门锁上。拉亚预先替他在带漏孔格的
纸夹里装好25页或30页的白纸,扎得牢牢的,把削好的铅笔和这个纸夹都
放到尼古拉的稍稍垫起来的膝盖上。这样,他便身体不动地沿着孔格写下去,
他头一动不动,铅笔不离开纸格,因为这样才不会将一行字写到另一行上去。
就这样,一直写完一页,然后用右手把它从纸夹里抽出来,这页纸就滑到地
上了。第二天早起,拉亚走过来把地上的稿子拾起来……尼古拉终于忍着病
痛,坚持完成了自传体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巨著。
1932年5月,小说在《青年近卫军》杂志发表。后来,出版社在出这部
书时,劝说作者更改书名为《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不,
书名决不能改,我同这个名称血肉相联。对我来说,它好比指路灯塔。它不
… Page 36…
仅是描写共青团员保尔·柯察金的生平事迹,而且是阐明人怎样锻炼成为共
产党员的小说。贵族可以是天生的,但共产党员决不能是天生的。这就是这
本小说所要阐明的主题。让这本书保留原名吧!”
《青年近卫军》的由来
1942年7月,德国侵略军占领了克拉斯诺顿,惨无人道的暴行在这里接
连不断地发生。市立公园里,一次就活埋了50个人。16岁的共青团员奥列
格·柯歇伏伊看到了德国法西斯的杀人暴行后,愤怒地说:“再也忍耐不下
去了!”9月,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他秘密组织了“青年近卫军”。一个月
后,这支战斗队伍已发展到103人,他们不断给侵略者以有力打击。正当苏
军快要解放这个城市的时候,由于叛徒的出卖,许多队员被捕。他们英勇不
屈,惨遭杀害,仅有8名队员保全了性命。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到过发生这些事件的地点,在那里待了一个月左右,
访问了许多人。他到过许多“青年近卫军”队员的家里,跟他们的同学和老
师谈过话,并看了审问叛徒库列肖夫的材料。他会见克拉斯诺顿的许多游击
队员和地下工作者,也会见了伏罗希洛夫格勒州各区的游击队员和地下工作
者。
在描写主要人物的时候,法捷耶夫总是尽力根据他们亲人的叙述,根据
照片或是根据他所认识的活着的人,来真实地描写他们的外表和性格,因此,
这个长篇小说是严格地根据史实写成的。
《狄公案》的由来
荷兰的罗伯特·汉斯·梵·古利克,中文名字叫高罗佩。他在抗战时期
曾来中国,在重庆做了几年外交官。回国后,他以唐代的狄仁杰为主角,写
出许多公案小说,题名为《狄公案》,在西方先后出版了17集之多,受到读
者的广泛欢迎,至今还不断再版。由于作者知识渊博,又有说故事的才能,
娓娓道来,确能使西方读者 (包括一些专家学者)折服。
1940年,高罗佩曾把中国公案小说《狄公案》译成英文,20世纪50年
代起,他索性以此为题自己试写起中国公案小说来。这一尝试,使他在西方
出了名,被视为“中国小说家”。
公案小说,又称侠义公案小说,是中国旧小说的一种,往往带有较浓厚
的封建迷信色彩。高罗佩的公案小说,也有明显的缺点和局限性,但封建迷
信色彩不浓。作者把破案的关键,更多地放在调查、推理上。这同传统的中
国公案小说往往借助于鬼神显灵大不一样。另外,对罪犯的揭露,放在小说
的结尾处,更像是西方的推理小说。
《老人与海》的由来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自幼热爱大海,喜欢捕鱼。旅居古巴期间,
他经常驾驶快艇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有一次,他和大副弗翁蒂斯游弋在比
那尔德里奥时,看见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正在捕捞一条大马林鱼。马林鱼拼
命挣脱,老人和孩子已累得精疲力竭,渐渐不支,眼看鱼就要溜走了。这时,
… Page 37…
海明威上前想助一臂之力,不料老人很逞强,不但一口拒绝,还出言不逊,
讽刺了海明威一通。海明威非常尴尬,只得袖手旁观。离去前,他吩咐弗翁
蒂斯将一些食品留下,供老人和孩子充饥,自己则在一旁掏出笔记本,记下
所见所闻,为日后创作积累素材。果然,这个倔强老人的形象触发了海明威
的灵感,他终于以老人为模特儿,加上自己的捕鱼经历和想象,写出了世界
著名小说《老人与海》。
《草叶集》的由来
惠特曼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第一部诗集题名为《草叶集》呢?他认为,最
适合作诗的主题的东西是普遍的、最常见的事物,是像人类各民族中的普通
人民一样到处生长的青草。他说“我的诗不是用一般作者所采用的创作方法
——把自己关在书斋里进行写作,精心研究文学公式,随时请教权威等等,
而是用另一种完全与此不同的方式写作出来的,那就是首先使自己投入到那
一时期的生活的人群,现实生活和火热的斗争中去。”
诗集出版前没有预告,初版时封面上甚至没有作者的名字,但是《草叶
集》三个字却郑重地烫了金,字的周围缀满了长串的金黄色的草叶和草根,
充分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崇敬。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由来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是19世纪美国一个默默无闻的家庭妇
女,她叫斯托夫人。
斯托夫人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条件是极坏的。首先,在奴隶制的美国,
作者要想写一部反对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歌颂黑奴的反抗和斗争的小
说,显然是要担很大风险的。其次,斯托夫人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凭着
丈夫在大学教书挣来的微薄收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斯托夫人在写作时,
想买点书籍、稿纸、墨水,都是很困难的。另外,她是个家庭妇女,而且是
一个已有六个孩子的母亲,她要煮饭、洗衣服、奶小孩,她常常是一边洗衣
服,一边构思;一边做饭,一边想故事;一边奶小孩,一边看稿子。就这样,
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写成了这部轰动国内外的小说。
这部小说出版三天就售出了一万册,她在美国一次就出版了30万册,不
久也全部卖完。后来还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出版。难怪当时领导黑奴解放战争
的林肯总统在一次接见斯托夫人时,称她为“写了一部书,酿成一场大战的
小妇人”。这句话虽然是玩笑,但也说明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之影响
确实是很大的。
《教父》的由来
《教父》是美籍意大利作家马里奥·普佐写的小说,出版于1969年 3
月,曾一连67周高踞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栏榜上,被认为是美国当年第一
号畅销书。
该书作者马里奥·普佐在《教父》之前,并不是什么知名作家,他自己
就说过:“我一共写了三部小说,《教父》是其中最差的一部。我写这本书
… Page 38…
的目的,就是要赚钱。”
黑手党是美国无恶不作的黑社会组织,专门干包娼、包赌、绑票、暗杀
之类的勾当,与三K党一样,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