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亭台临水,一切都是那样引人入胜。笔法娴熟,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
加简括。此画完成于黄公望82岁之际,是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后世画家面
对此图无不顶礼膜拜。其他传世作品有《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
《富春大岭图卷》等。
倪瓒(1301年—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人。家殷实,自幼饱
览经史,工诗文,善画山水、墨竹,擅长书法,谙熟音律。于家筑“清閟阁”,
收藏图书文玩。信奉全真教。元末农民起义爆发,遂疏散家财遁迹于太湖。
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所作多取材太湖附近景色,疏林缓
坡,浅水平岭,意境清远萧疏。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
《鹤林图》、《梧林秀石图》等。
王蒙(1308年—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吴兴人。元末曾
作过小官,后弃官隐居黄鹤山。明初任山东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被诛连,
死于狱中。王蒙是赵孟钔馑铮芡庾娓讣熬烁赣跋欤有∠埠没婊K摹
山水画多表现隐居生活,作品布局饱满,结构茂密,千崖万壑,林木幽深,
表现了大自然磅礴的气势。《青卞隐居图》正体现了这种风格。其他传世作
品有《春山读书图》、《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葛稚川移居图》
等。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等,浙江嘉兴人,家境
贫寒,隐居乡里,曾以卖卜为生。吴镇博学多识,擅画山水梅竹。在技法上
继承巨然、文同,同时突出笔墨的厚实潇洒的效果,沉郁苍莽,有所谓“林
下之风”。喜作渔父图,画清远江湖中或一舟独钓,或数舟群栖。画上常题
渔歌,如“只钓鲈鱼不钓名”、“一叶随风万里身”等,抒写了他安贫乐道,
自命高雅的情怀。传世作品有《渔父图》卷和轴、《松泉图》、《双桧平远
图》、《秋江渔隐图》、《溪山草阁图》等。
元四家虽然在绘画风格上各不相同(如黄公望之浑厚、倪瓒之幽淡),
但他们在艺术意境和审美趣味的追求上是一致的。山水注重笔墨,讲究意趣。
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好尚,正如
黄公望所说“画不过意思而已”。倪瓒也说“余之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
形状,聊以自娱耳”。元四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
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对明清文人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Page 103…
3。元代的水墨梅竹
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元代花鸟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其中最富特色的
是水墨梅、兰、竹、菊。文人以画“四君子”来表现其高雅品格。
李衎 (1245年—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大都 (今北京)人。
官至集贤殿大学士、荣禄大夫。以画竹著称。著有《竹谱》。曾入竹乡,观
察各类竹的生长规律及形状,故所画竹真实生动。他的作品,一种为着色双
勾竹,一种为墨竹,无论哪种画法,他所追求表达的都是竹的“清而真”。
传世作品 《双勾竹图》、《修篁树石图》、《沭雨竹图》、《四清图》等,
代表了元代画竹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柯九思(1290年—1343年),字敬仲,号丹丘生,台州仙居人。博学能
文,尤以墨竹知名于世,师法文同而有独创。他进一步发展了赵孟钍榛
法的主张,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
法。”现存作品《墨竹图》,画两竿茂竹,两方怪石依竹而立。竹叶以浓墨
为面,淡墨为背,层次分明。柯九思的墨竹,注重主观意象而能表现出竹的
晴雨风雪、荣枯稚老的种种生态。作品还有《双竹图》、《竹石图》等。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老村,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
以画墨梅见长,所画梅花枝繁花密,生意盎然,给人以热烈向上之感。《墨
梅图》画梅花一枝,以湿墨画干,淡墨点花,极其挺劲秀逸,深得梅花清幽
之致。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
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晖,珠联璧合。现存作品还有《墨花卷》、《梅花
卷》等。
4。元代人物道释画
元代人物画远不及山水花鸟盛行。以人物擅长的画家有刘贯道、张渥、
王绎等。
刘贯道(1258年—1336年),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曾任宫
廷肖像画师。作品现仅存《消夏图》,描绘一士大夫仰卧榻上,仕女侍立一
傍。人物形象刻画准确生动,是元代人物画中的杰作。
张渥(生卒未详),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等,祖籍淮南,居杭州。
工画白描人物,继承了北宋大家李公麟的白描画法。现存作品《九歌图》,
取材屈原《九歌》,用白描画屈原及《九歌》中的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山鬼及国殇,共十一段,二十个人物。构图简洁,
用线精到,写貌传神,是继承李公麟传统的佳作。
王绎(约1333年—?),字思善,号痴绝生。睦州 (今浙江建德)人,
迁居杭州。以画肖像著称。其写真不但逼肖,还兼得神气。传世作品有《杨
竹西像》、《倪云林像》等。《杨竹西像》为白描肖像画,杨竹西身着宽袍,
手持竹杖,倘佯于山水之间(背景松石土坡为倪瓒所画),象是一位悠游林
下的高士。人物全身比例恰当,略施淡墨,神气跃然纸上。著有《写像秘诀》,
是研究古代肖像画创作和色彩学的重要资料。
元统治者对宗教采取了利用保护政策,喇嘛教受到高度尊崇,道教也有
显赫地位。佛寺、道观规模不断扩大,寺观壁画仍具相当水平敦煌莫高窟元
… Page 104…
代密宗壁画、山西稷山兴化寺、赵城广胜寺、永济永乐宫等寺观内的壁画,
都是元代壁画的代表作。特别是永济永乐宫道教壁画,规模宏大,描绘人物
众多,内容丰富,技艺精湛,是现存古代道教壁画的杰出佳作。山西永济永
乐镇是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故乡,永乐宫是吕洞宾的故居。唐代时建有
吕公祠,后改祠为观,今天的永乐宫是元代重建的。主要建筑有三清殿、纯
阳殿和重阳殿。三清殿是主殿,四壁彩绘《朝元图》,即朝拜道教最高神元
始天尊。画面以八位穿帝后装的主像为中心,四周围以金童玉女、天丁力士、
仙侯仙伯、帝君宿星等各种种神祗二百八十六尊。人物分三至四层排列,脚
蹬云气,头顶祥云。人物神态刻划生动,如主像庄严肃穆,玉女温文尔雅,
真人翩翩欲仙,无不真切动人。人物之间,顾盼有情,衣带飘举,色彩绚丽,
前呼后应,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场面壮丽的人物行列。纯阳殿和重阳殿分
别画吕洞宾和王重阳的连环故事画,其中纯阳殿内所绘汉钟离度吕洞宾一画
十分精彩,画家对人物心理状态刻画得颇为生动细致。永乐宫因黄河三门峡
水利工程,今迁山西芮城龙泉村。
5。元代建筑与雕塑
元代先后曾建有三座都城。哈拉和林为最早的蒙古国都城,忽必烈建立
元后成为岭北行省治所。其遗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省厄尔德尼昭北。
上都原是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时的藩邸,名开平府。1259年,忽必
烈在开平继位大汗,遂于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以取代蒙古国都城哈拉和
林。后因定都大都,而将上都改为避暑的夏都。其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
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元大都(今北京)建于世祖至元元年至九年(1264年—1272年),是元
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都主要是依据《考古记》中所记述的“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一理想规制进
行规划的。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长7400米,东西宽6650米,以南北方向中
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展开。皇城在大都南部中央,宫城在皇城南部偏东,城外
绕有护城河。大都共计有11座城门,城内的各主要干道均通向城门。宫城内
有大明殿、延春殿为主的两组宫殿,大明殿为朝会之所,延春殿为帝王及后
妃日常居住之处。这些宫殿建筑十分华丽,《马可·波罗游记》中就详细记
载了大都的建筑布局和宫殿的豪华。殿堂墙壁上挂着毡毯和毛皮丝顶帷幕,
地上铺地毯,体现了游牧民族的习惯。宫城内还有畏吾尔殿、棕毛殿等,也
是以前历代宫殿建筑所没有的。元大都宫殿在明初被拆毁,城市也有所变动,
但明清北京城及宫殿建筑是在大都的基础上改建的。
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内地最早的喇嘛教建筑遗存,此塔是1271年由尼泊尔
匠师阿尼哥设计修建的。塔高50。86米,基台平面呈亞字形,其上是硕大的
覆莲承托覆钵形塔身,塔顶为铜制宝盖。全塔除塔顶外,均为砖造,外涂白
灰,白色的塔身与金色的塔顶相对比,显得十分崇高圣洁。妙应寺白塔以其
洗炼匀称的轮廓,雄伟壮观的气势,成为中国喇嘛塔中造型最杰出的作品之
一。
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保护,元代各种宗教得到自由发展,雕刻活动
也因此十分活跃。现存元代雕塑遗迹已不多,主要有北京居庸关云台浮雕、
浙江杭州飞来峰元代石刻等最为重要。
… Page 105…
北京居庸关云台,原为元顺帝至正二年至五年(1342年—1345年)在居
庸关建造的过街塔,现只存塔基,即云台,青色汉白玉石砌成,券门内外遍
雕各种密宗图像,有四大天王、十方佛、千佛、金翅鸟王、龙、云及各种花
纹图案,另外还刻有用梵、汉、蒙、藏、维吾尔、西夏六种文字的经文咒语
和除梵文外的五种文字的造塔功德记及与建塔有关的人名记录。云台浮雕中
以天王像雕刻最为生动,天王形像威武雄壮,右手执武器,脚踩鬼神,战袍
衣带飘舞,动静相间,刚柔相济,显得气魄宏大,代表了元代雕刻的最高水
平。
浙江杭州飞来峰元代石刻造像,共有67龛,大小116身,始自至元十九
年(1282年),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其中喇嘛教题材造像最富特
色,是元代喇嘛教造像的代表作品,有佛、菩萨、佛母及护法天神等,均具
有浓厚的西藏及外来艺术特色。佛的形象中以“欢喜佛”为喇嘛教艺术所独
有,一般作男女相拥抱式。但在飞来峰第25龛中之“欢喜佛”,却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