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1-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七月,含光又被征至京,居道观以养病。天宝九载春,辞归茅山。同年冬,又征含光于紫阳别院馆之。十载秋,含光恳辞告老,御制序诗以饯之。次年,含光奉诏与门人韦景昭等于紫阳东面郁冈山别建斋院,立〃心诚斋〃。
  肃宗李亨也多次褒奖李含光。称他〃深通道妙,久著名闻〃,〃久契真要,深通元微,游逍遥之境,得朝彻之道。〃并谓〃加意坛场,洁清香火,广上皇之福寿,俾六合之康宁,静正道门,当在师也〃,④以肯定他精修愿力以助李唐的宗教活动。正由于此,遂使茅山宗盛传于李唐时期。
  大历四年(769)冬十一月,李含光卒于茅山紫阳别院。
  颜真卿作碑铭曰:〃先生识思真淳,业行高古,道穷情性之本,学冠天人之际……又博览群言,长于著撰。尝以本草之书,精明药物,事关性命,难用因循,著《音义》两卷。又以老、庄、《周易》为洁净之书,著《学记义略》各三篇,《内学记》二篇,以续仙家之遗事。皆名实无违,词旨该博。〃⑤《新唐书·艺文志》也著录:〃李含光《本草音义》二卷〃,〃道士李含光《老子庄子周易学记》三卷〃。《真系》称含光撰《仙学传》及《论三玄异同》,又著《真经》并《本草音义》,都备载阙遗,穷颐精义。上述著作今已佚,仅存《表奏十三通》及《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序》,收入《全唐文》。
  李含光的《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是融汇三洞而又汲取佛教思想的产物,主要思想是导人趋善去恶,拯救群生,反映了茅山宗对各派宗教思想的汲取与贯通。颜真卿称含光〃能于阴阳术数之道,而不以艺业为能;极于转炼服食之事,而不以寿养为极。但冥怀素朴,妙味玄津。非夫博大之至人,孰能尽于此〃?⑥显然,李含光是位注重玄学义理的道士,保持了茅山宗宗师的传统作风,被尊为茅山宗十三代宗师。总之,李含光整理上清经法,注重教理发展,又充当〃帝师〃,比其师司马承祯更为唐统治者所优宠,从而在统治集团中进一步扩大了茅山宗的影响。
  注:
  ①②③《全唐文》卷三十六
  ④《全唐文》卷四十四
  ⑤⑥《颜鲁公集·茅山玄静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


吴筠

  吴筠(?~778)为唐代著名道士。字贞节(一作〃正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少通经,善属文。性高洁,不随流俗。因举进士不第,乃入嵩山,师事潘师正为道士,传上清经法。开元(713~741)中,南游金陵,访道茅山。后又游天台,观沧海,与名士相娱乐,文辞传颂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召见于大同殿,令待诏翰林。问以道法,答曰:
  〃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
  又问神仙修炼之事,答以〃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天宝(742~750)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紊,知天下之将乱,乃坚求还嵩山,屡请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不久,安禄山欲称兵,又求还茅山,玄宗许之。既而中原大乱,筠乃东游会稽,隐于剡中,逍遥泉石,与李白、孔巢父等相酬和。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越中。弟子邵冀元等私谥为〃宗玄先生〃。
  吴筠对道教基本理论多所阐发。所著《玄纲论》,上篇明道德;中篇辩教法;下篇析凝滞。自谓因〃重玄深而难赜其奥,三洞秘而罕窥其门,使向风之流,浩荡而无据,遂总括枢要,谓之《玄纲》〃。①他将〃道〃解释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极,成者必亏,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也〃。而〃德〃则为〃天地所禀,阴阳所资,经以五行,纬以四时,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幽明动植,咸畅共宜,泽流无穷,群生不知谢其功,惠加无极,百姓不知赖其力,此之谓德也〃。他又以〃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来阐发〃道〃与〃德〃的关系;以〃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莫归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联,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②来表述〃道〃、〃德〃、〃自然〃三者的关系。他继承和发挥了老庄自然无为的哲学,认为〃道〃为宇宙万物之根源,称〃道〃生成宇宙万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进而认为道德、天地、帝王三位一体。〃道德者,天地之祖;天地者,万物之父;帝王者,三才之主。然则,道德、天地、帝王一也〃。③他把社会治乱的原因,归结为〃天地之道,阴阳之数〃和人情世风是否淳朴,主张加强封建道德教育。强调〃父不可不教于子,君不可不治于人。教子在乎义方,治人在乎道德〃。
  在修炼方术方面,吴筠认为,人依靠自身体内的精气、神而生存,若要长生成仙,就必须注意精、气、神的修炼。认为修炼精、气、神,应当〃守静去躁〃,把〃躁动〃的原因归结于〃情欲〃,故去躁又当去除情欲。声言〃欲不可纵,纵之必亡〃,〃但能止嗜欲,戒荒淫,则百骸理,则万化安〃。④在其所著《神仙可学论》中,谓〃远于仙道〃者有七,〃近于仙道〃者亦有七,认为只要采其〃七近〃,避其〃七远〃,〃惩忿窒欲,齐毁誉,处林岭,修清真〃,〃以摄生为务〃,〃虚凝淡泊怡其性,吐故纳新和其神,高虚保定之,良药匡补之〃,表里兼济,形神俱超,就能〃挥翼于丹霄之上〃,成为神仙。其守静去躁思想,与司马承祯〃收心离境〃,守静去欲的理论基本一致。他提出的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等主张,对宋代理学有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著作有《玄纲论》和《神仙可学论》。此外,《通志》卷六十七又载其所著《心目论》《复淳论》《形神可固论》《坐忘论》《明真辩伪论》《辅正除邪论》《契真刊谬论》《道释优劣论》《辩方正惑论》各一卷。今《宗玄先生文集》分为上中下三卷,收有《神仙可学论》《心目论》《形神可固论》等。《玄纲论》则单独成篇,亦分为上中下三卷,凡三十三章。
  注:
  ①②③④《道藏》第23册673页,674页,676页,66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薛幽牺

  薛幽栖为唐代著名道士。蒲州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
  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开元、天宝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性沉静,有敏识卓见。修举业之暇,好闻方外事。唐开元(713~741)中,及进士第,年始弱冠。调官陵郡尉,秩未满,有林泉之兴,遂拂衣去服,出游四川青城、峨眉,后又赴鹤鸣山,访汉天师治所。天宝(742~755)初,复游南岳,卜栖真之地,乃晦其名氏,修行于五老峰之下。《三洞群仙录》卷十一引《高道传》曰:〃其于三洞经教,靡不该览,故幽人逸客,响风禀受。〃卫琪《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六注云:住南岳时,〃修诵《大洞经》,弟子数百,日集左右。〃不久尸解。
  曾著《玄微论》三卷,唐玄宗〃称赏其达悟〃。又注《灵宝度人经》行于世。《玄微论》,已佚;《灵宝度人经注》,被陈景元收入《灵宝度人经四注》中。该书曾收薛幽栖所写注释序文,文末署:〃甲午岁庚午月,衡岳道士薛幽栖序。〃考此甲午岁,当为天宝十三载(754)。薛幽栖认为《灵宝度人经》的主旨是申明〃大梵之理〃。称〃此经义旨冥奥,音韵隐秘,皆申明大梵之理,非化诱常途之辞〃。①又谓:〃既元始所说,太上所敷,皆诸天秘章,灵魔隐韵,固宜大梵之至理,岂世上寻常之辞也。〃②〃大梵〃一词,据《长阿含经》解释,与《老子》所谓〃道〃之不可名、不可相、先天地生,并为万物母之意相近。薛幽栖等人借此词语喻元始天尊所说之道,意谓元始天尊所说《度人经》是道之至理、妙理,非寻常之文可比。薛幽栖又十分强调诵读《度人经》,谓〃非寂然则莫能契道,非敷诵则无以弘经。〃〃讽诵之篇,则此卷为首。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中拔祖宗,己身得道。斯则巍巍大范,独步三清者哉〃!③又谓:〃转诵此经,令周十遍,福德之报立应,不祥之祸自消。故知灵文功用弘普,广济天下者也。〃〃同盟同学,至人至友,能为精心修斋,诵经十遍,临终之际,共度尸形,则存者获济拔之功,亡者得度魂之福〃。④
注:
  ①②③④《道藏》第2册188页,188页,237页,23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李筌

  李筌为唐代著名道士。号达观子。陇西(今甘肃境内)人。
  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至肃宗时。早年好神仙之道,据传〃至嵩山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本经,素书朱漆轴,缄以玉匣,题云:'大魏真君元年(440)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与筌说《阴符》之义〃。①唐肃宗时出仕,先为荆南节度副使(或荆南节度判官;一说江陵节度副使),后为邓州刺史(或云仙州刺史)。此后,〃竟入名山访道,后不知其所〃。②李筌认为天地万物均为阴阳二气所化生。〃天圆地方,本乎阴阳。……夫天地不为万物所有,万物因天地而有之。阴阳不为万物所生,万物因阴阳而生之〃。③但他认为阴阳化生万物也有其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强调人们必须〃执天之道〃,〃奉天而行〃,根据阴阳五行的〃自然之理〃行事。故又谓〃阴阳既形,逆之则败,顺之则兴〃。但并不认为〃自然之理〃会自然而然的实现,更不能迷信鬼神的作用,必须依靠与发挥人的作用。他在《太白阴经》中,以战争的胜负为例,强调〃凡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索之不得,指虚无之状不可以决胜负,不可以制生死。〃战争的胜负,主要决定于人事。
  李筌在人事方面也有他的独到见解。除主张任贤使能、知人善任,且须〃贵功赏劳〃外;又将人才分为〃通才〃和〃偏才〃两种。称〃英不能果敢,雄不能智谋〃者为〃偏才〃;
  〃能柔能刚,能翕能张,能英而有勇,能雄而有谋,圆而能转,环而无端,智周乎万物,而道济于天下〃者为〃通才〃。〃通才〃可为〃大将军〃,为〃人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当慎重加以选择。又强调〃任才之道〃,要任其所长,各有所用:
  〃计谋使智能之士;谈说使辩说之士;离亲间疏,使间谍之士;
  深入诸侯之境,使乡导之士;建造五兵,使技巧之士;摧锋捕虏,守危攻强,使猛毅之士;掩袭侵掠,使蹻捷之士;探报计期,使疾足之士;破坚陷刚,使巨力之士;诳愚惑痴,使技术之士。〃④指出〃任才之道〃乃事关国家存亡之大事,必须郑重从事。国家〃得其道而兴,失其道而亡〃。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著作有《〈阴符经〉注疏》三卷,《骊山母传阴符玄义》《青囊括》各一卷,《太白阴经》《中台志》《阃外春秋》《六壬大玉帐歌》各十卷,《孙子注》二卷等。
  注:
  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