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而使天师道的势力发展到华北和华中广大地区,成为龙虎宗的一个支派,称为玄教。此后,又多次召张宗演赴阙。至元二十四年二月,他又遣使持香币诣龙虎、阁皂、三茅设醮,表示他对三山符箓派的顶礼。忽必烈不仅对南北新旧道派的首领十分尊重,对其他不甚知名的道教人物也给予礼遇。如中统二年(1261)七月,曾为炼师王道妇筑道观于真定,赐名〃玉华〃。在位期间,与道教有关的各种醮事活动十分频繁,建造或培修的宫观亦甚多。事实表明,忽必烈把成吉思汗所奠定的崇道政策作了全面的发展。
成宗铁穆耳〃承天下混一之后〃而〃善于守成〃,继续奉行忽必烈的崇道政策,对江南天师道特别重视。他即位伊始,便于元贞元年(1295)加封张陵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并赐嗣汉三十七代天师张与棣等十三人玉圭各一,以表示他〃不忘祖天师之遗烈〃。元贞二年正月,又授张与材为〃太素凝神广道真人〃,管领江南诸路道教。大德五年(1301),召见张与材于上都幄殿。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这对江南符箓各派的融合起了促进作用。成宗对张留孙特别尊宠,大德(1297~1307)中,加号为〃玄教大宗师〃,同知集贤院道教事,且追封其三代皆为魏国公,官阶品俱第一。大德十一年又授吴全节为玄教嗣师,赐银印,视二品。
成宗在给天师教徒授封赐物的同时,还于大德七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又加封许逊为〃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此外,与道教有关的一些民俗神也受到了他的加封。
武宗海山在位时间很短,登极之后立即召见张留孙,升他为大真人,知集贤院,位大学士上,寻又加特进。又赐吴全节七宝金冠,织金文之服,并赠其祖昭文馆大学士,封其父司徒、饶国公,母饶国太夫人,名其所居之乡日荣禄、里曰具庆。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崇尚儒学,对道教亦继续尊崇。即位之后,特赐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以宝冠及组织文金之服。延皊三年(1310)张与材去世,又授嗣汉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太玄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号,继续主领三山符箓,并掌江南道教事。玄教宗师张留孙加授特进上卿,开府仪同三司,加号〃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刻赐玄教大宗师玉印。
英宗硕德八刺在位仅三年余,即为其臣下所弑,元代统治亦到了盛极而衰,急转直下,难以收拾的地步。对道教仍实行利用与限制相结合的政策。除对嗣汉天师张嗣成继续加以尊宠之外,至治二年(1322)五月,又以吴全节为玄教大宗师,特进上卿。但在尊宠的同时,也有一定限制。同年十二月,〃以掌道教张嗣成、吴全节、兰道元各三授制命、银印,敕夺其二。〃⑥特别是对道士中有图谋不轨或敢于犯上作乱者,如济南道士李天祥、郃阳道士刘士先、凤翔道士王道明等,则予以坚决镇压。这种利用与限制相结合的政策一直维持到元代灭亡。
总之,元代统治者对道教也是十分尊崇的。其所尊崇的重点则前后略有不同。在灭南宋之前,主要是对北方的全真道、真大道教和太一教等道派的大力争取和利用,尤以争取利用全真道最为突出。这是由于全真道的影响远在大道教和太一道之上,特别是在山东地区,成为蒙、金、宋三方争夺的对象。在灭南宋以后,其重点转为争取南宋统治区内最有影响的天师道。这种前后重点的不同,是从建立和巩固其统治出发的。而道教在元代统治者的崇奉下也获得很大发展。在元统一全国之后,天师道在北方得到迅速传播,全真道则在江南有较大发展。其他力量较为薄弱的各派道教则逐渐分别与天师道和全真道相融合,符箓各派融入天师道之后统称为正一派,从而形成正一道与全真道两大派别,在明以后继续流传。在南宋与金、元对峙及元统治的历史背景下,当时文士入道者较多,形成汉族士人与道士的结合,许多道教领袖人物均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名士交往密切,这对提高道教的素质和促进道教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道教的教理、教义在道教内部各派相互融合以及道、儒、释融合的基础上,以内丹学说为主流,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在元末,道教也逐渐暴露出教徒发展过滥、素质有所下降、上层日趋腐化的弱点,这在全真道方面更为明显。
注:
①《续资治通鉴》第10册4897页,中华书局,1957年
②《宋史》第38册13470页,中华书局,1977年
③《金莲正宗记》卷四
④《金史》第1册216、219页,中华书局,1975年
⑤⑥《元史》第15册4525页,第3册626页,中华书局,1976年
明清民国道教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已进入了末期,随着整个社会的演变,道教也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由盛转衰的明代道教
明代统治者和唐宋以来的历代统治者一样,在他们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都曾利用道教为他们服务。因而在明中叶以前,道教仍继续处于兴盛时期,到嘉靖(1522~1565)年间达到高潮。
明太祖朱元璋在夺取政权时,便利用道教制造舆论。先是宣扬道士之说,称他的祖坟风水好,〃当出天子〃;继称在他降生前,其母吞服道士的丸药,故降生后即与众不同;同时还说他在贫病无依之时,常有神人为之护理。在起兵征战过程中,道士周颠仙和铁冠道人张中等常为他出谋划策。洪武(1368~1398)中,他亲自撰写了《周颠仙传》以纪其事。
朱元璋还在即位的头年自称他曾梦游天宫,见到〃道家三清〃,又有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和剑,从而把自己打扮成为〃奉天承运〃的〃真命天子〃,并撰写《御制纪梦》大肆宣扬。
在元代的中后期,由于正一道的影响相当大,特别是在江南一带颇有势力。在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统大将亲取江南〃之际,便积极争取正一道首领的支持,命有司访求招聘正一教主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张正常遂〃遣使者上笺,陈'天运有归'之符〃,以示臣顺之意,朱元璋又立即〃以手书赐答〃。至正二十五年,张正常亲自去朝觐朱元璋,朱元璋一见甚欢,下诏褒美,一再赐宴,赠以金缯。明洪武元年(1368)春,朱元璋即皇帝位,张正常入贺,朱元璋赐宴于便殿,即日降制书授以〃正一教主、嗣汉四十二代天师、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之号,仍命其领道教事,给以银印,视二品;并设僚佐赞教、掌书。陛辞之日,赐白金十二镒。以后几乎每年均有召见和赐赠。洪武三年特敕吏部改赠其父嗣成为〃正一教主、太玄弘化明成崇道大真人〃,改封其母胡氏为〃恭顺慈惠淑静玄君。〃五年,敕令永掌天下道教事。此后,直至明末第五十一代天师张显庸,代代皆袭封〃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洪武十年夏,张正常率群弟子汪弘仁等入觐,朱元璋赐宴于午门之城楼,举杯祝酒,敕内侍出示其亲自所撰《历代天师赞》,并说:〃他日当书以赐卿〃。
及张正常去世,朱元璋闻之,不胜嗟悼,亲制文一通,遣使吊祭,仍令其长子张宇初袭掌教法,并于洪武十三年二月,授以〃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之号,领道教事,恩宠如故。除正一道的首领外,其他如宋宗真、邓仲修、张友霖、黄仲理、王默渊、刘渊然等,均受到朱元璋的礼遇。朱元璋在优宠道士的同时,亦亲自为《道德经》作注,以示推崇。他还撰有《释道论》《三教论》等著作,其中明确指出:
〃三教之立,虽持荣俭之不同,其所济给之理非一,然于斯世之愚人,于斯三教,有不可缺者。〃这既阐明了他利用和扶植道教的指导思想,也为整个明代三教并用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其后继者具有重大的影响。
鉴于元末道教的发展较滥,致有道士腐化堕落者,朱元璋因而建立管理道教的机构和制度。在京师设道录司,作为管理道教的最高机关,隶属于礼部,下设左、右正一二人,正六品;左、右演法二人,从六品;左、右至灵二人,正八品;
左、右玄义二人,从八品。在地方政权中,府设道纪司,都纪一人,从九品,副都纪一人,州设道正司,道正一人;县设道会司,道会一人,分别掌管府、州、县道教事,均归道录司统辖。此外,在龙虎、阁皂、三茅、武当等道教名山,均设有不同的道官,分掌各山道教事。各机构的道官,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的道士担任,其任务是编制道士的户籍,任命道观的住持,发放度牒,管理道士的日常生活等等。同时还制定了对道士的种种管理制度。他的这些措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完备,虽然不少措施到后来成了一纸空文,但它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整理道教仍起了一定作用。
明成祖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变夺得皇权的。他在夺权过程中,也利用道徒方士如颤士、袁珙、袁忠彻、金忠等人为他制造舆论,出谋划策。在夺得皇位之后,仍利用道徒方士如故。正一道首领张宇初继续受到尊重,常被召见,命他举行各种斋醮祈祷。张宇初卒后,朱棣即制授其弟张宇清为〃正一嗣教清虚冲素光祖演道大真人〃,领道教事。他在永乐元年(1403)、十四年两度赐缗钱修葺龙虎山上清宫,十三年在龙虎山敕建真懿观。他还亲自撰写玄教乐章,以示向道之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对于玄武的崇奉。据《鸿猷集》卷七载:在朱棣将举兵〃靖难〃时,屡与僧人道衍商讨举兵日期,道衍均言未可。直至举兵之前一日,道衍始称:
〃明日午召天兵应,可也〃。及期,〃众见空中甲兵,其帅玄武也。成祖即披发仗剑应之。〃此与李渊举兵时的所谓〃霍山神使〃之类的神话相似。朱棣在夺取帝位之后,便特别尊奉玄武神,曾撰有《真武庙碑》以歌颂其功德,并于京城及武当山营建宫观供奉,其中武当山的营建规模最为庞大。从永乐十年开始,动用了丁夫三十余万人,费以百万计,修造了玄天玉虚宫、太玄紫霄宫、兴圣五龙宫、大圣南岩宫。十一年八月,这些宫观尚未完工,即任命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为南岩宫住持,又命四十三代天师张宇清为其他三个宫观选拔出色的道士任住持。十六年,武当山宫观建成,赐名曰大岳太和山,于天柱峰顶冶铜为殿,饰以黄金,供奉玄武像于其中;
选道士二百余人供洒扫;给田二百七十七顷,并耕户以赡之;
仍选道士任自垣等九人为提点,秩正六品,分主宫观,严祀事,设官铸印以守,并亲制碑文以纪之。通过这些措施,从而大大促进了武当道派的发展。
在太祖和成祖之后,明朝的历代统治者均一直奉行三教并用和对道教的优宠政策。关于道书的修纂,成祖虽十分积极,但终于功未就即崩殂。仁宗、宣宗相继嗣位,为期甚短,对此未暇顾及。及英宗朱祁镇即位,明代的统治由于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已〃海内富庶,朝野清晨〃,②英宗乃继承成祖遗志,于正统九年(1444)命邵以正督校,始重加订正,增所未备,刊板流布,至正统十年告成,共五千三百零五卷,称《正统道藏》,颁赐天下。这对于道书的保存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