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哲学论-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控制。推迟战争和终止战争的条件不同。
  萌发形态的战争向成熟形态的战争“蜕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并且是以渐变的形式完成的,中间不存在任何鸿沟或断层。战争的发展变化就是社会发展变化在一个方面上的体现。当然,其中贯穿始终的,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还得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因素、财产关系的变化中去寻找。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由归个人使用或占有转为完全归个人所有;耕地随着氏族交给家庭公社使用慢慢发展成交由个人或家庭固定使用,最后归个人私有;谋生所得的全部剩余都归男子所有,妇女成了家庭中的“奴隶”;财富进一步积累于家庭中,个体家庭以威胁的姿态与氏族制度对抗;某些拥有财富向本来就有势力的家庭已经开始在自己氏族之外联合成一种独特的特权阶层。“同一氏族中的财产差别使氏族成员的利益的共同性变成了他们之间的对抗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第522页)财富的差别刺激了人们的贪欲,日益膨胀起来的对财富的贪欲,又成了战争发展的“助推器”,“没有富人的这种无限贪欲是不行的,若没有这种贪欲,就不可能从贫困中引出战争。”(同上,第164页)
  这个时期的战争,因私有财产和贸易行为出现,财产感性钻入了人类心中,激起了新的欲望,物质利益的追求使血亲复仇变得缓和。剩余产品出现预示着劳动力有新的价值,产生了对仇人不再杀死的念头,流血的代价也可以用财产来抵偿,捕获的战俘也可充作奴隶。“以前进行战争,只是为了对侵犯进行报复,或者是为了扩大已经感到不够的领土;现在进行战争,则纯粹是为了掠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60页)“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开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为攫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页)与此相适应,“战争以及进行战争的组织现在已成为民族生活的正常职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04页,第160页)
  文明社会分裂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整整持续了三个私有制社会。阶级斗争在这一时期显示为人类间斗争最尖锐、最典型的形式,战争作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充分展示出它的突出特征,这种战争发展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同时也就走到了成熟形态的尽头。
  3.衰亡形态的战争
  当一些国家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阶级,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这是战争步入衰亡形态的开端。战争真正绝迹,恐怕在全球范围内消灭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后,还要一段时期。因为,那时战争尽管不再是阶级矛盾的反映,但却可能是其它复杂社会矛盾引起的战争行为。这不等于说,战争永伴人生,而是要在经济发展、社会关系调节功能完善以及人的心理健全都达到相当高水平时,战争才会自然消失。
  这一时期的战争表现为,帝国主义之间战争,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战争,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战争,等等。
  社会主义国家消除了国内战争和对外战争的阶级根源,本不会进行这种“强迫”的“造福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当人类社会多种社会制度并存,不同阶级共处之际,“无产阶级不会因为一完成社会革命就变得洁白无疵,保险不犯错误和没有弱点。可是,各种可能犯的错误(以及自私自利——企图骑在别人头上),必然会使无产阶级认识这个真理。”(《列宁全集》第22卷第347页)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发生武装冲突以及有的国家对外实行武力干涉乃至推行霸权主义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民族国家角色,在国际舞台上既有共同的利益,又有特殊的利益,后者将引发战争。
  作为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各国会产生特殊的利益要求,这种要求受到本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社会心理、文化思想、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受到不同战略地位、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社会结构、地理条件、各自独特的发展途径、模式和方法的制约,也受到边界、领土等一系列历史遣留问题的制约。这种客观上的特殊利益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形成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和摩擦的客观基础,如果奉行民族利己主义甚至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就会使矛盾扩大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和对抗。
  第二,在旧社会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不断受到旧世界残余的困扰。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先进制度,而且是一个正在发展着的共产主义新因素同残存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旧因素矛盾和斗争的历史过程。“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恰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1页)不经过长期的坚决斗争,民族主义的传统是不会轻易消除的。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传统与推行对外使用武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三,建立新制度后产生新矛盾以及国家领导人在处理新矛盾时执行错误的对外政策。社会主义新制度建立之后,产生新的矛盾有: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产生的官僚主义,而霸权主义是官僚主义的外部表现形式,挑起社会主义国家冲突和采取军事干涉的“罪孽”。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出现差别(不平衡)和由于对这种差别的武断态度而引起的对立和对抗。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对外使用武力干涉没有必然联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全,这种引发战争由可能变为现实的机会就越来越小。二、战争过程的表现形式
  战争过程是由不同情况下的具体作战形式来体现,进攻和防御是作战的最基本类型,而战争在空间上的流动幅度,时间上的持续程度及作战效果,又可分正规战、游击战、速决战、持久战、歼灭战、消耗战等。
  (一)进攻和防御
  无论什么样的战争,无论是战争中的战略行动、战役行动,还是战术行动,都始终贯穿着进攻和防御的矛盾运动。战争运动过程“就是敌对的军队互相使用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战略战术从事攻击或防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态。”(《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4页)战斗由攻防组成,军事上的其他作战形式和方法都以攻防为核心而展开。
  1.进攻和防御既对立又统一
  进攻是主动进击敌人的作战。其目的是消灭或击溃敌人,占领预定的地区目标,夺取战场的主动权,以获得战局发展的有利态势。它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对战争、战局起始、发展和结局有着重大影响。防御是抗击敌人进攻的作战。其目的是扼守占领的地区,大量杀伤、消耗敌人、争取时间、辅助进攻或为直接转入反攻或进攻创造条件。
  就攻防两种形式来看,它们的目的、性质、作用等都有对立性。很显然,攻防的对立使战争的任何一方,以进攻(或防御)为主就必然排斥以防御(或进攻)为主。当然这种主次地位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从采用攻防形式的根据来说,对于进攻有利的条件,对于防御恰是不利的,反之亦然。从敌对双方的攻防来说,更是对立的,一方的进攻是为了摧毁或突破对方的防御,一方的防御是为了抗住或打破另一方的进攻。正是攻防双方的这种对立形成了战争。
  攻与防是对立中的统一,即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防中有攻,攻中有防。“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决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战争论》第2卷第476页)从敌对双方的攻与防来看,每一方的存在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进攻的一方,就不会有防御的一方,反之亦然。当然,也会出现双方对攻,即使如此,也必有一方实质是防,其攻是暂时或表面的。从战争每一方的攻和防来说,当进攻占主导地位时,必然是以防御的次要地位为前提,并依赖防御的辅助;当防御占主导地位时,它与处于辅助地位的进攻关系也是如此。现代战争中,攻与防的相互依赖表现得尤为突出,防御的一方要达到有效防御,首先需有很强的防护能力以承受进攻者先发制人的各种打击,同时,防御者不是等到敌方把火力全部发挥出来再还击,而在进攻者准备时就反击。武器技术装备的发展、攻防方式和方法的发展,都是在攻防矛盾的推动下进行的。
  积极防御的基本特征就是攻与防的统一,它既获得了进攻形式中的“主动”等特点,又获得了防御形式中的“能以少敌多”等优点,不仅把进攻和防御辩证地统一起来,而且把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辩证地统一起来。积极防御的实质与其基本特征是密切联系的,要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必须充分运用攻与防的优点和利益,以攻为防,以防为攻,用进攻达成防御,防御是为了进攻,并根据情况及时地使防御转化为进攻。
  2.攻防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进攻和防御的相互转化,必须要有条件和根据。战争目的是攻防转化的重要根据之一,敌对双方力量对比的改变是攻防转化的根本条件,战争的主观指导是实现攻防转化的重要条件。攻防转化最关键的问题是时机,要做到适时,必须掌握攻防转化的“关节点”,对于进攻者而言,一鼓作气地进攻直至胜利的事情是少有的,一般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进攻者应当在接近这个“顶点”之前就主动转为防御,方能掌握主动,由于进攻有很大的惯性,往往容易超过顶点,故必须当机立断控制攻防转折点。对于防御者而言,力量和态势的变化也有一个临界点,抓住这一点适时把防御转化为进攻是最理想的,如解放战争中我挺进中原,首战东北就是适时抓住了攻防转机。
  战争中,不是任何一种防御(进攻)都能够转化为进攻(防御)。战略上能够转化为进攻的防御,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战争后期被迫转入防御,很难甚至不可能再转化为战略进攻。当然,并非所有成功的防御都必定要转化为进攻。
  攻与防的转化首先表现为在战争一方中攻防地位的转化,这种转化的外部表现,就是敌对双方之间攻与防的转化。攻与防的转化既有战略上的,也有战役战斗上的,前者是战略阶段转变的标志,它对战争胜负有决定性的意义。战略防御的一方,只有转化为战略进攻,才能彻底打败敌人。当然,并非说战略防御的一方一经转化为战略进攻,战役战斗上不需防御了,且还存局部由攻转防。战略进攻的一方,一经转化为战略防御,一般不可能再由防御转化为进攻,也就标志着它的失败。战略上的攻防转化与战役战斗上的攻防转化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战争全局上攻防转化的实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