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伊犁两千年民族移民开发史述略-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塔部落的艾尼塔尔率80户柯尔克孜人从伊塞克湖一带迁到特克斯游牧。1916年,俄属哈萨克人和柯尔克孜人因反抗征兵而暴发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这一时期,共有约三千户越天山到达伊犁特克斯河流域。1919—1931年,还有几批柯尔克孜人迁来特克斯。至1937年特克斯建县时,柯尔克孜族发展到900户,5892人,由一个千户长管辖”。上述1916年3000户柯尔克孜族进入伊犁的移民数量似夸大失实,据《新疆大记补编》载,“宁远(当时县境辖有特克斯河流域——引者)近岁布鲁特来占籍,多至干余户”此说为是。柯尔克孜族游牧移民,归伊犁镇守使、屯垦使管辖,专设1名柯尔克孜千户长,游牧区域一直固定在今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民族乡和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一带。1938年伊犁屯垦使公署裁撤后,废千户长制,归民政管理。民国二十八年(1939)伊犁区行政长公署统计,全区有柯尔克孜族8157人。
  柯尔克孜族移民实例:
  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诺夫,男,乌恰伊曼达尔部落的伯克。幼年在苏联吉尔吉斯斯坦求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任新疆省军骑兵团团长。二十九年调任伊犁区哈萨克柯尔克孜文化促进会会长。三十一年去苏联,三十二年返回蒲犁,建么“解放组织”和游击队。三十三年(1944)六月,率队起义。十一月,率骑兵经苏联境内北上,入伊宁,参加围攻国民党驻军战斗。后历任三区民族军骑兵旅旅长、五人最高军事委员合委员、民族军总司令和省联合政府委员兼省保安司令船副司令、新盟中公委员、中央组织委员会委员等。三十八年八月,应中共中公之邀,假道苏联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因飞机失事遇难。
  乌孜别克族移民  清代,乌孜别克人俗称安集延人。《西域闻见录》云:“安集延,克食米儿皆西域商贾之乡,俭啬褊急,习染成性……”伊犁历来是向西开放的商埠,清季民初,俄商在新疆有不纳税自由通商的特权,乌孜别克族商人由南至北来伊犁经营定居,其移居方式以小批量进人为主,未见有大批量移民的记录。乌孜别克人多数居住在宁远城及其周围地区,以商业、文化教育、宗教等职业多见。伊宁城内有以乌孜别克大清真寺(今伊宁市五中)为中心的居住区,俗称乌孜别克买里。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伊犁区行政长公署的统计,全区乌孜别克族2914人,其中伊宁有2390人。
  乌孜别克族移民实例:
  1、艾力汗·吐烈,男,1885年生于俄国托克马克一个宗教世家。1929年来伊宁定居,以传教和行医为业。1941年在伊宁白部拉清真寺当大阿訇。三区革命时期,曾任“伊宁解放组织”主席、三区政府主席等职。1946年6月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前夕,被苏联政府送回国。
  2、沙里辽巴亿·巴巴江,男,1870年生于俄国塔什干附近的马尔果兰,后经商迁居伊犁,系官商兼大地主,为“解放组织”成员,曾任三区政府委员兼土地水利厅厅长。1954年病故于伊宁。
  3、哈米提·瓦凯力,男,1902年生于俄国塔什干,知识份子,1933年来伊犁定居。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编著有《数学公式汇编》。1950年曾以乌孜别克族代表赴京参加建国周年庆典,出席过首届全国优秀数师大会,是伊犁自治州路一、二、三、四届人大代表。1995年病逝于伊宁。
  塔塔尔族移民  其迁入伊犁的时间和迁入方式和乌孜别克族移民相似,以伊宁城等城镇聚居,从事工商业为主,多有富商。在伊宁城的西沙河子诺威哥罗德(俄语,意为新城)塔塔尔俱乐部(今市第六小学)周围为中心居住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伊犁区行政长公署统计,全地区有塔塔尔族人1560人,其中伊宁有1132人。
  塔塔尔族移民实例:
  1、台外汗·米力夏诺娃,女,1898年失于俄国雅尔方特,知识分子,1930年与其夫瓦卡斯阿吉·米力夏诺夫迁居伊宁。三区革命时期,任三区妇女协会会长,(其夫任三
  氏政府委员、财政厅副厅长)。新中国建立后,台外汗与其夫均曾任自治区政协委员。1968年在塔什干病逝。
  、帕提弥·莫斯里莫夫,男,苏联侨民,三十年代迁居伊犁。任巩哈县土产公司经理。1944年秋,领导了巩哈武装暴动。1914—1951年任巩哈县县长。1980年在阿拉木图病故。
  俄罗斯族移民  俄罗斯族是最后一个移居伊犁的外来民族。俄罗所人从16世纪逐步东进,进入中亚,至19世纪七十年代,在伊犁西路地区已有3。5万俄罗斯人。
  清咸丰九年(1851)《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翌年沙俄首任领事杂哈劳(今译扎哈罗大)驻伊犁惠远城。惠远城西门处建有住房及俄商贸易圈。当年有13起俄商贩来伊犁贸易,留住俄商86人,贩来货物有喀拉洋布等,这是俄罗斯人居住伊犁最早的记载。但这一时期旅居伊犁的俄罗斯人尚未成为移民。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后,俄罗所人开始移居伊犁。但真正形成规模迁入伊犁的俄罗斯移民,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从1920年起大批白俄官兵及其眷属的涌入。“到40年代为止,大约有2000名俄罗斯人定居在伊犁河岸上的伊宁及其周围地区。1939年,根据省政府调查报告,有2000个俄罗斯家庭在这个地区从事农业、小型贸易及手工业”。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伊犁区行政长公署的统计,伊犁区有俄罗斯人9008人,约占地区总人口的2%,仅次于维吾尔、哈萨克、汉、回族之后,居第5位,超过锡伯、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索伦、满、塔塔尔等世居民族。
  伊犁俄罗斯移民是一群地位特殊的居民集团,他们迁入后,与地方政府合作,接受收抚入籍,被称为“归化族”。“民国20年(1931),金树仁于7月间命伊犁屯垦使张培元在伊犁的俄罗斯族中征募军队。张培元通过格米林肯(资本家、省公路局长)委托俄商总会负责,8月中旬征募500余人,编成一个骑兵团,辖3个骑兵连、l炮兵连、1机枪连、后扩编为两个团,团长为安东诺夫、巴品古特。”这是新疆归化军组建之始。归化军对新疆的政局曾发挥重大影响,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四·一二”政变中,归化军坚决支持盛世才,成为有功之臣。1934年秋,归化军大部份被裁撤,多数归化军官兵被安置在伊犁。伊犁当局设有一个专门的拨地委员会,负责安置归化族的屯田、居地等事宜,由伊犁屯垦使兼中将警备司令邱宗浚节制。民国二十四年(1935),盛世才批准少将参议顾问波里诺夫建议,制订伊犁人籍归化族人耕种拨地办法17条,照顾有加。归化族在伊犁各地分散居住,同族聚居,自成社区,有一套相当独立的管理系统,每个归化村屯有农庄会,还设有乡约。在伊宁城设有归化族乡约办事处,具有官方身份,设主任1人(1941年的主任是舒托夫)。伊犁归化族的代表人物是曾任省政府的少将顾问的波里诺夫·伊万·雅科甫列维奇,此人原是白俄军官,1938年引渡回苏联,伊犁三区革命爆发后,又从苏联奉命回到伊犁,任民族军总指挥,指挥攻占伊宁艾林巴克、乌苏、塔城战役。
  伊犁归化族多数居住在伊犁城镇近郊或水土丰美的地方,如伊宁城的艾林巴克、尼勒克县的乌宗布拉克、则
  库,新源县的阿拉托别,巩留县的莫乎尔、吉尔格郎,昭苏县的阿克达拉,绥定县的大西沟、芦草沟、果子沟,伊宁县的吉里坪孜、托乎拉克等地。归化族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注重教育,哪里有俄罗斯人,学校就建在那里,就会有悠扬的手风琴声。据档案资料,伊犁区归化族学校有15处,学生253名。
  俄罗斯移民虽迁入较晚,但其文化影响十分广泛深刻,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俄罗斯文化风糜伊犁。当地各民族居民广泛使用俄语,引入大量俄语借词,是族际通用语言之一;俄货商品、俄文书籍、俄语电影充斥市场;甚至度量衡都使用俄制,各机关会计使用十进位俄式算盘;街道使用俄文路牌(与维文并列),伊犁城乡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俄式四轮马车;俄式建筑是伊宁街道的特别风景!直到1955年,笔者初到伊犁,在医院诊病开具处方都不得不使用俄文,因为医院的医师、药剂人员大部份都是俄罗斯人。真是令人难忘的异国情调
  俄罗斯移民实例:
  1、尼科来(阔莲)·瓦西里维奇·孜缅科,男,1901年生于俄国伊塞克州卡拉库勒市的农民家庭。1933年迁入昭苏夏特乡定居。毕生从事畜牧业,改良畜种,育成“月亮”、“霸王”种马系列,曾获新疆农林水牧劳动奖章、一等劳动模范,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奖章等,先后当选为昭苏县、伊犁州人大代表和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政协全国第八届委员会委员。1982年病逝于昭苏。
  法铁依·伊万诺维奇·列斯肯,男,1913年生于俄国。我国十月革命后迁入伊裂定居,曾任果子沟二台交通站工程师。三区革命爆发后,组建果子沟游击队进行果子沟阻击战,历任民族军团长、旅长、代理三区民族总总指挥等职,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军长、伊犁军区司令员。1953年7月,经组织批准回苏联。
  3、莫特古诺夫,男,1899年生于俄国,后迁居伊犁。三区革命后,为芦草沟游击队领导人之一,先后指挥攻打霍尔果斯县城、绥定县城的战斗,历任民族军团长、旅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任伊宁市副市长。1955年回苏联。
  总上,清季、民国期间,是伊犁世居民族最后形成年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较小的移民集团,如1883年后从青海循化迁来撒拉族人,在伊宁县喀什河畔建立了撤拉村,至今仍是新疆撒拉族的主要聚居地。
  至1949年,伊犁13个世居民族人口顺序列位如下:1、哈萨俗澹?80276人;2、维吾尔族,152l11人;3、回族,15548人;4、蒙古族,11057人;5、锡伯族,11021人;6、俄罗斯族,10846人;7、柯尔克孜族,9739人;8、汉族,8226人;9、乌孜别克族,5524人;10、塔塔尔族,2710人;11、满族,468人;12、达斡尔族,186人;13、塔吉克族,49人;其他民族,533人;合计408294人。
  
  五、结束语
  纵观上下二千年的移民史实,伊犁历来都是移民社会。伊犁没有历史相沿的土著民族。伊犁13个世居民族,都是近现代移民形成的。
  伊犁移民史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伊犁移民方式以民族迁移为主,省内移民、省际移民和国际移民,相互交错,移民类型十分复杂,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性和政策性。无论在新疆和我国其他移民地区,都是十分罕见的。
  伊犁地处中亚内陆,远离人口压力巨大的地区,地理交通闭塞,迁移条件严酷,移民人口一直徘徊在10万至30、40万之间。但伊犁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宜人,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宜牧宜农宜林,十分有利于农牧经济的发展,能充分满足移民的生存发展的需求,自然资源与移民人口长期处于低张力状态,十分有利于移民的自由流动,没有出现过内地“湖广填四川”人口短期达到饱和状态的现象因。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伊犁地方可以方便地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