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上)-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许多党员作家如奥勃拉赫特、玛耶罗娃的创作,除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外,还对捷克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伊万·奥勃拉赫特 (1882—1952)生长在捷克的工业城市基米莱。父亲 

是律师和作家。奥勃拉赫特长期从事共产党的报刊编辑工作。他在查理大学 

学哲学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但他早期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邪恶的愤 

世嫉俗者》和长篇小说《最黑暗的牢狱》、《叶塞尼奕演员的奇怪友谊》等, 

多孤立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个人感爱,对造成主人公的不幸命运的社会 

原因很少触及。 

     1920年,他去苏联参观访问,参加第三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曾多次聆 

听列宁的教导,回国后便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这些经历给 

他提供了新的思想和素材,使他的创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时期主要作品 

有《今日俄罗斯印象》、《奥地利及共和国趣事九则》等。他的代表作《无 

产者安娜》 (1928)是捷克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它描写一个贫苦出身的农 

村姑娘安娜的觉醒与成长。小说充分反映了二十年代初捷克工人运动发展的 

状况,真实刻画了社会各阶层、各党派一系列代表人物的形象。这部作品由 

于开拓了新的、反映无产阶级革命的主题,被认为是捷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的奠基作之一。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小说《被遮蔽的镜子》,报告文学集 

 《无名之地》和中短篇小说集《山谷中的戈列特》等。作家根据民间流传的 

绿林好汉劫富济贫的故事写成的小说《侠盗尼占拉·舒海》,一直受到国内 

外好评。 


… Page 48…

     玛·玛耶罗娃 (1882—1967)出身工人家庭。三岁时丧父,后随母在一 

个矿工的继父家过活。小学毕业后,她去布达佩斯一亲戚家当佣人,靠刻苦 

自学和上夜校获得知识。二十年代,她积极参加工人运动,成为捷克最早的 

党员之一。她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报刊的记者,还曾多次去过苏联,游 

历和访问过英、美、法、中国和非洲等地,后来她将她的旅途见闻写在许多 

游记里,深受读者欢迎。 

     玛耶罗娃对捷克文学的贡献是她反映了新的主题:描写资本主义繁荣时 

期产业工人的生活和斗争。这在小说《贞洁》、《红花集》中有所反映。在 

 《共和国广场》中,她抨击了社会民主党的改良主义,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 

虚无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危害。在《最美丽的世界》中,她还 

进一步给捷克文学增添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女革命者的形象。 

     小说《汽笛》(1935)是她的代表作,是捷克工人运动历史经验的艺术 

表现。它围绕着矿工胡德茨一家祖孙三代的遭遇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克拉 

德诺矿工和冶金工人从个人自发的反抗发展到有组织的大罢工的过程,从一 

个侧面写出了捷克工人运动是怎样从萌芽状态发展起来的。长篇小说《矿工 

之歌》在情节上与《汽笛》相衔接,写的是一对矿工夫妇颠沛流离、备受苦 

难、最后沦为乞丐的悲惨命运。 

     玛耶罗娃的创作风格朴实,描写生动。她常运用口语、民间谚语以及俗 

语,赋予作品以丰富的生活情趣和地方色彩。 



                                    4 



     尤·伏契克(1903—1943)出生在布拉格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工人家庭里。 

父亲是车工、业余歌唱家,叔父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1913年,他全家迁到 

比尔森,父亲在什科达工厂做工,因此伏契克在少年时代就同产业工人有了 

接触。他在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参加了革命,刚满十八岁就加入了共产党。1921 

—1929年间,他进入查理大学文学系旁听尼耶德利教授的文艺课。长期从事 

党的报刊的编辑工作。他曾多次去苏联,写有《在我们的明天已成为昨天的 

国家里》和《在亲爱的国家里》等书,热情歌颂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 

的国家。他积极参加 1932年春捷克北部矿工的大罢工。 1932年,伏契克应 

征入伍。1933年9月,他退役后,继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因揭露资产阶级 

政府的卖国政策遭逮捕。出狱后,便转入地下斗争,用各种笔名发表文章。 

1936年以后,在他祖国面临危亡的前夕,伏契克用笔作刀枪,无情地揭露国 

内外叛徒出卖捷克的行径。他的那些文章、传单、宣言,告人民书等,后来 

收在《我们爱自己的人民)一书中。1939年3月15日,捷克被德国占领, 

伏契克所任编辑的各种报刊杂志均被查封,他只好离开布拉格,来到农村, 

埋头于捷克民族复兴时期文学的研究。他的评论文章格调高昂,情思激越, 

有独特的风格,在捷克文学批评中开创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评价文学创作的先例。 

     由于叛徒出卖,优契克于1942年4月24日不幸被捕。他在盖世太保监 

狱里被监禁了四百一十一天,面对种种酷刑,他却毫不畏惧,表现了一个共 

产党员的英雄气概。在牢房里,尽管他连遭刑讯,处境危难,时刻有可能被 

拉上绞刑架,他却得到了一个看守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下了他最 

后的一部不朽的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1945)。这部长篇艺术特写共分 


… Page 49…

八章,有的部分描述作者不幸被捕,遭到严刑拷打;有的章节描述他濒临死 

亡的痛苦,难友们如何救护;但更多的是写捷克共产党人以及爱国志士忠于 

革命、忠于祖国,不怕牺牲的高尚行为。该书处处都闪烁着理想的光辉,表 

现出革命乐观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作者对于人们的谆谆嘱咐:“人们,我 

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已经成为千百万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永远铭 

记的警言。 

     伏契克虽于1943年9月8日被法西斯刽子手杀害,但是,他那光辉的形 

象以及他的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九十多种文字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将与 

世长存。 

     在德国法西斯侵占时期,除伏契克外,曾经热衷于各种现代派的奈兹瓦 

尔、霍拉、塞弗尔特以及哈拉斯等诗人都行动起来,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斗 

争。恰佩克的反法西斯的小说《鲵鱼之乱》、剧本《白色病》和《母亲》在 

文坛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奈兹瓦尔的诗集《希望的母亲》、《城外五分种》, 

霍拉的诗集《故乡》和塞弗尔特的诗集《别了,春天》、《石桥》和哈拉斯 

的《洞开》、《希望的报废》等,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法西斯 

主义的斗争精神。无产阶级革命诗人诺伊曼不仅写诗号召人们起来斗争,而 

且亲自参加了地下工作。他在诗集《无底的年代》和《有毒的年代》中,提 

出了反对怯懦、反对消极、不投降、要斗争的口号。 

     这时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影响较大的作家还有万丘拉、普伊曼诺娃、德 

尔达等。 

     弗·万丘拉(1891—1942)于二十年代登上文坛。他属于进步作家的行 

烈,德国法西斯侵占时期,他因积极参加地下斗争而惨遭杀害。 

     他的作品主题鲜明:反对剥削制度,反对非正义战争。主要作品有小说 

 《面包师扬·马尔胡尔》、《耕地与战场》、《最后审判》、《三条河》等。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万丘拉满怀爱国主义的热情写了《捷克历史图画》 

 (3卷),这是一部根据捷克历史上一些神话故事、传说、著名的历史事件 

写成的长篇小说。它的出版对正在与德国法西斯搏斗的捷克人民鼓舞很大。 

     玛·普伊曼诺娃 (1893—1958)出身于布拉格一个法学教授的家庭,自 

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早期的小说《翼下》,散文集《市郊公园里的故事》,小说《黑格尔 

大夫的女病人》等,大都描写她童年时代田园诗一般悠闲而舒适的生活。 

     二十年代初,在伏契克的影响下,她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32年,曾随 

工人代表团到苏联参观访问。这些活动使她的世界观有所转变,创作上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1937年,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十字路口的人们》问世, 

标志着她在政治和艺术上的成熟。随后她又发表第二部 《玩火》(1946)和 

第三部《生与死的搏斗》(1952)。这三部作品主要描写知识分子的革命活 

动。特别是他们同德国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的情况。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时期, 

普伊曼诺娃还写了几部诗集,如《小歌集》、《母亲的诗》、《拉斐尔及其 

附庸》、《欢乐与悲伤》等。这些作品表现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无 

比仇恨。 

     扬·德尔达(1915—1970)出身于工人家庭,曾在查理大学攻读哲学、 

斯拉夫古代文学和戏剧。任过记者和编辑。他一生勤于创作,著有长篇和短 

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童话以及游记等。主要作品有小说 《掌上的城》、 


… Page 50…

 《彼得·谢德米哈斯旅行记》等。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沉默的防御工事》 

 (1946)和《美丽的托尔季查》(1952)。前者收入二一篇短篇小说,大都 

反映捷克人们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时期反对侵略者斗争的英雄事迹,其中如《更 

高原则》写得尤为出色。它描写一个普通的教员,平日表现得软弱无能,但 

面对法西斯恶魔却临危不惧;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坚持“更高原则”。 

     德尔达还参加过在纽伦堡对法西斯战犯的审判。他写的 《纽伦堡来信》 

 (1946)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 Page 51…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文学 



     1945年5月9日,捷克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通过布拉格人民起义获得 

了解放。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共产党随同红军,从莫斯科来到本国领土。这 

时,在英国的捷克流亡政府也迁回布拉格。由所有未背叛民族、未与纳粹分 

子合作的政党代表参加的政府,宣布了“科西采纲领”。这纲领的原则是走 

社会主义的道路,银行和大工厂国有化。1948年2月,政府工作中出现了危 

机。于是共产党和革命工会集中全部力量夺了权。从而巩固了工人阶级在国 

家中的权力,加速了社会主义的行程。1953年斯大林、哥特瓦尔德相继逝世。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使捷克的政局不稳,最后演 

变成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导致苏联出兵干涉。以杜布切克为首的持不 

同政见者(一大批作家、诗人,如塞弗尔特、哈韦尔、昆德拉、柯胡特等) 

遭镇压、关监狱、流亡国外。1989年冬天,布拉格发生了“天鹅绒革命”, 

以剧作家哈韦尔为首的“公民论坛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