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佛的学生,我们也是佛的学生。菩萨、罗汉是我们的学长,是佛陀前期的学生,他们的班级比我们高,我们这是刚刚入学。一入学就把这个道理传授给我们,这是我们一生,或者是生生世世学习的总方向、总目标。
古时候,不要认为小朋友年纪小不懂事,只要他入学,头一天就会把教学的宗旨、方向、目标教给他。在中国,你看儒家教学,《三字经》,初学的课本,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是儒家教学终极的目标、方向,都传授了。佛法亦复如是,你看一进门来,把三皈依传给你,三皈依就是《三字经》上前面这一句,三皈是觉正净,这就是性本善。善是什么?性本觉;性本正,正知正见,没有偏邪;性本净,清净没有染污。佛讲得更清楚,儒只讲一个字,性本善,佛讲性本觉、本正、本净,觉正净就是善,讲得详细。让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总是想到尽量接近觉正净,尽量不要去违反觉正净,这叫真正的皈依。现在许多人都受了皈依,懂不懂?不懂,既不懂,当然你就做不到,所以你在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迷邪染,你不是觉正净。什么原因?就是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身心本无依住,本无所得」,这跟《金刚经》里面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个意思。
这两句是总说,下面是别说,「一切语言分别,如空中响」,觉悟的人是如此。也就是说你的身、你的心,我们今天讲的心是妄心,就是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个说法诸位就容易懂了。此地讲一切语言分别,就是我们讲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觉悟如空中响,响是什么?回音,我们在山谷大叫一声,听到回音就回来了。回音不是真的,几个人晓得?所以《金刚经》上讲「如梦幻泡影」,这个地方的如空中响,跟《金刚经》上句子是一样的意思。
「应无作缘,任物成声」,这是说响(回音),回音不需要任何造作、助缘,不需要,任物,任是任凭;用佛学的名词讲,「法尔如是」,在现前科学物理里面来讲叫反应。我们的音声这个地方发出去,那个地方山谷这音不能再往前面去,它有回音过来,反射过来,这叫任物成声,本无依住,它无依无住。这是个浅显的比喻,比喻什么?比喻感应。自己的感应,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报,染因感秽土,净因感净土,就好比任物成声,本无依住。
「了如斯法而生信解」,了是明了,通达明了,大乘教里面讲的诸法实相,讲一切法的真相。你从这个地方生起信心,生起智慧,解就是智慧,你理解了,你明白了,你在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当然就不会退转了。为什么?这是从诸法实相里面生信心的,不是像前面讲三乘,三乘你是有依有住生信心,那个会退,这样生信心不退。可是这样的经比三乘经深,三乘经容易懂,这个很不好懂。我们如何也能够理解?那是我们从三乘薰习上来的,就好比这个教科书是大学的课本,大学教材,我们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可是我们如果从小学、从中学、高中一直念上来,就不难了。这就是说明佛法讲求自利,而且佛是不同意学生躐等,你一定要按照次第来学习,就是《佛藏经》里面所说的,「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你不按照顺序来学习,释迦牟尼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你要做他的学生,你要听话,要依次第来学习,很重要!我们学到这部经,诸位要晓得,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四十八年,不是一开头就能够契入的。这是说大乘菩萨为什么他不退转,道理在此地。
我们今天要学的,学了之后一定要得受用,不得受用你学这个干什么!所学非所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这是错误的。一定要依照我们自己现前的程度,现前生活所需要的学习,学以致用,真得受用,然后不断向上提升,这就对了。今天诸位都知道,在家出家学佛,纵然是教理上通达,讲经说法,著作等身,可是怎么样?烦恼习气没断,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不得受用。这就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这在佛法里头是什么?这在佛法叫佛学,他所搞的是佛学,把佛教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老师教导我们的是学佛,诸位要知道,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不是一桩事。学佛要成佛,我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这叫学佛,学佛是成就自己的。必然的过程,先成阿罗汉,再成菩萨,最后再成佛,就像读书一样,先小学,小学毕业是阿罗汉,中学毕业是辟支佛,大学毕业是菩萨,博士班毕业就成佛了,你得慢慢向上提升。决定不可能小学、中学、大学不念,你就念博士班去了,没这个道理。所以佛不承认。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就对了。
今天学习不得受用的原因,我们多次报告,为什么不怕重复?因为诸位没做到,你做到了,他还没做到,不能不重复。从哪里做起?从根本戒做起。诸位要记住,佛法的教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定慧叫三无漏学。佛教人什么?佛就教这三样东西,戒定慧。在中国翻译的佛教经典,我们称为《大藏经》,《大藏经》里面就是这三个部分,经藏、律藏、论藏;律藏是戒律,经藏是讲定,论藏是讲智慧。戒律里面是伦理、是道德,偏重在伦理;经藏里面也是伦理、道德、智慧,偏重在道德;论藏里面还是有伦理、道德。我还加了一个东西在里面,佛说得简单,我们现在要多加一点,诸位才搞得清楚,是什么?因果、智慧,所以我现在讲这个东西,介绍的时候我加了两个进去,后面加个科学,佛经里头有高深的科学。
所以佛教给我们是什么?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学,每部经论、每堂课都不离开这五样东西,但是有偏重。所以经律论,经里面有律、有论,论里头有经、有律,戒律里面也有经、也有论,严格的讲,分不开。再跟诸位讲,任何一部经里面都有伦理、都有道德、都有因果、都有智慧、都有科学。古人把它分做三分,是这部经里面哪一类的东西讲的多。定讲的多,把它归纳为经藏,智慧讲的多,归纳为论藏,伦理道德讲的多,归纳为律藏,我们不能不知道。
从什么地方学起?从基本的学起。基本诸位都知道,佛家的基础,入佛门一定要修的,是什么?十善业道,一定要学。现在我们出家在家,十善业道做不到,为什么?没有学小乘。中国佛教唐朝中叶以后不学小乘了,用儒跟道代替。我们今天儒也不学,道也不学,小乘也不学,一入佛门就要学大乘,所以纵然很精进、很勤奋,学到老都学不成。像盖房子一样,怎么盖都盖不起来,原因在哪里?没有打地基。儒释道的根基你一定要清楚,这三个根基我们统统都要具足,那你叫根深蒂固,无论学哪个法门,你肯定有成就。
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法的根是《十善业道》,古人的修学,首先扎这三个根。现在我们要想在佛法里面真正得力,你们要不能在这三个根上下功夫,就难了。这三个根要多长的时间完成?一年,不能超过一年,准能成就。你不从这上做,要想成就非常困难,几乎是不可能。我劝同学们首先学《弟子规》,三个月落实,然后再学《太上感应篇》,也是三个月,再用三个月学《了凡四训》、学《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是属於因果教育,最后的三个月学《十善业道经》,一年完成。
你要是真正肯干,认真努力,勇猛精进,一年当中把这个根基扎下去。你要是修净土法门,念佛决定往生;你要研经,研经最好是一部,不要搞太多,用十年的工夫专攻一部,你就是这一部经的专家。现在讲专家,我们佛法讲通家,怎么叫通?一部经通了一切经就通了。你要学多,学多就杂了、乱了,精神意志不能集中,不能得定,你怎么学也不会通。通只能专一,专一就通,不专就不通。一定的道理!这样修学决定不退转,你会得到法喜充满。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的论文,「有所依法而发心者,放却所得所依著处,即有退转」,这一句是讲有退转的。实在说佛门里面发心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么原因?退的多!退心的人太多,不退的人太少了。我们从长者这篇开示就能体会得到为什么会退心,我们就明白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也就不会见怪了。凡是有所依法而发心者,退的人就很多,譬如我们举个普通的例子,许多人到佛门里面来学佛,为的是什么?十之八九为升官、为发财、为保平安,为这个来的。求佛,佛不灵,自然就退心,这是什么?有所依法而来的。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得有个理在,你不懂这个理,盲目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以为你求他,他就会保佑你,错了,这是迷信!泥塑木雕彩画的佛像、菩萨像怎么能保佑人?谚语常讲「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么能保佑你?在理上讲不通。你求他,你想求发财,果然今年你发财了,那是你命里有的,刚刚好碰上。如果你再去做个统计,如果说一百个求发财的,只有一个发了财,其余九十九个都不灵,那你就应当要觉悟。他发财绝对不是佛菩萨有偏心,保佑他,不保佑你,哪有这种道理?
为什么又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真的,不是假的。这句话我初学佛的时候,没出家,老师告诉我的,那时候我的生活非常困苦。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财富得财富,求智慧得智慧,求儿女得儿女。然后告诉我,这里头有道理、有方法,如理如法的求,自然就有感应。如果你不懂道理,不知道方法,盲目的求,没有感应!道理是什么?道理是因果,你想求财富、聪明、健康长寿,这是果报,果必有因,佛教你去修因。你真的修因,你将来一定有收获。好比农夫种植一样,种瓜一定得瓜,种豆一定得豆,它有收成;你不去种,求佛菩萨赐给你,没这个道理,你这个念头全错了。佛法里面教给我们,财富从哪里来?从财布施来。所以佛法讲舍得,这是佛学的名词,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舍无畏得健康长寿,佛教你认真去干。第一个你要相信,你真能舍,后头就有得,舍得,舍是因,得是果报。
我们看佛门的大德,在近代,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接受别人的供养,自己没有用一分钱是来自利,没有,这些供养没有改善他的生活。吃的跟常住大众一样,穿的这一身衣服,几十年没有添一件新衣服。那些供养哪里去了?他老人家办了个弘化社,在苏州报国寺,就是佛经流通处。用这个来做资金,印经书、善书,到处布施。这里头就有财布施,又有法布施,又有无畏布施,三种布施具足。所以他得到的福报,财富愈施愈多,聪明智慧年年增长,烦恼轻,智慧长,健康长寿。如理如法!这是佛教的。佛决定没有教导你在佛门里面供养多少金银财宝,将来你会发财,没有,你查遍《大藏经》,佛没有这个讲法。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舍得,这两个字里头有两重意思,第一个是你布施,你后面一定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