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鼋萄邓吕吹模渴湾饶材岱鸫吕吹模镜睦鲜Γ鞅ǘ鳎钅畈煌9┓鹌腥男蜗裼姓馊匾馑荚冢皇敲孕牛獠荒芨愦怼<较裣氲秸飧鲆馑迹笔笨炭逃谜飧隼刺嵝眩梦颐窃诙敝校钭仍谧龋钅疃寄芄挥虢袒逑嘤Α7鸬慕袒迨切缘略猜牧髀叮刖滔嘤褪撬嫠承缘拢挥刖滩幌嘤Γケ承缘拢嫠撤衬眨蔷透懔缆只亓恕K嫠承缘虏坏搅溃页绞ń纭U馐枪┭鹌腥蜗裾嬲囊馑肌�
  依照经教断恶修善,不著断恶修善的相;转迷为悟,不著转迷为悟的相,你的心就清净了。这个不是初学人学的。初学的人,我们只学一半,我们只学断恶修善,著相不怕,初学!我们没有能力离相,转迷为悟,著相也没有关系,第一个阶段。到第一个阶段修行有相当功夫了,自自然然教你逐渐逐渐要离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到最高的境界,性相不二,离即不二,即相离相,离相即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那就是妙行,那是第三个层次的。我们现在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但是要晓得不是我们现前的境界。好比三层楼一样,我们在第一层,二层、三层没上去过,现在听人家讲二层、三层里面的状况,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不是自己境界。
  所以现在修行,我常常劝勉同学,从哪里修?佛法从《十善业道》、《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儒家的,从《弟子规》、从《了凡四训》;道家的,从《感应篇》、从《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个都是基础的基础,基础的基础愈深愈厚愈好,你的前途就无量无边。就像我们搞建筑一样,打地基,这地基打得很深很厚很坚固,盖什么样的大建筑物都没问题。如果没有根基,什么都不能成就,别说大乘法了,小乘法也不能成就。没有德行的根基,世间法也不能成就。
  中国古人常说的,人生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这三桩事情都要伦理道德的根基,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根基,这三条都不能成就,你是平平常常庸庸碌碌过一生,可能来生还能得人身,不能生天。如果你真的有伦理道德深厚的基础,立功、立德、立言只要有一条,你来生不在人间,天道!享天福去了,人间找不到你了。没有伦理道德的基础,随顺烦恼习气,造作十恶五逆,来生人道也找不到你,到哪里去了?三途地狱去了。所以你想想这多重要。
  今天就我们的境界,妙行是什么?我刚刚说过,五戒十善,妙行;《弟子规》、《了凡四训》,妙行;《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妙行。在我们今天这个程度,这个生活环境当中,妙行!所以这个妙,有凡夫之妙。凡夫里面,我们人道有人道之妙;天道有天道的妙行;声闻有声闻的妙行;缘觉有缘觉的妙行;菩萨有菩萨的妙行。这个经上所讲的,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妙行,那太高了。
  前面两句略略的介绍,我们知道。但是我们起步从哪里走?这至关重要,所以伦理道德、五戒十善,决定不能够疏忽。今天这个社会,大家都疏忽了,都不重视了,愈是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们愈要认真的来表现,做出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这就是佛陀教育;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的儒释道的教育,用现代的话来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不是在课堂讲讲,那个讲讲是空洞的理论,没用处,不能够教化众生,不能够转移风气;要真正能收到教化的效果,得以身作则。
  《吕氏春秋》里头几句话讲得好,「凡事之本,先治其身」,我们套这两句话来说,世出世间一切事业的根本是什么?修身。儒家比他讲得早,儒家讲的话,「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根本。《吕氏春秋》里头也这么说法,他说在后,夫子说在前,儒家讲在前。我们要不从修身这上下功夫,什么都不要谈了。所以他说「身成则天下成」,成是成就,我们自己身成就德行,你自自然然就能感化天下众生。像古时候,这最显著的,舜王。
  「身治则天下治」,治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修行。我们的身心烦恼习气毛病很多,这是病,身病、心病,把这些病都把它治好,天下人的病也都治好了,我给他做榜样。天下人没有回头,没有把烦恼习气断掉,真正善知识,他不责备天下人,责备自己,我做得不够好,不能够感动他。念念反省自责,努力加功用行,要把自己的德行、形相向上提升,不怪别人怪自己。
  所以最后讲「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为天下者」不就是四弘誓愿里头第一愿吗?「众生无边誓愿度」。度众生不在众生那一边,在自己。自己得度,众生就都度;自己没有得度,众生怎么会得度?千言万语,最后归结到都是自身。自己要把自己的身心调理好,为九法界众生做个好样子。我们常说,有缘的众生、根性利的众生,他看到你的形相或者是听到你的教诲,他就受感动,他就觉悟,他就回头向你学习。所以我们看大圣人,释迦牟尼佛,你看身成而天下成,身治而天下治,先成就自己,然后自自然然影响社会,影响一切众生。
  我们要细心观察,要深深的反省,我们这一生活到这么大的年岁,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学到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我们烦恼跟没学佛之前,是不是减轻?我们的智慧跟没有学佛之前,是不是增长?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跟没有学佛之前,是不是圆融?常常反省,常常检点,把自己毛病缺陷找出来,把它消除掉,你自然就有进步,就有成绩可观。否则的话,还是迷迷糊糊,糊里糊涂,不知不觉这一生空过了,真可惜。
  我们修行到底有没有进步?实在说,你自己不反省,你自己不知道。别人,真有修行的人、有功夫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没有办法瞒过别人的。人家从哪里看?这我常讲,从相貌上看,从你体质上看,从你行动上看,从你生活上看,从你处事待人接物上看。看你今年跟去年是什么样子?看你学佛跟没有学佛之前是什么样子?清清楚楚了如指掌。你到底学了多少?你有多少功夫?明眼人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往往自己一无所知,为什么自己会一无所知?自己迷在里头,迷而不觉。外面人看得清楚,那个人是觉而不迷。
  看出来的人会不会帮助你?那很难讲,那要看你的根性。古人讲:可以教,你要是不教,失人,你对不起这个人;不可以教,你要去教他,失言。什么叫可教,叫不可教?可教是能接受、能改过的,这个人要教;不能教的,他不会改过,他心里头抗拒,他不服,这种人不能教。你要热心去教他,将来变成冤家对头;你好意对他,他用恶意向你。老师教学生,我们见到过,特别是跟李老师十年,我们同学很多。对那个不能接受的,个性很刚强的,不服的,老师对那种人是特别尊敬,讲经说法他只来听,教不教他?不教,关系保持得很好。那个可以接受的,老师有打有骂,一点都不客气,那是真受利益了。
  说到总结,「好学」两个字,真正好学,善知识帮助你;不是真正好学,善知识把你当作宾客,不会把你当作学生看待。你虽然在他的教室里头,你是贵宾,对你总是客气几分,绝对不会说你。纵然你有问题提出来,老师的回答也非常的巧妙,决定不会让你起反感,这就是智慧,这就是圆融。正是佛在经教上教菩萨,「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如来的教诲。
  我们所在之处,要叫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错了。我要检讨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当,叫人感到生烦恼,要把这个原因找到,把这个原因消除,这叫修行。为什么?把我的错误过失修正过来,修是修正、修理;行,就是错误的行为。你能把错误的行为找出来,给诸位说,这就是佛门里面讲的觉悟,开悟,你开悟了,发现你自己的毛病,悟后起修。悟了之后,把这个毛病修正过来,功夫!所以什么叫开悟?什么叫修行?什么叫功夫?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每天检讨,每天反省,每天把自己的毛病找出来、修正过来,你了不起!你果然天天干,三年,肯定你契入佛的境界。关键在哪里?你不肯干。其实,佛祖教导我们早晚功课决定不能缺。早晚功课是什么意思?我也讲过很多遍,早课是提醒自己,我这一天不要忘记佛陀的教诲,希望我在这一天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不违背佛陀教诲,与佛陀教诲相应,这是早课的目的。晚课是反省,认真反省我这一天,从早到晚有没有违背佛陀教诲?有没有伤害一切众生?有没有叫一切众生不高兴?再细细去反省原因在哪里?把原因消除,改过自新,明天比今天就更好了。天天觉悟,天天反省,天天改过,三年,你不能成大圣,小圣;你就超凡入圣了。
  佛家教学就这么三桩事情:第一个阶段,教导你转恶为善,教你天天改过自新;第二个阶段,帮助你转迷为悟;第三个阶段,帮助你转凡为圣。怎么个转法?就在觉、就在修。首先你要觉悟,初学人的觉悟,就是一定要肯定佛菩萨的教诲是正确的,要肯定这一点;我自己的想法、看法、作法是错误的。如果你认为佛菩萨是几千年的人,现在是什么时代,他讲的那些话还有用吗?那就完了。你要相信你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与佛菩萨距离远之远矣!边都沾不上,那还会有什么成就?
  所以学习,学习真正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真是根本的根本,就要肯定自己是凡夫,不但是凡夫,业障深重,习气甚深,这样肯定,你才能虚心求教。这个里面实在讲,还是要有智慧,要有善根福德因缘,肯定佛菩萨是圣人,佛菩萨具足圆满的智慧德能,我应当向他学习。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观念。但是入门要有引导,这个引导是善友、善知识,我们讲的老师。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你没法子入门,你什么也学不到。
  所以哪一个老师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一定的,没有一定的标准。在佛法,在世法,儒家、佛家都是一样,他的标准是什么?你最佩服他,最相信他,他就是你的善知识。那个人确实有道德、有学问、有能力,但是你不相信他,你怀疑他,他不是你的善知识。你所相信的这个老师,跟那个老师相比,那是怎么样也比不上他的,但是这个老师你相信,他是你的真善知识,他能够接引你入佛门。佛家讲真正的善友跟我有缘,是这个讲法,这个讲法合情合理合法。
  所以真正善知识,不在乎他自己的道德修养成就,不在乎!在乎学生对他的信心。他说一句,学生都能够依教奉行,绝不违背,他把你带进门。如果对这个老师有怀疑有疑惑,你千万不要跟他,你跟他,你的疑惑没有断,信心生不起来,你跟他的时间统统浪费,你在他这个会中一无所成。这个过失不在他,在自己,不能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大威光菩萨遇第二尊佛,就是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这一段到这个地方讲完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七六卷)  2003/3/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76
  诸位同学,请看经文,大威光菩萨遇第三佛,请看经文:
  【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