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薜模看硬际┬薜模撇际⒎ú际⑽尬凡际L焱跣薏际┦且源缺摹⑶滦模约呵椤⒆约罕跋拢鹬乇鹑耍缘锰焱醯母1ā0⑿蘼抟残拚馊植际且园谅模薏际┑氖焙颍际┠歉龆韵笱劬γ挥星频闷鹑耍灰院檬ば模吹奖鹑瞬际肝乙际┒嘁坏悖乙饶闱俊⑽乙恪埂K园⑿蘼薜南靶院枚罚3U业凼吞齑蛘蹋蕴焐弦膊惶健5凼吞焱跏呛艽缺⑿蘼尢斐3U宜榉场!壕簧嘉┌⑿蘼蕖唬馐丘б廊Γ龇鸬难耍赝肥前叮⒃缸龇鸬幕しㄉ瘛K哉飧霭⑿蘼薷男肮檎耍颐且鹬厮こ终ā5悄阋茫南靶圆⒉缓茫阋扌胁蝗绶ǎ芡春弈悖部赡芑嵴夷懵榉场D阋侨缋砣绶ǖ男扌校欢ò镏恪⒁欢ɑこ帜恪K搿何迨艘诰焓艟恪弧S竺婢焓粲唷�
【复有妙庄严城十力行迦楼罗王,与九十九千眷属俱。】
『迦楼罗』翻成中文意思叫「金翅鸟」。金翅鸟很大,是龙的克星,它吃龙,所以龙是最怕它的。这也皈依三宝,受了佛的戒律不杀生,所以不敢再去欺负这些小龙、欺负水族,也成为佛法里面的护法神。这些都是鬼神,我们在「世主妙严品」里面读过,这属於杂神类。《华严经》上这些杂神类是不是真的神?不是的,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在《弥陀经》里面,不是读的很多众鸟吗?白鹤、孔雀、迦陵频伽、共命之鸟,释迦牟尼佛说过,「那不是畜生」。这鸟从哪里来?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从这地方就晓得,华藏世界这些杂神众是不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肯定是!这就是一切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投其所好,让他学习方便,容易成就。这个意思在此地,我们应当要懂得。再看底下这一句:
【复有游戏快乐城金刚德紧那罗王,与十八亿眷属俱。】
『紧那罗』也是帝释天的乐神,他主歌舞表演的,这样的一个艺术团队。所以他的城叫『游戏快乐』,相当於现代社会里面所说的文艺团体、歌剧团。他们是从事於文艺表演的,音乐、歌舞、戏剧,娱乐大众的。「紧那罗」翻成中文意思叫「疑人」,疑是怀疑。为什么叫疑人?他的样子跟人一样,头上长一只角。看到头上长这一只角,这不是人;可是你要不去看他这只角,他跟人一样。所以好像是人,就是多了一只角,乐神。所以八部里面乐神有两个,一个是干闼婆,一个是紧那罗。干闼婆是音乐的、乐队。这个地方紧那罗是有表演的,有歌舞、有戏剧,这么样一个团队。他在此地有『十八亿眷属俱』。再看:
【复有金刚幢城宝称幢摩睺罗伽王,与三亿百千那由他眷属俱。】
这个眷属多,确实是多。『摩睺罗伽』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叫「大蟒神」,这是蛇族,大蟒蛇;『王』那就是蟒神,大蟒这类的神。也翻作「大腹行」,蛇没有脚,行走的时候用腹部,所以也翻作「大腹行」。这是以『金刚幢城宝称幢摩睺罗伽王』做代表。以上把「八部」都介绍出来了。
【复有净妙庄严城最胜梵王,与十八亿眷属俱。】
末后讲的是「大梵天」,大梵天王在一个佛世界里面也很多。我们知道一个小千世界的天顶就是大梵天,小千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初禅是梵天、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中千世界就有一千个梵王,大千世界一千再乘一千,百万个梵王,所以梵王很多,这举出『最胜梵王』为代表。末后我们看这个总结:
【如是等百万亿那由他大城中所有诸王,并其眷属,悉共往诣一切功德须弥胜云如来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前面说人间人王率领眷属、王子、文武百官、各行各业的代表,迎接佛陀。这边再看天龙八部鬼神、大梵天王也跟人王一样,把他们的眷属,把他们所统辖的部属也统统都带来了。他们在哪里?出现在空中,虚空、地面呈现出无比的庄严,欢迎佛陀的场面你们看看有多大!多殊胜!多么庄严!实在是我们没有言语能够形容,对世尊这样的恭敬,这是世尊究竟圆满的智慧、福德之所感召。佛在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我们这些人没有被他感召?我们这些人对佛不认识,所以看到佛心里头一丝毫的震动都没有,业障、烦恼、习气太重了!见如不见,闻如不闻,这样殊胜的机缘当面错过,你说可惜不可惜。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释迦牟尼佛示现成正等觉,如果不是净居天人变化成我们人身来求佛住世,释迦牟尼佛当时就入般涅盘、就走了,这个世间没有人知道。净居天人代我们来启请,佛这才住世。
『一切功德须弥胜云如来』放光,大威光太子善根成熟,他觉悟了、他明白了,把这桩事情向大众宣布。国王也明白了,臣民、大众也都明白了,才有无比殊胜庄严的场面,请佛住世,请转法轮,我们要学。我们要求一个善知识到我们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这你就学会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接待,来影响当地的这些群众,希望他都能够参加这个法会,听到希有的佛法,这就是教导我们。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四二卷) 2003/1/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42
诸位同学,请看第六大段「广演法门」。这一大段分为五个段落,第一个是「佛转法轮」,第二个是「威光获益」,第三段是「以偈赞述」,第四段是「传化众生」,最后一段是「佛加赞励」。现在我们看第一段,请看经文:
【时彼如来,为欲调伏诸众生故,於众会道场海中,说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随众生心,悉令获益。】
这是第一段,在这一段里面我们仔细来观察。首先佛把出现在世间的意思说出来,也是因由,他为什么要出现到世间?为了『调伏诸众生故』。什么叫「调伏」?调是调顺,伏是降伏,都是对妄想、分别、执著而说的,正是这个大经后面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佛出现在世间目的何在?无非是帮助众生回归自性而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回头就好了!现在九法界众生,尤其是六道众生,无不是随顺烦恼习气。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众生?断烦恼、断习气,就用这两个方法。这两个方法是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教学里面决定不能缺少的,所谓是恩威并济。这是教人的两个原则,「调」是慈悲、爱语,「伏」是用威德来降伏,有喝斥、有责罚,威!重大的过失;小的过失则是劝导,用「调伏」。所以世出世间教学,好的老师这两种方法运用得非常妥当,学生很容易成就,调伏有方!这些我们一定要学习。为什么?每个人都有教学的责任。在家里面你教你的儿女,你懂不懂调伏的道理?你会不会运用调伏的方法?如果父母会用,你这个家里头一定出孝子贤孙。在学校里面老师要会运用,谚语所谓明师出高徒,你能把学生教好。佛出现在世间,是以老师的身分示现,来给我们做模范、做榜样,因此他不能不重视教学。下面就说出来了。
『於众会道场海中』,「众会」不是一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一切时一切处,大众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礼请佛为他们说法;现在我们常讲的开示,这是佛门的术语。世间法讲就是上课,请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请老师来给我们讲演,为我们演说,就是这个意思。佛为大家说什么?说『普集』,这两个字我们要特别留意。佛实实在在谦虚,没有自己的东西。孔老夫子给学生常说,他没有东西教人,他所说的都是古圣先贤所讲的。所以夫子一生「述而不作」,「述」就是此地讲的「普集」,普遍收集别人的资料。别人所说的这些资料,实在讲跟自己心性里面完全相应。虽然相应,但是别人已经说了,那我们就不要再多事。现在人习尚创作,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他从来没有创作、创新,没有这个念头。古圣先贤的教诲万古常新,他用古人的东西,用现代的理念来解释那就是新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演说的一切经教,都是会集过去佛、现在佛所说的一切经!我们重视「普集」这两个字的意思,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深很广。
你看他集的是『一切三世佛』,一个不漏,过去佛、现在佛,那未来佛怎么收集?未来佛就是现前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你看看一切众生所想的、所说的、他所做的,这就是了。也许我们会说,一切众生他在迷、没有觉悟,他所作所为有很多都是罪过、造孽,佛怎么收集他的材料?佛会说,而且这些都是最好的材料,材料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唯有正面的才显示出负面的过失,因为有负面的才显示正面的真实。世间人,特别是初学的人,在学习过程当中,「比较」这个方法很重要。佛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常常运用这个方法,小乘跟大乘的比较,宗门跟教下的比较,显教跟密教的比较,让我们在这里面悟入,方法非常善巧。所以『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我们看这个名词,「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这是彼如来所说。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为这个地区「众会道场海中」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原来梵文经题翻译的是《大方广佛杂华庄严经》,跟这个经题有没有两样?仔细去观察、思惟,是一样的!佛佛道同。
又说『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这意思懂吗?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世尊一代时教(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根本法轮,佛法概论。除这个之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这尊佛也不例外,你看看他说的有「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眷属是辅助主经。主经是讲概论,面面都说到,但是在某一部分里面细入的去研究,那就是另外一部经论,意思在此地。从释迦世尊一代时教里面,我们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了。所以学习佛陀的教诲,从哪个地方入门?晚近,弘一大师教人,就是从《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入门。诸位要知道他介绍的对象是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大学生,这些做老师、做教授的。因为弘一大师在没有出家之前他也是老师,也是学校的教员,他介绍的对象是以知识分子为主。非常有道理,先把整个佛法概论学好了,然后你对於佛法里面某一个部门特别欢喜、有兴趣,也有能力学习,那你就学「专宗」。在中国小乘两个宗,大乘八个宗。就像我们在学校读书一样,先把这个学校所有的课程首先了解一下,然后自己喜欢学哪一个课程,你就念哪一个学系。世法如是,佛法亦如是。
佛法十个宗派就好像是学院一样,十个宗。宗里面又分派,派就好像是学系一样,一个学系主修的有几部经论,大概就不多了,选修的有一部分。像我们净土宗,净土宗也是个学院,这个学院里面主修的经论比其他各个宗都少,只有五部经一部论,叫「五经一论」。有人专攻一部经,或者专攻一部论,这就变成学系。一部经论里面,古大德们自古至今,对於这一部经论有许许多多的注解,这学系里头又分派。有人专门依靠莲池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