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现的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能现的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就是《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能现的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自性,真如本性。在西方世界宗教里面所称的唯一的真神,在我们佛门里,不叫唯一的真神,叫真如自性,这就是唯一真神,为什么?它能现能变;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所现所变。这里头,理太深,事太繁杂。你要想搞清楚搞明了,佛家这一大藏,我们常讲一大藏教,这一大藏的教科书是一个简单扼要的说明,不是详细的。详细说明在哪里?在《华严经》缘起里面讲的,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的龙宫里面,见到全部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个是详细说明。分量有多大?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字数,这一套经的字数有多少?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古印度讲这个文字有多少,他们跟中国人的方法不一样,中国是算字数,一个字一个字,这一本书有多少字。印度人不是讲一个字,他讲一句一句的,四句,不管句子长短,四句叫做一首偈,叫一偈。这个要知道,四句就叫一偈,无论长短。那个长行文也是这样的,四句是一首偈。那多少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不得了!我们哪有这种能力?一四天下微尘品。这多少品?一四天下微尘品,那是全部的《华严》。我们的地球装不下,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也装不下。释迦牟尼佛教区是一个大千世界,它十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一个大千世界怎么能装得下?那是诸佛如来详细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这一大藏教,现在诸位所看到佛家的《大藏经》,这是略说。你要是真的想研究、想明了,你看看真正觉者,觉悟的人,他们所说的。这么说起来,难!我的寿命有限,纵然长寿活到个一百岁,毕竟这个世间活一百岁的人太少了。以我来讲,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开始读经,研究经教,如果我活到一百岁,我这一生用在经教的时间也不过是七十年。七十几年的时间太短暂了,一天就是干八个小时,干十个小时,这一大藏教都学不了。何况还有世间其他宗教的典籍,还有世间许许多多圣贤的学说。从前李老师常常给我说,他说要讲经说法不容易。我说怎么?要通达三藏十二分教,还要通达世间所有的学术,世间法。世出世间法都通达,才能像佛一样转无上法轮,转妙法轮。你要不通,你怎么转?他说佛法里面就这一部《大藏经》,你这一生能搞得了吗?世法里头,别的不谈,中国干隆年间编的一套《四库全书》,行吗?二十年前,台湾商务印书馆翻印《四库全书》,我买了一套。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告诉我,假使一个人,从一出生就会看书,看《四库全书》他就会看,一天看十个小时不间断,活一百岁,这一部书还没有看完,看一遍都没有看完,不容易!这样一说来,好像我们就没有指望,真的,真的就泄了气,没有指望。
李老师传给我一个方法,他说怎么样?通。用什么方法通?感通。这个感通在佛法里面讲,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帮助,求感应。这里头有没有道理?有,因为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理论依据,感应的理论依据。佛有这样的智慧,有这样的德能,一切众生都有,我也有。我今天的智慧德能为什么不能现前?业障障碍住了。现在我们的业障又没有办法消,我也想这个智慧能够现前,那用什么方法?求诸佛菩萨帮助,用什么去感应?诚,真诚,真诚到极处,这是我常常劝勉同学的,真诚到极处,没有一点点自私自利,加一点点自私自利,真诚就没有了;不真不诚,那一点感应都没有。不能有丝毫的名闻利养,不能有丝毫贪图五欲六尘享受,不可以有丝毫贪瞋痴慢,这才叫真诚。真诚,就跟一切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早年印光大师在世,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佛的经教浩如烟海,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能教我们初学的人悟入?印光大师回答他,有。说了两个字,「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人要没有诚意,那怎么能成功?李老师传给我这四个字「至诚感通」,我得受用。我也常常用这四个字劝导别人,我从这一句里头得利益,亲近善知识,得善果。
我最早的时候,亲近方东美先生,我在方东美先生那里得到的,认识佛教,方老师教我的。他教导我,佛教是世间最高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从这个地方,从他老人家那里认识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是大智慧、大学问,那才肯定。我亲近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怎样才能够快速的入佛门,契入佛境界?他老人家教我四个字「看破放下」。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在他那里得到的「至诚感通」。李老师要我依印光法师为师,做印光法师的私淑弟子,叫我读《文钞》,我依教奉行。我在印祖那里得到的是什么?「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印祖一生奉行这十六个字,也是以这十六个字教化一切众生。这十六个字是他自行化他的总纲领,我们要在这个地方抓住。西方的宗教,真实的总纲领就是个「爱」字,神爱世人,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你看佛法所说的,佛法讲的是什么?「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为本就是神爱世人;那个方便为门就是这个爱心要落实,以种种权巧方便,尊重、爱护、帮助,为一切众生服务,那就是方便为门。
诸位仔细去思惟、去观察,全世界每一个宗教,确确实实尽管它讲法不一样,它教人修学的方法不一样,它的原理原则相同。所以我们提倡用这个「爱」字,神圣的教育,宗教的教育,爱的教育。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爱一切人,爱一切众生。教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就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的。过去是因为过去的环境,自自然然形成。今天资讯发达,交通便捷,所以今天跟过去生活环境不一样。现在所有族群,所有不同宗教要统一,要合作,这就是现代出现「多元文化」这么一个名词。神圣的教学,宗教的教学,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早年我曾经说过,佛教是佛陀对於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现在我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如果把从前所说的合起来,佛教是多元文化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佛教如是,其他教也如是,天主教是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基督教也是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平等的,无二无别。
这是为转妙法轮,『悉应其根欲』。「根」是根性,「欲」是爱好,跟前面那个「乐」的意思完全相同,就是普贤菩萨讲的恒顺众生。恒顺众生是在十大愿里头,就是十大纲领的,自行化他的十大纲领里面的一条。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非常有意义,我们如果真的是参透了,明了了。今天地球这个社会动乱不安,由於资讯快速的发展,交通也在快速的便利,人与人之间接触频繁,过去所没有的。突然,突如其来的这个状况,使许许多多人措手不及,不知道怎样来应付。於是这里面产生疑惑,从疑惑变成冲突,从冲突再一发展就是斗争、战争,苦不堪言。根本的原因,一向千百年来都以为,我这个宗教是正教,别的教,邪教;我们奉祀的真神,别人奉祀的都是魔鬼。这个错误的认知没有办法化解,造成冲突的原因。今天要把这个问题化解,希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肯定我们是一个族类,我们是一家人,地球人。不要再分我是哪一国,你是哪个族群,我们是地球人。至少我们这个思想见解要提升到这个境界,居住在地球上的是一家人。有人讲现在地球是村,地球村,那我们的关系是多么密切!我们这个村庄上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要互相尊重,要互相协助,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比什么都重要。
那怎样化解?多元文化的至善圆满的教育。所以在中国,古人所说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一桩大事业,教学,教学为先,怎样去教化众生!古时候汉武帝,最初制定教育政策,他制定这个政策之后,以儒,就是以孔孟的学说做为中国教化全民的中心理念。不久,明帝的时候,后汉明帝的时候,佛教传入中国。於是中国这个社会的教化,形成儒释道三家,三个学派。这三个学派共同点多,不同的地方少。两千多年来,固然有不少改朝换代,我们在史书记载里面看到,每一个朝代有兴有革,但是唯独教育政策不变,我读历史对於这一点感觉得很讶异,连元朝蒙古入主中国也没有改变;满清入主中国更是极力提倡,发扬光大。
所以中国这两千多年来,这个国家始终维系大一统,有它的道理在。这个道理是什么?教学为先。中国这个历代并不重视武力,不重视军队,不重视警察,重视教学,教学为先。连帝王大臣,在宫廷里面,都请儒家、佛家、道家的这些长老到宫廷里面去讲学,帝王大臣一起来学习。到清朝末年,民国兴起的时候,把儒释道三家疏忽了,这个社会根基发生动摇,这是真正的危机。这个危机,我们有人讲信仰危机,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丧失了信心。这个信心丧失掉之后,人怎么样?无所适从,没有依靠。这是中国这两千多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现在发生了。怎么样挽救?没有别的办法,还是要恢复孔孟与大乘的教学。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七十年代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的。他说的范围大,不是指中国,指全世界。他讲能够帮助二十一世纪,解决二十一世纪复杂的问题,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个人有见地,我们一般人讲有学问,他的这个看法正确。
大的环境,虽然大家把圣贤教诲,认为这是旧的东西,不适合现代,把它抛弃了。我们算是有幸,我没有抛弃,我得到受用,我生活得很快乐,这个快乐从哪里来的?是从孔孟学说、大乘经教里面得来的,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身心安稳,自在快乐。对於宇宙人生,佛经里面所说的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无争无求?因为你要争,你要求,并不是你有争,争就能够得到;你求就能得到,不是。如果争,争不到;求,求不到,你何必争,何必求?这一桩事情,诸位要想搞清楚搞明白,你去念《了凡四训》,印光大师提倡的。《了凡四训》这个教学的目标,就是教你在这一生当中,把那个争、求的念头打掉,肯定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争,你得到的,都是你命中有的;你命中没有,你争不到。所以争的人很多,为什么有人得到,有人得不到?命里头没有,你怎么能得到?
佛法里面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一句话,是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的。怎么有求必应?老师说得很好,求,有求的道理,有求的方法,如理如法的求,能得到。你的求,违背了理论,错用了方法,得不到。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求好像是得到了,那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有的,因为你错用了心,错用了方法,你所得到的,求得的,已经打了折扣,很多人不知道!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