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挥欣袢茫米鹬乇鹑恕�
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许多小国家、小的族群组合成的。现在中国,我们看到国家发表的,中国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国家承认的是五大宗教,这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能够和睦相处,几千年团结在一起,不容易!所以汤恩比博士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不是中国政治统一世界,也不是中国军事统治世界,是中国什么东西统治世界?中国文化,不是统一,是领导世界,意思指的是这个,也就是多元文化的先进国家。我们要把这个本质看清楚、看明白。中国是多元文化最优越、最有成就的国家,足以为世界族群和睦相处、宗教和睦相处的榜样、典型;能够化解全世界的社会冲突,能够真正促进世界和平。我们要把这两千多年的经验、成果发扬光大,能够拯救这个世界。
我心目当中看佛法,我没有把它看作宗教,我把它看作教育。所以我一学佛、一出家,我在台湾就提出「佛陀教育」,不要让社会大众误会这是宗教,这是迷信,这是佛陀教育。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你看经上常常讲的「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这个「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办教学的活动,办了三百多次。像我们现在办讲习班、办讲座,办这种活动三百多次,在四十九年中。他的这些讲学讲座,在当时印度(印度没有统一,那时候没有统一,都是小国家、小部落),他是各个地方去办,各个地方去教。自己生活非常简单,不接受人家供养。
所以,我肯定世尊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家,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工作者,他不接受报酬,有教无类,不分你是哪个国家,你是哪个族群的,你是哪个宗教的,统统不分,只要你来,我就热心教你。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自己过最简单的生活,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所以大家对他不能不佩服。当时他的学生有国王、大臣,也有乞丐,他心目当中一律平等,平等心待人。对於世出世间法,没有一丝毫贪恋,没有一丝毫迷惑。所以在逆境顺境、善缘恶缘这里头,真正把「贪、瞋、痴、慢」这四个烦恼断掉了,连根都拔除了。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所以学佛,对於佛一生的事迹,佛的理念,佛的愿望,佛一生所作所为,你都不知道,你学什么佛?我们学佛是要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就是在境界里头把贪瞋痴慢断尽。
所以我在前年移民到澳洲,离开新加坡,我写了一副对联。「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好事情,不是坏事情,消业障的!那些恶人对待我,毁谤我的、侮辱我的、陷害我的,都是我的善知识,都是佛菩萨,他帮助我消业障,我感激他!没有一丝毫怨恨心,没有一丝毫报复心,我也学释迦牟尼佛。下联是「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我们这些年学习佛法没有白学,真用得上!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真用得上。不论外面环境是什么,永远保持自己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能保持得住,心在道上。什么是道?「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道,大道!这是性德,这是自己的真心本性。一切时一切处,不失真心,不失本性。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叫随缘。这里头没有攀缘,随缘跟攀缘从这个地方生。
然后你才能真正看到『化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化佛」。化佛,你不好懂,把这个字颠倒一下,「佛化」,都是佛变化的,怎么会不感激?善人,佛变化的;恶人,也是佛变化的。佛变化个恶人来考考我,看看你的德行、你的功夫有没有成就?你还会不会起瞋恚?还会不会有不高兴的念头?来考考你。化善人、顺境也是来考试的,看你有没有贪爱?果然在一切境缘当中,如如不动,你成就了。全是化佛,全是菩萨。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就看你用什么心,现在人讲的你用什么眼光、用什么角度去看。真的,外面境界没有善恶,没有是非。蕅益大师就讲得很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没有善恶,没有好坏。善恶、好坏从哪里生的?从自己心里头生的。自己心善,没有一样不善;自己心不善,没有一样是善的。蕅益大师《灵峰宗论》里头讲过,《六祖坛经》里头也是这个说法,希望我们要会读、要会体会。
所以,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社会,一样的常生欢喜心。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没有差别,入了境界没差别,跟华藏世界没有差别,法界是平等的。这是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功夫。你要不在生活上去历练,不能落实,你会听会讲,没有用,你的烦恼照样起现行。换句话说,贪瞋痴慢常常发作,这就不行,这就造业;业后面一定有果报,你还是落在这个里头。我们再看底下一首,第七首:
【或有清净刹,悉是众华树,,妙枝布道场,荫以摩尼云。】
这首偈是从比喻上说的,这个比喻意思很深,里面的含义完全是讲圣贤的教育。第一句是说这个社会好,这个世间好,『清净』。它的清净从哪里来的?下面就讲,『悉是众华树』。这个「树」,我们前面讲了很多。树代表什么?建树,我们今天讲建立,就是这个意思。树立,这一切事业,我们立一个事业,我们立一个学校,我们立一个机构,佛法里用「树」来做代表。它这个建树是什么?它这个建树是「华」。华表什么?华表大乘佛法,代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你懂得这个意思,你就晓得「众华树」,就是这个社会各个不同的教育。像我们现在的社会,许许多多的大学,许许多多不同的科系,「众华树」。
但是现在这个世间学校很多,科系很多,没有圣贤教诲,这很遗憾的。我在澳洲为什么要参与大学?实在讲参与大学对我来说,浪费我的时间,浪费我的精力,我去那里有什么意思?不如我在自己摄影棚里面天天上课,我面对的同学们,大家在一起共学的,比学校学生多得多!昆士兰大学学校才三万多人,格里菲斯大学也只有三万多人,南昆大的学生更少,不到一万人,哪有我们网路同学来得多?为什么去参与?就是因为现在大学里头没有圣贤教诲。我们去的目的,把圣贤教诲带进去,希望他们了解到,这个世间学说里头还有佛学教育。这一门东西里面,有许许多多他们向往、追求而没有发现的,在这里头。
哪些东西没有发现?头一个,发财!全世界人都希望发财,学佛的人一定发财,不学佛的人难。这里头有教你发财的、教你聪明智慧的、教你健康长寿的,世间人就想这三样东西,想疯了,想不到!哪里晓得都在这里头。你要把这个学会了,发财的秘诀得到了,聪明智慧的秘诀得到了,健康长寿都得到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点都不假,这么好的东西。
中国古人聪明,你看历代帝王都是虔诚的佛弟子。你看看中国朝廷,哪一个帝王朝廷里不请法师去讲经的?都听、都学。近代的,你看看清朝宫廷里面,请法师讲佛经,请儒家讲儒家经典,请道长讲道藏,真学,他真懂!他要不学了,慈禧不要,慈禧不请这些法师讲经,要这些人当她的顾问,不请他们到宫廷讲经。她在宫廷里搞什么?驾乩扶鸾,这叫真搞迷信,所以她把国搞亡掉了。这个事情是从前我的老师告诉我的,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在清朝是国师。慈禧喜欢、相信扶鸾,国家大事,很多重要的事情扶鸾来决定,这是很大的忌讳。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国之将兴听於民」,你国家兴旺;「国之将亡听於神」,你听鬼神的,你这个国就快亡了。《左传》里头讲的。国家兴旺是你听老百姓的,老百姓想要的,你能满足他,你得人民拥护、支持你。你听鬼神的,就完了,不顾人民的死活,听神的,国家亡。
所以扶鸾确实是有这些事情,因为我小时候见过这个东西,我看到的时候始终摆在心里,解不开这个谜。小时候,那是抗战初期,我住在福建,福建人喜欢搞这个东西。但是它那些扶鸾,我看到的时候不能不信,为什么?扶鸾的这个人,扶乩的这个人,不认识字。多半是什么?挑水的、卖柴的、拉黄包车的,随便就找两个人来。那个乩盘一个人扶一边,居然在沙盘里面就写出字出来,你不能不相信,他不认识字。大概一个小时会写出几十个字。以后我在台湾也遇到,台湾是乩童,职业的,别的人就不能做,专门他一个人搞。一个人搞的时候,我在沙盘上看,看很久,动得好快,我一个字也看不出来。他一面动,口里就一面念,一个小时下来的时候,写了好几千字。我就把这个事情请问章嘉大师,他说:这个靠不住,这个很容易被人欺骗。但是不认识字的,那个是可靠。虽然可靠,多半是灵鬼,他也想做一点好事,劝人行善。所以小事情很灵,大事情他就乱说。他也要面子,不知道他也说他知道,反正你也找不到他。小事很灵,大事不可靠。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所以,乩童是很难相信的。
所以「众华树」是教育、是教学,学校多,科系多,科目多,那叫项目多。『妙枝布道场』,「妙枝」就是它的枝叶,枝叶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学院、学系、学科,样样都有。『荫以摩尼云』,这是一个教育非常发达的社会,非常发达的地区,人人都受过圣贤教育,人人都受过技术能力的教育,这个社会怎么会不真正相融!道理在此地。佛在此地教导我们,只要把教育办好,圣贤教育著重於品德,人有品、有德、又有技能,自自然然为社会、为众生造福,他不会伤害社会,不会伤害众生。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0三卷) 2002/1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03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明体性中」,这十首偈的第八首:
【有刹净光照,金刚华所成,有是佛化音,无边列成网。】
体性当中多半是讲教体,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教学理论的依据。我们在前面长行文都曾经向诸位报告过。也显示出诸佛菩萨全心全力投入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教学虽然是多元,多采多姿,确实美不胜收。不仅包括我们这个地球、我们这个星系,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它所包含的范围确实是无穷大,遍法界虚空界,这里面无量无边的世界种,那世界更不必说了。小,讲到微尘里面有重重无尽的世界,普贤菩萨所入。这一切的一切无非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离开性识,无有一法可得。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要不是佛给我们说出,真的连作梦也想不到。
佛的教学虽然是圆满的、多采多姿的,但是怎样契入?怎么入门?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入门一定要断烦恼,烦恼习气障碍了我们的悟门,障碍了我们的性德,所以这个东西不能不断。佛法的修学,学是学习,修是修正错误,我们的错误太多了。那从什么地方修起?佛教导我们,开始学的时候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凡夫修成佛果的秘诀。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一丝毫都不吝法,可惜的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