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滦胁蝗缛耍馐浅埽∠衷谏缁嵋丫唤睬笳庑┝耍饨新沂馈B沂览锩孀约翰荒芄宦男械赖氯室澹趺茨芏缘闷鸱鹌腥吭趺茨芏缘闷鸸攀ハ认停吭趺茨芏缘闷鹆凶媪凶冢吭趺茨芏缘闷鹧矍罢庑┛嗄阎谏曰蟮叩箍嗄阎谏空馐瞧娉艽笕瑁∧悴蝗ス鄄欤蝗シ词。耆恢馈O感墓鄄臁⑷险娣词。悴拍芄痪醪斓剑胖雷约鹤陨碚娴氖敲墒芗蟮某苋琛9湃怂档煤谩钢芙跤隆梗率鞘裁矗坑旅途J裁慈四苡旅途恐艿娜朔⒃敢┏埽墓孕隆1鹑嗣曰螅揖跷蛄耍鹑硕褡鳎倚奚疲≌饩褪谴蟠却蟊兰渲谏鲆桓龊醚印J裁囱暮醚樱烤跷虻难樱难樱寰晃奕镜难印�
『佛号一切智海王』,「一切智海」表现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久久,你周边的这些人总有看出来的,明白过来的。我在前面举过须菩提尊者的例子,这大家常念《金刚经》,须菩提跟释迦牟尼佛二十多年才看出来,原来究竟圆满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就在释迦牟尼佛生活里头,穿衣吃饭,每天都在做的;入舍卫大城托钵,托钵回来洗足,把脚洗洗干净,静坐、经行。佛所示现的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德相!你看看须菩提这样的人,还二十多年才看出来,我们用心不能著急。释迦牟尼佛示现二十多年,须菩提尊者看出来了,我们要示现多少年,才有几个人看出来?只管示现,不要问人家看得出看不出。为什么?要有一个希望有人看出来,你的示现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你里头有夹杂,不是真心,真心离念。我这样做就对了,不管人看得出看不出,我这样作法是我的本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我作法对了,感受有缘人。这个有缘是什么?是说那个看出来的人,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不熟看不出来,熟了自然就看出来了。看出来之后,他一定效法,他学著做。再看末后这一段:
【於此世界种最上方。】
这就第二十层。
【有世界名宝璎珞师子光明,佛号善变化莲华幢。】
这个世界名称好,『宝璎珞』,这一句是讲这个世界,用现在的话来讲,资源丰富,珍宝众多。『师子』是形容威德,『光明』是比喻智慧。换句话说,这个世界物资丰足,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人民有智慧、有德能,我不说德行,说德能,因为他用「师子」在比喻的,狮子有威德,依正庄严。佛在此地教化众生,他教学的宗旨就是名号,『善变化莲华幢』,「善变化」是权智,佛经里面常讲的善巧方便。教化众生没有定法,应以什么身帮助他,佛就现什么身,佛没有一定的身相;应当教给他什么方法,就教给他什么方法,没一定的。
你看看《论语》里面,孔老夫子教学也是这么一个原则。夫子教「孝」,学生每一个人根性不一样,他跟每一个人讲孝都不相同。夫子讲「仁」,对每一个学生讲的也不一样,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学习。但是他有个不变的原则,对方他缺点在哪里,你能把他的缺陷改正过来,他得利益了,这个教学成果收到了。譬如来问「孝」的,这个问孝的人对父母他会供养,他没有恭敬心。你教导他的时候,一定是要劝他什么是孝,对父母有极尊敬是孝,他就明白了。另外一个人来,一问同样问题,你再观察他,他对於父母供养很薄,还有一点恭敬心,那你劝导他的时候,对父母要尽心尽力的来奉养。为什么说的不一样?是那个人他对於父母的态度不相同,要如何来纠正他!
佛教化众生是要观察众生的心行,众生的心行不相同。所以同样一桩事情,所教导的里头变化很大,教布施、教持戒、教忍辱,给每一个人讲的都不一样。「莲华幢」这是不变的,表清净,心地清净真诚,这是永远不变的,我们应当要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八三卷) 2002/10/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83
诸位同学,请看「十海所管之海」,请看第三海:
【诸佛子,彼金刚焰光明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庄严具莹饰幢。世界种,名清净行庄严。】
这能管的是『金刚焰光明香水海』,它外面有九海,第一海名字叫『一切庄严具莹饰幢』。这个地方讲的都是大世界,是讲『世界种』,不是讲的一个佛刹。一个「世界种」我们在前面读过,是「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所组成的。这个大世界的名字好,「一切庄严具莹饰幢」,这个世界就像无量无边庄严具装饰起来一样,难得。但是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大世界里面好的多,不好的少。肯定也有像我们娑婆世界有三途六道的,不过在大世界里面少,所以无碍「一切庄严具莹饰幢」。
『世界种名清净行庄严』,《华严》在第一大段普贤菩萨所说的,诸菩萨真的是无数次的提醒我们,行为不能不清净。「清净」就是「庄严」,庄严用不著许许多多珍奇珠宝,贵重的这些宝物,不需要这些。诸佛菩萨世界确确实实众宝庄严,它不是人为的,它是自然的,决不是人有心在那个地方营造的,是性德自然的显现。从依报能看到正报,从正报也能看到依报,这里头有真实的、有虚幻的。凡是人为的都是虚幻不实,存在的时间很短暂,真的是所谓昙花一现。所以最真实的是清净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无一不清净。清净的标准是什么?离妄想、分别、执著,真清净!这三样东西夹杂不得。夹杂妄想,可以不夹杂分别、执著;夹杂执著,肯定夹杂著分别、妄想。这就是说什么?高的不夹杂低的,低的必定夹杂高的,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
由此可知,修清净行,特别是净宗同学,我们在讲席里面常说。佛法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所说之法,十方三世无量无边一切诸佛所说,跟诸位讲,佛佛道同。诸佛为一切众生说法没有两样,为什么?所证同,他证得的同;智慧同,德能同,相好同,受用同,法身、般若、解脱同。他怎么会有两样?佛法修学入门的途径,总不外觉、正、净三门。没有入门的时候,外面有觉正净三个门;入进去之后,一而三,三而一,「一入一切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要想入门,三门一定选一门,不能说走两个门、走三个门,那进不去的。我们这个房子有三个门,你在外面,你能同时从三个门进来吗?不可能的!你想想这个道理,一门深入!我们今天选的是净门,净门是修清净心,清净心必定离一切染著。总的来说,必须要离迷邪染,这是佛法从总的纲领上来讲。这个说法通大小乘,通显密,通宗门教下,通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一切菩萨所修之行。
现前我们怎么落实?虚伪是迷、是邪、是染污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当人自性,这个要知道。那我们今天要学佛,要真的求解脱,求脱离生死轮回、脱离十法界,那就不能跟一般人一样,不能跟自己过去一样。过去我们对一切众生没有诚意,自己认真反省,全是虚伪的。就是说以诚意待你,这里头还夹杂著疑惑,对你没有信心!怕你欺骗我,怕你伤害我。诸位想想对不对?如何能像诸佛菩萨一样,对一切众生,即使造五逆十恶地狱众生,也是一片真诚,对他一点怀疑也没有,一丝毫防范的念头都没有,那个心才到纯净。所以我们难,难在哪里?唯恐受到伤害,这是我们的大病。你要说这大病是什么?坚固的我执。你们想想对不对?因为执著一个「我」,「他骗我,他伤害我」,我们的根在这里,麻烦的根。佛说的是什么?无我!我们偏偏把这个我看得这么重,把这个身看得这么重。所以菩萨、佛对最恶劣的众生,为什么也没有防范、也没有怀疑?他无我。因为我有「我」,我怕人骗我,如果「我」都没有了,你还怕什么人欺骗?你还怕什么人伤害?
《金刚经》上讲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觉正净三门无论修哪个门,先决条件要破四相,要看破!这四相放下了,无论进哪个门都不难,但是还是要一门才能进去。功夫更高的人,不但「我相」不再执著,「我见」也没有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个功夫深!破四相是破执著,破四见是破分别。破四相契入觉正净,功夫浅;破四见契入觉正净,功夫深。怎么个破法?一定要学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首先肯定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我是一体,我觉他迷,这叫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什么?对一切众生再也没有疑惑,再也不设防,得大自在!
现在有很多人说这个世间人太坏,我要不设防不行,我自己一点安全感没有。我们听听他说的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为什么?他是凡夫,他心没有到纯净,不能不设防。如果心地到纯净,他这个念头没有了,哪里还会有这个念头?诸位要知道「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他超越空间维次了!他到这个世间来是观光旅游的,游戏神通,他的生活范围是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他怎么会受骗?怎么会受害?除非他来表演、来示现;如果不是表演、示现,来做戏的,不可能!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过去未来,信心清净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何况在这个境界里头,纵然境界不高,因为你真修,你真的走佛菩萨这条道路,你相不相信诸佛护念,天龙善神拥护!
是有一类的众生,这一类众生是魔王、外道,还有自己过去生中冤亲债主,想不想来找麻烦?当然,他是凡夫!妨不妨碍?不妨碍!我以自己真实修行的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享,我不是独享!「愿以此功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真的不是假的。这什么功德?清净心。思想见解清净,言语造作清净,与性德相应,这真实功德。所有一切怨亲都化解了,自己真实功德是化解怨亲的因;诸佛菩萨、一切善友都来帮助我,那是化解的缘。这里头的理很深,事相虽然繁多,它有条理、有秩序,一点都不乱。尤其是修净土法门,抓住持名念佛。初学的人念念都归到这一句六字洪名,就是清净心。起心动念都能与佛号相应,真念佛!真修净业!再看第二句,第二个香水海:
【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宝华光耀海。世界种,名功德相庄严。】
『宝华光耀』这名称好,我们一看这名词就想到,这是阿赖耶识里面与性德相应的种子,所以它起现行,能现能变的世界种『功德相庄严』。我们常常说的形相要好,形相好就是庄严的相。这个地方庄严相特别著重在「功德」,实在讲也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迫切需要的。这个世间众生不知道修积功德,他们只懂得福德,他不懂得功德。对於福德的理事、因果,大多数人茫然无知,所以在一生当中连福德都修不到。他修错了,他的思想行为跟福德的因缘恰恰相反。
我们也曾经看到这个世间有不少真的有福德、富贵之人,他现前所造的因跟缘都不善;我们明了,他现前得到这个果报是他过去生中所修的,修得多、修得大,底子厚。这一生当中迷惑颠倒,不知道道德仁义,随顺烦恼习气,自欺欺人,损人利己,依旧还享福报;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