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庖嫡鲜裁词焙蚰芟昧耍恳嫡舷涣耍荒艹删汀�
如果没有这些人来替你消业障,将来你业障到哪里消?到三途去消。所以三途不是坏地方,那个地方是叫我们造作一些罪孽的事情到那里去忏悔,去消业的,受果报就是消业。业障消除之后,智慧才能现前,佛菩萨教诲、善法才能听得入耳,才能听得生欢喜心。由此可知,今天接触圣贤教诲、接触一切善法不能生欢喜心,什么原因?业障深重!总得要晓得。所以在现前修学的过程当中,诸位要知道哪一样东西契自己的机,你就细心去观察,能不能叫自己生欢喜心?能叫自己生欢喜心,你与这个法有缘。这个缘一定很深,宿世一定学过,这一世修学一定不难。加功用行,你的境界当然往上提升,法喜充满。再看上面一层,第六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尸利华光轮。其形三角。】
这个世界的形状,三角形。
【依一切坚固宝庄严海住。】
这一句是讲依住。
【菩萨摩尼冠光明云弥覆其上。】
这都好懂。
【六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
愈上去围绕的佛刹愈多。
【佛号清净普光明。】
在这个经里面,我们读到许许多多佛菩萨的名号,「清净光明」用得最多,显示性德法尔如是。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法门净土宗,净土宗修学的成就,我们不能不知道,经上讲的「心净则佛土净」。所以诸位决定不能够产生误会,不能够迷信,一定要依靠净宗的经论,正确的理解,依教奉行,我们才能成就。
一般人讲念佛成佛,没错。那念佛两个字你不懂,你错会了意思,以为手上拿一串念珠,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就能成佛?妄想杂念、烦恼习气一点都不断,那怎么能成就?所以念佛两个字的意思没有搞清楚。念,这个字在中国文字上是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会意,上面是「今」,下面是「心」,意思是「现今的心」,就是我现前这个心;这个心是佛就叫念佛。绝对不是口里头有佛,心里头没有佛,那不叫念佛。念佛是你心上真有佛,不在口念。所以很多人把这个意思错会了。无怪乎古大德常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心里头不是佛!心里是佛,口里头不念佛,能成就,自利。心里是佛,口里头又念佛,化他。自行化他,这个道理要懂。
念佛这个名词我们要有正确的理解。这个法门所依的,我们这个经上每个世界都有依住,这个法门依什么?依「净业三福」!佛在《观经》上讲的,我们初学的人依净业三福。韦提希夫人知道极乐世界的庄严,发心想求生,想到极乐世界去。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修什么样的法门能到极乐世界?世尊没有跟她讲这个法门之前,先教她修净业三福。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能疏忽。
好比你看到一栋房子,你看到很欢喜,也想建一栋。这个工程师还没有给你打图样就先劝你选一个地皮,你要是没有土地,那到哪里去建?净业三福是什么?净业三福就是你有土地了,别人可以给你设计,可以给你建造。没有净业三福,没土地,八万四千法门哪一门你都不能成就。八万四千法门就好比八万四千种不同的建筑,都要土地。净业三福就是土地,无论修哪个法门的根本!
我们的学院就是依这个根本。我们的行门订的是五个科目:第一个净业三福,第二六和敬,第三戒定慧三学,第四六度,第五普贤十愿。这是我们行门里面的纲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真的去做?如果不做,纲领订的再好,也不能成就,没落实!谁做谁成就!
现在这个时代民主自由开放,谁也不能管谁。我听说将来父母都不能管儿女,老师不能管学生,师父不能管徒弟,我早就听说过。今天这个社会大家在一起是什么关系,五伦只剩下一条:朋友关系。父子是朋友,师生是朋友,师徒还是朋友,能把朋友关系处好,不错了!可是现在那个朋友关系,朋友关系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古人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现在人建立在利害的基础上。有利,就是朋友,没有利,就不是朋友,不是敌人也是个陌生人。社会怎么能不乱?人生怎么能不苦?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
古人有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那是道义。人在这一生当中,你能遇到有几个知己?遇到一个知己都不容易、都难,非常可贵!可以共生死,共患难,知交!古时候有,现代少了,太少了。那我们要学佛,我们学佛就是要做世间人的好样子。好样子没有了,我们来表演。别人不做我做,别人怕吃亏,我不怕。认真去做,这就是续佛慧命,这就是承先启后。让古圣先贤的大道能有一脉相传,不至於断绝。虽然在这个世界上衰没了,还有这一条线没断,还有指望!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的是上上禅,没有人跟他学。在少林寺等了九年,遇到一个慧可。慧可传他的法,只要传一个人就行了。他从印度到中国来,值得了,有一个传人。传到第六代惠能,前面五代都是单传,惠能传了四十三个人,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成就不可思议,连印度都不能跟中国相比。一千多年的道风,在中国你看看《禅宗集》,代代都有人。大法的承传在人,真正发大道心的人,续佛慧命。到众生有福,众生向善,必定有许许多多的善知识出现,这些善知识的缘跟一脉相传关系非常密切。
惠能大师会下这四十三位传法的弟子,都是明心见性。这里面确确实实有不少再来人,如果不经过六祖的印证,他就变成外道了。佛菩萨再来,还要接这个香火,离开这个香火,他不能算正统。你们诸位想想看,这就是一脉相承的意义,我们要懂得。续佛慧命,功德无量无边。
往年黄念祖老居士写信给我,每一次见面谈话,一定劝我:不要再讲经了,不要再到处走动,你要住下来,要培养后代。他这个话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我告诉他,我说:我知道,不是不知道,缘不成熟!我自己没有道场,讲经弘法一切随缘,哪个地方请就到哪里去。讲什么样的经、时间长短都是听人安排,自己不做主!话,我记在心里,我懂,不是不懂,等待缘成熟。
到新加坡这个缘才开始,现前了。在新加坡办短期培训班,这是这个缘开端,兴起了。四年之后,有了这个净宗学院。净宗学院你们这些同学如果真正肯努力,肯发愤,认真学习,那这个缘就成熟了。三宝加持,不是人力!我自己有愿,没有希求的心。古人常讲,有希望你就会有失望;不抱任何希望,就没有失望。
我的一生随遇而安,随缘成就,没有丝毫勉强,从来不攀缘!这大家都晓得。这样才能够保持一个清净心。你们同学常常跟我的,这一点你们要能够体会得到。如果有攀缘心,你的心不清净,你怎么会成就?心不清净,你不会觉悟。心不清净,你没有办法远离邪知邪见。净宗是修清净心,是以这个为主。清净心一定要从「净业三福」上落实,这是我们为什么把净业三福,做为我们净宗学院教学的总纲领,大家要知道,要明了。
我们的学习,根本要站稳,脚跟要站稳,不能好高骛远。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根性,知道自己是什么程度,这比什么都重要。自己是凡夫,小时候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诲,根本不扎实。学佛,年轻的,二十岁以上了,年岁大的,三十多岁,跟我学佛的那个时代差不多。这个情况我清楚,我明白,所以标准不能高。高,那是高调,好看、好听,不切实际,不能有成就。所以我们学习的标准要降低。
我曾经告诉过同学,我学佛是从《了凡四训》入门。朱镜宙老居士教我的,那个时候我初学,二十六岁。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教,第一部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那一年我三十二岁。所以学习的课程,选小部经、选浅显的经教,容易!太深了,分量太大,不是初学人能学的。《华严》不是初学人学的,但是常常听有好处,可以拓开心量。
常常听听诸佛菩萨他们的行谊,听多了,想想自己起心动念、待人接物的情形,比照比照,不像菩萨!但是人通过长时间的薰习,不知不觉产生变化,观念改变了、思想改变了,逐渐逐渐跟佛接近,跟世缘远离。对这个世缘愈来愈淡薄,对佛法愈来愈欢喜,愈来愈有兴趣,好现象,这是我们一般讲功夫得力了。从这个基础上,如果你能够锲而不舍,就逐渐向上提升,境界一天比一天好;这一天一天不说,一年比一年好,这肯定的。一定要锲而不舍,为什么?经教一放下,马上就跟著烦恼习气走,一天都不能放下。三天放下了,你就堕落,你就退步,一天都不能放下。这是我们这一生能成就的秘诀!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四八卷) 2002/9/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48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的第一段,离垢焰藏海,种所持刹,也是二十层世界。请看第七层,下面第六层介绍过了,请看第七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
这是距离。
【有世界名宝莲华庄严。】
这世界的名号。
【形如半月。】
这是说这个世界的形状,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很大的星系。
【依一切莲华庄严海住。】
这是依住。
【一切宝华云弥覆其上。七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佛号功德华清净眼。】
佛菩萨的德号,都是为教化众生而建立的。佛号是就性德而说的,菩萨号则是修德显示的。性德,我们要明了;修德,要认真努力的来学习。佛在经上常讲,性修不二,性德跟修德是一桩事情。
但是性德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凡夫迷失性德时间久了,如果没有修德,性德是决定不能够显现出来的。所以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修德非常重要。修德一定要跟性德相应,才能够显发性德。如果与性德不相应,背道而驰,那就错了。把性德变成了三途六道,把自性本具智慧变成了无量的烦恼,这错了。凡夫修学的依靠就是经典,经典就是佛菩萨性德的流露。
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宝莲华庄严』,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这个世界叫「宝莲华庄严」,你看名号多好!『纯一清净』,这个世界没有三途、没有六道,居住在这个世界里面的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般经论上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他们都没有。有的,还有少许的无明没有断尽。
佛在这个地方教化,德号是用『功德华清净眼』,他的德号就是佛在那边教学的纲领,教学的宗旨。「功德」不断向上提升,「华」是比喻,代表六度万行。在这里我们就明了,什么是功德华?戒定慧三学是功德华,六度是功德华,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是功德华,这个文殊菩萨的,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功德华。这是自利利他。
「清净眼」,诸佛如来教导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说一个清净,这五种都具足,一种都不缺,真清净!眼,六根之一,代表了六根。清净眼岂不就是讲的六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