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Irvin D。Yalom 著
张怡玲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
…
推荐过这本书。我在帖子中介绍说:这是一位70岁老人写的书,这是一位会写故事和小说的人写的书,这是从几十年临床笔记中摘编出来的书。
——一个大师级的治疗师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治疗师。
读过这本书以后,我一直想和这里的网友们一起享受前辈惠赠的礼物。但到今天,才静下心来,觉得可以开始这件事了。
这本书由85个专题组成。它非常象85个帖子。
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很想如在这里一般,在这些精彩的篇章下跟一些帖。
与其一个人闷在家里写读书札记,不如在这里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大师的礼物。
让我们一起享受大师的厚礼!
享受大师的礼物: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1。1)
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
当我是一个正在寻找自己道路的年轻治疗师时,我读过的最有用的书是《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作者是卡伦·霍尔奈(Karen Horney)。这本书里最为有用的概念是: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卡伦·霍尔奈相信,如果移除了障碍,人自然地会发展为成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株橡树。
“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棵橡树”,这是一幅多么自由而清晰的图像!它给了我面对工作的新视角,并永远改变了我做治疗的角度。我的任务是移除阻碍病人成长的障碍。我没有必要去做所有的事情,我没有必要灌输给病人成长的欲望,灌输给他们自我实现个体所具有的种种特点,例如好奇心、意志力、对生活的热情、关怀、忠诚等等。我要做的是确定障碍并且移除障碍。剩下的工作受到病人自身自我实现力量的推动,会自然而然地完成。
读书笔记
大师的这一开篇真是意味深长!
霍尔奈说: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在理论上,我比霍尔奈走得更远。我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一种本能的要求,他和“生本能”是同一个东西的两种不同表述。生本能强调生命具有维持并延续其存在的性质,而自我实现本能则强调生命自身所具有的目的性。
“自我实现”,并不是象马斯洛说的那样,是在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产生的高级需要,不是的;他是在个体的生命被创生时就先验地存在着的——“就像一颗橡树籽(需要?)成长为一棵橡树”。
人们之所以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因为这种满足是自我实现的前提基础。相对而言,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工具,是手段,而自我实现才是目的。
所有人,在本质上,都在追求自我实现;
所有人,都处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
那么,为什么人们对此有那么多的误解?甚至,马斯洛还把这种误解理论化;甚至,这种理论还被广为推崇呢?
打个比方来说明这个问题:
得到钱本身不是目的,要用钱换取的东西才是我们想要的。但因为那些东西大都要用钱来换,慢慢地,我们就把挣钱当成是目的了。
正如有的人只顾挣钱而忘记花钱是为了什么,很多人在自我实现之途上,一再地陷入较低层次需要的自我满足,而“忘记”自我实现。(写到这里,我想起宠物市场上看到的那个在固定轨迹上不断奔跑的老鼠。)
——这,就是“障碍”的本质。
享受大师的礼物: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1。2)
我仍然记得一个自称怀有一颗“失败的心”的年轻女人,她的丈夫去世了,她认为自己永远不能再爱。处理失去爱的能力这个问题实在是很棘手。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但要是让我去澄清和清除她在爱的过程中的很多障碍呢?这项工作是我可以做的。
很快我发现爱情对她来说意味着不忠。爱上另一个人就是背叛了她死去的丈夫,就像在她丈夫的棺材上狠狠地敲入最后的钉子。如果她像爱亡夫那样深地爱上另一个人(她觉得若能称作爱就不应该比对她丈夫的爱少一分一毫),那就意味着她对亡夫的爱不充足或者有瑕疵。爱上另一个人是自我毁灭性的,伴随着爱的是无可避免的丧失,以及丧失所带来的撕裂性的痛苦。
我们一起努力了很多个月来发现所有这些阻碍她爱上另一个男人的障碍。我们逐一地和这些不合理信念做斗争。在这个工作完成之后,病人自己的内部过程开始起作用了:她遇到了一个男人,她爱上了他,然后她和他结婚了。我并没有必要教会她如何去寻找、去给予、去珍惜、去爱,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教会这些东西。
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一个助人的思路。
当一个求助者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是:
1、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他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此他想要去做什么?
3、他本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为此他可以去做什么?
4、是什么在妨碍他?
5、如何移去那些障碍他的东西?
追寻第2、3两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协助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
在实际的咨询过程中,讨论第2个问题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可以转到第3个问题;讨论第3个问题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可以转到第2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交替转换,可以推动咨询过程的持续深入
享受大师的礼物: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1。3)
关于卡伦·霍尔奈在这里多说两句:她的名字对大多数年轻治疗师来说并不熟悉。因为新一批著名治疗师越来越快地崛起,过去的著名治疗师迅速地被遗忘,所以我会不断地回忆过去那些光辉的名字,这倒不单纯为了表达敬意,更为重要的是我想强调今天的治疗工作是许多具有超凡能力的贡献者经过很长的时间积累而成的。
美国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独特贡献表现为所谓“新弗洛伊德”(neo—Freudian)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一群临床心理学家和理论家反对弗洛伊德对驱力理论的重视,也就是说反对内部驱力的展现和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发展中个体的观点。
相反,新弗洛伊德派成员强调,个体周围的人际环境会对个体造成的广泛影响,并影响着性格结构。最著名的人际理论家是沙立文(Harry Stack Sullivan)、弗洛姆(Erich Fromm)和霍尔奈(Karen Horney),他们的观点已经如此深入地融入我们的治疗语言和实践中,以至于我们没有竟识到我们可以算是新弗洛伊德者。莫里哀的小说《醉心贵族的小市民》的主人公约丹先生在得知“散文”(Prose)的定义之后,惊奇地说:“想想我一生都在说散文,自己却不知道。”
一个较为完整的表述是:
个体的人格是由遗传素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的。一些学者干脆把它理解为各占一半。
如果说弗洛伊德过于重视以遗传为基础的内部驱力的作用,那么,对新弗洛伊德派成员来说,他们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塑造作用时,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独特性。
幸好,我们还有以尊重个体独特性为特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享受大师的礼物:二、 避免直接下诊断(2。0)
二、 避免直接下诊断(除非提供给保险公司)
今天的心理治疗学生面对的是对诊断的过度强调。医疗保健系统的管理者要求治疗师迅速地给出诊断,然后进行一个与诊断匹配的短程焦点治疗。这听起来不错,符合逻辑而且有效率。但是和现实实在是没什么关系,这不过是实现科学准确性的一种虚幻的努力,既不现实也不受欢迎。
虽然在有生理因素在内的严重情况(例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情感障碍、颞叶癫痫、药物毒性、因为毒性物质或变性因素或者传染性物质引发的躯体或者脑部疾患)下,诊断毫无疑问对治疗上的考虑起关键作用,但是,在日常的心理治疗中,面对困扰较为轻微的病人来说,诊断经常会起反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治疗是一个渐进的深入展开的过程,治疗师应当尽量全面深入地了解病人。诊断会限制治疗师的视角,而且会影响治疗师把病人当作人来建立关系的能力。一旦作出某种诊断,我们倾向于选择性地忽略病人不符合诊断的方面,相应地过度注意那些可能会证实我们最初诊断的特征。而且,诊断可以作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过程。治疗师把病人看作“边缘型”或者是“歇斯底里型”,并与他(或她)建立关系,可能会促进和推动病人表现出这些相应特质。实际上,对于因为医生的治疗而影响临床表征形成的这个问题已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得到重视,包括现在对多重人格障碍的争论以及压抑早期性虐待经历的相关记忆的问题。同时,也要记住,DSM人格障碍的类目诊断信度是很低的。
而且治疗师还没有注意到在第一次面谈后作出DSM—Ⅳ的诊断比经过多次面谈对病人有了更多了解之后要容易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奇怪的科学吗?我的一个同事对他的精神科实习生问的一个问题很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你在接受治疗或者你考虑接受治疗,你觉得你的治疗师能够用哪一种DSM—Ⅳ的诊断来充分形容一个像你这样复杂的人,”
在心理治疗领域,我们需要很好的客观性,但是不需要过多。如果我们把DSM诊断系统看得过重,我们必然会损害到人性,损害到治疗本身的自发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请记住那些参与制定已被推翻的诊断体系的临床心理学家和现在DSM委员会成员一样有能力、骄傲和自信
直接下诊断的后果(提要):
1、限制治疗师的视角——会因此忽略不符合诊断的信息;
2、影响治疗师把病人当作人来建立关系的能力——一旦做出诊断,对方就成为“待处理的对象”;
3、诊断可以作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过程——咨询师和求助者会共同为符合所做的诊断而“努力”。
在自然科学当中,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科技应用的主体、客体和工具是三种性质不同的东西。
但在心理学当中,主体、客体和工具都是人,并且处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当中。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套用自然科学的范式,一开始就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
不幸的是,这一基本的事实和人们对于科学的信念不相符。
享受大师的礼物:三、 作为“旅途伙伴”的治疗师和病人(3。1)
三、 作为“旅途伙伴”的治疗师和病人
法国小说家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描写了一个乡村牧师在听过几十年人们的忏悔之后总结了他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的人类天性——“首先,人们要比想像中更不开心;其次,没有一个完全成长的人”。每个人,既包括治疗师也包括病人,都注定要体验生命的美好,也要体验其不可避免的暗黑之处:幻灭、衰老、疾病、孤独、丧失、无意义、痛苦的选择和死亡。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对这一点的描述最为彻底和阴暗:
在青年早期,当我们沉思着自己即将到来的生活,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