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先生!教授一生,疑点的确有那么一些,值得深入挖掘。举个例子,日记里面偶尔出现过一位年轻画家,也姓乔。他不是乔教授的学生,更不是亲戚,但看得出老乔对小乔非常欣赏。所以,我想可以把小乔作为副线,虚构故事,想象情节,炮制人物,用来烘托主线。到最后,两条线索才交会起来,却又交叉成了一个死结!〃
〃就这么着了。看来,副线主要靠想象,但是有点儿根据的想象。而且,如果是写你所熟悉的人,你笔下一得意,也可以多写一些。所谓主线副线,倒不必拘泥于篇幅多少比例您老兄看来已经胸有成竹了!〃
影子顿了一顿,接着说:〃我还补充一点,就是小说和生活的对比。您肯定晓得,英国有位多米尼加出生的小说家,她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I like shape very much。 A novel has to have shape; and life doesn?t have any。翻译出来就是说,写小说一定要注重形状。一部小说必须要有形状,生活里却没有。您就仔细体味体味吧!〃
〃这话的确很对。这小说我一定得写成有形有状、有棱有角的,可又是建立在无形无状、无棱无角的混沌之上。所以,我看小说题目也叫';双螺旋结构';吧!这多有意象呀!〃
〃不好!不好!要想一个更加空灵,更加性感的名儿。我想,这名字也包含在日记内容当中了。您要把日记当做一座矿藏,加以提炼,九转丹成,小说也就出来了!请好好写吧,就此告辞!〃
〃多谢!多谢!我怎么有一种感觉,这部小说是您在写啊!〃
我好似把他送到门口一般,同屏幕依依告别。
这时候,光碟机咔嚓一声,自行关掉了。
很奇怪,我后来几次想再打开这台机器,却怎么也打不开了!
正在构思的时候,我突然又有了一桩新发现。
原来,那隐形人捧来的纸包里还有一件东西,藏而不露。
抽出来一看,是一幅绘画。画是小幅,绘在一种在法国叫canson的、厚厚的水彩画纸上,正是日记里乔教授说起的、他喜欢的淡彩素描。画上绘的是一片山景,高高的山崖上,只长着两棵树,一棵大,一棵小。看样子是在欧洲很多的橡树。天上大团大团乱云飞过,只有小半边晴朗。乱云是中世纪给斩下来的人头,长发披拂;太阳是现在给砍下来的人头,光头光脑。这时,就看出了画家为什么要用铅笔了。不用铅笔,刻画不出树干的挺拔和树表的苍劲。再看大树的树皮上面,布满了畸形的疙瘩和残酷的刻痕。小树也不甘示弱,上面尽是纠结的块垒和虬卷的痕迹。再看大树小树的根部,却长满了鲜花,一朵朵,一球球,一团团,一丛丛,非常茂盛,十分美丽。这时,就看出画家为什么要用水彩了。不用水彩,就描绘不出花朵的鲜艳和色彩的清亮了。
乔教授闲来无事,单单画这么两棵树干什么?又为什么要一大一小?
翻过来,背面是乔教授的笔迹。他用6B铅笔写着下面几句:
大乔并小乔
一朝偕同花妖飞
不知甚轮回。下面落款写道:
×年×月,阅日本谷崎润一郎,深思,遂绘大木小木并花卉图,并戏作日本俳句
俳句的意思完全不懂,但写得工整,完全符合日本俳句十七个音节的格律。
对照日记内容看,是乔教授阅读了谷崎润一郎的小说后,信笔写下的诗句。不过,为什么画家要画大树连同小树?它们代表的是什么?这〃大乔〃和〃小乔〃又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从《三国演义》里借来,那不叫人频频作〃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联想么?还有,图画上为什么那么多花卉?它们象征着什么?最后,为什么把那么美丽鲜艳的花儿说成是〃花妖〃?花妖者,花之妖也。这名儿倒非常有趣!可到底又有什么隐秘含义呢?
细细玩味,这里的遣词造句也很讲究。
先是〃阅〃读谷崎,阅读了作家的什么小说呢?自然会有分晓。然后是〃深思〃,普通老百姓的〃思〃已经不可测;如此深有根底的教授之〃思〃,更加不可测;如此深有根底的教授〃深思〃,就更加像是人类目前还不能把握的〃暗物质〃了。接着来一个〃遂〃字,表明了这绘画正是阅读小说的副产品。那么,从阅读到思考,又到绘画,乔教授经历了什么精神活动和心理过程呢?最后是〃戏作〃,当然可以理解为教授谦虚。他也许自知不懂日本文,对日本的诗歌体裁俳句,也没有多少心得,所以,只能〃戏作〃而已。但是,乔教授既然懂得中国诗词,却又为什么要用日本俳句,来抒发情感甚至〃戏作〃呢?一个〃戏〃字,除了时下非常流行的〃戏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微言大义呢?
也许,这一段文字,这一幅绘画,对我最大的用处,就是提供了〃花妖〃这个意象。
只是屏幕先生,也就是那位不速之客,再也没有出现。我左等右等,他再也不来了。
于是,鬼使神差似的,这位不速之客禁不住也就出现在小说里了。
最后,还有一件怪事。在我写作的整个期间,那两朵花儿越开越旺,始终伴随着我行文的进展。等我写完最后一个字,花儿便突然蔫了,接着,就完全变成了齑粉……大爆炸一瞬如画
乔恒棠教授在当地一所大学的美术学院任教。他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
教授出身于教授之家。他的父亲曾经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学经济,得到过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家乡兴办教育,兼营工商,成了著名绅士。后来,又到国立大学任教,曾经做过文学院院长。教授本人幼承家学,饱受庭训。后来,受到〃美育救国论〃的影响,就立志做个画家,想用画笔来描绘世情百态,唤醒沉睡国人。学绘画,当然是去法国。教授一去,就是八九年……留学回国后,有好几个美术学院都来争相聘请,教授却专挑了一个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小学院。教授画过不少油画,个人画展满世界都开过,那主要是在晚年。原来并不起眼的小小学院,也随同教授一起蜚声教育界。所以,教授身上名副其实贴着一个学校颁发的标签:〃国宝〃。佳品难以自弃,总是愈陈愈香。酒是其中杰出代表,人其实也一样。在某一个热火朝天的时代,上面号召大家写诗高歌。有位老教师写了颂诗一首,其中有句云: 青春埋在旧社会,晚年开花同样鲜。一时传为美谈。教授自己也没想到,他居然成了〃晚年开花〃的火热样板。当然,教授也在样板的驱动力之下,切切实实为学院办了好些事儿……
岁月流逝,人事倥偬,学院求其速大而并入了大学的行列,教授也求其速朽而并入了退休的行列……
他年纪刚一到站头,就马上在学院办理了退休手续。
教授引用的是巴尔扎克小说《贝姨》里的话:〃到了想念拐杖的年纪啦!〃
学院领导当然加以挽留,说了几箩筐好话,教授的态度却坚硬如钢刀。他同其他教授完全不一样,丝毫不热衷〃发挥余热〃,从不喜欢抛头露面,更不出任什么会长、顾问、理事、挂名会长、资深顾问、名誉理事,也不充当其他古董花瓶之类。
而且,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他也不再到画室里去了。虽然领导班子决定,鉴于教授德高望重,他的画室还是给留着。
教授还记得,年轻时读过一本英文小说,其中有一句是:〃His life had been reduced to columns of routine items and one?sentence descriptions。〃(他的生活简约成了事项的罗列,一句话就足够描写)。当时,年轻的教授曾经暗笑: 一个人如果就这样生活,那还有什么味儿?
现在,他自己却正是这种状况了。
所以,教授一退休,就真是沙场老将彻底退役了。他真正节约了社会为他付出的能量,也退出了人世的种种纷扰。
大家几乎把这位大教授忘记了。
大概,他自己也正是希望如此。
英国有一位小说家这么描写老年人:〃One who is left alone at a banquet; the lights dead; the flowers faded。〃(宴会散席后孤零零剩下的那个人,如灯之灭,似花之凋。)
也许,他自己也正感觉如此。
老年是一双卡脖子的手,已经慢慢吞吞地伸过来了。开始还温柔有礼,不过,那双手毕竟是铁打的,不会因为是带着天鹅绒手套而容许你有些许抗拒。
如果……如果不是出现了一位小小模特儿的话……
平常,当同事朋友见到教授时,他总是病恹恹的样子。教授的毛病听起来有好多种,这是中国高级知识人的通病,特别是那些年轻时不喜欢运动的人。中国的大学里,在人文景观上有个特色,在校园里碰到任何一个教师,不管男女,都是行走的《疾病百科全书》和《医疗养生大全》。教师们讲得出只有专家学者才讲得出的怪病名称,足够编写一部《中国疾病大全》的;他们说得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药品的名字,也足够编辑一部《中国编外药典》。教授自然也不例外。有时,在校园里碰到个把熟人,总是抱怨这儿疼得很,那儿不舒服什么的。
偶尔,在校园里也看得见教授的另外一派风情。这时,他由他那位年龄还要大两三岁的夫人陪着,那多半是到校医院去的。夫人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很高雅名贵,神情则不苟言笑。知情人说,教授夫人戴着的,原来是一副高档的平光眼镜。不管怎么着,别人见了,一定会认为她才是真正的教授。旁边那老头儿么,不过是〃撒切尔夫人的丈夫撒切尔〃之类的角色而已。
有一天,是个合该有事的春日。
上海的春光一到了5月,就已经打着饱嗝,伸开懒腰,失去了清新和灵气。但又更像窈窕的姑娘已经长成了丰腴的少妇,果子成熟了一般地宜人诱人。这春光是悄然转化的一片晴柔,也是万物复苏的一阵风流。教授一个人来校,在校园里慢慢走着,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美丽校园正春意盎然。
突然,有一位面目不清的中年人走过,很恭敬地同教授打招呼。于是,教授也立刻站定,很有礼貌地答礼。两个人就在校园的小径旁边对谈起来。只见教授摇头苦笑,时不时地作无可奈何的神态;那人也微笑点头,时不时地作莫可名状的表情。最后,只听见那人对教授高声说道:〃乔教授,您老自己保重身体!家里真有事也可以来找我。千万别客气!别客气!〃
两个人就抬手告别,又各自走自己的路。
教授又慢慢走了一段路,好像仍旧思考着刚才的问题。
春之气息浓浓地吹拂着大地和长空,大地泼洒了一色如金,长空流动着一碧如洗。春风阳光中满是富有尊贵生命的埃尘。草地浓密深深,到处撒播着星星点点,那是万绿之中缀着的一些小小璀璨,自有一派生机。小花儿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也在春风更低处露头露角。叶子绿得冒油,也只不过是花的陪衬;鸟儿飞得再高,也投影不成人的形状。人们呼吸着的不是花香鸟语,而是莽莽大地的生之原始。每一片碧绿,每一滴纤尘中都洋溢着鲜活的生之喜悦。
是的,大自然永远不相信高低贵贱。
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