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死皮赖脸,“你进它退,你退它攻”,和你嬉戏个没完。这一切为游园的
人们增添不少乐趣,也为生活增加了不少生机。
孟买虽然是一个富有的城市,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处于贫困和匮乏的生
活状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旁边紧靠着肮脏的贫民窟,这是到处可见的现象。
其它方面也有类似情况的差别,高技术工业与陈旧的工厂相毗邻;时髦的高
级轿车同人力车在同一条狭窄道路上行进。
但是孟买是一个充满机会和颇有希望的城市,许多贫穷的人仅靠他们的
进取心和奋斗精神,努力地工作,就能上升到富人的行列。
孟买在前进!为了把孟买建设得更好,更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政府制定了各种规划和措施。孟买过去经受了许多重大考验而能不断前进,
当跨进
21世纪时,孟买将是一个更加富有活力、繁荣、昌盛和美丽的大城市。
四、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
四、艺术宝库阿旃陀石窟
前
2世纪开始修建,公元
650年竣工,前后达数百年之久。
阿旃陀石窟共有
29窟,其中
25窟为僧房,四窟为佛殿。窟内的壁画、
石像,件件精美,因为不曾有人破坏,保存完好。据说唐朝的中国高僧玄奘
曾来过这里,以后此石窟一直湮没无闻。
佛教在印度衰亡后,阿旃陀石窟在很长一段时期一直不为人知。1819
年,英国狩猎者无意中发现了这里的洞窟,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人
们发现门外的石象同玄奘的记载完全相符,于是便肯定这就是玄奘所描述的
那座石窟。玄奘于公元
629年到
645年间游历印度,公元
638年曾到过阿旃
陀地区。在《大唐西域记》中对这座石窟的描述是这样的:“国东境有大山,
叠岭边嶂,重峦绝■。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
台,背岩面壑,阿折罗(唐言所行)阿罗汉所建。罗汉感生育之恩,怀业缘
之致,将酬厚德,建此伽蓝。伽蓝大精舍高百余尺,中有石佛像,高七十余
尺。精舍四周雕镂石壁,作如来在昔修菩萨行诸因地事,证圣果之祯祥,入
寂灭之灵应,巨细无遗,备尽镌镂。伽蓝门外,南、北、左、右各一石象。”
石窟有大量的雕刻与壁画,以宣扬佛教为主要内容,有关于释迦牟尼的
诞生、出家、修行、成道、降魔、说法、涅槃的壁画,也有反映古代印度人
民生活及帝王宫廷生活的画面。画中人物、花卉、宫庭、田舍、飞禽、走兽
等,构图大胆,笔调活泼,形象逼真,引人注目。
这些洞窟建成时间不一,其壁画各具特色。当时艺术家以丰富的想象,
运用瑰丽的色调,描绘了将近一千年间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况,它们被表现得
生动活泼,具体细腻,有声有色,令人钦仰。
第九窟最为古老,它于公元
1世纪建成,为小乘佛教的精舍。此窟的壁
画已残缺不全,后人胡乱涂抹,所以画面已模糊不清,但仔细揣摩,仍能辨
认出所画的内容,如牧童放牛、六牙象故事等。这些壁画在形成、线条和色
彩方面,都显得较为沉稳朴实,其结构厚重。这表明了当时的画家曾经过严
格的艺术训练。
第十六、十七两窟的壁画,是四五世纪印度艺术登峰造极时期的作品。
第十六窟的壁画已残缺不全,但依然可看出所画的内容,情节生动真实。如
悉达太子的妻子耶输陀罗发现丈夫弃家求道,便低头而坐,非常忧伤,周围
男女老少也表现得十分不安,个个面带愁容。画中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采
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第十七窟的壁画保存得最多,除千佛像和轮回图
外,几乎都是富于人情味的画面。在八尊佛像下面是一幅幅小型壁画,每幅
壁画中都有一对情人,或彼此敬酒,或相互赠花,画面清新、活泼,引人入
胜。壁画上的“飞天”身姿极其柔美,脸部表情纯洁,目光炯炯有神,嘴如
樱桃,眉毛细长,肌肤圆润。这一窟的壁画表明,当时艺术家已掌握了线的
钩描,对色彩的支配、人物形象的表现、以及画面的组织安排等,已达到娴
熟的地步。
第一窟为公元
7世纪所建,是大乘佛教建筑中最光辉的典范。窟内正前
方有释迦牟尼雕像,高约
3米,引人注目,从中间和左右两侧三个不同角度,
可以看出他的快乐、痛苦和冥想三种不同神态,这真是奇艺。拱门和六根大
柱上雕有飞天和仙女,刻画细腻精巧,形态优美。中间有一大厅,四周壁画
上有五百罗汉等,其面貌姿态各不相同,喜、怒、哀、乐表情丰富,衣服纹
褶也都清晰分明。这些壁画反映了古代印度高度的绘画艺术成就。更值得我
们注意的是,在这座石窟中,还有补罗稽舍二世、伊朗皇帝胡斯劳二世以及
马利迦·希利在一起的画面,这幅画不仅是成就很高的艺术作品,而且它反
映了当时印度和伊朗之间的友好关系,记载了公元
7世纪时亚洲各民族间友
好往来的历史,所以它既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又是宝贵的历史资料。
第二窟同为
7世纪所建,也是阿旃陀艺术最成熟阶段的作品,保存得很
完美,和第一窟一样最受人重视。窟内除有描写佛陀在兰毗尼花园投生的画
面外,还有许多其他美丽动人的图画。例如藻井上形象地描绘了棉絮般的白
云,青翠如茵的罗勒草,一对对展翅飞翔的小天鹅,一群群天真顽皮正在玩
耍的儿童,以及相互嬉戏的河马、海象等。所有这些,造型生动,形态多样,
比例匀称,色彩斑斓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图,其匠心巧技,实在令人惊
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窟壁画的手法,运笔起落、轻重虚实等都带有中
国的风格,其中有些最好的壁画甚至可能有中国画师参加制作。中印两国,
历来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这不仅在我国的敦煌、云岗石窟得到了反映,在
印度的阿旃陀也同样得到了证实。
第十九窟的建筑艺术水平很高,于
5世纪左右修建。洞窟的门上有龙王
携妻图,庙柱、飞檐、壁龛上有各种雕像,其雕刻工艺之精美,表情之生动,
可同我国的敦煌、云岗、龙门石刻媲美。这一石窟为佛教鼎盛时期寺庙建筑
的最好代表。
阿旃陀石窟的绘画与雕刻虽然是为宗教服务的,但内容都以当时现实生
活为基础,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写照,反映出社
会各个阶层(从统治者到所谓“贱民”)的真实面貌。在表现技巧上,构图
和谐紧凑,人体肌肤富于质感,线条舒展,笔法洗练,色泽鲜艳,达到了很
高的艺术水平,至今为各国艺术家们所推崇,不愧为印度艺术的宝库,人类
文化的奇迹,因此前往参观考察者终年络绎不绝。
五、兵家必争之地和宗教圣地俱卢之野
五、兵家必争之地和宗教圣地俱卢之野
俱卢之野这个名字是根据俱卢族和般度族的祖先俱卢大王的名字而命
名。据《侏儒往世书》中记载,国王俱卢坐着一辆金车来到这里,把这个地
区的大森林全部砍掉,开垦了耕地,然后在这里设祭坛,举行祭祀,得到了
天神的恩赐:无论谁,只要看一下这块土地,就能解除百灾。
《侏儒往世书》中还记载着一个很有趣的神话,俱卢大王把这地方变成
了达摩之田①。一天,俱卢大王正在耕地,因陀罗和几个天神来了问道,“你
在这里干什么?”俱卢回答说,“我在种达摩田。”因陀罗又问,“可是哪
儿有达摩种子?”俱卢回答说,“大天王,我有达摩种子。”神仙们听了俱
卢的话大为惊讶,他们想知道达摩种子究竟是什么样子,于是他们走到俱卢
身边说:“大王,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听说过什么达摩之田,更没有看到
过什么达摩的种子,请您指教指教!”在神仙们的再三要求下,俱卢大王便
伸出了两只胳臂,安德亚密神举起他的苏德尔辛轮,把俱卢大王的胳臂砍成
几千块,种在地里,俱卢把自己的脚和头也献给了天神。天神对此非常满意,
并且祝福说:“你的地区将成为神圣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成就的功业,将
万世流芳。”因此,这里也就成了朝拜的圣地。
摩奴就是在俱卢之野这块神圣土地上写出了《摩奴法论》;仙人和哲人
们在恒河沿岸写了《吠陀》、《奥义书》、法典等宗教著作。雅利安人的文
化也是在这里产生和发展的,并从这里向恒河沿岸各地区传播。所以《莲花
往世书》中说,不要说去俱卢之野朝圣和沐浴,只要在心里默念一下去俱卢
之野就能得到王祭和瓦吉拜伊祭①的功果。
关于俱卢之野的重要性,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这样的记载:对恒
河来说,喝了水,水能解脱,贝拿勒斯的土地和水才具有使人解脱的力量。
但是俱卢之野的水、土地和风都能使人超脱凡尘。所以哈里亚纳在古代就有
“地上天堂”之称。在《摩诃婆罗多》里还说:古代,俱卢之野的人民生活
繁荣幸福,他们有无数大象、马匹、车辆和珠宝。这个地区神庙林立,人们
虔诚,健壮,勤于耕作,生活愉快。
俱卢之野的历史很悠久,远在古代吠陀时期,就以“仙人的土地”而闻
名。俱卢之野还是印度的一个军事要地,历史上曾多次决定印度的命运。
从西北过来的入侵者总是要攻占这个地区,但是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地
区仍然保存着最古老的印度文化。
古代文献中,俱卢之野叫萨拉斯瓦特。在《吠陀》、《往世书》和《奥
义书》中都说斯尔斯瓦蒂河流域即俱卢之野,是印度最神圣的地方。伟大的
印度诗人迦梨陀娑在他写的《云使》一书中说:“啊,云彩!你前往阿尔迦
普利的时候,一定要到俱卢之野去一趟。”
《夜柔吠陀》里也说,俱卢之野是因陀罗、毗湿奴、湿婆设过祭坛的地
方,所以印度教徒相信,到俱卢之野去沐浴或朝圣,可以得到洪福。尤其是
日蚀的时候,总有几十万印度教徒从全国各地云集到俱卢之野来朝拜圣地。
①即宗教之母。
①为了获得王位而举行的祭祀。
中世纪时,俱卢之野在文学、艺术、文化方面都很繁荣发达,巴纳帕特
正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喜增王功行录》和《迦丹波利》。在
戒日王统治时期,俱卢之野的百姓在贸易、行业、技艺、建筑、政治、社会
学、教育和文化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著名的中国高僧玄奘正是在戒日王
朝时来到印度,他也赞扬戒日王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中世纪时,俱卢之野在文学、艺术、文化方面都很繁荣发达,巴纳帕特
正是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喜增王功行录》和《迦丹波利》。在
戒日王统治时期,俱卢之野的百姓在贸易、行业、技艺、建筑、政治、社会
学、教育和文化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著名的中国高僧玄奘正是在戒日王
朝时来到印度,他也赞扬戒日王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帖木尔在自传中也写道:“当我看到这个地区的巨大财富,就决定把它
毁掉。”这样,到 18世纪时,这块神圣的土地,又发生了多次战争。帕尼
帕特的第一次战争就发生在塔奈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