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和私营企业也参与研究。在钢铁、工程设备、机床、电子设备、机器制造
等行业中,许多国营和私营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科技研究中心。其中私营企业
所设的研究机构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国营企业的研究机构。据《经济时报》报
道,截至
1991年,印度工业企业中的研究开发机构共计
920个,其中私营企
业占
799个,国营企业仅有
121个。政府对企业的研究和开发积极支持,采
取了多种鼓励措施,如企业可根据“开放普通许可证”,自由进出口从事科
研开发的设备、元件及原材料,利用财政手段刺激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等等。
(六)引进外国技术,重在消化吸收
印度为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在技术方面的差距而采取了多种措施,
其中主要措施之一是从国外引进国内发展需要而又没有的先进技术。值得注
意的是,印度政府特别强调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坚持“有选择”的原则。为此,
政府不仅成立了专门机构,以负责技术进口的审批工作,定期公布允许进口
的项目清单,还明确要求引进国外技术的单位必须具有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
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学会管理引进的设备。
尽管印度非常强调自力更生和有限制地利用外资,但在引进高技术方面
却始终实行鼓励政策,凡属引进高技术及其设备、工艺等都予以鼓励、优惠
甚至特许。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不断消化吸收,印度的电子工业已发展为印
度高技术产业的龙头。特别是电脑软件,其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目
前,印度生产的软件
80%以上销往国外,年创汇上亿美元,印度拥有
10万
多员工的软件工业,出口增长率为
47%,在世界软件市场拥有巨大潜力,在
高科技开发方面,印度已比较成功地采取了“引进—消化—出口”的发展战
略。
三、狠抓教育与尊重知识分子
三、狠抓教育与尊重知识分子
在
1950年,印度政府就
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对
14岁以下儿童实行免费普及教育。同时对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等狠抓不放。因此印度每年有
15万合格科技人才毕业,现在拥有各
类科技人才总数为
250万,在人数上仅次于美俄而居世界第三位,这是印度
科技发展的巨大潜力。
印度政府不仅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而且还注意调动科技人员的积
极性,为此,做了种种规定:
1。努力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印度知识分子的工
资待遇普遍较高,住房条件较好;在工作上,政府一贯鼓励知识分子大胆创
新,并为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科学家建立专门科研机构。还尽量为科研人员提
供出国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
2。对学有专长并在科研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又具有组织能力的科学家委
以重任,聘请他们参与国家建设的管理工作;政府制订有关计划时注意听取
他们的意见,政府一些部门也大多聘请有关专家担任顾问。
3。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成才,对
45岁以下有杰出成果者设专门学术奖,定
期评选,并由总统、副总统或总理亲自颁奖。
4。吸引海外的科技人员归国服务,并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
四、治理物价的有效措施
四、治理物价的有效措施
拉奥政府于。。 1991年。。 7月开始执政后,把扼制通货膨胀不仅列入议事日
程,而且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减少财政赤字,控制物价
前几年,印度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是控制开支,减少财政赤字。
财政部长曼莫汗·辛格于。。 1994年。。 2月向议会提出。。 1994~1995年经济预算报
告时指出:“中央政府日益上升的财政赤字是造成物价上涨的根源。”在这
种思想指导下,政府采取了措施,使财政赤字很快降下来。1990~1991年时,
政府财政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高达 8。4%,但到。。 1992~1993和
1993~1994年已分别下降到。。 5。2%和。。 4。7%。
随着财政赤字的下降,印度物价形势开始好转。1991~1992年年通货膨
胀率高达。。 16%,但。。 1992~1993年和。。 1993~1994年已分别下降到。。 7%和。。 8%。
1994年通货膨胀率仍保持在一位数字。印度能在如此较短时间内使通货膨胀
明显地下降,其主要办法是紧缩银根和压缩基建投资。
(二)实行物价双轨制,提高生产积极性
印度自。。 50年代末以来,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都由政府经营,其产品价格
由政府控制,如钢铁、水泥、化肥、石油、药品和食糖等都实行统购统销,
其目的是保证物价稳定和对优先发展部门的物资保证供应。但这种做法的弊
病是统得太死,使企业死气沉沉,生产效率低,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能力。
从。。 70年代开始,政府开始改革价格体制,80年代加快了改革步伐。以食糖
为例,过去,厂家要把生产的糖全部卖给政府,政府再把糖投入公共分配系
统,以控制价格卖给消费者。80年代政府实行双轨制,即厂家可以把生产的
糖。。 60%卖给政府,40%拿到市场上出售。由于食糖的市场价格每公斤要比政
府规定的价格高。。 2~3倍,这样就使厂家得到更多的好处,提高了生产积极
性,并不断扩大生产。由于食糖产量增加,使供应关系得到缓和,结果使市
场价格与政府规定价格的差距已不太大,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得到了好处。
现在政府对水泥、钢铁和化工产品等都已实行双轨制,并逐步向单一的
市场价格过渡。
(三)平价供应生活必需品,以利社会安定
印度为了社会安定,实行平价供应生活必需品。印度的城镇到处可以看
到平价商品,主要供应大米、面粉、糖、食用油和煤油等基本生活用品。其
价格一般比非平价出售的同类商品便宜。。 30%~50%,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贫
民。他们凭政府发给他们的购物证购置。
平价商店始建于。。 50年代。目前全国共有平价商店四十多万家,受益人数
达。。 2亿之多。平价商店不仅可以保证向贫民提供价格稳定的生活必需品,而
且在物价巨涨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充分供应平价必需品来扼制物价上涨。
平价商店虽然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但政府每年都要对平价商品提供大
量财政补贴,造成沉重负担。仅粮食一项,政府每年就要贴补近
20亿美元,
再加上其他商品补贴,开支金额巨大,但印度目前还有
48%的人生活在贫困
线以下,今天若取消平价商品供应,势必使众多的穷人生活受到影响,引起
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政府目前不仅不取消平价商店,而且还在加强其作用。
(四)制定法规,保护消费者利益
印度政府注重保护消费者利益,制定了不少有关法律。如日用品必需法、
伪劣食品法、药品法、商品重量法等,严防不法分子弄虚作假,抬高物价,
坑害群众。犯法者将受到罚款或坐牢的惩处。
与此同时,政府还重视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以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
在中央、邦和县三级都成立“处理消费者投诉委员会”,这是半法律机构。
县级委员会只处理涉及商品金额和罚款不超过
50万卢比的案件,邦委员会处
理范围最高为
200万卢比,超过
2000卢比的大案要由中央委员会处理。
此外,印度政府于
1987年还成立了中央消费保护委员会,1990年进行
重组,下设
31个邦级委员会和
452个县级委员会,负责研究立法、检查执法
情况,发动运动,保护消费者利益,开展教育,增加保护意识。
(五)商品明码标价,便于顾客监督
印度
1991年通过了“包装商品法”,规定凡是包装商品,不管是纸包装,
还是金属包装,除必须写明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及其地址、重量、生产日期
(年、月)外,还必须标明商品零售价格。所以消费者走进商店,无须问价,
拿起每个商品都可以看到包装上标有零售价格。但这种价格不是由商店老板
写的,而是由生产厂家印在包装纸上。这样可以防止漫天要价,坑害群众。
五、印度的经济改革
五、印度的经济改革
不过,1991年前,印度曾出现过一场空前的严重危机。为了对付那场危
机,印度政府提出了一项稳定经济的紧急计划,同时还实施了一项范围广泛
的结构改革计划,对工业、农业、外贸、支付体制,税收和财政金融体制等
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改革。
几年来,各领域中的改革均取得一些进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证
明印度的改革是有成效的。其明显成果是:第一,克服了外债危机。1991年
6月,印度外汇储备降低到仅有的
10亿美元左右,但由于实行了改革措施,
到
1995年
3月回升到
2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第二,贸易赤字有了大
幅度减少。1990~1991年度印度贸易赤字为
94亿美元,到
1992~1993年度
减少到
41亿美元,1993~1994年度则减少到
10亿美元;第三,通货膨胀得
到了控制。目前通胀率不到
8%,它相当于通胀率最严重的
1991年的二分之
一,等等。因此,印度经济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
(一)结构改革
印度人认识到,经济是国际关系中的推动力。国家力量和影响是与国民
生产总值的多少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成正比,而不是与国防预算数字的大
小成正比。为了适应国内和世界新形势的发展,几年来,印度进行了市场型
的经济改革,并使印度的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努力进入效率与竞争的新时
代。印度事务部副部长曾明确指出:“印度的结构改革计划旨在使经济在国
际上具有竞争力,开放贸易、吸引外资、鼓励发展私有经济成分,并把政府
工作的重点放到改善国家的基础结构,开发人力资源和缓解贫困上。”通过
几年的改革实践,在各个领域中均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受到世界银行的赞同。
世界银行在它的《国家经济备忘录》中指出:“由技术所引入的各项改革,
是迄今其他地方很少与之相比的,它增强了人们对改革进程的信心。”
在一系列改革中,重要的改革是工业政策、对外贸易、支付体制、金融
和资本市场以及税收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工业部门的保护壁垒已被取消,许
多骨干部门已向私人参与者开放,例如电力、电信、航空运输等部门,越来
越多的国内外私人企业家对上述部门发生了兴趣。随着工业管制的放松,对
外国投资这一重要政策作了适当的调整。因此,自
1991年
7月开始,批准的
外国直接投资项目逐步上升,到
1994年
5月,国外投资已接近
50亿美元。
以前限制印度公司与外国合资者联合经营,现在政策已经放宽,不论与外国
合资的规模大小,均可获得同样待遇。印度已加入多边投资保障机构,陆续
同一些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保障条约,现在流入印度的外国资本已达到
50
多亿美元。
(二)财政政策改革
印度政府认为,为满足现代全球性的经济需要,必须要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