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吉·劳约什(1883—1954),早在1908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两
个姑娘》。他出身于社会下层,较早地确立了社会主义信仰,1934年曾与伊
叶什·久拉一道参加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他是个多产的小说家,作品多达五
百多篇,广泛地反映了两次大战间的匈牙利社会生活。他的小说的题材来源
主要是当时的都市生活,所描写的多为畸形的人物和生活方式,有些人物形
象使人感觉难受。还有些小说如《一九一九年五月》(1932)、《英雄》(1929》、
《搜查》(1925)等,描写工人阶级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大无畏精神,成功
地塑造了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在小说《车祸》(1921)和《狼与羊》(1922)
中出现的是贫富对立的主题。有些作品以寓言形式针砭社会的弊端,如《母
亲》(1931)、灵丹妙药》(1929)等。纳吉的短篇小说结构严谨,用词质
朴,在辛辣的讽刺中包含着抒情因素,对社会的批判常含有喜剧性的夸张。
长篇作品《基什豪洛姆》(1934)兼有小说和地方志的特点。第二次大战后
他发表了长篇自传体小说《反抗的人》(1949)和《逃遁的人》(1954)。
他的作品受过各种现代派手法的影响,使用过“蒙太奇”、多场面同时描写
等技巧。
伊列什·贝拉 (1895—1974)是长期流亡国外的共产党员作家,身于犹
太人家庭,在参加第一次世纪大战时接受革命思想,1919年参加过保卫苏难
埃共和国的武装斗争,后来在莫斯科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国际革命作家联
盟”秘书长等职。第二次大战后回国当作协领导成员,并任《文学新闻报》
主编。在创作倾向上,早期受过表现主义的影响,后来走上现实主义道路。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蒂萨河在燃烧》(1929)和自传体长篇小说《喀尔巴
阡山狂想曲》(1939)。前者反映了匈牙利共产党人在1918至1921年间所
经历的斗争、胜利、失败、流亡以及在困难条件下重新组织和发展队伍的战
斗历程,在艺术手法上受表现主义影响,对人物的塑造有简单化的缺点。后
者通过喀尔巴阡山麓伐木工人的觉醒和斗争以及主人公巴林特·格若成长过
程的描写,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喀尔巴阡乌克兰地区的和平生活和1919年无产
阶级革命年代的广泛图景。伊列什在1945年以后发表的作品主要描写匈牙利
… Page 48…
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放的过程。
查尔卡·马德 (1896—1937),共产党员流亡作家,其反映士兵生活的
长篇巨著只残存第一卷,名为《多拜尔多》(1937)。
卡里卡什·弗里杰什(1892—1938),共产党员作家。原为匈牙利红军
第30旅政委,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三十九旅》。
希达什·安道尔 (1899—1980),共产党员作家在莫斯科出版机构供职
多年,曾任匈牙利革命作家和艺术家协会第一书记和《镰刀与锤子》杂志主
编等职,作品有《费采克先生》(1936)和《马尔东和他的朋友们》(1963)
等,所描写的为平凡人物,但个性鲜明突出。
盖尔盖依·山多尔 (1896—1966),共产党员作家,代表作有历史小说
三卷集《多饶·久尔吉》(1936—1945),描写1514年匈牙利农民起义。
连捷尔·尤若夫(1896—1975),共产党员作家,曾协助孔·贝拉工作,
编辑过《青年无产者》和《红色新闻报》。代表作有《维赛格拉德街》(1938),
描写1918至1919年的匈牙利革命。
哈依·久拉(1900—1975),共产党员作家,代表作有历史剧《上帝,
皇上、农民》 (1932),描写日格蒙德皇帝和胡斯·杨诺什的个人生活及其
阶级对立。
内迈特·拉斯洛(1901—1975),民粹派作家,但从作品来看又不能把
他简单地看作民粹派作家。他提出过“优质社会主义”纲领。他的小说结构
严谨,擅长心理描写,著名的有长篇小说《罪》(1936),小说《丧事》(1935)、
小说《厌恶》(1947)、小说《人间喜剧》(1929)、自传体小说《九月的
马车》(1937),《南城的离别》(1938)、《星期三接待日》(1939)。
第二次大战后发表过长篇小说《艾盖克·艾丝苔尔》(1956)。作为戏剧家,
他的剧作如同他的小说一样遵循现实主义传统,代表作有 《闪电光下》
(1936)、切莱什涅什》(1939)、《盖尔盖依七世》(1939)、《塞切尼》
(1946)、《胡斯·扬诺什》(1948), (两个波尧伊》(1961)、《伽利
略》(1953)、《甘地之死》(1963)等。
维雷什·彼得 (1897—1970),出身于贫苦家庭,属于民粹派的左翼。
代表作有 《大平原上的农民》(1936)、《清算》(1936)、诗歌《村边》
(1940)、小说《荒年》(1942)等,大都描写贫苦农民生活。
沙波·巴尔 (1893—1970),出身于雇农。三十年代参加民粹派。代表
作有短篇小说 《号手》、《塞基·安娜的亲吻》、《雇农妇传奇》等,描写
下层穷苦农民的命运和向往,充满了激情和幽默感。他的长篇小说大多描写
大地产对小农经济的压迫,如《鸿沟》(1939)。在长篇小说《婚礼、喜礼、
摇蓝》 (1941—1942)中,他描写了大庄园与贫苦农民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
盾。
陶玛西·阿尤(1897—1966),是民粹派中在艺术上独具一格的作家。
他的创作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他的短篇小说以亲切的笔调描写塞凯依人民
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和特兰西瓦尼亚的美丽景色,在匈牙利文学中占有
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心灵的起点》(1925)、《徽号拥有
者》 (1931),长篇小说《亚伯三部曲》包括《亚伯在密林中》(1932)、
《亚伯在国内》(1933)、《亚伯在美洲》(1934)。
二十世纪上半叶匈牙利文学在诗歌方面颇有自己的特色。第一次世界大
战前在“西方社”的推动下诗歌得到蓬勃发展,第一次大战后又出现了民粹
… Page 49…
派诗歌、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和反法西斯的诗歌。除奥第外,有代表性的诗人
有以下一些。
巴比契·米哈依(1883— 1941)是“西方社”的第一代诗人。他出身于
职员家庭,苏维动作共和国时期曾任大学教授和作协领导成员,1929年曾与
莫里兹共同主编《西方》杂志。他的代表作有诗集《伊里斯花圈上的叶子》
(1909)、诗集《约拿书》(1938)、《五月十三日在拉科什帕洛塔》(1912)、
《复活节前》(1916)、《最强音》(1917—1918)、《裴多菲花圈》(1923)、
《死牢中的茨冈人》(1927)、《秋与春之间》(1934—1937)、长篇小说
《鹳鸟哈里发》(1916)和《死亡之子》(1940)。在形式上,巴比契早期
诗歌追求华丽的词藻,重视音律上的推敲,后期诗歌词句简练、通俗易懂。
尤哈斯·久拉(1883—1937),曾任教师和新闻记者。1918年至 1919
年革命期间,在故乡塞格德地区任国民会议代表和民族剧院管理委员会主
席,革命失败后受到反动当局的迫害。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疾苦和
斗争,充满了革命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匈牙
利画笔下的匈牙利景物》(1912—1914)、《匈牙利的夏天,一九一八》(1918)、
《为工人之家题词》(1920—1921)、《多饶的头》(1920—1921)、《大
平原之夜》(1924—1925)等。
尤若夫·阿蒂拉(1905—1937),匈牙利无产阶级诗歌的奠基者,出身
于工人家庭。十七岁时在诗人尤哈斯的帮助下发表了诗集《美的乞讨者》
(1922),从此崭露头角。1930年加入匈牙利共产党地下组织,1931年发表
《打倒资本、别诉苦》一诗,被查禁。 1932年发表的诗集《外城之夜》
标志着他在创作上的成熟。诗集《熊的舞蹈》(1934)和《悲痛万分》(1936)
得到了部分批评家的肯定。他的早期诗歌如《反叛的基督》(1923)、以《纯
洁的心》 (1924)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痛苦,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诗集
《不是我在叫喊》(1925)明确地表达了诗学观点,即诗歌的真正意义在于
表达劳苦大众的心声。他善于通过细节描述以衬托主人公的心情,达到较好
的艺术效果。他的诗歌多方面的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匈牙利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伊叶什·久拉 (1902—1983);民粹派作家,但其影响远远超出民粹派
范围。他出身于雇农家庭,参加过红军和工人运动。早年在《西方》杂志上
发表作品,三十年代成了民粹派运动的核心人物,且为民粹派作家和“西方
社”作家之间团结的纽带。1934年伊叶什和纳吉·劳约什一起代表匈牙利作
家参加了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在诗歌、散文
和戏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人物刻划和景物描写都很生动,富于抒
情色彩。叙事诗如《三个老头》(1932)、《说英雄》(1933)、《青春》
(1934)、废虚上的秩序》(1937)等,大多反映贫苦农民的命运,富于幽
默感,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他的小说作品数量很多,主要有1936年发
表的《草原上的人们》。这是一部地方志作品;传记作品《裴多菲》(1936)
是匈牙利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裴多菲传。
劳德诺蒂·米克洛什(1909—1944),抒情诗人参加过革命组织和共产
党员地下活动,后被德国法西斯杀害。他在1930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异教的
祝词》。第二部诗集 《新式牧歌》(1931)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抨
击了种族歧视,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被认为“诋毁宗教”而遭到迫害。第三
部诗集《复苏的风》(1933)表现了对黑暗统治的反抗精神。其他作品有诗
… Page 50…
集《行走吧,被判死刑的人》(1936)、诗集《陡峭的山路》(1938)、自
传体散文作品《孪生月》、《童年时代的日记》(1938)、《八首牧歌》(1944)、
《布满泡沫的天幕》(1944)。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戏剧创作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差一些。这一时期的剧作
家有莫尔纳尔·费伦茨(1878—1952)和鲍拉日·贝拉(1884—1949)。前
者以巧妙的主题构思和舞台设计赢得了世界声誉,主要作品有 《魔鬼》
(1907)、《莉莉约姆》(1909)、《侍卫官》(1910)、《天鹅》(1920)
和《奥林匹亚》(1928),后者的作品富于哲理和诗意,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