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气候-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拦耘┮党隹谑凳└叨畈固撸晒Φ卮莼倭酥诙嗟谌澜绻易愿宰愕牧甘成逑担谜庑┕业呐┟袷б担谜庑┕业呐┮祷蚧⑹突⒒Щ突祷佣郝蛎拦闹肿印⒒省⑴┮⒒怠�

    美国主导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将粮食危机推向了高峰,2008年1―5月间,据东兴证券数据,泰国大米出口报价由1月的360美元/吨,上升到5月的850美元/吨,在4月,曾一度冲高到1000美元/吨。2000年联合国首脑会议通过的〃2015年将世界赤贫率减少一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化做了泡影。粮食危机来得如此突然和凶猛,以至于被世界粮食计划署形容为一场〃无声的海啸〃!美国却坐收渔利,并且将很多欠发达国家控制于股掌之间。

    面对世界粮食危机,无论联合国怎么呼吁,世界怎么谴责,美国都不会放弃生物能源,并且还会将世界粮食危机的责任推向印度和中国。美国人不放弃生物能源,还有更深的考虑——生物能源还是美国若干年后转身对付中东、俄罗斯等国的手段。所以,粮食武器将是美国的常规武器。

    中、日、韩、印等国家消耗资源以生产美国和欧洲需要的产品,不断换回美元。但一方面美元不断贬值,以蒸发中、日、韩、印等国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中、日、韩、印等国不断增加对石油等资源的需求,美国主导石油等资源不断涨价,以抵消中、日、韩、印等国的发展优势,美国使用美元和石油武器,将使中、日、韩、印等资源贫乏且进口巨大的国家变成〃蜡烛经济〃国家。

    美国希望日本和韩国沦为二流经济国家,更不会让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成为经济强国,顶多让中国、印度成为美国和欧洲生活物质生产基地和人才输送基地。可以料想,美元贬值和石油涨价会继续被默许,直至消耗掉中、日、韩、印等国的大部分外汇储备。中国和日本应当看到,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事实上已经把日本和中国视为潜在的对手。

    因此,从美国利益角度去思考此次全球性粮食危机,可以预见石油等各种资源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粮食价格在较长时期内仍会在高位运行。

    对此,中国也有一个潜在的应对〃武器〃。不让美国成为世界粮食市场的掌舵人,就要把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大国,而不是进口大国。中国有众多的勤劳农民和水利化程度非常高的农田,加上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只要国内粮食价格主动和国际粮食价格接轨,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中国的粮食就可以大幅增产。很多国家都需要粮食,粮食可以为中国换来需要的东西,甚至包括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众多的朋友。更重要的是,粮食价格逐步和国际接轨,促进粮食增产可以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只要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拉动内需就水到渠成。

第四部分 4。国际粮价飙升,我国或大有机会(…

    (三)让农民得到粮食涨价的好处

    这次粮食价格上涨的背景和历次都不一样。石油价格长期居于100美元/桶上方并有稳定在150美元的可能性,生物能源产业问世,导致粮食需求巨量增长。在粮食价格高位运行具有长期性的背景之下,生产资料的涨价是必然的,劳动力涨价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过度压低国内粮食价格,将导致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受挫和边境地区的粮食走私。如果主动提高国内粮食价格,鼓励农民积极生产粮食,可以获得宝贵的〃粮食武器〃,分享国际粮食价格飙升的好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转型。

    我国近20年粮食生产的经验表明,农民种粮比较效益(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简单说就是相对效益。即种粮食效益和种其他作物或从事其他经济活动的效益的比较。如:种粮食和种棉花的效益是1:1,农民就不会改变种植结构,假如上升为2:1,农民就会大幅减少棉花,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如果打工收入增长快于种粮收入,农民就会撂荒),每提高10%,粮食产量大约会增长3%。假如粮食价格提高一倍,即使生产资料价格同步上涨一倍,我国的粮食产量也能增长20%―30%,达到6亿吨以上是完全可能的。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大国,在全球性粮荒时代,庞大的粮食出口能力,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1.压低粮价控制不了CPI上涨

    一种普遍被认同的说法是:粮食价格上涨,什么都会跟着涨;控制物价,必先控制粮价。现在的状况是,粮食价格在相对下降,而与粮食相关的商品价格都在疯狂上涨!据农科院黄季琨教授数据:2007年7月到2008年6月,全国猪肉价格月同比增长幅度平均达到71%,食用油为40%,蔬菜为23%,粮食仅为5。3%。

    另据河北大午集团数据: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什么都涨疯了,只有粮食价格非常稳定。

    2007年年底,北大、清华等权威经济研究机构都作出了CPI已经见顶或即将见顶的预测,但实际情况却与此不符。2007年7月份以后,由于CPI一直在高位运行,政府面对高CPI压力,采取的措施似乎主要有两个:一是释放库存,压低粮食价格;二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虽然政府压低市场粮价非常成功,但CPI并没有因为粮价下降而回落,反而居高不下(年初计划控制在4。2%,前两个季度实际达到8%左右)。

    为什么政府唯独压低市场粮价取得成功而其他商品价格却一路狂涨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政府要低CPI,粮食企业要低价收购农民即将丰收的夏粮,低粮价是政府和企业〃合谋〃的结果。说穿了就是政府和粮食企业现阶段都需要压低粮价,以低于政府规定的〃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夏季新粮。假如只有政府想压低粮价,企业不愿意,政府想压低粮价是难以做到的。

    在粮价稳定而其他商品价格照样疯涨的事实面前,粮食价格被强行控制在地板价位,难免有牺牲农民利益之嫌。据湖南等地的调查,现在农民种植水稻几乎无利可图了,我很担心,中国农村会再现20世纪90年代〃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状况,使党中央〃扩大内需、科学发展、共同富裕〃的决策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2.新粮收购前,大幅提高保护价

    2008年夏粮〃保护价〃和2007年相比,提高了4%―9%。面对国际粮价远远高于国内粮价的局势,一些农民会〃惜售〃,导致夏粮实际收购价格有所上浮,但更多农民急于要钱投入下季生产,不得不屈服于粮食部门和私营粮食龙头企业的价格联盟,依照〃保护价〃贱卖手中的新粮。

    当国有粮食部门和私营粮食龙头企业低价收购完农民手中的粮食之后,往往会有一些经济学家出面游说政府提高粮价,理由会相当充分。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防止中国低粮价补贴全世界,防止粮价出现报复性反弹而导致恶性通胀危机,粮食涨价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等等。这些理由确实相当充分。

    从理论上讲,这叫垄断性涨价;从实践看,2007年就多次出现过涨价。如食用油大涨价、牛奶大涨价、方便面大涨价、大豆大涨价等等。不是一步一步地慢慢涨,而是在收购农民手中的原料之后突然涨价。

    与其这样,不如在夏粮收购之前就提高保护价,让农民得到涨价的好处。我建议,新粮收购前,立即提高保护价,在上年基础上提高30%。好处在于:农民可以分享涨价的好处,有利于扩大内需和共同富裕,有利于扩大下季度粮食播种面积,有利于增加农民对秋粮的投入,有利于中长期粮食安全和市场价格稳定,有利于抑制日益猖獗的粮食走私等。

    3.粮价上涨从未推动过CPI失控

    也许会有人担心粮食保护价上涨了,会使CPI失控。其实这是缺乏依据的主观判断。

    粮食收购保护价上涨30%,不等于市场上销售的大米和面粉等一定要上涨30%。以稻谷为例,稻谷收购价提高30%后约为0。95元/斤,对应的大米价格应该以不超过1。6元/斤为合理,而市场现在的大米均价已经超过了这个水平。因此农民粮食收购的保护价有上涨空间,需要管制的是加工企业和与此相关环节之间的暴利。

    目前猪肉价格是18元/公斤,肉粮的转换比率以1:4算(过去没有配方饲料时,4斤稻谷或小麦或玉米足够生产出1斤猪肉),对应的稻谷或玉米价格应该不低于2元/斤,而提高30%的粮食保护价还不到1元/斤,因此粮食价格上涨30%,并不必然推高猪肉价格或导致生猪生产下滑。或者说,假如1元/斤的粮食价格下养猪无利可图,绝对不是粮价高造成的,是另有原因。

    历史上的几次高通胀都不是粮价上涨引起或推动的。1988―1989年的通胀率为18%左右,当时的粮价是绝对管制的,通胀与粮价上涨无关。1990年前后,由于低粮价伤害农民,粮食定购价格突然上涨为0。24元/斤,上涨超过100%,而1990―1993年的物价反而出现较大幅度回落;1993―1995年出现第二次通胀,同样也不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是在通胀出现之后,粮价相对过低,严重伤害农民利益的情况下,1994年下半年才准许粮食价格上涨。1996年粮食收购价格高达0。7元/斤,但1996年却出现了通胀转向通缩的现象。历史上的历次通胀不仅不是粮食价格上涨引起和推动的,恰恰相反,每次通胀出现后,都是随着粮价补涨而转向稳定。

    4.过低的粮价加剧通胀

    退一步讲,我国粮食价格一直都是管制状态,所以不可能出现由粮价过高引起的通胀,粮价上涨引发通胀是主观误判。事实上,过低的粮价加剧了通胀的后果。因为低粮价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以致农村市场萎缩。通胀和农民购买力下降同时出现,两种严重后果不可避免:一是经济结构失衡,工业产能过剩;二是城乡发展失调,〃三农〃发展严重滞后。

    后果还可能有:蜡烛型经济、积极财政政策依赖症、通胀。

    三、农民愿种粮,总理才不慌

    缺粮引起了全球性恐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需求正呈刚性增长;与此同时,也正经受着耕地面积减少、自然灾害、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下降等风险。

    中国粮食供给和价格目前风平浪静,温家宝总理也底气十足地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么,温总理的底气是否可持续下去呢?这要取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可持续性。

    农民愿种粮,总理才不慌!

第四部分 5。国际粮价飙升,我国或大有机会(…

    (一)为什么种粮不积极

    中国粮食供给和价格目前还算风平浪静,是否能持续下去呢?这取决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可持续性。粮食生产在中国农民心目中正出现越来越不重要的趋向,粮食生产在农业中也有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我认为,有八大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第一,种粮与种经济作物相比,效益差距仍然较大。目前,粮食与蔬菜效益比为1∶4,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农民一般都选择种植经济作物,而放弃单纯的生产粮食。

    第二,粮农所需资金和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