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加冠制度。冠礼又称元服。714年皇太子加元服。 

     将元服作为制度确定下来是在平安时代即清和天皇(858—876在位)时 

期。冠礼有几项内容:请贵人为束发, (改为成人发型),表示已经成年; 

由大宾给以加冠,一般是加一个乌帽,只有有天皇特许并可入殿的人才给加 

冠,到镰仓幕府时,全部加乌帽;穿成人装。 

     奈良及平安时代,上层社会人只有加冠后才能有做官的资格,当时元服、 

叙位,任官是必经之路。所以冠礼时间大为提前。天皇12—14岁;贵族12 

岁;武士13—15岁;百姓在15岁以后。 

     女子成人礼是结发和着裳,把下裙系在腰上。 

     ③婚姻礼俗。中世纪以前日本婚俗有一个发展过程。中国的魏晋时代, 

中日已有交往,《魏志倭人传》记当时日本婚姻状况是一夫多妻制,“其俗 

国大人皆四五妇,下户或二三妇”。到唐代日本尚有招养婚。招男子入赘为 

婿。平安时代有了服役婚,男方要在女方劳动三年,才能娶走女方,这时妇 

女有一定的自由。“到了室町时代(1392—1467)日本的婚姻形式发展为嫁 

娶婚。”(《千里同风录》中《婚姻篇》)中世纪前日本婚姻风俗是从招养 

婿到嫁娶婚的发展历史,中世纪以前家族以女性为中心。 

     婚礼的内容包括: 

     结纳。相当于中国的纳采,下定礼。 

     皇室结婚由家臣当媒人,《日本书纪》“皇极三年(644年)正月条有 

 “纳苏我仓山回麻吕长女为妃”,“成婚姻之昵”“中臣镰子连,即自往媒”。 


… Page 115…

由家臣出面去与女方联系。 

     据《千里同风录》、《婚姻》篇记,日本真正有媒人是始于奈良和平安 

时代。日本昌泰年(898—901)间僧人昌住著有《新撰字镜》一本书,是字 

书,其中对媒字的解释“媒,妁也,仲立”,和铜三年(713年)日本《常 

陆风土记》记载一般平民百姓男女青年的婚姻情况,尚比较自由,祭神时, 

男女相互对歌,二人合意,就到辟静的地方,男子向女方赠送定情礼,即“聘 

财”。 

     结纳到16世纪才发展得象现代一样完备。 

     成亲。前期招养婿时代,以女方为主,仪式在女家举行。早上“男家派 

人给女家送上装有和歌的柳筥,女方同意,便回一封用和歌写的信,于是当 

晚新郎一行乘牛车来,当夜在女方家举行结婚仪式”。一般是“黄昏新郎上 

门”(《千里同风录·婚姻》)。 

     镰仓时代由招养婚转为嫁娶婚,“嫁取婚”明显“增多”,(《千里同 

风录·婚姻》)女子到男家成婚。女方嫁妆多以衣物家俱不用钱,女子到夫 

家有一定的仪式,“妇入夫家必先跨火”(《隋书·倭国传》),跨火之后 

才能与夫相配成婚。“新娘及门,喝婆家的水”再进屋也是日本习俗。婚礼 

酒宴之上,富贵之家要“用锡箔纸制出蓬莱山的造型做为装饰”。(《千里 

同风录》)室町时代这种装饰是用于新年的,后来用于婚礼,一金属盘中有 

松竹梅鹤龟等的造型。象征吉祥如意,长寿,百年合好等。 

     酒宴之上有媒唱。媒人唱喜歌名为《高砂曲》。这种仪礼源于中国,中 

国新娘迎入家中,由喜娘唱吉庆的歌。 

     饮酒,日本婚礼饮酒很有讲究。结婚有“三三九度杯”之说,根据中国 

阴阳学说,奇数是阳,偶数是阴,三表示天、地、人。三乘三最高数九是最 

可喜庆的意思。所以结婚典礼上要“用三只酒杯,每杯喝三次,一共喝九回”。 

这是男女交杯酒必须完成的数量。“三三九度杯最早见于伊势贞陆(1417— 

1473)写的《帘中日记》中娶亲之时一节”(《千里同风录·婚姻》)记述 

过娶亲时的这种情景。 

     日本婚俗受中国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尤其是中世纪,我国的历法传入 

日本,由历法产生的吉凶、忌讳也传入日本,日历上注有某日可否冠、婚、 

外出、动土等。这一陋习也影响到日本婚俗。结婚前先要合八字,男女双方 

要交换出生年、月、日、时和天干地支相配的八字,看二人命是否相配,成 

亲日子也要选定黄道吉日。 

     ④丧葬礼节。古代日本葬礼十分隆重。据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 

载,日本邪马台国女卑弥呼死时曾“大作冢百余步,殉葬奴婢百余人”。古 

代日本相信神鬼,相信死后人有灵魂,对死者进行厚葬,死时仪礼安排受中 

国影响,受佛教影响。 

     据《千里同风录·丧葬》记载,人死后要招魂,大呼其名叫做招魂。《日 

本书纪》中天武天皇14年(685年)11、24条有“为天皇招魂”事(《千里 

同风录·丧葬》)。 

     人死后要使其面向西方净土,采取头向北面朝西而卧。 

     头上蒙以三角形的布或纸,叫做天冠。 

     汤灌,洗身之意。源于我国佛葬的礼制,镰仓时代传入日本。洗身后穿 

衣,衣左。 

     哭丧。据《日本书纪》记载453年允恭天皇死,新罗供十八艘船,八十 


… Page 116…

名各类乐人。举家悲泣。 

     入殓时随葬衣物放入。入殓前死者口中放饭含,饭含为中国习俗,人死 

后把米填入死者口中并放一铜钱或玉石。 

     出殡时孝子捧灵牌,亲属缠白布。棺一上路,就要扫席铺,摔碎生前的 

饭碗,以防止死者再回来。 

     六、七世纪一种横穴式墓室普及日本,墓室用石砖建造,墓中有壁画和 

浅浮雕。墓前有石碑。石碑上有死者姓名生辰死日。 

     八、九世纪日本盛行薄葬之风。此风首由嵯峨天皇 (786—842)提倡, 

嵯峨天皇遗诏称“人之死也,精之形销,魂无不亡。故气属于天,体归于地。 

今生不能有光舜之德,死何用重国家之费。”“丰财厚葬,古贤所讳”“是 

以欲朝死夕葬,作棺不厚,复之以席,约以黑葛、置于床上,衣衿饭含平生 

之物一皆绝之。” (《千里同风录·丧葬》) 

     佛教僧人进行火葬。日本寺庙兴起火葬,而且很快普及民间。首先是僧 

人道昭,他来唐学习佛教教义,回国后建禅院弘扬法相宗,公元700年圆寂。 

 “时年七十有二,弟子等奉遗教火葬于栗原,天下火葬从此而始也”(《新 

订增补国史大系·续日本记》,6页,吉川弘文馆)。 

     火葬手续简单,所费不多,不占土地,因此普及很快。从镰仓幕府开始 

的中世纪,火葬十分普及,各地出现将火葬处理后的骨骸放入寺院的纳骨风 

习,甚至皇室贵族也使用火葬。平安时代末期,中山忠亲《山槐记》记载永 

历元年 (1160)12月2日,鸟羽天皇皇后、近卫天皇之母美福门院,死后火 

葬,骨骸收入高野山金刚峰寺。这一时期地方寺院灵场也有了纳骨风习。 

     室町幕府时期,儒教思想的武士要求禁止火葬,认为火葬是佛教的产物, 

是反儒家思想,两种思想斗争激烈。 

     据《养老律令》规定,日本当时有服丧之制,并要按时祭典。 



     (4)体育竞技与娱乐习俗 

     ①相扑。相扑又名角抵,是一种摔跤的竞技。日本最早见于史籍的是《日 

本书纪》的角力故事。最有真实史料价值的是642年,皇极天皇元年天皇为 

招待百济使者,令宫廷卫士角力的记述。 

     古代日本早已有相扑,是农村祈祷丰收的敬神仪式。6世纪末到7世纪 

初,相扑由寺院和民间逐渐转移到宫廷,成为一种体育竞技活动,供人观赏。 

     奈良时代起,“天皇于每年七月在皇宫宴请群臣,观赏全国一流选手表 

演相朴。弘仁年间 (810—823)被定为相扑节。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高仓天 

皇承安四年(1174年)。”“这个时期内每年都在宫中进行相扑比赛。”(《千 

里同风录·相扑》) 

     古代相扑的场地为“土俵场”(擂台),高54厘米,各边长5。45米, 

直径为4。54米。边上没有绳索围起。 

     相扑手没有重量限制。个子高大,体型肥硕是相扑手的自然条件。在相 

扑中还有各种技巧,日本人称为技。有各种招式需要相扑手掌握,从古至今 

已积累七十个复杂的招式。当一名相扑手是不易的。他们的饮食是肉类、杂 

碎、鱼类配上各种菜烧制而成。 

     ②马毬。马毬是从西域传入唐,后又传入日本。 

     日本历史上最初记玩马毬的是《万叶集》,后有嵯峨天皇咏《早春观打 

毬》一诗:“芳春烟景早朝晴,使客乘时出前庭,回状飞空疑初月,奔球转 


… Page 117…

地似流星。……” (《经国集》)。马毬大约在8世纪传入日本。 

     马毬是骑马打球之运动,人分两队,手中各执一毬杖,毬杖形状很象冰 

球杆,前有一匙状物、球杆用滕条为之。击打一个木或皮质的毬。将毬击入 

网者为胜。毬始终在人们的杖头飞来飞去,运动奔放、激烈。 

     平安时代初期和中期,马毬曾被列为端午的一项活动,是赛马和骑射的 

补充项目。 

     ③蹴鞠。蹴鞠是产生于中国古代的踢球运动。 

     日本在大化改新前已有蹴鞠运动,史料记载公元905年3月20日(延喜 

五年)天皇贺临仁寿殿观赏蹴鞠,在武士家的社会也有蹴鞠游戏盛行。 

      《源氏物语》三十四回记蹴鞠活动:“樱花处处吐艳,柳梢略带鹅黄之 

际,即使这种游戏(指蹴鞠)鄙不足道,诸人也都力争胜负,竞夸才能,各 

不相让。” 

     据《千里同风录》记日本蹴鞠有多种方法,有八人连续交替踢而不使球 

落地的“上鞠”;单人踢的“员鞠”;踢起后,用树枝挑起的“延鞠”;每 

年七夕为牛郎织女表演的“七夕鞠”;一天早午晚三次的“三时鞠”等。 

     ④风筝。风筝是日本一种有悠久的历史的民间游艺活动。风筝曾由中国 

传入日本如唐人风筝,神怪风筝等。713年和铜年间《肥前风土记》书上第 

一次出现“风”字,即指风筝的字样。公元720年的《日本书纪》26卷上开 

始有描绘风筝的文字。最初风筝在日本主要被用在宗教仪式上,或在战争中 

测量风向和地理位置。后逐渐推广到民间成为一种游艺活动。 

     日本人古代把风筝做为天与地的媒介,把对神的祈求通过风筝传达给 

神,神也由风筝给人以福运。至今日本人过年还把自己的心愿写在风筝上, 

以传达给神明,保自己幸福发财。 

     ⑤音乐舞蹈与杂技。日本称乐舞为伎乐舞,伎乐,舞乐。 

     伎乐舞开始是作为宗教音乐佛教文化被日本接受的。兴起的时间是日本 

推古天皇时期(公元592—621),推古天皇时期由圣德太子摄政,圣德太子 

信奉佛教,奖励儒学,把伎乐作为佛教祭仪的乐舞加以汲取。这时期乐舞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