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浓厚兴趣。这对他后来发现的无穷小计算以及发明微积分的代数方法起了重
要作用。
莱布尼茨是一个可以一心多用的天才,在比法国更其先进的英国,他自
然要竭尽全力去会见更多的他所渴望见到的人物,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霍布
斯先生。可惜霍翁已年事太高,头脑也不大听使唤了,这次会见只好作罢。2
个月后,当他回转巴黎之前,他被选为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
回到巴黎,他把工夫下在研究数学上,但他公务繁多,所利用的主要是
闲暇时间。大约在1675—1676年间,他独自发现了微积分原理,而且列出了
其中的一些基本公式。
1676年,他返回德国,去诺汉威担任不伦瑞克公爵的王家图书馆长。赴
任途中,他专门绕道荷兰拜访了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哲学家斯宾诺莎。二人相
处一月左右。他从斯宾诺莎那里受到不少启发,而且在他坚持下,斯宾诺莎
还让他看了自己未曾出版的《伦理学》一书的手稿。很遗憾,斯公遇到一位
天才,却不曾遇见一个君子。
以1676年为界,莱布尼茨的一生学术活动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676
年前,是他学术思想尤其是数学思想迅速形成的时期,这时期的莱布尼茨的
思想是异常活跃的,而且许多影响他一生的重大学术发现,都出在此时。1676
年后的40年,是他继续进行学术探讨的时期。在此期间,他的思想开始成熟;
他的影响日益扩大;他的主要精力已经集中到哲学方面来了;他的主要活动
是为组建科学社团而努力;他的主要交流和研究方式则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与
友人与同仁的通信;而他的许多宝贵时间又用到为不伦瑞克家族修史上去
了。
1684年,他公布了自己的微积分研究成果,于是引起与牛顿的一场争
论,这场争论很快演变为大陆与英国数学界的一场有伤风雅的大战。
1690年,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的《人类理智论》发表后,他开始对
洛克的哲学思想进行批评,只是洛克对他的批评不屑一顾。他的那部专门用
来与洛克作对同时也概括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大作《人类理智新论》便于这时
完成。但除在其中少量内容以论文形式发表外,其余内容直到他去世49年后
夹带在他的拉丁文、法文本著作集中公布于世。
1700年,他担任柏林科学院院长。
1710年,他发表了自己第一部哲学著作《神正论》。
… Page 137…
此后,他一直为各种科学事业、技术事业、公共事业以及为不伦瑞克的
家族史而奔忙劳碌。
他的主要著作,除上面提到的《人类理智新论》和《神正论》之外,还
有《形而上学谈》、《新系统》和《单子论》等。
据说,莱布尼茨的晚景凄凉。随着不伦瑞克的两位主人先后去世,他失
去了昔日的依靠。而他的新雇主去英国做国王时,却把他打发进了汉诺威图
书馆,这时候他已经68岁了。两年后,他便孤寂地死去了。
回顾他的一生,他的学术生涯自是多姿多彩,学术贡献更是卓而不群,
而他的结局却甚是凄凉。他一生未婚,死时只有他的秘书与车夫在他身旁。
而且人们对他的评价还要糟糕。他的传记作者这样写道:
“莱布尼茨在他的家乡也不得人心,这是不可避免的,他不得不为他在
政治和宗教问题上的普遍主义观点付出代价。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统一,他
确实准备牺牲他自己的国家和党派狭隘的利益,这就使得他起而反对他那个
时代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可悲的是:他是在那些把他看成是一个受到容
忍的叛国者的人们中间渡过他的晚年的。但是,即使做一个生活在巴黎、维
也纳、柏林或伦敦的外侨,他的晚年也未必会生活得更好一些。”①
这是为什么呢?
2。莱布尼茨哲学的特色与成因
莱布尼茨是个矛盾的结合体,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学说。
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曾经受过他时代的各类思想家的影响,也受到古
代思想家包括古希腊先哲和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影响。他是“不薄今人爱古人”
的一个代表,加上他又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的思想自然呈
现出一种博大精深的特色,而且在他一生的不同阶段也出现过不同的倾向和
苗头。但他的思想并非一个大杂烩,而更近乎一套别具风采的百科全书。他
的一生经历也与此相类,他曾经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过非凡的努力,但也
曾为那些无聊的工作而付出过很多心血。
莱布尼茨是一位大学者,但他既没有大德行,也没有大风度。他在道德
方面平庸惫懒,前面已经讲过。他在风度方面的酸假虚荣外加庸俗也是出了
名的。虽然他年轻时略得佳评,“但是当他迈进暮年之时,他的过时打扮,
过分华丽的服饰,过大的黑色假发以及他那半瓶醋似的计划使他成为嘲笑的
① ②
对象。” 以致有人曾把他作一个 ‘考古新发现’。”
他喜欢社交,更喜欢虚荣。虽然论他的科研计划,就算他享寿1000年也
不见得有多少闲暇,而他却将很多时间花费在无聊的应酬上。他用大部分时
间去国外旅行,而且对参加王室活动倍感荣耀。他可以同时答应为5个王室
服务,到头来却使这5个王室都不满意。他喜欢和那些对他比较客气的皇族
女性交往,而这种交往除去给他带来种种非议外,并没有半点好处。他为了
不伦瑞克家族的历史而绞尽脑汁,但即使他再有才能,也终究是“巧媳妇难
为无米之炊”。他自以为是个善于讲笑话的绅士,实际上他的许多笑话绝对
① 《莱布尼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39—40 页。
① 《莱布尼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38 页。
② 同上。
… Page 138…
给人以下流的感觉。他爱钱如命,却没有多少挣钱的办法;他即使有钱,也
绝不在人们的正常交际中拿出他本应拿出的钱来;他宁肯让自己的大脑开支
——送给别人例如送给结婚者一两句有益的格言,末了还兴许会加上一点猥
亵的玩笑,如此等等。
莱布尼茨是一大政治谋略家,但他又是一位政治庸人。他有充足的政治
智慧,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时代人格。这不是我们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实
在他在时代人格方面,既比不过伽里略、布鲁诺,也比不过莫尔和康帕内拉,
就算和笛卡尔、培根这样的人物比较起来,也毫无特色。他宁肯为王室服务,
也不求独立自主的生活。在王室面前,他不过是一个雇员。他没有地位,也
不争求改变自己的地位,反而以为王室效劳而倍感光荣,而其实,以他的才
学与能力,至少可以让这些庸才向他虚心求教。
莱布尼茨的思想体系十分庞大,而且虽庞大犹不失之深刻。但他几乎没
有任何有关改变现实的见解。实在他的祖国非常需要一个新的基础和新的姿
态,但他宁愿闭眼不看这些要命的现实,而去为王室的私利去虚掷他如金似
玉的大好年华。千幸万幸,唯有表现在学术方面,他才有了一点自己的主见,
他才下定决心不做某个专业的教授,也不接受别人的建议去依附教会生活。
莱布尼茨的创作计划,可谓世所罕见。大约只有达·芬奇的计划才能和
他相提并论。然而,他本人的著述却少而又少。他把他的思想和创见大多写
到他的书信中去了。他一生只出过一部比较正规的著作,而且据罗素先生的
见解,他公开发表的哲学与他未曾发表的哲学之间还有许多差别。
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是滞后的,但又是超前的。说他滞后,因为在一些
特别重要的方面,他比之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唯理主义前辈还要落后,比如
在宗教观念上他就不如笛卡尔,更不如斯宾诺莎;在存在与认识的关系上,
他也比不过培根和霍布斯。说他超前,因为在一个世纪之后,他的学说反而
比他的这些前辈更受重视甚至更受欢迎,特别是他的“普通符号系统”和他
对数理逻辑的贡献,直令当代的哲学巨匠们不止一次地对他致以崇敬之情。
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浩翰的遗著中还有许多没有发掘出来的珍贵内容,而不愿
对他的哲学思想妄下结论。
由于如上种种原因,莱布尼茨及其学说的历史地位显得很奇特。一方面,
他学说中确实有数不清的新创见新议论,他比他的前辈在总体水平上高出一
筹;另一方面,他又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逻辑归宿。换言之,莱布尼茨的哲
学思想既在许多领域和见解上超越了前人,却又没有形成他自己的完整有序
的思想体系,以致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逻辑学是打开他哲学宝库的一把钥
匙。但这其实不合莱布尼茨哲学的实际,因为他的“单子论”显然更具有构
成它哲学思考起点的性质。但是以“单子论”作为他哲学的主线同样不妥,
实际上,他的哲学具有远比“单子论”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层次。
莱布尼茨哲学处在全面发展了的17世纪西方哲学的最高层次上,但他未
能将这种发展梳理成溶百说于一体的有序体系。这一方面因为他的时代还不
成熟,另一方面也因为哲学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这样的历史责任,实在不
是莱布尼茨可以完成的,要待康德时代才能给一个满意或比较满意的结果。
加上他涉猎的范围过于宽泛,也使他本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内容一个一
个安排到他自己思想体系的合适位置上去,更何况,他本人的思想也常常处
在不安与变化当中。
但是,他的哲学思想确实是极其丰富的,因为他处在17世纪理性哲学的
… Page 139…
逻辑转变时期。虽然他的体系不免枝蔓繁杂,但其内涵的生机勃勃,却又常
常令人羡慕和惊奇。因此,回顾和梳理莱布尼茨哲学,纵然不是最重要的事
情,也是最有兴趣的事情之一。
造成莱布尼茨其人其学的原因,同样一言难尽。
从客观上看,莱布尼茨及其学说正是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他生活的大环
境的必然结果。17世纪的德国,前半期为宗教战争所笼罩,一战就是30年
(1618—1648年),把德国弄得诸侯林立,元气大伤。好不容易签订威亚特
代里亚条约,战争是停了,但这种诸侯林立的局面也被以条约的形式认定下
来。德国从此走上漫长的统一加专制的道路。直到腓特烈·威廉一世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