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富裕。” “当人们毫无忧虑,快乐而安静地生活,不为吃饭问题操心,不因 

  妻子有所需索的吵闹而烦恼,不怕男孩贫困,不愁女孩没有妆奁,而是对于 

  自己以及家中的妻、儿、孙、曾孙、玄孙,以及绵绵不绝的无穷尽后代的生 

  活和幸福都感到放心,那么,还有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更大的财富呢?”③ 

       因为没有私有制,所以人人需要劳动,而且人人以劳动为荣。 

        《乌托邦》的消费观念,首先强调的是满足人的健康需要,而不主张奢 

  华,更不喜爱金钱。公有制原不需要金钱。所以在“乌托邦”,金子、银子 

  没有特殊地位,不过数量稀少而已。而那些披金挂银、满身珠光宝气的人, 

  在“乌托邦”人的心目中,不过是些丑角罢了。 

        《乌托邦》重视家庭和婚姻,在这方面,莫尔有许多奇异大胆和充满浪 

  漫风格的描述。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婚姻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生 

  产健壮而又训练有素的后代。因此,婚姻既不完全是个人的事件,又是最神 

  圣和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他讲到选择配偶时,说了这样一段惊世骇俗的话: 

        “在选择配偶时,乌托邦人严肃不苟地遵守在我们看来是愚笨而极端可 

  笑的习惯。女方不管是处女抑或孀妇,须赤身露体,由一位德高望重已婚老 

  妇人带到求婚男子面前亮相。同样,男方也一丝不挂,由一位小心谨慎的男 

  子陪伴来到女方面前。我非笑这样的风俗,斥为愚蠢。乌托邦人却对所有其 

  他国家的极端愚蠢表示惊异。试看人们买一匹花钱本不太多的小马,尚且非 

  常慎重,尽管这匹马差不多是光着身子,尚且不肯付值,除非摘下它的鞍子, 

  取下全副挽具,唯恐下面隐藏着什么烂疮。可是在今后一生苦乐所系的选择 

  妻子这件事上,他们却掉以轻心,对女方的全部评价只根据几乎是一手之宽 

  的那部分,即露出的面庞,而身体其余部分全裹在衣服里,这样,和她结成 

  伴侣,如果日后发现什么不满意之处,就很难以融洽地生活下去。”① 



① 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115 页。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① 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88 页。 


… Page 38…

       这方法不免有些粗鲁不合古礼,尤其关于和牲畜相比的那几句,更令绅 

  士淑女难以忍受。但假使我们从形式和从内容上去理解之,则却颇有些现代 

  人主张的婚前检查的味道。 

        《乌托邦》人重视福利,重视教育,重视健康,重视幸福,他们对于教 

  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很独特而精采的论述。其对不治之症的医疗处理 

  方式,甚至颇有些近似现代人主张的“安乐死”。莫尔写道:“对患不治之 

  症的病者,他们给以安慰,促膝交谈,力图减轻其痛苦。如果某一病症不但 

  无从治好,而且痛苦缠绵,那么,教士和官长都来劝告病人,他现在既已不 

  能履行人生的任何义务,拖累自己,烦扰别人,是早就应该死去而活过了期 

  限的,所以他应决心不让这种瘟病拖下去,不要在死亡前犹豫,生命对他只 

  是折磨,而应该怀着热切的希望,从苦难的今生求得解脱,如同逃出监禁和 

  拷刑一般。或者他也可以自愿地容许别人解脱他。在这样的道路上他有所行 

  动将是明智的,因为他的死不是断送了享受,而是结束掉痛苦。并且他这样 

  行动将是服从教士的忠告,而教士是上帝意志的解释者,所以那是虔诚圣洁 

  的行动。”① 

       虽然是引导死亡的,但那语气,给人的印象,却有些诙谐甚至幽默似的。 

       看起来,空想并非完全没有实用价值,也许今日没有,说不定300年后, 

  就又有了。为着将来子孙后代的幸福,纵然有些似乎千奇百怪的幻想,也总 

  比僵化死板、墨守成规的好。 

        “乌托邦”人重视道德,以为道德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乌托邦”人反对战争,认为参加战争只是迫不得已的行为。莫尔说: 

   “战争是唯一适宜于野兽的活动,然而任何一种野兽都不像人那样频繁地进 

  行战争。”② 

       莫尔是英国玫瑰战争时代的一代人,他对战争的憎恶,信有由矣。 

        《乌托邦》中一个特别值得说明的方面,是莫尔的宗教观。他在这书中 

  表达的宗教思想和他后期与路德的论战比较起来,仿佛他本人还有些退步似 

  的。 

        《乌托邦》中的宗教信仰的基本点,在于信仰宽容。宗教宽容实际上是 

  英国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莫尔之后,这个传统一直未曾断绝,到了洛克时 

  代,更以精细严谨的理论方式发达起来。莫尔的观点是:“在乌托邦,大家 

  的信仰不相同。然而信仰的表现形式虽分歧不一,可以说条条道路通到一个 

  目标,即崇拜神格。因此,教堂内所见所闻都显得与普遍的一切信仰不矛盾。 

  任何教派如有其自己仪式,可在每人家中举行。所以教堂中没有神像,个人 

  可自由去体会神的形象,不管他喜欢那一种最虔敬的方式。乌托邦人称呼神 

  为 ‘密特拉’,别无其他特殊名称。他们一致认为,可以用这个名称体现神 

  威的性质,不管这一性质是什么。所用的祈祷文则是每个人都可以念,不致 

  于和自己的信仰有抵触。”① 

       看了 《乌托邦》和莫尔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知道,莫尔是一个具有丰 

  富人文思想的博学多才而又绅士色彩浓重的大思想家。他一生憎恶丑陋,推 

  崇良善;反对欺诈,主张宽容;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反对动乱,渴盼安定。 



① 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87 页。 

② 同上书,第94 页。 

① 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112 页。 


… Page 39…

因此,他作为新兴资本主义文明的思想家,对当时社会所存在的剥削、欺诈 

和不平等现象,确是深恶痛绝的。在《乌托邦》第一卷,他对种种此类现象 

都作了深刻尖锐的讽刺和批判。特别是他那有名的“羊吃人”的论点,更是 

得到后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赞赏和肯定。 

     值得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莫尔及其 《乌托邦》现象,给后人一种深刻的 

启示,即任何文明的建成,都需要批评和批判。其实《乌托邦》的理想并不 

合资本主义的实际,但如果没有 《乌托邦》式的著作,资本主义文明又显得 

不完整。批评也是一种独特的共鸣声响,在这个意义上讲,拒绝批评即拒绝 

文明。 

     正如库萨的尼古拉是德国近代哲学的最好前驱人物,莫尔的风格也十分 

合乎英国人的民族文化传统。他的平和如绅士般的战斗精神,希望安定渴求 

进步的文明要求,颇合英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轨迹。他的这种风格,在其后的 

英国历史上,将不断得以重演与充实。 

     莫尔是西方近代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可以告慰他在天之灵的 

是:虽百年之后,他的这一派思想,犹不乏后继之人。 



                                4。康帕内拉 



     西方近代乌托邦思想是一种思潮,而不是一人一派之事,甚至不是一国 

一地之事。自莫尔的《乌托邦》问世之后,在好几个欧洲国家,陆续有一些 

后继者出现,其中颇有几本富于历史价值的空想名作。如本节即要介绍的意 

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德意志人安德里亚的《基督城》,以及比他 

们更晚些的英国大名家培根的《新大西岛》和哈林顿的《大洋国》等。由此 

可以知道乌托邦思想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不但源远流长,而且有很强的影响 

力和传播力。因为它能够远播四方,同一题材的书籍才会屡屡出现,因为作 

为受体的读者群大,它才能超越国度,远播四方。如果联想到18、19世纪出 

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大思潮,就更可以理解乌托邦思想在欧洲的特殊地位与作 

用。 

     乌托邦思想的出现,实际上是人们不满现实,但又不满历史的一种特殊 

条件下的特殊产物。他们因为对现实不满才幻想有更好的社会理想出现。但 

他们不是复古主义者,他们既不满现实,更不满历史,因此,他们的办法是 

拒绝向后看,只要向前看。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新的事物是喜欢的,但 

这些新事物还不能满足他们。他们的要求更高,胃口更大,他们希望有更美 

好的东西出现在人类面前,于是便展开空想的翅膀,去营造一个又一个的“乌 

托邦”。 

     他们不满现实,但他们又是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他们常常站在现实的 

挑剔者和批判者的角度发表意见。但从历史的宏观去看,他们其实也是现实 

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相当积极的一部分。以此观之,批判即是建设, 

反对也是补充。唯其有了各种各样的批评和补充,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文化 

才来得更完美和丰富。 

     这里主要介绍康帕内拉。 

     康帕内拉 (1568—1639年),他在年龄上比莫尔整整小了90岁,在思 

想上也可以说是莫尔的学生。特别是他的乌托邦思想,在大的方面,和莫尔 

没有多少质的差异。单就这点而论,可以说康帕内拉就是16世纪意大利的莫 


… Page 40…

尔,而《太阳城》也就是16世纪意大利人心目中的《乌托邦》。 

     康帕内拉其人也与莫尔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个人都很博学,而且多才。莫尔既是思想家,又精通法学,熟 

悉史学、数学、天文学,更是一位有才能的律师和颇有特色的政治人物。康 

帕内拉同样博学,同样多才,他的著作也很多,而且同样既是一位文章高手, 

也是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他的14行诗,也如同莫尔的政治讽刺诗一样,既 

有个性,又有内容。 

     其次,两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和同样坚韧不拔的个性。莫尔的结局是悲 

惨的,但他能身处逆境而不惊,面对死亡而不惧,即使面对小人的诬告与伪 

证,依然故我,镇定如常,大有中国古哲人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 

之而不怒”的贤者之风。康帕内拉的一生境遇更是风波迭起,百味皆尝。但 

他非但能以超人的毅力去面对这一切,而且还以超然若归的精神进行自己的 

创作。如此这般,两个人都可称为人中豪杰。 

     再次,两个人都有丰富的阅历和超凡的想象力。乌托邦式的思想家,没 

有想象力不成,没有阅历更不行。他们二人的经历都不平凡。他们固然都是 

饱学之士,却能接触社会,关心现实,对政治生活一往情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