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抓间谍者-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无线电中传来,他就自动跟上这个人,不必回答无线电的呼叫。被跟踪的人并不
知道他是不是目标。
    外交官走出了观察站的视线范围,并向西区走去时,无线电便断断续续地响起
来,命令停在附近大街上的监视车盯上他。
    那些在固定的观察站进行监视观察的工作人员,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干着他
们的工作,这种工作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们对人的相貌的记忆力。一个哪怕离开英
国多年的克格勃官员也会立即被他们认出来。为了帮助他们识别,观察站有三卷手
册,记有每一个来过英国的俄国情报官员的特征,并附有照片。那些常驻大使馆的
俄国情报官员的特征材料用塑料夹作为记号,这样查阅起来方便。如果你注意到有
陌生的面孔出入使馆,必须立即将这个人的相貌特征拍下来,送交军情五处的研究
科,进行一系列的识别工作。这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献身精神。安
全局里的工作,没有哪一项是无足轻重的。如果说,档案室是军情五处的中枢神经
系统,那么观察员们则是军情五处的手指尖,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伸开的状态,摸清
敌人的形象轮廓。
    载有俄国情报人员特征的手册,是多年来细致收集的情报结晶。这些情报来自
各种可能的渠道——签证上的照片、叛逃者、双重间谍。那些照片上的人,表情严
峻,目光尖锐。他们大多数是克格勃或前内务人民委员会中的铁腕人物,间或也有
文化水平较高,长着欧洲人模样的常驻外交官或穿军服的武官。可是很快使我感到
吃惊的是,观察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国外交人员护照上的照片来进行工作。这些
照片虽然都要送交五处,但早已是些破旧不堪的东西。俄国人有时故意贴上废弃不
要的照片,使人很难把握辨认是否可靠。
    我建议观察人员扩大他们的拍摄范围,可以选择系列动作进行拍摄。动作照要
比一张头部照片更容易识别。克劳斯·富克斯案件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富克斯在
一九四九年坦白了他曾经泄漏过关于原子武器的详细情报,并开始与我们合作。军
情五处想设法搞到富克斯的同谋者、原子间谍哈里·格林格拉斯的详细情况。他们
拿出哈里的一张护照照片让富克斯辨认,可他完全认不出。后来又拿出一组动作照
片让他看,他才认出来。
    多年来,军情五处知道,监视员们进出莱肯菲尔德大楼,会被俄国反监视工作
队的人跟踪并被认出,因此这些监视员的活动基地便设在摄政王公园内一幢没有标
记的乔治亚式四层楼房里。中心控制室的一面墙上挂着巨幅伦敦街道地图,用来追
踪监视活动的进展情况。室中央有无线电控制台,主要用来与所有观察站和流动监
视队保持通讯联系。
    监视科科长吉姆·斯卡登的办公室就在这幢楼里的某一层楼上。斯卡登过去是
个警察,一向衣冠整洁,喜欢抽烟斗。战争期间,他是军情五处的审讯员。战后初
期,他曾是几起重大案件的主要审讯员。尤其是在克劳斯·富克斯案件中,他担任
了该案件的首席审讯员。斯卡登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评价甚高,人们很喜欢在他手下
干工作。他的气质很像工会里的工人代表。他认为观察监视工作人员的工作很艰辛,
需要保护他们不受莱肯菲尔德大楼里那些贪婪的办案官员的剥削。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一点不假。我进安全局时,大约有一百多个监视员,军情五处的活动,对他们的
要求都是无止境的。很快我就感到,斯卡登并没有正视在伦敦街道上进行监视活动
的现代实际情况。很明显,俄国人采取了大量的反监视手段,使他们的人不被跟踪。
我观察了监视系统好几个星期,怀疑我们的监视员用目前的技术能否有机会跟踪任
何人而不被很快发现。
    当我第一次向斯卡登提出要全面地改进监视系统时,他一口拒绝了。军情五处
的各部门就像封建领地一样,斯卡登认为我这样做冒犯了他的权势和威望。不过,
他后来还是同意让温特博恩和我开始对现有的监视技术的效果进行测试。我们把一
个监视队分为两个小组,把军情五处的一个陌生官员的照片交给第一组,让他们去
跟踪照片上的人。我们把第一组执行任务的大概范围告诉给第二组,叫他们去找第
一组,并辨认出他们跟踪的那个人。这样的试验,我们做了三次,每一次都是第二
组的辨认结果正确。我们把第三次试验拍成电影,在监视总部放给全体人员观看,
至少使大家不再怀疑,我们的监视工作在反监视活动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建议斯卡登首先应雇用一批妇女。大量的监视工作需要长时间地坐在小酒
店、咖啡馆或公园里等待或监视对方会晤。一男一女行动要比单独一个男人或两个
男人更不致引人注意。斯卡登对这个计划竭力反对,他害怕男男女女搅在一起会发
生奸情。这对他队伍的风纪是有害而无益的。
    “妻子们会不愉快的。”他严厉地说。
    休·温特博恩在一旁嘲笑说:
    “即使他们在一起接吻拥抱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有利于掩护他们自己。”
    斯卡登并没有被这话逗乐。我们要求他改进的另一个方面是希望随时随地对监
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我发现监视员交班回来以后,其工作情况,任务执行
情况均无人过问,有时一个通宵下来甚至一个星期下来都没有人管。我向斯卡登指
出,战时经验已经多次证明,要使自己掌握的情况正确,必须随时检查工作情况。
如果耽搁了,就回忆不起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得用推理去思索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我的孩子们每天在街上辛辛苦苦地干了八个小时以后,哪里愿意回来后花那
么多时间来回答什么问题。到时候他们自己会写一份书面报告的。”斯卡登咆哮着。
他终于还是同意了让每一班轮值人员提前十五分钟回到大院。后来我们经常为此而
闹分歧。
    流动监视车队的问题又不同。有一天我跟着他们在外面跑了一圈,以便了解工
作情况。军情五处的小车都是很不起眼的,但都在安全局的巴达西车库里装上了优
质发动机。每隔三个月,所有的小车都要重新油漆一遍,以免被人认出来。每辆车
有好几块牌照,每星期都要更换。
    在伦敦的大街小巷里跟踪俄国外交官员的车辆令人感到是一种幼童般的乐趣。
监视车可以在单行道上来回奔驰,每个人都带有警察证件,闯了红灯,可以免罚。
我乘坐的这辆车的驾驶员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起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年冬天,他在摩
尔大街上跟踪去白金汉宫的俄国车子,那俄国人在兜圈子时突然来了个急煞车,双
方的车子都滑到一堆去了。双方的人都从车子里出来,板着面孔一本正经地指责对
方。流动监视车跟踪的一个诀窍是要尽可能地不走单行道。其最终成功与否,还是
取决于总部的无线电控制。他们必须能够预告俄国车辆可能活动的路线,以便后备
车队继续追踪。
    流动监视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相当简单。每一辆车里有三个人,由于车子在
室外或大街的角落里停留的时间太长,这些流动监视车就像发了炎的大拇指一样,
非常引人注目。温特博恩和我又作了一次实地调查。我们去了一个正在进行监视活
动的地区,只用了半个小时,我们就把每辆车都找到了。有一辆车特别容易找,虽
然最近装上新牌照,但驾驶员竟忘了更换下那块旧的。我建议斯卡登减少车内的载
人数目,但他却以道地的英国佬作风教训我,说车里必须要有三个人。
    “一个人开车,一个人看地图,还有一个人要操作无线电。”他的话似乎很有
说服力,仿佛根本没有意识到所有这一切的不合理。
    有—个环节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也是我最感到忧虑的环节——通讯系统,它从
来就是情报组织中最薄弱的环节。监视员每天要同观察站、流动监视车和总部通话
数百次,可这些讯号很容易被发现,首先是因为它们从来没有登记波长。俄国人只
要探测到没有登记的波长的呼号,就可以识别出监视通讯。在国外,军情六处在这
方面的情况也是很糟的。长期以来,识别英国大使馆里军情六处的人员的最好方法
就是检查哪些外交官使用不通过总机的外线。后来,军情五处引进了一个复杂的译
码系统,专门把监视通讯电文译成密码。我当即指出,这样做也是徒劳。因为监视
通讯信号混在警察、消防车和救护车的信号里,更容易被识别出来。警察、消防车
和救护车的信号都不是密码信号。可是他们似乎还不明白,俄国人的大多数情报都
是从通讯本身而不是从通讯内容中搜索到的。他们对通讯进行分析后,可以知道下
一次行动将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点进行,再反复与他们自己掌握的记录进行核实,
最后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一切情报。
    我苦口婆心地到处游说,呼吁集中精力,设法追查俄国人是否在系统地监视我
们的监视通讯。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可行的。因为任何接收装置都会发生辐射,这
种辐射在短距离内是能够被测出来的。我通过英国政府通讯总部这一正常途径,提
出了我的计划。可是等了数月之后,政府通讯总部才给了我一个所谓经过“慎重考
虑”的答复:进行这种试验,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两年以后,政府通讯总部和军
情五处才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判断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失误!
    与此同时,我一直忧心忡忡。如果监视通讯系统环节如此薄弱,监视手段又像
我所说的那样落后,那么军情五处不得不设想一下,它多年来惨淡经营的反间谍工
作实际上已前功尽弃,或者至少有一部分监视工作被俄国人发现了,那么究竟是些
什么活动被发现,有多少活动被发现了呢?   
   抓间谍者        
      第六章
    在冷战的战壕里,A 处二科是军情五处的前沿阵地,温特博恩和我则是突击队
员。温特博恩是我的一位好战友。他在加入军情五处之前,曾在陆军服过役,到过
中国、日本、锡兰和缅甸。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和日语。他曾经想当陆军元帅,可
是没有成功。他拟定的行动计划总是经过周密推敲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尽管
往往很复杂,但总是贯彻执行着军事上的精确性。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没有情趣的
人,他每次参加行动的目的不仅为了收集情报,而且为了从中获得一点乐趣。我们
的确获得了乐趣。在五年的时间里,我们奉国家之命所进行的窃听和盗窃活动遍及
整个伦敦,而白厅里那些自命不凡、头戴礼帽的官员对此却佯装不知。
    温特博恩和我是天生的一对默契的搭档。我们都坚信,军情五处的每一个环节
几乎都迫切需要现代化,特别是在技术领域。我着重于出主意,他则帮助我从建议
中剔除那些不切实际之处,选出那些合理的意见,并策划如何使它们付诸实施。
    我第一次和温特博恩搭档时,他正为A 处二科刚刚完成的任务而沾沾自喜。这
个任务的代号是“党务行动”。这是一个典型的温特博恩式的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