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书五经合集-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美丑善恶相互转化的辩证法。
  自我把握尤其重要。
  

  爱人者人恒爱之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 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 其横逆由③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道 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④哉?于 禽兽又河难⑤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 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6)于天下,可传于后世. 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 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 君子不患矣。”
  【注释】
  ①横逆:蛮横无礼。②此物:指上文所说“横逆”的态度。奚宜:怎 么应当。③由:通“犹”。下文“我由未免为乡人也”中的“由”也通 “犹”。④择:区别。⑤难:责难。(6)法:楷模。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 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 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 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 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 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 “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 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比如说这样的 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 世,可我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忧 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做罢了。至于君子别的什么忧患就没有 了。不是仁爱的事不于,不合于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  祸患来到,君子也不会感到尤患了。”
  【读解】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是一段典型的劝人互爱互敬的文字,在论述中又强调了个 人修养中的反躬自省。读起来,使人感到与西方基督教的精神有 相通之处。
  就像我们今天流行的歌曲所唱的那样: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这世界充满情和爱!
  道理并不深奥,可以说是不言而喻。关键是要有行动的热情。 如果人人都有这种行动的热情,许多人际之间的矛盾纠葛就会没 有了,许多事情就要好办得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大大提高 了。问题是,我们从幼儿园时就接受这种互爱互敬的教育,而实 际到底做得怎么样呢?
  恐怕也应该接受孟子的建议,来一点反躬自省吧。
  

  不孝有五,不顾父母
  【原文】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 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 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②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③,四 不孝也;好勇斗很④,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注释】
  ①四支:即四肢。②从:同“纵”。③戮:羞辱。④很:同 “狠”
  【译文】  
  孟子说:“通常认为不孝的情况有五种:四肢懒惰,不管赡养 父母,这是第一种;酗酒聚赌,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 吝钱财,只顾老婆孩子,不管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色 享 乐,使父母感到羞辱,这是第四种;逞勇好斗,连累父母,这 是第五种。”
  【读解】
  这五种不孝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三种不孝又有所不 同,加起来,不就是“不孝有八”了吗?
  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这五种不孝的情况都仍然程度不同 地存在着,但其中最为典型,最切中时弊的恐怕是第三种了:
  好财货,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
  新闻媒介报道也罢,漫画讽刺也罢,街谈巷议也罢,这一类 事情的确是见得很多了。
  养下不养上。下是“小皇帝”,上是“老长工”。
  这些人怎么就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老啊,而“小皇 帝”又会有他们自己的“小皇帝”。
  自己不就成为“老长工”了吗?
  如此恶性循环,岂不悲哉!
  可见,提倡孝敬父母,强调赡养父母,人人有责,到今天不 仅没有过时,反而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齐人有一妻一妾
  【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①出,则必餍(2)酒肉而后反。 除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 展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 将(3)间良人之所之也。”
  蚤④起,施⑤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③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 间(7),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展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 此!--”与其妾讪(8)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9),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10)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 不相泣者,几希矣!
  【注释】
  ①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②餍(yan):饱。③间 (Jian):窥视。④蚤:同“早”。⑤施(yi):斜。这里指斜行,斜从 跟随,以免被丈夫发现。(6)国中:都城中。(7)墦问:坟墓间。 (8)讪:讥消、讥骂。(9)中庭:庭中。(10)施施(shi):得意洋洋的样 子。
  【译文】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 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 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 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 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 方。”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 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他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 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 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 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 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 女人面前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 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读解】
  这已经成了一则很著名的寓言故事。孟子为我们勾画的,是 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他 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 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 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读 完这一段故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几分恶心。孟子的讽刺是 辛辣而深刻的。孟子的原意是讽刺他那个时代不择手段去奔走于 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 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其实,在我们今天读来,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有这位齐国 飞人”的影子。他们当然已不可能像这位齐国“良人”那样“有 一妻一妾而处室”,无“妻妾”可“骄”了。但是可以“骄”同事, “骄”朋友嘛。今天我与某书记钓鱼,明天我与某局长喝酒,后天 又是某大款请我上茶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某小品讽刺的用 名片打扑克,鞭挞的不就是这位齐国“良人”似的人物吗?
  

  万章上
  本篇以长文为主,内容几乎全是有关尧、舜、禹、汤、孔子 百里奚等三代贤王和春秋贤人的事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 一般读者读来较为生涩,全篇原文共9章,本书除9·5“君权谁 授”为全章外,前面3章均为节选。
  大孝终身慕父母
  【原文】
  人少,则慕①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②;有妻子,则慕妻子; 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③。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 于大舜见之矣。
  【注释】
  ①慕:爱慕,依恋。②少艾:指年轻美貌的人。③热中:焦急 得心中发热。
  【译文】  
  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 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 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不过,最孝顺的人却 是终身都爱慕父母。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 上见到了。
  【读解】
  终身都爱慕父母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终身都只爱慕父母,其他如年轻漂亮的姑娘、妻子、君 王等统统不爱。
  另一种是既终身爱慕你母,又不妨害爱姑娘,爱妻子,爱君 王等。 若以弗洛依德博士的观点来看,第二种是正常的情感心态,第 一种则出于“恋父”、“恋母”情结了。
  孟子这段话是通过对大舜作心理分析后引出的。大舜由于没 有得到父母的喜爱,所以,即使获得了绝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 己已做了君王,达到了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以后,也仍然郁郁寡欢, 思蓦父母之爱。
  所以,如果我们要做到“大孝”,那就应该既“终身慕父母”, 又爱少艾和妻子,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
  

  君子也难免受骗
  【原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 命曰“始舍之,圉圉(2)焉;少则洋洋③焉;攸然④而逝。”子产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 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 其道。
  【注释】
  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官②圉圉(yu):疲惫的样子。③洋洋: 舒缓摇尾的样于。④攸然:迅速的样子。
  【译文】  
  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 畜养在池塘里。那人却把鱼煮来吃了,回报说:“刚放进池塘里时, 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了;突然间,一 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于产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 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 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