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大纲;难道这样果真能使人类幸福吗?想必还存有诸多疑问。非但如此;我倒觉得;这样下去的话;实际上会使人类更加郁闷、焦虑;失去作为生物的光彩。
说实在的;现代婚姻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了;在它身上出现了诸多偏差。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近代精神主义的盲点。看看欧洲;离婚、再婚现象那样兴盛;我们也许可以说现代婚姻制度实质上正在崩溃。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现代雄性已失去了作为雄性的光彩;出现了雄性度日益淡薄的趋势;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必将导致雌性失去作为雌性的风情;结果性差别缩小;甚至会出现第三性人种。其最终结局是;雄性与雌性都失去活力;孩子的出生率降低;社会日益老化。在先进国家;这种现象已相当严重;与此同时人们在心灵的某个地方理应抱有这样的疑问;这样下去能行吗?
话题又转移到我本人身上;之所以在《失乐园》中我作了那样的描绘;是因为我有一种危机感;我感到人类已经迷失了自己的原点;他们不知道在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的反向极上;我们人类充其量不过是动物;我们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并没有什么不同;既然作为有生命的物体生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灿烂;重新换回作为生物本应特有的雄与雌的生命光辉。《失乐园》的出发点就是力图在包含性爱的绝对爱中表现这一生命主题。
令人欣慰的是《失乐园》引起了反响;之所以这样;我本人认为是因为许多人在内心深处持有同样的危机感;他们对人类重新回到雄与雌的原点怀着本能的憧憬和期待。另外;许多女性衷心祈愿男人多些雄性;她们因得不到足够雄性的滋润而忍受着性饥渴的煎熬。通过读者的反馈;我注意到了上述问题;因此在感到安心的同时我又得到了莫大的鼓励。
基于这种意义;我感到人类还没有破产;他们宛如钟摆一样;当极尽势能摆向一个极端时;又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向相反的方向摆动。
总而言之;我希望那种以某一特定的规则;道德规范限制一切;强迫人们顺从同一价值观的;令人窒息的时代能够在本世纪寿终正寝。比如说“不伦”这个字眼是家喻户晓的;那么;在没有爱的情况下继续维系婚姻生活到底符不符合伦理呢?不;绝非如此。我想;真诚地;拼命地热爱自己所喜爱的人不正是人类的真实面目吗?人们也应该承认只有这样才是符合伦理的。
也许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视野会更开阔;人身会更自由;他们可以回归到人类的原点。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人类将会更加不幸。可以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吾辈已逐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结婚制度未必能使我们幸福;一夫一妻制也不可断言为理想的男女关系。
到了下个世纪;人类将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下个世纪之初人类会更加自由;人们能够接受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世界将会从令人窒息的状态中走出来;以上就是我的希望。唯此;人类必须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出诸如消除歧视非婚生子现象的各种法制法规。
以上;我们以各种角度探讨了“男人为何物”的问题;也许女性读者中的许多人会不以为然。她们可能认为:这些想法归根结底只是我个人的臆想;绝对代表不了所有的男性;至少她们的恋人或丈夫不会是这样。诚然;张口提及男人也不能一概而论;男人中也分三六九等;不能说我在这里所谈的男人包含了所有的男性公民。但是;斗胆说一句话;迄今为止我所涉及的情况是适用于多数男性的最大公约数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说;我的言论离真理并不遥远。不过;也有一些女性认为自己的恋人或丈夫不会同流合污;对此我想说句真心话:那类男人或丈夫只是为了避免陷自己于不利地位故意对自己有所保留;而实际上任何男人都不能免俗。
总而言之;男人和女人永远不会相同;因此;一旦涉及到男人的真实心理或本质性方面;女人便难以理解、或者说难以接受。然而;即使你难以接受;但是只要你愿意知道“男人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它对你建立良好的男女关系绝对不会有害处。
正如在本书开篇所介绍的那样:既然男女为异性;那么;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互相理解。不过;想尽量了解与根本就不打算了解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
而且;即使你明白个中奥秘;只要你知道男女有别;它也会成为你对新异性产生好奇心和执著的原动力。
与其说好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男女;勿如说这个世界人只有男人和女人;唯此;我们应该互相了解;多培养善待对方的观念和感性;从而建立起更加丰富、充实的男女关系。
编后记
这是一份男性的自白书或曰自供状;是一种在生命本原意义上的思考;是对男性禀质的自省和自嘲;亦是对异性的真情倾诉。
日本著名性爱小说作家渡边淳一以坦直真诚的笔触;详尽剖析了现代社会中的男性自少年期、青年期直至壮年期的身心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家庭中面临的压力、困惑以及其与生俱来的性格弱点。作者从研究现代男性的生命状态入手;触及到的却是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歧异和冲突;进而达到探求人类生命本原和文明进化的哲理高度。本书在日本出版后曾引起巨大反响。鉴于中、日两国共通或相近的东方传统文化背景;本书的许多观点对今天的中国读者而言;也不无启迪和参考作用;故我社与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合作;联手引进本书的中文版权;在大陆和香港地区同时出版发行;以飨读者。
应该指出;由于中、日两国存在着社会制度、道德取向和生活习惯的种种差异;书中的某些观点是我们难以接受的。这个问题较为突出地反映在原书第六章、第十八章的部分段落中。为了保持原作的完整;我们只对个别文字做了技术处理;相信广大读者有能力予以鉴别。 1998年8月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