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塔木德智慧全书-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比没有回答她,而是弯下身子把苹果观察了一番,然后跨到附近的一个大石头上高声叫喊:    
    “谁想买这最好的苹果?”    
    “谁想买这最好的苹果?”    
    “谁想买这最好的苹果?”    
    三声过后,穷妇人的苹果摊位就被人们包围了。他们连看也不看就纷纷掏钱抢购,以致价格被自动抬高到了市场价的三倍。    
    苹果被卖得一个不剩了,还有顾客向这边赶来。    
    拉比这时在高处向众人说:    
    “善人们,你们如果从商,必得坚守诚信。如果你们的商品有缺陷,你们要高声宣布出来;如果你们的商品是市场上最好的,也要大声宣布:‘它是最好的’。”    
    “它是最好的就是最好的,为什么还要宣布呢?”一个年轻人问。    
    “善人啊,你如果不宣布出来,顾客就会去选购不好的商品,把市场上最差的商品带回家。你不宣布出来,就是帮助奸诈的商人欺骗顾客啊!”    
    即使1美元也要赚    
        
    “倘若可以多赚1美元,只要有这种机会,我就绝对不放弃。”一位喜欢钻研《塔木德》的犹太商人说,“即使1美元也要赚”。许多逐步走向成功的人士正是这样做的。    
    美国西部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地方,许多人都跑到那里打工,梦想到那里捞一个世界,挣更多的钱。其中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约翰,一个是斯蒂芬,他们在路上偶然相遇了,说起去打工的事情,两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来到美国西部,就开始不断地寻找机会。    
        
    有一天,二人同行时,有一枚硬币躺在地上,约翰看也不看就抬着头过去了,而斯蒂芬却毫不犹豫的把那枚硬币捡了起来。约翰看着斯蒂芬不由得露出了鄙夷的神情,他想:真没出息,一枚硬币也要捡,哪像干大事业的人!而斯蒂芬却想:看着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怎么能成就事业呢?    
    两个人又同时走进一家小公司。工作很累,工资也低,约翰不屑一顾地走了,而斯蒂芬却高兴地留了下来,努力地工作着。约翰走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他在不断努力地寻找着机会。    
    两年后的一天,两人在街上相遇了,斯蒂芬由于努力地工作,已经干出了一番事业,自己成了老板,而约翰却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    
    约翰感到非常不理解:斯蒂芬是一个连硬币都捡的人,这么没出息,怎么可能做出一番事业了呢?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肯从小事做起。因为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只是一味地盯着大钱,就很难发现和把握生活中的机会,小钱都抓不住,怎么能抓住大钱呢?    
    “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的挣钱术表明:犹太人惯于采取“化整为零,积少成多”的战略,最后战胜强大的对手。实行积少成多的谋略,必须做到心怀大志,对前程自信;如果自惭形秽,胸无大志,永难成功。同时,还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    
    犹太人的忍耐,创造出犹太人赚钱的信念:“在忍耐中争取我们应得到的一切,你要为我的忍耐付出代价。”犹太人的坚定耐心和具有悠久历史的忍耐力是常人难以置信的,但是,他们的忍耐也是有先决条件的,是有“度”的。精明的犹太商人最擅长计算,他们有极强的判断能力。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在某方面有利于自己,能够为自己带来钱财,那么,他们就可以坚定的耐心,等待对方转变心情或者等待时机的到来。    
    


《塔木德智慧全书》 第三部分借别人的鞋子比赤脚走得快

    借别人的鞋子比赤脚走得快    
    《塔木德》说:“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做商业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是这样说。    
    是的,做老板和商业就是这样的简单:借用资金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条致富之路。    
    富兰克林是这样做的,希尔顿是这样做的,恺撒也是这样做的。即使你很富裕,对于这样的机会,你也不应放过。    
    在生意场上,借钱也是资产的一种,故拥有借钱能力亦可说是经营者的一项重要才能。    
    如果能将借钱的能力与运用资金的能力互相配合,必可由一文不名变成一个大富翁。当然,这种事情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美国具有商人之神称谓的约翰·华那卡虽然出生穷困家庭,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后来他竟成为美国的百货巨子,甚至被列入名人传记中。他14岁就离开家到书店当学徒,历尽艰苦,然后一边从事推销工作,一边积累资金,独资经营一家店铺。而后,华那卡不断地构思发展新公司,最后他终于成功了,而且被尊为美国商业界的权威。    
    从丰富的实际经验中,他想出生意成功的方程式:    
    生意的成功=他人的头脑+他人的金钱。    
    这个方程式的意思是这样的,如果希望在商场上成功,就应该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利益。请特别留意,如华那卡那样成功的企业家,能自由使用上亿美元的个人资金,其设计的成功方程式竟然也需借用他人力量,故而可见借用他人金钱的重要。    
    美国第一旅游公司副董事长尤伯罗斯,在任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时,为奥运会盈利15亿美元。他也是靠着非凡的“借术”而成功的。    
    奥运会,当今最热闹的体育盛会,却穷得丁当响。1972年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所欠下的债务,久久不能还清。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亏损10亿美元。    
    198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耗资90多亿美元,亏损更是空前。从1898年现代奥运会创始以来,奥运会几乎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谁背上它都会被它造成的巨大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洛杉矶市却奇迹般地提出了申请,它声称将在不以任何名义征税的情况下举办奥运会。特别是尤伯罗斯任组委会主席后更是明确提出,不要政府提供任何财政资助,政府不掏一分钱的洛杉矶奥运会将是有史以来财政上最成功的一次。    
    没有资金怎么办?借。在美国这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许多企业都想利用奥运会这个机会来扩大本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销售,尤伯罗斯清楚地看到了奥运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把握了一些大公司想通过赞助奥运会以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心理,决定把私营企业赞助作为经费的重要来源。他亲自参加每一项赞助合同的谈判,并运用他卓越的推销才能,挑起同业之间的竞争来争取厂商赞助。对赞助者,他不因自己是受惠者而唯唯诺诺,反而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赞助者必须遵守组委会关于赞助的长期性和完整性的标准,赞助者不得在比赛场内、包括空中做商业广告,赞助的数量不得低于500万美元,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接受30家,每一行业选择一家,赞助者可取得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的专卖权。这些听起来很苛刻的条件反而使赞助具有了更大的诱惑性,各大公司只好拼命抬高自己赞助额的报价。仅仅这一个妙计,尤伯罗斯就筹集了385亿美元的巨款,是传统作法的几百倍。另外赞助费中数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出售电视转播权。    
    尤伯罗斯巧妙地挑起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独家播映权的办法,借他们竞争之机,将转播权以28亿美元的高价出售给了美国广播公司,从而获得了本届奥运会总收入三分之一以上的经费。此外,他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    
    庞大的奥运会,所需服务人员的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尤伯罗斯在市民中号召无偿服务,成功地“借”来三四万名志愿服务人员为奥运会服务,而代价只不过是一份廉价的快餐加几张免费门票。    
    奥运会开幕前,要从希腊的奥林匹亚村把火炬点燃,空运到纽约,再蜿蜒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途经41个大城市和1000个镇,全程15万公里,通过接力,最后传到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以前的火炬传递都是由社会名人和杰出运动员独揽,并且火炬传递也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参与奥运会,有的国家花了巨资也吃力不讨好,有的国家干脆用越野车拉着到全国转一圈就完了。尤伯罗斯看准了这点:以前只有名人才能拥有的这份权利、这份殊荣,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他就宣传:谁要想获得举火炬跑一公里的资格,可交纳3000美金。人们蜂拥着排队去交钱!是他们找不到地方花钱吗?不是。他们都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为在当地跑一公里,有众多的亲朋、同事、邻里观看,在鼓掌,在喝彩,这是种巨大的荣誉。仅这一项又筹集了4500万美元。    
    另外,在门票的售出方式上,打破以往奥运会当场售票的单一做法,提前一年将门票售出,由此获得丰厚的利息。由于尤伯罗斯成功的经营,奥运会总收入619亿美元,总支出为469亿美元,净盈利为15亿美元。收入结果公布后,一下子轰动了全世界。    
    借他人的“钱袋”、“脑袋”,发自己的小财,需要胆识,更需要技巧。犹太人的一句经商名言:“如果你有1元钱,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所谓生意的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另一番事业。而生意之所以失败,则是其中的经营者被成功冲昏了头脑,不知不觉地走向自我专制;凡事以个人构想为中心,要下属执行,漠视了其他人的意见,无形中是把所有人的智慧抹煞,倒退至一个人经营的局面。    
    如果有雄心在商业上大干一番成就,必须借用别人的资源;固守个人风格,只会困于“自己”的圈子,永远成就不了宏大的事业。    
    


《塔木德智慧全书》 第三部分保全借贷人的饭碗

    保全借贷人的饭碗    
        
    犹太人认为,保全借贷人的饭碗,也就是保全自己的饭碗;借贷人的饭碗碎了,自己的饭碗    
    也就危险了。    
    犹太圣典《塔木德》蕴含着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借贷人的外衣如果是仅剩的财物,那    
    么作为抵押品的这件外衣,必须在日落时分归还。    
    为了限制出借人的蛮横,并使借贷人的经济行为得到健康发展,《塔木德》又向犹太人    
    做出这样的明确规定:“出借人不可无偿居住于借贷人的家里,也不可用偏低的价格从借贷    
    人手中租借房屋。”    
    现实生活中,拥有一幢大厦却资金不足的人随处可见。假如他准备利用这幢大厦来开办旅    
    馆,那么他必须向银行或向私人借钱。在争取借款的过程中,他极有可能表示愿意将大厦的    
    某一层租给银行,而价格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