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李白
我的生日正好在高考之前。所以,当年高考前几天,有个同学送了我两套书作为生日礼物——我至今怀疑他的居心。那两套书的题目,有道是《笑傲江湖》和《鹿鼎记》。
金庸迷们会觉得我很可怜,十七八岁的时候还不知道令狐冲、韦小宝是谁。但请你们别笑话,十七八岁之前我也是个武侠迷,只不过看的书不太现代而已。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科幻杂志上讨论与科幻无关的武侠小说。我有几个理由。
第一,《卧虎藏龙》是不是武侠片?美国人却给了它一个科幻奖——雨果奖。谁说俺们没关系?俺们就生活在科幻之中,自己还不晓得,只有老外看出来了。
第二,《惊奇档案》旨在揭开一切令人惊异的事物的真面目,展示一切熟悉事物的陌生面。从不科学里找出科学,变不可信为可信。正如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所说:“根据‘劈空掌’这种东西,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以太’的存在。”
第三,要交稿辣。不写这个又写什么呢?谁来帮我应付那个留着披肩发戴着眼镜,涂着丽姿眼影抹着兰蔻口红的恐怖人物?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对中国有这么多人喜欢武侠小说,而喜爱科幻小说的人却这么少,感到好奇和悲伤。很想研究研究武侠小说究竟拨动了大家伙的哪一根心弦,咱们好学习一下。
以前,我们好像只讨论自然科学中的话题,没有顾及到社会文化方面的奇异现象。武侠小说是我们文化中一个颇有些神秘的现象,它从何而来,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个模样,它所描述的那个世界和那些人是否曾经存在,也确实值得讨论讨论。
武侠文学到底萌芽于什么时代,弄不太清楚。对武力与不屈精神的敬畏,是原始先民们就有的情感。所以上古那些隐藏在神话云雾中的历史,一定也包含了中国人的武侠情结。如共工氏跟颛顼打仗失败,大怒,以铁头功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又如黄帝斩杀刑天氏,埋其首于常羊山。刑天不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执干戚而舞。共工、刑天,可以接受死亡,但不愿接受失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高傲?这些传说中体现的英雄气概与阳刚之美,已经深深地渗透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审美取向中,无法磨灭。就算一个老农遇到了不平之事,也恨不得把脑袋掖在裤腰里,执锄头而舞。这就是侠气。侠气深埋在胸,所以读到武侠小说,就砰然心动,感彻肺腑。
“侠”的初始定义,并不像现在这么大义凛然,它意味着在政权之外的另一种力量,在社会秩序之外的另一种规则。“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三代以上不可考。到了春秋、战国时,因为王权衰落,天下大乱,诸侯和权贵们盛行豢养门客以保护自己。有权谋者,有膂力者,甚至鸡鸣狗盗之徒,都收归门下,以恩义待之。这样就培养了一批所谓“死士”。一个人愿意为别人效力以至不畏死亡,那么就可以派他去作间谍,去当刺客,或干其他危险的事情了。当时“好士”是品评一个贵族的硬指标,战国四公子,门下食客都有三千人。信陵君与侯赢,孟尝君与冯锾,平原君与毛遂,春申君与汗明、朱英的故事,都已载入史册。当时的养士之风会令现在的人感到不解。平原君赵胜,家里有个美人,一天看到窗外的井边有位跛子正在打水,不由得笑了起来。这美人笑话残疾人,是很不对,但也没有死罪。那个跛脚人却怒冲冲找到平原君,说:“你完了你!如果不把那女人杀了,天下人都会知道你重色轻士。”平原君舍不得杀,他门下的食客们就都走了。后来他只有杀掉了那个美人,向跛子道歉。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无辜的女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跛子,一个沽名钓誉的贵族,还有一群偏激残酷的门客。当然,这是当时的风气,这些人都未能免俗而已。用这种方法,贵族们为自己招揽了大批的死士。这些人里面,不乏侠客。战国,是第一个侠风炽盛的时代。周王朝大厦将倾,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秩序都在崩坏之中。贵族们时刻担忧敌人的进攻,普通老百姓则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这时最可以依靠的就是力量,是武力。所以天下侠客,如雨后小蘑菇到处都是。当时的侠客们,似乎都时刻等待着替赏识自己的人卖命,一旦遇到了这样的人,他们就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了。这形象无论如何不太光彩,近乎于光棍。但战国时代,肯定是武侠文学中那个世界的原型之一。
在那个时代,不仅侠客,有时连外交使节都必须拿出一点光棍气。秦王大言恫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面对这种强权威慑,唐雎慷慨反击:“士之怒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在虎踞龙蟠的秦廷上,唐雎孤身一人敢与秦王分庭抗礼,后来更按剑而起,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他是一位侠客。而在暴政与强权压迫下,正义的人们也只有用“士之怒”这种武器,才能与之抗衡。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唐雎骨瘦如柴,手里拿着把痒痒挠,秦王是不会屈服的。这里就涉及武侠小说的另一个主题:力量。侠客必须勇武超群。阿凡提也很有正义感,经常锄强扶弱,但我们不说他是侠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侠”与“武”是紧密相连的。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到了秦朝,天下一统。秦始皇曾经在博浪沙遭到大铁椎的袭击,又被荆柯刺过,当然对侠客恨之入骨。所以收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金人,严刑苛法,镇压异己。但是有压迫就有反抗,侠客并没有绝迹。“以武犯禁”这种挑战权威的反叛意识,成为后来武侠小说的又一主题,也为“侠”增添了新的内涵。
汉朝出现了专门为侠客所作的传记,我们的第一本样板书:《史记》,作者司马迁。此公惨受宫刑,胸中悲愤无法发泄,当时又没有葵花宝典可练,所以发愤著书。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写的很多非常了不起的文章。其中有几篇,我指的是《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等,不仅是历史,是散文,也可以算是出色的短篇武侠故事。这些文章的营养太丰富了,它们不但塑造了千载之下虎虎有生气的侠客形象,而且也奠定了后世主流武侠小说的精神基调,那就是贯穿始终的一股不平之气,悲愤之情。傲视王侯、重义轻生,也成为侠士的基本行为准则。专诸、豫让、聂政、荆柯、郭解、朱家……他们的为人行事,我们在金庸等人的作品中屡见不鲜。豫让说:“人以路人遇我,我以路人报之;人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这种对知遇之恩的舍命相报,也是中国士人的传统,但比较狭隘。在荆柯、聂政等人那里,它并不是最主要的行为动机。如果那样的话,侠客们就成了大傻冒了。“先生,我很欣赏你,所以你去替我杀个人可乎?”这是那些狭隘的养士者的做法,蒙不了真正的侠士。荆柯不会去替燕丹刺杀其他任何人,他的目标只能是嬴政,这才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千古悲歌。明知一去不还,仍然义无反顾,是典型的侠客作风。这种典型,是司马迁为我们树立的。
唐与汉一样,也是一个尚武的朝代。许多人认为,中国最早的真正的武侠小说就出现在唐朝。我们的第二本样板书:唐人传奇,作者:很多人。其中的《虬髯客传》、《聂隐娘》、《昆仑奴》、《红线》等篇,想象奇瑰,文字伟丽,为武侠文学输入了豪迈神奇的盛唐气象。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后来武侠作品中一再出现的主题、意象与氛围。聂隐娘本是魏博镇大将聂锋的女儿,被一位神秘的老尼姑带走学艺,后来嫁给磨镜少年,小两口骑着黑白驴子游侠天下。她的剑术令人不可思议,能够隐身与敌人相斗,或者缩小后钻进人的肚子里。为保护节度使刘大人,她打败了黑暗武士(怎么变成星球大战了)精精儿及其师兄“妙手空空儿”。这种情节如果在美国,又会被算成科幻小说的。唐剑侠传奇给出了武侠的几个基本设定:主人公维护正义,认为人间真情应该战胜权威,昆仑奴不就是为了主人的爱情才出手的吗?《步飞烟》当中的那位侠士,为帮助别人实现爱情梦想更牺牲了生命。侠客一般视功名如粪土,如聂隐娘、昆仑奴都是功成身退;但也不一定,虬髯客就想争夺天下,但发现李世民雄才大略,自愧不如,又不愿意俯首称臣,所以跑到日本去当了国王。剑侠们都是些深藏不露的人,昆仑奴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老仆人,谁也不知道他身怀绝技。另外,剑侠的武艺都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我们在这儿第一次看到了“轻功”这种东西。荆柯、聂政都不会飞檐走壁,昆仑奴、红线就可以。估计这是对飞鸟的崇拜,和基于神仙传说之上的幻想。
样板书第三本:《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水浒》发掘了侠客们“替天行道”这个主题,其中的很多人物都是后来武侠小说模仿的原型。鲁智深尤其突出,他的古道热肠、舍己助人、疾恶如仇、真诚直爽,构成了江湖好汉的典型性格。在野猪林他救下林冲后,说:“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心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金圣叹在这里忍不住评点道:“天雨血、鬼夜哭,尽此二十三字。”
仔细想想,《水浒传》其实是一部反讽小说,它描述梁山泊在以武力反抗朝廷暴政的同时,也在自己内部建立了暴力威慑和奸诈权谋相结合的统治,最后终于自取灭亡。但它为武侠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提供了丰富的人物与情节素材,这是不可否认的。金庸《书剑恩仇录》中的红花会众位当家,里面有多少《水浒》中人的影子?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
然后,明、清出现了很多可以作为样板书的“公案小说”,这不是指禅宗中那些“公案”,原意指官府的案牍,说白了就是一位什么“公”带领大家办案子的故事。比如包公案、施公案、刘公案等等。《三侠五义》应该算在公案小说里,大侠展昭辅佐包公,在欧阳春、徐良、锦毛鼠白玉堂等好汉的帮助下侦破案件,为民申冤。这构成了同类小说的情节模式,几乎可以说千篇一律。公案类小说虽然距离现在比较近,但思想上却远远落后于《刺客列传》、唐传奇、《水浒传》等作品。它宣扬的是忠君思想、封建道德和对“青天大老爷”的企盼。公案小说里的大侠们虽然武艺高强,心胸却有点狭窄,头脑也简单得可笑。比如《施公案》里面的黄天霸,本是绿林豪杰,擅使单刀,身藏金镖十二枚,还有“甩头一子”(估计就是流星锤或者溜溜球),纵横天下。后来被清官施世纶“感化”,自己也想“谋个出身”,以后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于是跟随施公办案。他的性格,可以说像小孩一样,“野性”发作时,能把老爷捏个半死,一旦老爷对他晓以大义,他又吓得连连磕头。小说中其他的好汉如关小西、窦耳墩等人,都是脸谱化严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争强好胜,一点深度也没有。从这方面说,公案小说是令人失望的。
《儿女英雄传》,稍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