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宋-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所想的,一百年来,大宋朝再没有第二位亲王有他今日这么好的形势。一切顺利得让赵颢在不得不中产生了一种天命所归的感觉。此时这么一问,不过是为了坚定下属的信念而已。

“这亦是为了国家社稷。”吕渊却是望着李昌济,又道:“学生与仙长相交多年,素知仙长胸中经纬,此时如何犹豫得?”

李昌济叹了口气,摇头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正是因其凶险。仅仅是驻扎在开封城内的兵力,便有负责守护外城的天武二军,守护内城的天武一军三个营共计两万四千人;守护皇宫、禁中的兵力,皇城司、天武一军两个营、班直侍卫,也有近三万人的兵力。这还没有算城外的捧日、拱圣、宣武诸军,开封府的逻卒、公人。如今咱们真能依靠的兵力,却不过是皇城司;且那些班直侍卫中,又无四重、五重班直投效。只须出一点差错――设若石、马、王、韩四人中跑掉一人,以其威信,轻易就可以调动天武诸军;又或是四重、五重班直顽抗不肯归附,时间拖延一久,亦足以生变……”

“这等大事,岂能无一点凶险?”吕渊见赵颢脸色变了变,忙辩驳道,“先前拟定之计策,早已考虑周详,石、马、王、韩诸人插翅难逃,这亦是仙长亲自参与的,奈何此时又生动摇?至于四重、五重班直,甚至是其余外围班直、内侍、宫女,到时候都是听太后号令的。仙长又何必杞人忧天?所谓后在精不在多,只要能出其不意,迅速控制宫城、两府诸公,到时候大王便有大义名分,禁军也罢,班直侍卫也罢,又何足虑?如今国事如此,天下军民,素知大王之贤,归心已久,到时自当额手称庆。”

说到这时,吕渊顿了顿,又笑道:“仙长之所以心怀疑虑,其实还是因为仙长忘记了一件最关键的事。”

“哦?我忘了何事?”

“绝没有人想到会发生兵变!”吕渊一字一句地低声说道,但语气却充满了毋庸置疑的自信。

李昌济不由怔住了。的确,吕渊绝非是信口开河。不能说宋朝建国以来没有过宫廷政变,但是因为宋朝限制宗室权力,宗室谋反,尤其是发动兵变,的确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当年真宗病逝时,八大王元俨就曾经有过非分之想,但被李迪一盆墨水就吓退了,从此安安心心做了“八贤王”。当年元俨的声望、尊贵,甚至还在雍王之上――当然,他也不如雍王命好,有高太后这么一个举足轻重、威望极高的母后。可毕竟在人们的心目中,作为元俨那样的才是大宋朝常态――只要没有人泄密,纵使有人想到雍王怀野心,有非分之想,充其量也就是以为雍王会如元俨一样,在皇帝病危的时候,故意待在宫里不出来,然后谋求让朝中的大臣和太后里应外合,拥立雍王,造成既定事实。当初李昌济来帮助赵颢实现他的非分之想的进修能够想到的,亦不过是如此。

兵变?如若李昌济不是亲自参与这阴谋当中,只是从旁人那里听到,也肯定以为传言的人非傻即疯。连李昌济都不知道怎么便一步一步,走到了这条骇人听闻的路上。尽管当年李昌济也曾经化名前去高遵裕军中,寻求高遵裕的支持,但在当时,李昌济与赵颢看中的,也不过是高遵裕特别的身份――在外掌军的高遵裕,当时在高太后面前还能说得上话;而一旦雍王能登上帝位,有一个掌军的高遵裕在藩镇公开支持,无疑可以迅速安定各路的军心、民心……

如果不是三公执政,两府大臣突然间令人望而生畏……

如果不是雍王货殖连连得手,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自信……

如果不是石得一意外投靠……

如果不是……

如果没有这么多如果,只怕便也不会有人会想到兵变。但这也是李昌济一直犹疑的原因。宋朝不比唐朝,大唐的兵变有如家常便饭,皇室成员稍有非分之想,马上就想起南衙北衙,几乎成了思维定式。而大宋朝有非分之想的宗室,因为手里没有兵权,他们的思维定式,便是和元俨一模一样。那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纵然失败了,夹起尾巴来,依然还能有个贤王的名声。但如今雍王要走的路,却是一条唐朝的路――嬴了便是得到整个天下,输了就身败名裂,家死族灭。

然而,这毕竟是宋朝,这样的路,谁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得通。李昌济心里非常明白,事先策划得再完美的计划,到了实施的时候,也免不了地出差错。而赵颢的野心要实现,却是一点差错也出不得!

也许,他们真正可以寄望的,便是吕渊说的,绝没有人想到会发生兵变!

但是,常常自负胸有经纬,智比张、陈的李昌济,临到要做这种大事的时候,心里却不自林的畏缩起来。他当然不肯承认这是自己的胆怯、懦弱,因为他如若承认这一点,就会让他想起自己的祖先,想起让他感到羞辱的历史。他令自己都相信,他只是全心全意在为雍王着想,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然而,此时的赵颢已经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失败。最疼爱自己的母后,一定会站在自己这边,这种想法,令赵颢勇气倍增。吕渊与李昌济殚精竭虑的谋划,在赵颢看来也完美无缺。而恰巧在此时,国内的形势又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一系列的危机令他的皇兄原本如日中天的威信骤然大减,天下士民都熙宁年间的国策产生了动摇,国家有难之时,百姓便会更加渴望有长君明主在位……老天似乎将一切都安排好了。

他当然也希望轻轻松松什么也不做,高太后就把天下交到他手中,但是,面前却还有两府这些许的阻力,如若他连这点阻力都没办法排除,他又有何资格来执掌大宋的万里江山?

对于赵颢来说,兵变的目的根本已经不仅仅是夺取兵皇位这么“简单”了。他要通过一次完美的兵变,向整个天下显示自己的能力;在兵变中打倒石、马、王,也可以为将来驯服石越与司马光奠定良好的基础。赵颢对王安石没有好印象,但是石越与司马光,却同样也是他心目中宰相人选。他自信只要能驯服此二人,他能比他的皇兄将这二人的才华使用得更好。而这次兵变,便是驯马师第一次跳上桀骜不驯的野马背上,一定要狠狠按住它的头,使劲地抽打它,才能野马知道这就是它的主人,以后才会乖乖的听话……

当品渊还在努力说服李昌济时候,赵颢却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自己的想象的世界。他已经开始想象如何在登上帝位任用贤材,治理国家,将大宋带到一个真正的高峰……

赵颢一直觉得自己的才华远远胜过他的哥哥,此时,他的这种想法越发的根深蒂固。在不知不觉间,他已经不再是那种谨慎、温厚的雍王,他早已经脱胎换骨。

“大王。”一个心腹内侍在房门外面,打断了赵颢的幻想。吕渊与李昌济也机警地停止了谈话。

“何事?”赵颢起身来,走到了门口问道。

内侍压低了声音,禀道:“内头石押班养子从荣有机密事求见大王。”

“难道……”赵颢心中又惊又喜,忙道:“快请他进来。”

石荣给赵颢带来的,并不是他想要的消息。

“今晨听到宫中传言,道是官家有意仿汉武故事,要给太子立辅政大臣。刚刚臣出官的时候,正好碰到李参政、安厚卿奉进宫,有人说学士院今日要锁院……”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得李昌济与吕渊面面相觑――托孤的事情,本朝有过,但辅政大臣,在大宋朝却是从未有过先例,这无疑对雍王极为不利。李昌济脸色尤其苍白,皇帝这一招,已经将兵变以外的所有道路,全部堵死了。

但赵颢却好像并不以为意,只是淡淡笑道:“安焘是翰林学士,虽然起复未久,但他资历既深,这等大事,由他草诏理所当然。但李清臣已经做到参政,奈何还叫他与安焘一道草诏?世传李清臣以词藻受知,看来的确不假。

石从荣奉命禀报这等大事,没想到赵颢会如此回答,一时不由愕然,竟不知如何回答。

半晌,李昌济才又问道:“可知哪几位是辅政大臣?”

石从荣摇摇头,道:“这等机密,非外人可知。但宫中谣传,官家设了五到六位辅政大臣。”

李昌济点点头,他知道皇宫中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在那里,不会平白无辜生出什么谣言,每个谣言后,都必有一个真相存在。

“石越、司马光、王安石,这三人定有一席之地。余下两到三席中,韩维亦有半席……”吕渊却早就计算起来。

“又何必管他是谁?”赵颢望着这几个心腹之臣,不由得轻声笑起来,“此不过是老天助我等决断而已。” 
第十二章 三朝元老心方壮(一之上)
熙宁十八年,元旦,大雪。

每年的元旦,照例都要举行大朝会。皇帝上香为苍生向上天祈祷后,车架至大庆殿,在大庆殿接受文武百官、各国使者的百合,然后便宴会赏赐。但这一年的元旦大朝会,因为皇帝的健康无法乐观,却被迫取消了。而是改由太子赵佣在高太后的陪同下,在集英殿代替他接受群臣于外国使节的拜贺。

参加完朝廷的各种礼仪活动后,回到府中的石越,一见着正和陈良下棋的潘照临,便笑道:“潜光兄,你输了。”

“哦?”潘照临轻轻推开棋盘,眯着眼睛望着石越。陈良一面收拾着棋子,一面笑问到:“先生却是输了何事?”

“子柔还记得十几天前潜光熊说过的事吗?传闻雍王到处活动,甚至连太后也暗中支持雍王。当时潜光兄曾说雍王可能学八贤王之举,入宫问疾,逗留不出,而太后则会与之里应外合,此事不可不防……”

“原来是此事;难道我料错了吗?”

石越笑着点点头;道:“潜光兄可知今日在集英殿发生了什么?几日太后当着百官的免,大赞太子庄重、颖悟、纯孝,还想百官出示了一份太子手抄的佛经!”

“佛经?”

“正是,太后对百官说,太子自皇上服药开始,就开始抄写佛经,替皇上祈福。太后特意将此佛经,颁示宰臣传阅。”

潘照临听石越说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佛经?六哥还未满九岁吧?”

石越想起此事,也不由笑道:“谁又会入潜光兄这般不识时务,来问这等大煞风景的事情?我看过那笔记,端的是端正恭敬,实在好书法。所以宰臣也纷纷拜贺,赞叹社稷得人。”

陈良却笑道:“如此说来,太后亲自颁示佛经,自是为了向百官宣示她对太子很满意。先生果是输了。”

“我和两府诸公也都松了口气。”石越笑道,“此前那些传言,因没什么真凭实据,大家虽然口里不说,但心里面总是不放心。果真太后有别的想法,先不说其他,但是百官又要因此事而分裂成两派,便非国家之福。雍王真要学起八贤王来,他内里头有个威信极高的母后两府中可还不知道要谁去做李迪呢。”

“李迪又何足道哉?!”潘照临不屑的说道,“如此说来倒是我太小瞧太后了。我一直以为故曹太后才是真正的女中人杰,看来当经这位太后,也是有见识的。她骂陈衍,出示佛经,是既想保全儿子,也想保全孙子。”

石越点点头,道:“雍王也是聪明人,这么一来,他也知道该收手了。”

“那却未必。”潘照临却语出惊人,“公子可知世间常常有利令智昏者?”

石越不以为然的笑道:“纵是利令智昏,也要有本钱。一个无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