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益。从这种意义上说,猴王的“甘心受辱”是假的,他所甘心的并非受辱,而是他有足够的聪明,知道表面上的受辱并不损害自己的实际利益。其实,世上并没有真正“甘心受辱”的人。
有趣的是,祖师传艺的经过与六祖慧能得到五祖衣钵的故事非常相似。当初慧能来到河北黄梅山五祖弘忍那里。弘忍问他:“你是哪里人,到这里来做什么?”慧能说:“此来拜你为师,是为了要成佛,别无其他目的。”这与孙悟空非长生不老之术不学颇为相似。弘忍觉得慧能的根性非常好,但为了避免引起同门嫉妒,对慧能不利,便吩咐让慧能干粗活,到后院碓米。慧能在黄梅一晃过了八个月。一天,弘忍去看慧能时跟他说:“我知道你颇有见地,但怕别人妒嫉,加害于你,所以没有明言。”后来有一次,弘忍觉得传法的时机已到,便吩咐弟子们写偈子给他看。于是有了慧能的著名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拜师学艺:开启生命征程新的一页(4)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偈子使满院的和尚大为惊讶。弘忍看到大家的惊异之色,深怕有人妒害慧能,便用鞋把墙上的偈子擦掉,说“也是没有见到本性”。第二天,弘忍悄悄地来到碓米的地方,问慧能“米熟了吗?”慧能回答说“早已熟了,只是欠筛一筛它了。”弘忍不说话,用杖敲碓三下便走,这是暗示慧能于当晚三更去见他。慧能果然应约。于是师徒两人对面而坐,弘忍为慧能讲解金刚经,当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突然大悟。也就在这个深夜,弘忍把衣钵及顿悟之法传给了慧能。同时,为了避免有人要害慧能的性命,弘忍吩咐他火速离去。
弘忍赶慧能走的过程,也与悟空学得本领后,在众人面前卖弄时,师父立即赶他走的过程有一些相似之处,不过,这就是题外话了。
祖师向猴王传道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一个技术上的纰漏,导致后来出了点问题。当天晚上,求祖师传道时,悟空说:“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悟空信口说了一句这里没有“六耳”,谁知后来偏偏跑出一个六耳猕猴①,偷学了艺,猴王未免太大意了。可见这古时候就有知识产品保护的问题,且要高度重视,特别是像长生不老心法这样的超级机密,更应该做好保密工作。
①六耳猕猴的长项是善于远距离窃听,如来说:“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你这去,定生不良
经过三年修炼,悟空的根基逐渐稳固。于是祖师进一步向他传授七十二变之法与筋斗云。听说孙悟空学成筋斗云后,一个筋斗能走十万八千里,他的师兄弟们是什么反应呢,是不是嫉妒死了?只见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哪里,都寻了饭吃!”觉得会了这本事好处可大了,给别人跑跑腿、送个报纸、杂志、发票、文件什么的,还可以混个特快专递的差使,到哪都能找碗饭吃。原来师兄弟们学道的目的只不过是混口饭吃,看来祖师收的弟子可不怎么样,难怪他当初要打一个盘中哑谜了。
学道的过程中,也逐渐显出悟空贪多的一面来。祖师说,我这里有一个天罡数的变化,一个地煞数的变化,你要学哪一个?悟空回答:“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原来要学七十二变而不是三十六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不过是听着变化的数字多一点,想从“多里捞摸”,而没有问问师父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他“多里捞摸”捞的对不对,书里没有说,我们也不好妄加猜测。
悟空本事见长,跟着起了卖弄之心,于是在师兄弟面前表演变松树。结果惹恼了师父,师父说出一番大道理来。他说:悟空啊,这个功夫怎么能在别人面前卖弄呢?你要是看到别人有这样的本事,你会不会求他教给你?道理是一样的,现在别人看到你这个本事不错,也会来求你。你如果怕惹祸,就得传给他,如果你不想传给他,他又要来陷害你,这样你的性命就不保了。
师父给他讲的与其说是仙佛的大道理,还不如说是市井中的生存哲学。奇怪的是,这样的道理不仅菩提祖师会讲,就是肉眼凡胎的大德高僧唐三藏也深得其中三昧。在行者刚刚追随唐僧,八戒和沙僧还未归顺之前,在观音院,观音院主想看看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而来,有什么宝贝。悟空要把唐僧的袈裟拿出来显摆: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第十六回)
这番道理,与菩提祖师如出一辙,看来,唐僧的社会经验也并不是那么欠缺嘛,至少还懂一些避祸之道。在这两件事中,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同一个毛病,就是好虚名,爱显摆。被观音院的众僧嘲笑了两句,就熬不住了,非要把唐王御赐的袈裟(实际上是如来通过观音之手转送给唐王的)拿出来。结果真如唐僧所说,那观音院的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起了心思,惹出了祸端。
由卖弄本事这一桩,祖师对悟空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坚决要赶他走。悟空说,我现在离家也有二十年了,确实有点想念,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说:“哪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求求你,还是快走吧!一听这话,我说坏了,为什么?看了这么多年的小说和电影,总结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就是:一旦师父对弟子中的某位说出“别给他惹祸”的话来,这个弟子总是会给师父惹出麻烦来的,而且一般惹的麻烦还不会小。
在赶悟空走的时候,祖师还说了一句比较经典的话,是“你这去,定生不良”,也就是说,你这一去,不干好事。这话就有点费琢磨了。第一,凭什么呀,你怎么知道我就定生不良,不干好事?一种可能性是祖师像如来、观音那样能够知过去未来之事,能够看到未来的情况;另一种可能性是,祖师根据孙悟空此时的性格及社会的特点来推断会如此。第二,祖师既然知道他此去定生不良,为什么就这样让他走,而不是对他再进行一番教育改造,使他一出去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而不是惹祸精呢?一种可能是,在这里不好改造,即使在这里表面上改变了,出去后还会变回原样,因此,要在人世中去改造,要让他吃苦头、经历失败、经历很多事情。另一种可能是,觉得他即使惹出事来,自己也能掌控局面,不担心由此失去这个弟子,毕竟,这个机灵而有悟性的弟子在师父这里呆了十年之久,祖师是耗费了很多心血的。
祖师的这句话,可以用来标志猴王无性阶段的完结。孙悟空这一去,直似龙王归大海,从此失去了拘束,广阔的天空任他翱翔,结果闯出一连串的祸事来。
上篇孙悟空的心路历程 第二部分
花果山的天还是原来那片天吗(1)
经过十年寒窗,悟空终于从方寸山三星洞学成归来。此时的悟空,已非昔日之吴下阿蒙,广阔的天地正等磁卡他施展。但他回来的时候,花果山的情况也发生了意料不到的变化。
◆花果山是如何被建设成一座战斗堡垒的
悟空这次出门收获极为丰富,在回花果山的路上,心情怎是一个爽字了得。想当年自己孤身一人,漂洋过海,寻师访道,光为了找一个真有本事的师父就花了十年时光。现如今,“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一个时辰不到,已看见花果山水帘洞,一种恍如隔世的温馨感觉浮上心头,等待着他的,是众猴的列队欢迎,以及他讲起海外奇遇时的艳羡目光吗?在回花果山途中,猴王“自知快乐”,想起这些年来的变化,一边飞,一边在自我陶醉,“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祖师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花果山就已在眼前了,这样的速度、这样的能耐,要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啊。
不过,悟空的好心情马上就被破坏了。他按下云头,来到花果山,却不见众猴出来欢迎,反而听到鹤在悲鸣,猿在哀啼。但见那“鹤唳声冲霄汉外,猿啼悲切甚伤情”,哭得还不是一般的伤心。见到猴王,众猴纷纷诉说这些年的悲惨遭遇:大王,我们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终于把您盼回来了,要是一年半载您还不回来,不但我们自己,连山洞都要全被别人给占了。
这欺压群猴的是一个自称混世魔王的妖怪。这妖怪“来时云,去时雾,或风或雨,或电或雷”,那本事在众猴眼中是相当了不得。不过,悟空今非昔比,现在的眼界可高了,这根本算不得什么。悟空听了众猴的诉说,心中大怒,想不到二十年不在花果山,花果山的天就变了,此仇怎能不报。于是“将身一纵,跳起去”,一路筋斗向北而去,找到妖怪,三下两下把他打死了。
这一番剿灭混世魔王,对悟空来说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但这件事透出来的信息不那么简单,它对悟空的心理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们可以想啊,如果悟空学成归来,回到花果山,花果山还是如世外桃源一般,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众猴仍然与猴王一起,其乐融融,享乐天真,悟空过自己自由自在的日子,不也很美吗?如果这样,说不定猴王回来以后,所过的日子与以前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可偏偏这个混世魔王打破了这种局面①。
①祖师说:“你这去,定生不良”,难道是因为他发现花果山正在遭受混世魔王的侵略?
对悟空来说,花果山被占一事可谓教训深刻。
第一,它向悟空表明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就是仅仅我无性,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有一副好脾气是不够的。你说,我与世无争、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独自乐呵乐呵还不行吗?不行不行,因为别人可能不让你自在、不让你乐呵。面对混世魔王的暴力,要维护自己的自由与利益,就需要有切实的手段,否则难免被人所欺。悟空再晚一阵回来,可能混世魔王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水帘洞来了也未可知。在这个世界上,光讲道理、光有好脾气,有时是不够的,碰到混世魔王这样的主,还需要有暴力手段,至少是能够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段,否则难免成为别人砧板上的肉。对混世魔王讲什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不会有什么用处,反而只会惹人笑话。如果悟空有了足够的本事,与魔王坐下来,谈谈大道理,有时候思想工作也能够做得通,不过起作用的也不是这些大道理。
第二个教训是,学习本领很重要。从表面上看,花果山是因为猴王走了,群龙无首,所以被混世魔王欺压,群猴东躲西逃以求活命,就这样还被捉去了三五十个小猴,水帘洞里的石盆、石碗等集体财产也被混世魔王抢走了不少。实际上,如果猴王这些年不去学艺,还在花果山做他的逍遥王,说不定混世魔王擒贼先擒王,第一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