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经解读-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化常识】

江河:古代许多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因为长江与黄河是我国两大文明发源地,古代文化文明多集中在这两个地域产生。与此类似,“山东”的意思是山的东面,此山多为专指,因地域时代关系,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相关阅读】

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岑参《逢入京使》

五、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孝悌的坚守

导读:尊卑有序,孝义为先

血浓于水,亲情之道从人的出生便注入体内,埋在心底,揉合在五脏精气内。所以人类从一开始便注意将亲情的观念发扬光大。起初以氏族部落为聚集,其次推行“家天下”,都是以亲情来维系社会的存在状态。

初民社会的亲情观念已经非常显著,《诗经》中的一些诗便反映了其当时的面貌。

《蓼莪》是最能表达孝心的一首。诗人的父母业已去世。他回忆起父母养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那份艰苦,那份辛劳,甚至因此而积劳成疾。他感恩父母那充满无私的爱。然而现在他是痛苦的,父母去世了,剩下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父母,他不知道该到何处去寻找以前的家的温暖。在父母的羽翼下,家中四处是欢乐和幸福,而现在的家中,他只能对着自己的影子叹息现在的孤独,对着自己的影子倾诉内心的悲伤。最后,在巍巍高山之下,在烈烈暴风之中,诗人含着泪水喊出他心底对父母的痛苦思念:为什么人人都能好好地奉养父母,为什么只有我遭受不幸,不能终养父母。

所以不要等到父母去世之后才知道亲情的珍贵,等到父母去世之后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是父母,不要再去经受“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读此诗感人肺腑,令人潸然泪下。方玉润《诗经原始》评论“此诗为千古孝思绝作,尽人能识。”

《鸨羽》的作者似乎早早认识到了这个道理。在远行服役,为君王的事情而奔忙劳作时,仍然担心着自己远在家乡的父母,忧虑自己没有时间回去种地,没有粮食,父母要怎样生活啊!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在父母养育之恩中,母亲的形象总是显得更为光辉伟大,与母亲平日忙忙碌碌的背影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或许,我们看惯了平凡,难以挖掘出高大;或许,这就是母爱本真的样子。我们很少能在母亲面前赞扬它的神圣,我们只是将头深深埋在母亲的胸前,吮吸着血变成的乳汁。只是在一遍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古语中忽视着母亲的至爱。一旦母亲离世,我们就会彷徨无依地喊叫起来,就会深切体会到母亲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和份量。不要如《凯风》般在母亲走后再想去追念母亲的伟大,要像《祈父》中的那样,在母亲仍然在家守候你的时候,挂念着母亲,心系住母亲,用自己全身心的爱去回报母亲永远不求回报的爱意。

这种血缘纽带深深如根无形的绳索,紧紧缚住子女与母亲的心念,绑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亲情当中还有一类兄弟之情。《常棣》中写到,现在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比得上兄弟疼爱关心自己。当自己面临死亡的威胁时,平时的好友一个个退避三舍,不理不顾,而自己的亲兄弟却不顾自身安危,在尸骨累累中救出自己。虽然兄弟之间有时也会闹些小矛盾,但真正有威胁时,兄弟则会大义凛然地站在一起,共同抵御外侮。所以兄弟之情是那么地弥足珍贵,兄弟之间的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也是人性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从血液中发出的召唤,是释放人性的根本要求。孔子在《论语》中总结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凯风》:人性的“根”

【原文】

凯风

凯风自南(1),吹彼棘心(2)。棘心夭夭(3),母氏劬劳(4)。

凯风自南, 吹彼棘薪。母氏圣善, 我无令人(5)。

爰有寒泉, 在浚之下(6)。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7)。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①凯风:南风,催生万物。

②棘:酸枣树。

③夭夭:茁壮茂盛样子。

④劬(qú):辛苦。

⑤令:善,美好。

⑥爰(yuán):发语词。寒泉:水冬夏常冷,故称为寒泉。浚:卫国的地名。

⑦睍睆(xiàn huàn):鸟儿清和婉转的鸣叫声。载:语助词。

【经典原意】

和风吹自南方,吹拂着酸枣的小树苗。树苗长得很茁壮,是因母亲的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吹拂着长成的枣树。母亲贤惠慈祥,我辈却无善德报答母亲。

泉水之水寒冷透骨,就在浚城的下边。养育七个儿女,母亲是多么辛劳。

美丽的黄鸟,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曲。有了七个儿子,却没人能安慰母亲。

【当代阐释】

人性的“根”

母爱,自然而又伟大。

几千年来,人们对母爱倾注了极大的关注,用各种方式赞美它,讴歌它。

几千年后,母亲仍然将是最光辉伟大的形象。

诗人在《凯风》中将自己比作小树苗,在母亲的汗水浇灌下,茁壮成长。和煦的暖风熏陶着树苗,母亲松土、锄草、浇水、施肥。树苗一天天长大,而母亲却一天天衰老。等岁月的沧桑爬上母亲的额角,斑白的头发不时随风飘舞,儿女们都长大了。母亲呢,悄悄退在一边,等待自然规律的最终来临。含辛茹苦养活的树苗继续成长,他们已经绿荫匝地,完全经得起风雨。他们每到收获的季节都会收获累累硕果,而这些果子却没有想到他们的母亲,没有在母亲的嘴里释放甜蜜。母亲依然无怨无悔地爱着她的小树苗们。人们常言: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不论多大,在母亲那里,永远都是孩子。母亲宽阔的胸膛、细微的关爱永远都是家这个概念中最具魅力的光环。

母亲对子女的爱还是刻骨的。唐山大地震时,人们忙于清理废墟,抢救人员在一个坍塌的楼角发现了一对母女。他们艰难地锯开楼板,身受重伤的年轻母亲已经与世长辞。紧紧怀抱的小女孩还在休克之中。人们在为小女孩顽强的生命力欢呼时,突然发现女孩的嘴角挂着点点血渍。人们不禁惊呆了。年轻的母亲竟然是割开自己的血管,用热血让自己的女儿延续生命。而小女孩醒来,用微弱的乳声喊出的第一句话便是——“妈妈”。

有妈妈的孩子像个宝,没有妈妈的孩子却像根草,老舍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妈妈在所有人的生命中,始终都是一个根。

【国学故事】

负米:“负米”出自《孔子家语》,表示侍养父母。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身强力壮,刚直好勇,虽然性情有些粗暴,但是为人诚实,非常孝敬父母。

子路的父母去世后,子路就跟随孔子到处游学。一天,子路去见老师,老师看到他非常伤感,询问其中的缘故。子路对老师说:“过去我奉送父母的时候,自己经常吃一些粗劣饭菜,而不辞辛苦,从百里外地方给父母背来大米,供父母吃。现在父母去世之后,我跟随先生到南方游历诸国,坐着华丽的车子,吃着丰盛的菜肴,可是心中十分怀念逝去的双亲,很想为了他们再让自己吃些粗茶淡饭,给父母背粮食。”孔子听了子路的话,也不禁叹息到:“是啊,侍奉双亲就如同串在绳子上的干鱼不能长期保存一样。父母晚年就像白马过隙一样短暂,我们尽忠就是能尽孝,真是忠孝不能两全啊!”

从此,孔子每逢讲学时,就对他的学生说:“子路的父母健在时,能竭尽全力;父母去世后,他又能时时想起父母,真不愧是一个大孝子。”

【相关阅读】

孟郊《游子吟》;高尔基《母亲》

2、《蓼莪》:子欲养而亲不待

【原文】

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1)。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2)。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3)。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4)。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5)。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6)。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7)。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榖,我独不卒(8)。

【注释】

①蓼(lù):高大貌。莪(é):莪蒿。匪:非。伊:是。蒿:艾蒿。劬(qú)劳:劳苦。

②蔚:牡蒿。瘁:憔悴。

③罄(qìng):空,尽。罍(léi):大肚小口的酒坛。鲜民:死了父母的人。鲜:少,寡。

④怙(hù):依靠。 衔:含。恤(xù):忧愁。靡至:没有至亲。

⑤鞠(jū):养。拊:通“抚”。畜(xù):爱。

⑥顾:照顾。复:庇护,挂念。腹:怀抱。罔极:没有准则。

⑦烈烈:艰阻貌。发发(bō):风疾貌。榖(gǔ):赡养。

⑧律律:同烈烈。弗弗:大风飞扬的样子。卒:终。指终养父母。

【经典原意】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艾蒿。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蒿,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坛的耻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还不如早些死去的好。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没有亲人形单影只。

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爱护我,使我长大,教育我,照顾我、庇护我,进进出出怀抱着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老天没有准则降下灾祸!

南山高耸,暴风阵阵,人人都能好好地奉养父母,为什么只有我遭受不幸!南山高巍巍,暴风阵阵。人人都能好好地奉养父母,为什么只有我不能终养父母!

【当代阐释】

子欲养而亲不待

古代流传至今的故事中,也有很多母亲的形象。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还有“画荻教子”的欧阳修的母亲,等等。但我们发现,这些伟大的古代母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她们以大量的辛劳教育出了一个个伟大的儿子,一言以蔽之,“母以子贵”。

所有子女的成功都离不开父母的操劳。儿子彪炳千载,声名显赫,母亲的尊贵理所应当,她们所付出的辛苦需要得到证明。虽然这种观念在深处流淌的仍然是“三从”的影子,但“三从”在浅层次上仍然是合理的。只有将其顶礼膜拜,当作顽固教条对待,极端的“三从”才是对人性的抹杀。所以,母亲的确可以因为自己出色的儿子而封爵受赏。然而,芸芸众生,更多子女还是属于平凡中的一份子。这样的母亲就不尊贵了吗?

《蓼莪》从一个儿子的角度描写了他自己的父母。

他看到了父母在养育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劳苦,甚至积劳成疾。他看到了这个世界上父母是他最贴心的人,是最真心关爱他的人。他甚至想到一旦父母过世,这个世界上他还能依靠谁呢?然而松涛咆哮,狂风怒吼,他的担心成为了现实。父母走了。天地之间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哭喊,为什么别人都能好好赡养父母,而我却不能终生奉养父母呢?

我们听到了一个孝子从心底发出的呐喊,我们看到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