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的确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原本阴郁的脸上,也展开了笑容,说道:“社长,不管怎么样,总比销量大幅下滑来的好,我去查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快去!”
这种事情的反馈做起来十分的简单,只要在下一期的杂志上刊载一个读者调查就知道了。
而当这些调查汇集起来之后,得到的结果让小学馆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
实际上,这要得益于他们早先就刊发了两期《柯南》的连载,作为一个读者,他们所看重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作者如何,早先就看到了两期的《柯南》,原本就火爆的侦探题材却加入了全新的元素的,让读者们眼前一亮,好作品,是任何手段都无法抹杀的,就比如一颗放在匣子里的钻石,难道就不是钻石了吗?
所以,他们自然对后作就有着深深的期待。
而记者招待会上,韩俊犀利的表现,如潮的恶评,让他顿时成了一个风口浪尖上的人物,此时看来,韩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脚本作者这么简单,一个如此有争议的人物,更能激发广大读者的好奇,他们都想看看,这个狂妄的中国脚本作者,写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是以,就连以前对《柯南》这类侦探漫画丝毫不感兴趣的读者,都知道了小学馆有本饱受争议的漫画——《柯南》!
而在那之后,韩俊突然回国,自然想一睹他风采的人要失望了,不过,人回去了,可作品还在!一个这么有争议的人物,所书写的作品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样一来,不仅前两期的库存杂志被抢购一空,新一期的杂志订购量也在呈级数的增长。看着全线飘红的业绩,相贺昌宏做梦也想不到居然会发生这样的奇迹。
但多年的商业经验告诉他,要保持这种火爆的势头,必须要保持住与媒体的这种尖锐的矛盾,他们都在众口一词地说韩俊的不是,小学馆则反其道而行之,雇佣了大批的枪手,在各大报纸杂志投稿,为韩俊大唱赞歌,攻击那些诋毁韩俊和小学馆的人。
甚至给那些诋毁韩俊的人直接扣上了“挑唆国际争端”的大帽子,而韩俊则被他们称之为“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小说家”,甚至是堪比“江户川乱步”的天才侦探小说家。
当然,这些事情,韩俊都是不知道的。他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仅赚了一笔不菲的钱,还顺带考察完了日本的市场的韩俊,已经飞回了自己的家……
韩俊在记者招待会上的精彩表现,日本记者是一个反应,而孙林这名中国记者又是另外的一个反应,小学馆方面匆匆结束了记者招待会,孙林本想凭着中国记者的身份对韩俊做个专访,可奈何日本记者刁钻的问题让小学馆的工作人员对任何记者都十分的敏感,即便他是韩俊的“老乡”也被婉拒了他采访韩俊的请求。
无奈之下,他连夜撰文“中国年轻作家签约小学馆,面对敏感问题应答自如”的文章发回了国内。准备第二天再去单独找一下韩俊,怎知,韩俊居然已经回国了。这样一来,未免让孙林感到了一丝遗憾。不过,韩俊仅仅十八岁,却不仅能写出一个被日本漫画巨头看重的脚本,而面对记者的刁难应对起来又那么的自如,不由让孙林对这个少年升起了极大的兴趣。
为了一解心中的疑惑,他一方面决定采访小学馆的相关人员,一方面他又致电北京总部的同事,代为找一下韩俊,他准备找个时间,专门回国跟韩俊聊聊……
当韩俊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的时候,听着熟悉的乡音,心里说不出的舒服,再也不用听那些叽里咕噜的日语了。本来,6月21日是个周一,他不想打扰父母的工作原想自己回家来着。奈何带回来的东西实在太多,光小学馆送给他的漫画和周边礼品就足足两旅行包,更何况还有给父母带回来礼物和按照母亲所列的清单托运回来的各种礼品,估计一辆车可装不了。
“小俊!”
21号下午三点多的时候,韩俊刚出了下机通道,就看到候机厅里爸爸妈妈和一帮亲友正在朝着他招手。
“可算到家了!”接过韩俊的行李,韩世鹏亲昵地揉了揉儿子的脑袋。
早就接到韩俊电话的他们中午刚过就早早的等在这里,听说还有许多的行李,人少了可不行。
对于那些礼品如何分配,韩俊根本不管,都交给老妈去弄,反正她喜欢也就由她去了。此时的韩俊,最为关心的,还是公司最近的发展,在日本待了半个多月,国内政策变换的又快,实在让他不敢掉以轻心。
借口旅途劳顿,婉拒了亲戚们为他接风的安排,韩俊也顾不上休息,直接杀到了高科园的新场馆,此时的办公地点已经移到了这里。
老朱他们早就知道韩俊今天就会回来,本也想来迎接,只是韩俊交代妈妈,公司事务繁忙,不宜劳师动众的。
而韩俊突然出现在公司,让老朱很是惊奇。亲切地问道:“小俊,你怎么来了?今天刚回来吧。这么累也不休息休息?”
韩俊摆摆手道:“嘿!累倒是不累。哟,朱叔,看你气色这么好,公司最近情况看起来不错嘛?”见老朱一脸的喜意,韩俊也略感放心。
老朱哈哈一笑,说道:“什么都瞒不过你,这段时间还真是好消息不断。内部股申报的很顺利,于书记帮了大忙了。而且,上次你跟我说的那事,也都办好了,三十二万美元,全部换成了人民币,大赚一笔啊。小俊,我听老苏说,香港那边外汇市场比较完善了,不如我们投入一部分资金,搞搞外汇?这短短几天我们就盈利40%,可比铜矿还要赚钱啊!”
听他说的这么简单,韩俊心里苦笑,外汇市场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买什么都能稳赚的,他之所以能凭着这么短时间擭取了这么多的钱,说白了还是笔记里的提示,外汇市场风云变幻的实在莫测,里头的风险他又不是不知道。
见老朱如此“狂热”,韩俊觉得有必要给他泼泼凉水,免得他头脑发昏把他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投入到里头打水漂,那玩意儿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眼光,能玩的了吗?
韩俊劝道:“朱叔,咱是干什么的?可不能本末倒置,你看看前两年股票市场那么火,今年初还那样呢,你看看现在,多少人在赔钱?外汇市场的风险可比这个大多了,咱们有赚钱的买卖放着不做,搞什么外汇呢。还是把心思放在实业上吧,眼看着旅游旺季就来了……对了,茶园出茶了吗?”
说到这里,韩俊想起5月初的时候,就得到消息说茶园已经进入采摘阶段了,这都过去一个月了,也不知道在杨一鹤的指导下,生产的怎么样了。
本来想炒作外汇,也是老朱一时兴起,见韩俊无意如此他也没什么意见,不过听说韩俊说起茶园,老朱眼睛顿时一亮,说道:“你刚走那会,茶叶刚刚杀青,亏得有老杨在,来,尝尝咱茶厂的新茶!”
说着,老朱折身从办公柜里取出一个竹筒,从里头倒出一点茶叶,开水冲开,片刻,递到了韩俊的面前。
喝着碧绿的茶汤,韩俊美美地出了一口气,点点头道:“不错啊,不过朱叔,对这茶的研究我可没你多,你觉得这茶跟咱们一开始喝的那个比如何?”
老朱微微一笑,说道:“跟当初咱们喝的那些,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杨老也说了,一年产的茶苗,养分吸收的不可能十分的充足,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已经算是不错了,等精心调养上两三年,差不多出产的茶苗就能跟当初咱们喝的那些拼一拼了。”
“好!”韩俊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有了这玩意儿,我估计今年七八月份,博物馆的生意绝对比去年要火爆吧。”
可没成想,老朱却神秘的一笑,说道:“博物馆需要的绿茶,恐怕要收购其他茶农手里的茶了。”
“啊?”韩俊一怔,问道:“四十多亩茶园出产的茶叶居然还不够?”老朱的话让他很吃惊,四十亩茶园,收获的茶叶再怎么说也有800斤了,这些茶叶,不用说旺季,恐怕绿石馆一年也用不掉啊。
“是啊,远远不够。”老朱乐了。
见他这个样子,韩俊好奇心起,问道:“朱叔,你就别卖关子了,说说,怎么回事?”
“你忘了老苏了?”老朱说道。
听他提起苏维康,韩俊恍然大悟,惊讶道:“真的假的!?朱叔,你居然把茶卖到香港去了?”
不怪韩俊惊讶,本来对于这个四十亩的茶园,韩俊只是作为绿石馆的一项副业来发展,想凭借着“观石品茗”的噱头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有着绿石馆跟铜矿两个大金牛,他根本就没想能靠绿茶赚多少钱。而听老朱的意思,茶园所生产的全部绿茶,居然卖到香港去了。
“是啊,你忘了当初老苏临走的时候,你送了他一些,那家伙就惦记上了,听说咱们有茶园,这不刚刚出产,那家伙就全包了。”
韩俊咋舌道:“不是吧?他能消化的了?四十亩出的茶叶可不是个小数目。”
老朱耸耸肩道:“‘观石品茗’可不见得只适合在咱这里,能在香港出出名也不错。钱虽然不多,但对咱们也是个有益的补充。”
“你卖他多少钱?”韩俊问道。
“这次出产的400多公斤我都卖他了。四十万。”老朱说的若无其事,可听在韩俊耳朵里,却依然让他有些吃惊。
“呃……”韩俊有些汗,这不合着一两就卖50吗?以前杨老精心伺弄的茶园,出产的茶叶品质很好,有人出价到80一两,但这次出产的茶叶杨一鹤都说了品质要比他以前的那些稍差,却卖到50一两,实在有些高的惊人了。喃喃道:“你……太黑了吧。”
老朱却摇摇头,扳着指头说道:“小俊,你可别小看了这茶,从采摘到炒制完成,足足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有杨老这样经验丰富的师傅在这里盯着,咱们出产的品质要比其他茶农的高出不少。这个价格,不算贵,要说品质一般的,一斤五六十的也有。”
听到这个解释,韩俊才释然,钱虽然不多,可毕竟产地很小,只有四十亩的茶园,可如果自己这个茶园是四万亩呢?
这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不过崂山这个地方是山地,适合种茶的平地面积都不会很大,整合成片的茶园都是小地方。算来自己这四十亩已经不小了……
想了想,韩俊冲着老朱呵呵一笑:“不如……扩张?”
韩俊的意思,老朱如何不知?当即说道:“嘿!我倒是想呢!只是还怕你不同意!”
“怎么会?咱们成立个组织,整合一下周边的茶农,毕竟种地跟咱们不一样,需要有人盯着的。让杨老多出出力,给的工资高一些,他可是高级技术人才呢。”说道最后,韩俊也笑了起来。
老朱又就公司最近发生的事情给韩俊做了汇报,铜矿的新设备已经到位,预计日产量能达到接近四百吨,让韩俊非常的兴奋。
只是说起铜矿,老朱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说道:“对了,小俊,你去日本的那几天,有不少冶炼厂过来找过我们,想收购我们的矿石,其中给的价格最高的是韩国和日本的两家冶金厂,给一吨540块,他们也负责运输。当时你不在,我们几个也没擅自做主,这价格不错,你不考虑考虑?”
比起济南冶炼厂的一顿420元,两家外企给的价格实在太具诱惑力了。而且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尽管王昌明的运输队也在扩大,可眼见着就吃不掉每天出产的矿石了。此时有其他冶金厂上门洽谈业务,并且能负责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