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重生贾母荣华录 作者:fahrenheit-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妻俩这样说话,贾攸还就在边上老老实实聆听教诲。他虽然也挺高傲,却十分懂得进退,而且为人也比较有担当。和他侄子宝玉可不大一样:宝玉是真心厌恶吃人的官场,可又甘心享受自己荣国公嫡孙的身份带来的好处。

    恃才放旷、清高自诩的才子可不这德行——不过贾代善和史令仪都承认,宝玉在诗词上的才华和灵气,其余几个儿子、孙儿实在都比不了。另外,宝玉还是府中性情最善良温柔的孩子。

    为了这个“异类”一些的儿子,贾政打骂全不起作用,便干脆狠下心带他到清苦的地方,拼命使唤他。据贾政的家信所说,见识过真正的民间疾苦,宝玉再没无病呻吟过。

    可对于贾攸,响鼓可不用重锤啊。

    听了父母闲聊一般说了几句话,贾攸便知道时机到了,该他表一表决心了。于是他起身向父母深深一揖,“儿子明白,爹娘放心。”

    贾代善看着媳妇微微一笑,旋即转过头来,徐徐道:“跟着你哥哥,多学多看少说话,凡事多琢磨,宁可不干也别太殷勤而给别人留了话柄。切记,你哥哥和你都要以二皇子为主。”想了想,还是决定再多提点几句,“你没事儿多琢磨二皇子与五皇子行事上的差别吧。”

    在西北经受重挫的二皇子已经无需像以前那样左右逢源,会在诸多派系之间权衡利弊,他如今只是一门心思地完成父皇交给他的任务:他既不怕声名受损,更不介意多杀人立威。阴差阳错之下,二皇子现在可是诸多皇子之中最为“纯粹和锋锐”的那个了。

    圣上敢把这个儿子派过去,就一定不会忘记再给他带上一柄尚方宝剑。而这样“纯粹与锋锐”的二皇子是一定会引出宵小之辈的。

    若是真有官员和当地将士勾结并行那大逆之事,贾赦正好也可借机敲打、清整一番。

    不得不承认,贾代善若是想耐心提点儿子,都当得起“无微不至”了。只是这样的机会,几个儿子加在一起都没赶上过几回。

    而史令仪静静听着,神色和内心一样平静:其实她也不太担心儿子们的安危。至于二皇子,受点小伤其实更有利于他制服江南那些老资历的官员们。

    而江南驻军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事,无论是战力还是装备人数全不能跟大胜北地骑兵,军中多是精锐兵卒将领的神策军相提并论。

    史令仪只是害怕儿子一个一根筋,一个还年轻气盛,到了江南遭人算计,毁了名声这一辈子可就算完了。

    在太平年代,像是残暴、贪婪、不仁不义这几样,沾上一样就没什么前程可言,哪怕他们的亲爹是荣国公都一样……

    话说贾代善刚打发走小儿子,正喝茶润喉的功夫,贾敏的家信便已经到了。

    史令仪顺手扯开蜡封,从信封里拿出薄薄几张信笺,就靠在丈夫身边看起来。心中内容多是琐碎家事,但行为措辞与女儿平时……可小有差别。

    史令仪登时精神一震,将这信反反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觉这是首藏头露尾……信。而且藏头露尾得一点都不明显。

    句首第一个字和句尾的字,以及下个句首和句子的倒数第二字连起来,终于凑成了一句明白无误的提醒。史令仪大惊,赶紧说给身边丈夫,“竟然是粮草出了岔子,似乎牵连到了太子妃的娘家!”

    事实可不止如此呢,在北疆担任监军的五皇子如何不乐意削弱太子妃娘家的势力?因此他主张严办。

    可京营节度使是圣上的人,他哪能眼睁睁地看着北疆不稳?

    而忠顺王府的门人只闹着要补全粮草,大有不立即打开林海所在州府的粮库填补上空缺,誓不罢休之意。

    贾代善的故旧则跟林海的意思差不多:可别是这押运官监守自盗啊?毕竟军粮一直以来都没什么问题。

    其余的几座山头分属不同世家,有的跟圣上站在一边,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在暗里还多方挑唆。

    正经的消息比贾敏的家信晚上足足半天才传到了京中。而这会儿,史令仪特地写给太子妃的小纸条也早传进了东宫,夫妻俩连对策都商量得差不离了。

    正所谓步步领先,积攒起来可不就成了惊人的优势。

    对费家来说,也没有遭遇措手不及。那位主管粮草调运的族人当时就递了牌子,要进宫请罪。不得不舍掉了一个资质不错的族人,费家多少还是有些不满。于是在商议一些年轻官员的考评和去向时,稍微折腾了一下正任通判的史鼐,他从一个江南比较富庶的州府调到了北疆,新上司就是费家人——坦白讲,若是将来大胜,史鼐也能跟着捞上点本钱,但若是出了什么问题,他就成了替罪羊了。

    正如林海所预料的那样,荣府和费家还是别抱在一起得好,不然圣上在想着除掉宗室的时候,也会给这两家都记上一笔。不过费家其实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宽容。

    荣府虽然风光,但贾家族人不多,可费家那是传承了多少年?林子大了,什么奇鸟没有啊?说实话,比起荣府那小猫两三只,圣上明显更在意费家,万幸……费家不掌兵,可他家的威望和资源却不容小觑。

    太子妃见过娘家人之后,心里也憋了口闷气:她的意思传到娘家也没什么回应,而家里似乎还觉得她有些妇人之仁,见识不够……

    等太子归来,太子妃也不吐不快了,“不遇事儿都不知道他们这么傲气了。”

    太子心说:岳父那边本来也不是一派和气啊,只是没遇事儿才看着“天下太平”罢了。最近太子经常跟父皇闲聊,心得不少,“翘了尾巴就揍下去呗。”

    太子妃仔细一琢磨,可不是吗:娘家在江南也有不少族人,干脆暗示下二皇子,不用网开一面……说实在的,自家有些尾大不掉了,削掉些毒瘤腐肉,家族才有机会更进一步。不然资源也就是这么多,却要分给这么多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只是闷在京城的忠顺王世子却无奈又有些气愤:费家只捡软柿子捏一捏,算是怎么回事儿!

    而史家的报复……压根就没有。史骞可比忠顺王世子更老谋深算:江南可是真正的是非窝,相对而言,北疆还稍微安稳一些呢。

    初夏时节,粮草一事还未平息,荣府嫡长孙女儿贾瑗也要出嫁了。

    北面还有战事,因此婚事也没怎么大操大办——再说这真不是北静王府和荣府展示力量的时候。父亲和二弟都没能出席,贾瑗小有遗憾。可到了洞房花烛的时候,这份遗憾也不剩什么了。

    她的夫婿水溶的确俊逸不凡,而水溶也是头回凑得够近,真真切切地端详自己的媳妇——贾瑗可是当之无愧的美人,说水溶不满意也必是口是心非。

    不过席上祖父身体不适一直硬撑到了宾客散去,水溶还是有些不安,便和贾瑗略略解释了一回,又去探望了祖父北静王。结果这一夜他也没回来:北静王旧疾犯了,作为嫡长孙伺候尽孝自然不在话下。

    听说势头不太对,贾瑗也顾不上什么规矩,换了头面和衣裳也到祖父那儿守着去了。

    心惊胆战了好几天,北静王还是撑了过来。他这一病,连贾代善都亲自过来探望了几回,好在只是有惊无险。

    而圣上也不必再到北静王府探病了,自古君入臣门,臣子不死都不行啊。这规矩不仅是尊荣同时也是诅咒……

    隔了半个月,就是宝钗的大喜之日。

    此时贾赦和贾攸都已经离京,而庶子成亲,还是娶继室,贾代善夫妇自然不会到场。因此,水凝带着贾琏过来略坐了坐,便回去了——下回,就是贾琏的亲事,自家的事儿水凝都还没预备妥当呢。

    话说,西宁王这位庶子对局势的看法和他的父亲生母都不大一样:西宁王之所以答应太子妃,给次子娶个商人之女,还是希望能借此和费家搭上关系。西宁王府如今在四王八公里处境真不算太好,开国时的人脉到了他这一代,也基本不剩什么了。

    而在这位庶子看来,费家以后必定风光,可这几年却是难说了。争斗嘛,总得有个此消彼长的样子。若是一方始终强大,占据着上风,那还斗个什么劲儿?直接认输服软得了。

    原来这位颇有独到见解的庶子,他军中的上司正是贾代善的袍泽……耳濡目染之下,只觉得暂且学着荣国公忠君、不争权又不结党的步调才更稳妥。不过他在大婚之后很快就发现,他的媳妇跟他想得也不是一回事儿。

    因为宝钗正跟着她的婆婆,也就是西宁王的宠姬一起斗王妃和世子妃呢……虽说宝钗也是逼不得已,但她比起朝廷大局,还是更关心自己眼前这一亩三分地。不培养、安插些自己的亲信,这日子可过不安心——后宅阴私可是门大学问。

    虽然夫妻纵有分歧,但宝钗容色娇美,又贤惠温婉,也是深为新婚夫婿所宠爱。

    枕边风一吹,男人鲜少有不晕头转向的。于是不久之后,薛蟠狠揍了个小富之家出身的公子,被人告官的时候,宝钗瞒着父母,动用了丈夫的名帖,把亲哥哥救了回来。

    而这位小公子在强撑了几天之后,最终还是咽了气。

    几乎是同时,北静王也在家中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宁府凤姐在听到消息之后,还长叹了一声,“也是嫁过去就守孝……不能早早生下儿子,以后的日子可有得折腾了。”轻抚着自己的小腹,出了好一会儿的神:北静王这一去,儿孙都要丁忧,能不能趁机给娘家谋个一官半职呢?

    作者有话要说:准时的第二更啦啦啦。

    争取四月初完结~~现在看来,大约没啥问题。

 
☆、第66章


    宁府因为将军夫人史氏去世;两个儿子连带着儿媳,贾敷与贾敬两对夫妇都要守孝三年。

    看着如今宗室几乎各个“不安于室”,一向又有贤王之名的恭王势头越发不对,贾代化还暗自庆幸:敬儿为母守孝,正好跟这位王爷拉开点距离;也算歪打正着了。

    武将出身的贾代化之所以不看好这位王爷,真正的理由只有一条:恭王又不掌兵,再怎么拉拢臣子;也是竹篮打水!

    至于孙儿辈的贾珞和贾珍只要为祖母守上一年即可。

    两人不过二十出头,趁着这个机会静下心来,好好钻研下学问——这也是贾代化亲口吩咐。凭他沉浮宦海半辈子的眼光来看;谁在这个时候出头挑事;将来圣上腾出手来就先收拾谁。

    因为北方与江南都牵扯了圣上的精力和实力,他如今拿不出太多的手段来对付各怀心思的宗室和世家们,但此时也正是他仔细考验并权衡的时机,等他腾出手来,就是大开杀戒的时候了。

    到时候,与一个在西北、北面和南方接连取胜的圣上作对,跟着宗室王爷们造反,这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自从相伴半生的妻子、以及多年老友北静王接连去世,贾代化也自觉年老体衰,便想在这些年里好好培养孙儿,别再像敬儿似的,跟错了人,就得费大力气扳回来。

    话说贾珞有严父慈母教导关爱,谦和沉稳,从容有度,越发有嫡长孙、家族未来族长的风范,而且他学问也不错,骑射也说得过去,一个二甲进士可是稳稳的,至于一甲乃至于将来步入内阁,要看这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总之,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