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重生贾母荣华录 作者:fahrenheit-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瑛是个敏于行的姑娘,偏偏短处就是讷于言。

    前来看望亲妹妹,顺便受命替妹夫说几句好话的贾琏,饶有兴趣地看着妹妹把这一封信,打开折起来,打开再折起来……他终于忍不住开了口,“娘那边的家信可已经写好了,就等你了。”

    贾瑛说不过父亲,也不能比冯紫英更死缠烂打,却能跟亲哥哥撒娇,“不管了,不写了!”

    贾琏笑道:“你倒扭捏上了。”说着,收敛起笑容,认真道,“你若有不满尽早说出来。”

    贾瑛把信放案上一放,“咱家跟冯叔叔和舅舅家偏偏这时候……结亲,那只能是因为咱们三家必须结亲了。”她小脸一红,“妹妹我是嘴笨,可这儿,”手指轻点自己额头,“还没有那么笨。”

    贾琏先是欣慰,之后才道:“既然你这么明白,为什么不跟娘早些说?”娘为此还担心了好久啊。

    “跑去告诉娘我乐意或是不乐意?我脸皮得是多厚?”贾瑛瞥了她哥哥一眼,又翻开了信笺:我还不知怎么制住冯紫英呢!

    贾瑛坐回案前,提笔凝神,在上好的笺纸上写了个开头,便下定决心:看我骈四俪六,绕不晕你!

    贾琏就在一边看着,刚看妹妹写了几段,便感慨道:“这法子挺好。”不止冯紫英得看糊涂,咱们爹也未必有耐心读个明白……算是一石二鸟吧……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周末了!这礼拜超累,月底本来就忙,还要教个新人……

    晚上回家跟我爸聊天,先说我怎么怎么忙,再说叉叉叉家那个名媛果然很漂亮,能理解叉叉叉为什么喜欢她,又说爸爸我要和你学做菜,我爸就说,闺女你快去睡觉吧。

    我就去睡了,醒来码了这章,感觉不怎么天马行空,也就放心了。这章算周五的,周六还有更~


☆、第52章


    贾琏拿到妹妹的回信:一封写给冯紫英;另一封可就是满载对父亲的思念与关切;最后还少不了撒娇的家书了……还亲自跑腿交给了母亲,当然也不忘把妹妹的意思大致一说……水凝欣慰之余还有些惆怅,“臭丫头,连心里话都不肯跟我说了。”

    不过丈夫与将来的女婿同在前线;即使知道他们八成能平安归来,水凝却也免不了些许担心,仔细整理出了身在西北兴许用得到的衣裳物件;包了三个包袱;又嘱咐了丈夫的亲随,才让他将这些行礼和信笺一起带到丈夫身边。

    别看贾瑛总让亲爹噎个正着;可是闺女还是跟亲爹更亲;而儿子则更偏心母亲。看着母亲忙碌;贾琏默默上前替母亲捏起肩膀;之后更是按揉起头上的几处穴位。

    贾瑛本想去找姐姐贾瑗说点悄悄话,她刚换了衣裳,派去打听的丫头就已归来告诉她:大姑娘让太太跟前的琥珀请走,如今正在荣禧堂说话。贾瑛听了,便去母亲那儿伺候了。

    祖父祖母的荣禧堂……可是连她哥哥都不能随意进出的地方——因为祖父的内书房就在荣禧堂那个院中。

    荣禧堂的东次间里,史令仪坐在罗汉床上,笑眯眯看着长孙女贾瑗向她请安,旋即一把就将贾瑗揽到身前坐下。阳光照在贾瑗身上,让史令仪把这个孩子看得更仔细。

    按说自家孩子相貌都不错,在孙辈里,长得最好的女孩儿是黛玉,男孩儿是宝玉,容貌到了让人过目难忘地地步。可即使有这两个孩子在,瑗儿和瑛儿也不会沦为陪衬:瑛儿身带浓浓书卷气却不失活泼,可瑗儿许是长姐当久了,十四五的小姑娘举手投足倒是温婉端庄,可有些“庄”过头了。

    稚嫩的容颜,与暗自克制出的稳重……这份落差让史令仪不由想起前世那个标准得如同庙里泥胎的贤德妃娘娘,固然多重原因让她地位尴尬,不得施展才华,可不讨圣上欢喜却是板上钉钉。

    因此在瑗儿出嫁前,她定要花些功夫扳一扳这丫头的“臭毛病”。

    而坐在祖母身边,半天都没等来一句话,贾瑗也不免心中忐忑。祖父祖母为人都算宽和,却积威甚重:荣府下人们对这位太太敬畏不已,而她们这些少爷姑娘却是仰慕居多,亲近……略少。

    贾瑗刚这么一思量,就听祖母史令仪柔声道:“你们大了,自有爹娘管教,这些年往我这儿来得少了。瑗儿正嘀咕我缘何叫你过来说话吗?”

    肯定是为了婚事,贾瑗低下头,还是情不自禁地娇羞了一下。

    史令仪眉毛一挑,“瑛儿和冯家小子倒是处得来。”像是贾瑗和贾瑛婚事已定,再和将来的丈夫见面传信就算不得什么“私相授受”了。

    尤其是贾瑛的婚事订得更早,冯紫英往府里不知送了多少回他亲自淘换来的新鲜物件了,有比较贵重的也有偶得之物,倒是不拘一格,只是这家伙文采太逊,才鲜少写信。这回他上了战场,当着将来的老泰山都能厚着脸皮送信过来,可想而知他对贾瑛有多在意了。

    当然,贾瑛也并不吝惜回应。

    话说回来,贾瑗其实还挺羡慕冯紫英和妹妹贾瑛的:妹妹收到礼物时羞红的脸蛋,听到口信儿时气恼的神情……贾瑗年纪不大,却也知道妹妹嫁入冯家日子必定差不了。

    祖孙两人如此闲聊了一会儿,贾瑗自然放松下来,史令仪觉得火候差不离,便问起孙儿看重哪种男子。

    贾瑗闻言,两颊顿感:大伯原来像祖母!没准儿祖父都稍微含蓄一点儿呢。

    与贾瑛喜欢林姑父这种谦谦君子不同,贾瑗更想要祖父这样的丈夫:英武坦荡的儒将。

    史令仪一听就明白了:北静王嫡长孙水溶显然……不太符合孙儿的喜好。水溶偏偏不是热情的冯紫英,自从两家商量好婚事,水溶也只给瑗儿送了一回礼。贾珠又跟他爹似的,不好搬弄是非,跟一旦发觉妹妹苗头不对,就想尽办法引妹妹说出烦恼,并暗中让说了算的长辈知晓的贾琏也不是一路人。

    可老成持重的二儿子贾政也的确养不出琏儿这样精明的孩子。

    贾珠和他爹一样,一生纵不能做到位极人臣,但胜在性子光明磊落,只要小心别入了他人的陷阱,顺遂一生倒也罢了。最妙之处在于,他们父子都没什么野心。

    说一千道一万,贾政这一支就是太“呆”,连吟诗作赋颇有灵气的宝玉亦是如此。

    史令仪抚着额头,是该让瑗儿多和敏儿一起出门应酬了。

    还真是巧了,就在史令仪让女儿贾敏带两个孙女儿一起长点心眼儿,顺便详细打听几家姑娘的时候,政儿媳妇王咨时隔多年,又有了……

    而在东宫里,太子妃还有个把月就该生了。太后干脆免去了孙媳妇的请安,太子妃也不逞强,安心待在自己的寝殿中,闲时也就看看书,在屋里走一走,或者叫人过来陪她说说话罢了。

    因为这些天太子又糟心上了:他不时去探望,一来二去还真和二弟处出了些情意。二皇子心情低落,当着比较温柔的大哥,就没怎么掩饰,把其余几个弟弟,以及当初那几个宗室怎么挑唆他跟大哥“争一争”,如实交代了……

    太子震惊了。他知道总有一个或者几个弟弟妄图抢夺他的位子,但是从他几岁始就处心积虑地想要让圣上废了他,而且理由也是千奇百怪、天马行空:靠谱一点的,比如因为当年狠狠得罪过皇后娘家,以及跟太子的确合不来,但觉得太子眉毛长得不对劲儿,看着不顺眼就要让太子吃大亏……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太子旋即气得手都在颤:他算是明白父皇为何对世家还算宽容,但却铁了心削藩的原因了。宗室太过跋扈,尤其是握有兵权在手的时候,竟敢威胁父皇,还能立志除掉一个名正言顺却又无过无咎的太子。

    看着太子心事重重的模样,太子妃却气定神闲:殿下,你总得明白,厌你害你其实不需要什么理由呀。

    丈夫反思和醒悟的当口,太子妃也不便打搅,便叫了元春过来说话。

    闲扯了一会儿,元春看着太子妃的脸色,果然开口替宝钗求了恩典。

    太子妃笑道:“当真是姐妹情深。”

    在东宫生活了几年,宝钗见识和心胸亦非当日可比。她和表姐元春在外表和性情上都有几分相似之处,太子对她们这等女子一直态度平平,而且宝钗深知自己与表姐年纪又没差上多少,等表姐“色衰爱弛”她再从容占住表姐留下的空位……也不知是谁给母亲出得这馊主意,真是其心可诛!

    与其在宫中继续虚度年华,还不如趁早出宫,借着如今的名声和人脉求个实惠些的姻缘。

    实惠的姻缘还真是有。西宁王次子元配去了满一年,该续弦了——这位次子乃是庶出,生母乃是西宁王最为宠爱的侧室。

    这人选让宝钗的父亲颇为心动,他特地登门,请弟妹贾氏出山,也就是贾代善的侄女去荣府探探消息。

    殊不知荣府这边也是悲喜两重天:荣府的对头南安王死了,而宁府贾代化的妻子史氏在睡梦中也离开了人世……

    作者有话要说:元春和贾援就是所谓的同人不同命啦。剧透一下,贾瑛和冯紫英婚后过得很好,水溶和贾援两口子就得磨一磨了。


☆、第53章


    话说南安王与忠顺王两只老狐狸都比他们的儿子道行深得多。

    明面上看着两位世子往来频繁;两个老人家只在各自府里教养孙儿,偶尔到郊外庄子散个心,显出一副安心养老;悠闲度日的模样,其实整个王府乃至自家的亲朋盟友;依旧在两个老头子的掌控之下。

    不过随着儿子年纪渐长,眼见着就将迈入不惑之年,南安王与忠顺王两位老爷子心照不宣;开始着手把手头势力和自家的若干隐秘交给儿子;可惜南安王老爷子这些事儿刚做了个开头;自己先咽了气——这就是恋权的隐患了。

    得到消息疾驰数百里,风尘仆仆;面露憔悴疲惫之色的南安王世子下马时,便是一个趔趄,左右连忙扶住,他恍惚了片刻,便一路飞奔,跑到父亲灵柩之前,跪地抚棺,泣涕横流——除了亲爹再也醒不来,家里那些没交代的人和事兴许也再找不回来了!

    全身孝服的世子妃安置好婆婆,回到灵堂眼见丈夫哭得不能自已,只得开口让人把世子爷抬回房中暂且休息一番,她则要守在这里,处置庶务的同时还得安排好妥当的人去迎来送往。

    南安王府一片悲戚,没了女主人的宁国府显然也没好到哪儿去。

    相伴大半辈子的结发妻骤然离世,贾代化一夜之间头发白了大半,呆坐在妻子灵前,一言不发又茶饭不思,好不容易让儿女们跪着劝了半天,才点头回去安歇……第二天再看他,眼睛依旧肿着。

    在史令仪看来,这位大伯人品怎么样另说,可他是个当之无愧的好丈夫好父亲:没有庶子,家中亦无通房,爱重妻子,悉心教养儿女,该他承担的事儿别说逃避了,从来都是主动应承。

    贾代善与史令仪两口子各有分工,贾代善劝慰堂兄贾代化,而史令仪给妯娌上过香,看这府里井井有条,也便放了心。

    史氏去了,她的两个儿子,贾敷和贾敬都得丁忧,对宁府来说也算是件好事儿:贾敬在外做官,“鞭长莫及”了几年,借此机会正好让他回京,由他爹再好好教导一番。

    贾敬虽是恭王的伴读,这些年却略有些生疏。

    此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