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生缘 作者:雨竹(潇湘vip2013.8.2完结)-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筹帷幄,谋算人心,这样的本事,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就算拥有,也不会有谁,愿意用所有才能,去算计去策划这样的事情。
    唯有李明佑,见不得自己被人欺负,不辞辛苦,在背后算好了一切。
    他为自己,撑出了一片天地。
    有夫如此,此生沉醉,不愿苏醒。
    心中柔情万千,等候了许久,李明佑方才回房,亲自将事情说了一遍,最后道:“好玉儿,我的承诺,终是做到了。”
    轻描淡写,黛玉却知道,他在背后做了很多功夫,踮起脚,在他脸颊上落下一吻,轻轻道:“佑郎,多谢你。”
    自成亲以来,黛玉还是首次如此主动,李明佑又惊又喜,一把伸手揽住黛玉,亲了又亲,舍不得放开。
    黛玉娇羞无限,眉眼却是含笑,更有一股柔情蕴含其中,让人见之心折。
    妆台上的红烛忽而轻轻一跳,一声轻微的爆裂声响起,为两人的柔情蜜意添了一丝惊喜。
    今夜有情人成双,注定无眠。
    这边是柔情无限,陈月容那里,却是生不如死。
    陈月容回家后,方才苏醒过来,此时陈家人已经得知她被人欺辱的丑事,皆是气得变了脸色。
    陈老爷指着陈月容,骂了个狗血淋头,说陈家的脸,都被她丢尽了。
    陈月容哀哀哭泣,许久才缓过气来,辩驳自己是为了赴北静王的约,才会跑到荣禧堂,不知怎的,竟会遇上个陌生男人,不但失了身,还被人看得精光。
    陈老爷听了她的解释,并没有发现蹊跷之处,只当陈月容进错了屋子,大骂陈月容没有头脑,一个黄花闺女,竟不重视自己的身份,私自跑出去会男人,出了事,算不得稀奇。
    陈月容听了这番话,不免又寻死觅活起来,陈夫人忙上来劝解。
    如此折腾了大半天,陈夫人让人看紧她,才劝着陈老爷,回屋歇下了。
    到了次日,孙绍祖上门提亲,陈老爷为自家的名声着想,立时就应了下来,并不计较什么嫁妆,反而陪送了不少妆奁,将陈月容打发出门。
    陈月容虽然口口声声要寻死,其实私底下,却视自己的生命如珍宝,绝非视死如归的烈妇。
    不愿一了百了,又失了身,无可奈何之下,陈月容只能嫁进孙府,做了孙家的当家主母。
    孙绍祖娶她,本是为形势所迫,将人娶进门之后,之前几天倒还过得去,及后想起陈月容身子被人看光,心中又气又恨,不免旧态重萌,将对付迎春的手段,一一施展开来。
    陈月容见他露出狰狞面孔,只觉得晴天霹雳,哭天抹泪要跟他和离。
    孙绍祖哪里受她威胁,狠狠打了一顿,指着陈月容骂道:“下作的贱人,身子被几十个人看光了,名声臭得三条街之外都闻得见,若不是老子,谁肯娶你这破鞋?”狠狠骂了一顿,抢了陈月容的梯己首饰,出门吃喝作乐,至晚间方才归家。
    陈月容受了这番委屈,哪里忍受得住,不免打发人回娘家哭诉,不想陈家唯恐被她带累,竟不让她的丫头进门,还发下话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今以后,陈月容的死活,与娘家再无关系。
    陈月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苦不堪言,不免日日以泪洗面,人迅速苍老起来。
    孙绍祖得知陈家不肯理她,越发变本加厉,变着法子打骂,将陈月容折磨得半死不活。
    陈月容日日置身火炉之中,因舍不得自己的命,竟坚持了一年多,方才不堪非人的待遇,病重不救身死,当然这是后话了。





     078 惊鸿一瞥
     更新时间:2013…7…29 0:00:01 本章字数:8527

    大观园宴席结束后,一夜之间,陈月容名声尽毁,成了京城最大的笑柄。爱残璨睵
    黛玉听说陈月容嫁进孙家之事,不过一笑了之。
    以黛玉的聪慧,自是知道,落入孙绍祖那浑人的手中,陈月容的一生,只怕就此毁了。但黛玉更明白,她沦落到如斯境地,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对于这样的人,黛玉自不会有什么同情心。
    她一心惦记的,是开善堂的事情。
    办完乔迁宴席后,黛玉时常命人传了管家李宏,隔着帘子吩咐一番,将全部心思扑在做善事上。
    李宏为人忠厚,虽是缺乏才干,但他凡事都按黛玉的意思施行,加上李明佑又不时出些主意帮忙,因此不过半月功夫,便将大观园与荣、宁两府其他的房子隔开了,又采买了一批粮食,添置了棉被、衣服、桌椅之类的东西。
    黛玉又与李明佑商量善堂的名字,李明佑拟了个“安福堂”的名字,虽是寻常了些,但用做善堂,却是极合适的。
    黛玉很是满意,便让李明佑题了字,命人装裱起来。
    待一切齐备后,黛玉让人将当初带回来的两个小乞丐唤来,亲自见了他们,笑着问道:“这些日子,你们住在这里,可还安好?”
    那两个小乞丐自被黛玉带回家,吃得好穿得好,白胖了很多,见了清美如画的黛玉,不免有些局促,互相挤眉弄眼了一会儿,方才一起跪下,年纪略大一些的小杰回道:“自来了这里,小人每天都像过年似的,多谢世子妃大恩。”
    黛玉摆手,让雪雁将他们扶起来,微笑道:“你们不必如此,我打算开一间善堂,收留无家可归的人。我唤你们来,是想让你们出府走一走,将昔日的伙伴都招呼到这里,供应你们吃住,再请些师傅过来,教你们安身立命的本事。将来你们学会了,便能自食其力,不必再依靠他人过日子了。当然,若是没有能力做活的,我自不会勉强,只管住在善堂,吃住不必担心。”
    小杰听了这番话,呆了许久,候回过神来,连忙又跪了下来,叩首道:“世子妃不但人美,心地更是好得没话说,小人实在感激。”
    黛玉温婉微笑,让他起来,和声问道:“不知你是否愿意为我效劳?”
    小杰连连点头,拍着胸脯道:“这事情好办,我今儿个便出去找人,一定将京城无家可归者都给世子妃招来。”
    黛玉颔首,放下心来,因见小杰谈吐间有些特别,不由问道:“你说话文雅,想必是念过书的吧?”
    小杰听了,叹了一口气,方才道:“世子妃真是厉害,小人幼时家境不错,上过私塾,后来家族败落,流落街头沦为乞丐,境况悲惨。”说着抬首看向黛玉,露出极真诚的笑容,旋即道:“幸亏遇上世子妃,小人才有今日的好日子,方才世子妃说要请人来教我们,我打算学木匠活儿,将来也好安身立命。”
    黛玉却是摇头,皱眉道:“你既识字,何不去念书?当木匠,却是委屈你了。”
    小杰低下头,呐呐道:“若有机缘,小人也是愿意读书的,但寒窗数年,花费不菲,小人蒙世子妃收留,已是万幸,实在不敢有别的奢望。”
    黛玉浅浅一笑,那笑意,灿烂皎洁似拨开云雾的月亮一般,声音亦温如春水一般:“这一点却是你过虑了,将来你们学艺,凭自己的喜好选择即可,至于花费,我承担得起,不必担心。”
    小杰听了这番话,骤然抬起头来,声音中透出几分讶然,几分惊喜:“世子妃竟肯花费这么多心思,真是仙子一般的人物,别的话小人也不多说了,只告诉世子妃一声,世子妃交代的事情,小人一定办到,今后还要认真念书,回报世子妃大恩。”
    黛玉摆手道:“不必报答,只要你努力上进,我就很高兴了。”温颜寒暄了一阵,小杰急着办黛玉交托的事情,带着弟弟小俊,行了礼告辞着去了。
    小杰虽年纪小,却是千金一诺之人,出府后立刻寻到昔日一起乞讨的伙伴,极力诉说黛玉的善心。
    那些乞丐听了,先是将信将疑,但耳听得有机会过上安定日子,又见小杰浑身上下焕然一新,人长高长胖长白了,心中便信了几分,便跟着小杰,往安乐堂奔来。
    到了地方,管家亲自迎出来,送了新衣服换洗,白饭、菜肴管够,一群人大惊大喜,立时便决定留下来。
    经过小杰东奔西走,一天工夫,安乐堂便来了几十个乞丐、流浪汉,空置许久的府邸,登时热闹起来。
    黛玉听说了这个消息,自是欢喜不已,又唯恐有不周之处,特意命雪雁亲自到安乐堂查看了一回,候听得事事妥当,方才放下心来。
    到了次日,又有一群无家可归者过来投奔。李宏此时已经上了手,故而打点起来并不吃力,又有小杰等人从中协助,竟是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安乐堂的名声,渐渐传了出去,不过十日功夫,京城的乞丐、流浪汉纷纷涌过来,京城各处,竟是清净了下来。
    当然,来的人多了,不免掺进来一些混吃混喝的闲人,对于这样的人,李宏没法子辩别出来,只隐约觉得有些人不似流落街头的贫困者,因心中犹疑,只能回了黛玉、李明佑,让他们拿主意。
    黛玉心思纯良,倒是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想了一会儿,摆手道:“罢了,倒也不必赶人,凡是过来的闲人,想必都是没什么手艺的,不如将他们留下来,一起学习,若有肯上进的,借此走上正途,倒是好事一桩。”
    李宏垂手应了下来,神色很是恭敬。
    李明佑以手支额,徐徐道:“我建议,定个规矩下来,凡是来这里投奔的,不能做活的除外,能做活的,都要学一门手艺,且必须在三个月到半年之间学会,倘若时间到了,仍旧没学会,恕不收留了。”
    黛玉拍手道:“你这想法大妙,学艺的,就按这个规矩,若是肯读书上进的,则可以到迦叶寺寄居,拜那里的士子为师,一应开支,皆是安福堂出,如此,便妥当了。”
    李宏忙将两人的话记下,自去打点不提。
    渐渐的,安福堂的人多了起来,连同一些无人赡养的老人计算在内,竟有上千人。
    李宏按照黛玉、李明佑的意思,没能力做事的老人和年纪尚幼的小孩子,皆是直接供养,还有专人照应;至于有手有脚、能够做事的,则是召集在一起,分别询问他们想学什么手艺,候问定了,不两日便花重金将各行各业的师傅请了进来,教众人学艺。
    其实世上的人,混吃混喝的少,有志气的还是占大多数,都盼着能有能力自食其力,不必依靠他人。
    如今,安福堂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众人多是欢呼雀跃,学得很是卖力。少数一批混吃的闲人,听说学艺时间只有三个月到半年,先是慌了神,及后定下心来,有的回心转意,觉得技多不压身,肯学些东西傍身,剩下的一小撮,见众人都在鼓着劲学东西,不免有些无趣,熬了一段时间,受到感染,慢慢的,也加入学艺的队伍里。
    如此过了一段时间,安福堂境况渐渐良好,在京城有口皆碑。
    消息传得很快,不久有御史将此事报上朝廷,极力称赞黛玉、李明佑仁心仁德,望皇上下旨表彰。
    皇上得知此讯后,龙颜大悦,当场称赞了一番,没两天便下旨褒奖,还赐了不少东西。
    经此一事,东平王府出了个善心的世子、世子妃的消息,在京城流传开来,不但黛玉、李明佑受人赞扬,东平王府的名声也好了起来。
    皇上下旨的次日,东平王亲自到大观园来,与黛玉、李明佑叙了一番话。
    彼此寒暄了一阵后,东平王看着李明佑,虽是没笑,目光中的赞扬却有激赏之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