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38-历史中的英雄-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寻涅槃(Nirvana)的那种最高境界的平和呢?”每一个人的“皈依”都会经受磨难,乔达摩·悉达多决定离开自己的父亲、妻子,还有刚出生的婴儿,成为一位追求世间真理的修行者。    
    在六年里,他以青草、野果为生,“我想,如果我食取少量的食物,以我的手掌所能捧住的为量——大豆、野豌豆、鸡豆、蚕豆的果汁……,可能我的身体将变得非常瘦弱。我臀部的形状就象挨饿的骆驼的脚印。……但当我想到我可以因此得到解脱,我就宁愿选择少吃些。”    
    但是有一天,乔达摩感到自我的禁欲并不是办法,因为他不能从这样的苦行生活中找寻到新的启迪,相反,那种自我折磨的特殊自傲却破坏了本来可能产生的神圣。于是,他放弃了禁欲主义,开始到菩提树下静坐,(这棵菩提树今天还在被游人观瞻),决心直到自己有所顿悟才能离开。他问自己,什么是人类哀、老、病、死的根源?他感到生和死是一种无限的延续,它们分别代表着痛苦和哀伤,并得出结论说:这就是所有罪恶的根源。    
    为什么生不会停止呢?这是因为因果报应需要在人间有新的化身,在这种因果报应中,每个人都需要偿还自己前世的孽障。然而,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公正无私,兢兢业业,友善平和;如果他总是在思索那些永恒的事物,而且他的心不会被生和死、得和失所遮蔽,那么他必将获得重生,他心中邪恶之泉也将会干涸。当一个人摈除了个人欲望,全心为他人作想,那么他的个人私念,这种最基本的人类业障就也被克服。而灵魂也将最终溶于不可觉察的无限中。    
    当心灵清除了个人私欲,将会变得多么的平静。幸福可能既不是异教徒认为的在当前,也不是普通大众认为的在将来。只有平和是现实的,那种渴望结束的冷静安详也是现实的,这就是涅槃。于是,在七年的沉思之后,乔达摩开始向人们宣扬他的涅槃思想。    
    他很快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教众,这些人追随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进行传教,教徒们都很信任他,因为他从没有个人私欲,也总是以德报怨。他劝诫教众“一个人以该以友善代替怨恨,以美好代替邪恶,不要以怨报怨,所有的怨恨其实都是由爱引起的。”他从来不去担心将来,总是满足于一些当地敬奉者的供给。一次,他在妓女的屋子里吃饭,这样一视同仁的作风让他的追随者很是震惊。人们开始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启蒙之人。但他从来不以神的身份出现,而是以道德寓言来教化人们,或者用一些精炼的五部诗,如他的“道德五诫”。    
    “戒杀生,    
    戒偷窃    
    戒说谎    
    戒贪杯    
    戒不贞”    
    这似乎禁止了所有本性的欲望和活动。民间流传着一段释迦牟尼和他的爱徒阿难陀(Ananda)之间的对话:    
    “大师,当我们面对女人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对她们视而不见。阿难答    
    如果我们确实看到了她们,又该怎样做?    
    不要和她们说话。阿难答    
    但如果我们必须要和他们说话呢?又该如何?大师    
    那也要一直保持警惕。阿难答”    
    释迦牟尼的宗教理念带有很强的伦理色彩。他关注的是人们的日常行为,而不是宗教仪礼,偶像崇拜或神学理论。进而,就像我们近来的一些哲学,他还拒绝思想,因为思想代表着或者实行着一些行为活动;思想是行为的抽象表现。但是,释迦牟尼也认为灵魂是人的体格和性情中的一种生动力量。灵魂不灭,它可以在另种一个生命体中延续,以补偿前世的罪孽。    
    原罪是一种私欲,是对个人的利益或快乐的寻求。只有当灵魂从这种私欲中解放出来,它才能获得重生。涅槃不是死后的天堂,它是一种战胜自私后的安详满足。释迦牟尼说:到最后,我们将察觉到道德和哲学个人主义的荒谬。人们的自我烦恼并没有真正将躯体与精神分开。它们不过是人生河流的涟漪,是风刮过命运网络形成的网结。当我们将自己视作整体中的一部分,当我们以整体的观念重塑自身,重塑我们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失望和弱点,我们的痛苦和哀伤,还有那不可避免的死亡,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深的伤害到我们。它们都消失在无限的广阔中。当我们学会不仅仅爱自己,也爱人类的一切时,我们就会找到天堂——那是一种无私的平和。


第三部分  印度——从佛主到英迪拉·甘地第7节 二十五个世纪

    印度的灵魂是热的。当1930年四月,杜兰特一家抵达孟买时,那华氏九十二度的高温气候不禁让他们想到了这样的话。这是否就是很多印度教徒在祈祷时希望自己不要重生的原因?我们很快去到了东部的新德里和南方的马德拉斯,尽管很炎热,我们在那儿看到了很多英俊的印度人,热情、活泼、聪明。但在北方,人们因为享受着从喜马拉雅山吹来的凉风,都保持着一种机警。英国人能长期占据印度的统治层,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很少会一次在印度呆五年以上;五年后,他们都要回到到英国以躲避印度的阳光。    
    在三世纪的阿什卡(Ashoka)国王的繁盛时期后,佛教在印度迅速衰落,但在锡兰(Ceylon) 一直有很好的发展。可能这是以蛮族的改造为代价的。我很惊异的发现,在康堤(Kandy) 的一座佛教寺庙的墙上,一副宽大的图画描绘了温柔的佛教创始者在地狱中设置的各种残忍惩罚。当我抗议这位口口声声说要“戒杀生”的理想主义者的野蛮时,一位僧人向我解释说:如果一种宗教不能像宣扬美德和福佑一样宣扬恐惧,它就不可能控制人类那些无法无天的私欲。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经过理论重塑的佛教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释迦牟尼也被尊奉为神。    
    与此同时,由于炎热的气候、宗教、军事、政治分割等原因,印度国力渐弱,先后被亚历山大、匈奴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帖木耳人、葡萄牙人、法国人、英国人等不同的侵略者占领。1686年,东印度公司宣布要将印度建成一个庞大、稳固的领地,确保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一直延续。很多入侵者也给困扰中的印度次大陆带来了一些恩惠。比如伊斯兰的艺术和英国的管理。但是,每个入侵者也带走了传说中的财富,只留下了贫困的人民。    
    尽管印度一直处于匈奴、阿拉伯、土耳其、基督教和炎热气候的专制统治中,印度的人民还是发展出了大规模的农业,丰富的雕塑,精妙的哲学,以及大量的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是否有人错过了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诗文中那些闪亮的语句呢?在那儿,一位机智的少女在质问他的情人的赞美。让我们静下心来读读这一段吧:    
    告诉我这是否是真的,我的爱人,告诉我这是否是真的?    
    当那眼光闪烁,你胸中的乌云也激起风暴般的回答。    
    是真的吗,我的嘴唇向初恋的花蕾一样甜美?    
    是否关于亮丽五月的记忆,还在我的肢体内流转?    
    是否这土地就像那竖琴,因我的脚步而震颤成音?    
    是真的吗?这露珠因我的注视而从黑夜的眼中滴下,    
    这晨光因为包裹了我的身体而感到欢欣,    
    是真的吗?你的爱穿越时间和空间只是为了将我寻找。    
    当你遇到了我,你常年的渴求才在我温柔的言语、美丽的眼睛、嘴唇和头发中找到完全的静谧。    
    是真的吗?那关于无限的奥秘就写在我小小的额头,    
    告诉我,我的爱人,是否这是真的?    
    英国人只是为这些诗句喝彩,但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才使印度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


第三部分  印度——从佛主到英迪拉·甘地第8节 穆汉达斯·甘地和英迪拉·甘地

    穆汉达斯·甘地(MohandasGandhi)在英国度过了成长岁月中的三年,他学会了去热爱英国的特色文化,也学会了去规避工业文明的不良之处。在英国,他受到了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 的影响,也被带有基督教伦理色彩的福音书深深感动,这些都融入到他对佛教主要信条——不杀生主义的狂热接受中。    
    回到印度,甘地劝说自己的国人选择农业,放弃工业。他认为,如果人们需要工业产品,就让一些家庭作坊进行小规模生产。手工纺织的衣物,村庄铁匠铺制造的工具,已经足够应付生活的需要。在他看来,农村家庭表面的贫困生活要远远优越于工业城市中的宫殿和公寓中的生活。农村人民的友善也大大强于城市中那些默默无闻的两足动物间的敌意和不信任。这些观点说明甘地是一位满足于古老和简单的生活方式的人。    
    但这样的生活毕竟是不现实的。如果将工厂和工人都该半埋于地牢,又怎么会有铁块送到村庄中的铁匠铺?那些保卫村庄所需的武器、组织、军事精神又该从何而来。最善良的灵魂和最和平的殖民地都来自于文明和强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正是对基督的挑战。    
    在1948年甘地被刺杀之后,他的反工业运动也很快被人们天生的物欲和竞争精神所破坏,城镇中的工厂吸引了村庄中的年轻人,农业本身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工业,和一些化学药剂以及昂贵的机械结合了起来。但是,人口的增长很快超过了食品的供应,古代的习俗和禁忌都被现代生活方式和观念所破坏。人们以现代生活的繁荣代替了小农经济的殷实。    
    与此同时,科学和历史研究的发展,以及对欧美怀疑主义和社会宽容的接受,都使得印度的宗教信条和道德准则被深深破坏。新生的印度渐渐发现,自己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都受到了劣质的工业、腐败的管理和社会的衰落的影响,已经失去了稳定的秩序。这时,一个女人在政坛大受欢迎,她宣布要延缓民主,并实施印度政府、经济和出版业的自治化运作。    
    她就是英迪拉·甘地(Indira·Gandhi),这里的“甘地”既不是她自己的名字,也不是因为她的学说来自于穆汉达斯·甘地,而是来自于她的前任丈夫:费若日·甘地(FerozGandhi),他和穆汉达斯·甘地也没有任何关系。她的父亲是自由印度的第一位总理加瓦哈拉·勒如(JawaharlalNehru),他曾以和蔼的态度和调解纷争的技巧而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但英迪拉·甘地的政治哲学几乎和父亲是完全对立的。1960年,我曾有机会坐在她身边,看她以主人的身份主持一个招待当地律师的午宴。当时,她的美丽首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样一双闪烁的大眼睛,是一种意大利特色的美丽——接着,我更加被她的个性和思想魅力所感染。所以到1966年她成为印度总理时,我并不是很吃惊。我觉得,她能继任她两年前去世的父亲曾担任的职位,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们不需要装模作样的去评判她——因为我们如此不完美,又离得如此的遥远。也许是因为印度的经政治和社会已经跌入了混乱无序、管理不善和贪脏枉法的境地,所以需要有一种集中化、魄力化的强权统治。在古罗马共和时代,法律允许——在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