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议会第一大党,麦克唐纳组织第二届工党政府。只可惜麦克唐纳时运不佳,他刚上台不久,就爆发了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冲击波很快席卷英国,生产大幅度下降,对外贸易减少一半,失业人数上升到300 万,约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工人失去工作,政府收支严重失衡。麦克唐纳不懂经济,苦无良策,便与保守党领袖鲍德温和自由党领袖塞缪尔举行会谈,意欲组织联合政府。1931 年8 月,麦克唐纳工党政府提前辞职,他应国王乔治五世之命,另组包括保守党和自由党在内的联合政府,称“国民政府”,麦克唐纳保留首相位置,但政府实权主要被保守党操纵。麦克唐纳此举遭到工党谴责,并被开除出工党。他与其追随者另组“国民工党”。1931 年,政府通过新的财政预算案,推行“节约”计划,普遍裁减工资,降低失业补助。政府这种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引起普遍不满,1931 年9 月,恩弗戈登海军基地大西洋舰队的水兵奋起斗争,要求取消减薪命令,否则拒绝出海,取得部分胜利。工人们也举行罢工和“饥饿进军”,反对政府的措施。
却说世界性经济危机在国际上的一个重大后果,是战争危险加剧。德国、意大利、日本3 个国家为了摆脱国内的政治经济困境,公开抛弃资产阶级民主的外衣,建立恐怖的法西斯独裁统治。
德国对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不满,急欲报战败之仇。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在国内加紧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极力摆脱凡尔赛和约加给德国的一切约束,大力扩充军备,准备用武力为日耳曼人扩大生存空间。
意大利和日本虽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他们感觉自己的殖民地太少,总想扩大地盘,用武力掠夺别国的资源和财富。意大利想把地中海周围地区攫为己有,把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湖。而日本则把眼睛盯住中国,把中国作为自己扩张的第一个目标。
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和重新瓜分世界的企图不仅对他们周围的弱小国家是一大威胁,就是对英、法、美三大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也是一种威胁。
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虽然削弱了,但它还占有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殖民地和保护国,在金融、航运和贸易中还有相当大的实力。面对德、意、日三国侵略扩张的威胁,英国当时的执政者们打算靠牺牲苏联和一些弱小国家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欲望,以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在这个既定方针下,英国政府对德、意、日三国步步紧逼的扩张步骤总是退让,对法西斯国家实行绥靖政策。
还在20 年代,英国为了利用德国建立起针对苏俄的“共产主义防疫线”,同时利用德国在欧陆制约法国,就和美国一起,为复兴德国出钱出力。20 年代,在英国经济停滞不前的时候,德国工业以7.l%的速度增长,到1929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已超过英、法,再次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1926 年,国际联盟接纳德国加入并给予它常任理事国席位。英国对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行为,如秘密扩充军队,制造大炮、坦克和飞机等视若不见。1932 年日内瓦裁军会议时,英国还支持德国提出的军备平等要求。1935 年3 月,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走上公开扩军备战的道路。英国对此严重违约行为,仅以一纸抗议了事,实际就是表示默许。这还不算,同年6 月,英国不顾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海军的限制,背着国际联盟,单方面与德国签订海军协定,同意德国把舰队扩大到英国舰队总吨位的35%,潜艇可达英国的45%,甚至更多。这是对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公开扩军备战的纵容。英国政府对德国迭送秋波,并非它看不出德国的威胁,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它感受到这种威胁,才急于同德国改善关系,企图把这股祸水引开。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开始扩充军备,以应付突然事变。1933 年11 月,帝国防务委员会下属的三军参谋长小组委员会指出,德国在三五年内可能成为英国的重大威胁。从1934 年起,英国开始重整军备计划,国防支出在政府开支中的比重从1933 年的14%提高到1938 年的38%。但由于反对扩军势力的阻挠和财政上的困难,英国重整军备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德国。
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英国虽对日本的扩张势头怀有戒心,但不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对日本采取坚决措施,制止其侵略。英、法两国控制的国际联盟通过的《李顿调查团报告书》虽然宣布日本侵略为非法,但却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有“特殊利益”,对日本侵略行为采取姑息态度。1935 年10 月,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意大利的侵略不仅是对一国主权的公然践踏,而且直接威胁到英国在东北非的殖民地和战略水道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当时英、法两国的实力比意大利强得多,如果动用海军切断意大利的海上供应线,关闭苏伊士运河,意大利就必败无疑。但英、法两国当时都想把意大利拉到自己一边,以便将来共同对付德国这一主要危险,所以对意大利没有采取断然措施。它们只是通过国际联盟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对意大利实行武器禁运和财政经济制裁,但是对禁运和制裁的执行情况并不坚决。对石油等战略物资根本没有实行禁运,所以制裁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1936 年5 月,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不久,英国就建议国际联盟取消了制裁,并于1938 年4 月承认了意对埃的领土占领。
1936 年3 月7 日,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派兵进驻莱茵河非军事区,英、法两国未动用一兵一卒去制止。同年10 月,德、意两国派兵干涉西班牙内战,英国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坚持所谓“不干涉”政策,眼看着德、意和西班牙法西斯势力推翻了新生的西班牙共和国,使欧洲法西斯势力日益强大起来。英、法对侵略者的姑息纵容,助长了德、意、日的扩张野心,使战争危险与日俱增。
却说1936 年,在英国皇家历史上发生了一起罕见的逊位事件。
这年1 月,乔治五世驾崩,由其长子威尔士亲王继承王位,称爱德华八世。爱德华八世出生于1894 年,曾在奥斯本皇家海军学院、达特茅斯海军学院和牛津大学读书。这位亲王喜欢打网球、高尔夫球和骑马射猎,而对学习却缺乏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强烈要求去前线服役,但陆军部长考虑到他的王储身份,没有满足他的愿望,只让他在陆军参谋部作参谋。1916年他被派到埃及,他以一个普通军人的身份出现,颇得官兵们好感。
爱德华八世年轻时曾到世界各地游览。他还是第一位访问过中国的英王储,会见过北洋政府的官员,在天津张园见过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他游历美国时,非常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特别喜欢美国人的直率爽朗性格。
爱德华八世即位后,对英国王室守旧的陋习不满,决心做一个新型国王。他喜欢到各地工业区访问,与普通工人聊天,常常情不自禁地说些同情劳动群众的话,也对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爱德华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颇得民心,但却招致鲍德温等当权人物的非议。他们生怕这位我行我素、不管不顾的国王超越立宪君主的行事原则,给他们添麻烦。
爱德华八世在个人生活上不够检点,他像乔治四世年轻时一样,偏爱结过婚的女人。他至少爱过4 个已婚女人,其中的一个就是沃利斯·辛普森夫人。
辛普森夫人原名沃利斯·沃菲尔德,出生于美国一个世族——巴尔的摩家族里。她的第一任丈夫是美国海军的温菲尔德·斯宾塞中尉。1927 年离婚后,她又嫁给了伦敦股票商欧内斯特·辛普森。爱德华与沃利斯早在1920年就在美国圣迭哥的一次招待会上碰到过,算他们有缘,以后又在英国见面。爱德华不仅被沃利斯妩媚的外表迷住,也为她坦率泼辣的性格所吸引。两人互相倾慕,来往日益频繁,渐有如胶似漆、难舍难分之感。时间久了,便有闲话传出,说是国王与一位离过婚的美国女人间有艳事云云。有时舌头比刀子还厉害,何况是涉及一个已婚妇女和国王之间的关系呢。沃利斯无奈,只得提出与辛普森离婚。1936 年10 月,离婚申诉被批准。
国王是个个性极强的人,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向首相鲍德温提出要与沃利斯结婚。按照王室婚姻的惯例,国王的配偶必须出身显贵,身世清白,与沃利斯这样两次离婚的女人结婚是被禁止的。大臣和国王的弟弟都劝他放弃这桩婚事,但他对沃利斯变得如痴如狂,他对再三规劝他的人吼道:“我已经受够了!我再也不能忍受了!”“我不当这个国王!我要做一个普通人!我要走自己的路!”
首相鲍德温本来就对爱德华八世心存不满,巴不得他早点退位。内阁和议会马上批准了国王的退位要求。只有丘吉尔等少数政界元老对国王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1936 年12 月11 日晚,爱德华八世通过英国国家广播电台宣布他的退位诏书,他说:“我之所以做出有生以来最重要的抉择,是因为我已经发现,如果我没有心爱的女人的支持和帮助,就不能执行和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我的重任和使命。”他在发表讲话几小时以后,便乘车前往朴茨茅斯海军基地,从那里乘“纳尔逊号”军舰出海去法国。那天晚上,他与舰上的官兵酗酒作乐,直至次日清晨。想来,这位逊位的国王虽是自动选择下台,但是心中滋味并不好受。当时,全世界为他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惊人之举所感动的大有人在,誉之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爱情”。
次年6 月3 日,爱德华同沃利斯在法国结婚,两人过上了平民夫妻的甜美生活。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题为《一个国王的经历》的书,畅销国内外。
爱德华八世退位后,由他的弟弟约克公爵继承王位,称乔治六世。这位国王坐在英国这艘险遭沉没的船首,度过了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难岁月。
再说,纳粹德国在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正一步步走向侵略战争的深渊。希特勒扩张的第一步是日耳曼民族聚居的奥地利以及捷克苏台德地区。1938 年3 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紧接着就把侵略目标转向捷克斯洛伐克。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有300 万日耳曼人居住,那里有一个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其头目汉莱茵是纳粹一手豢养起来的一条走狗,完全按纳粹党的旨意行事。德、奥合并不久,希特勒把汉莱茵召到柏林面授机宜,要他不断提出“使捷克政府不能接受的要求”。汉莱茵回去后如法炮制,向捷克政府提出苏台德自治的无理要求。捷克政府不断向汉莱因做出让步,而后者要求却越来越高,直至捷克政府无法再让步为止。其实汉莱因的目的只是为德国入侵制造口实。
从5 月初起,汉莱因在苏台德不断制造事端,德国则在边境的另一侧策应。希特勒开始调动军队,武装入侵的威胁迫在眉睫。9 月12 日,希特勒发表演说,对捷克进行战争恐吓,酿成“九月危机”。法国是捷克的盟国,有义务保卫捷克的安全。但同英国政府一道推行绥靖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