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筑长城
我国的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
它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据说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从月球上注视人类的
摇篮——地球这颗星球时,所看到的只有蓝色的海洋和中国的逶迤曲折的长
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长城建筑于何时呢?
长城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筑,一直到明朝灭亡才停止。
长城的修筑,始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各诸侯国连年征战,烽火不绝,
为了互相防御,便在自己的领土上修起一道或数道高大的城墙。因为它们是
条状而不是周圈封闭的,所以称之为长城。
长城,起初先建彼此相望的烽火台或是连绵不断的防御城堡,然后用城
墙把它们联系起来,便成了长城。烽火台起初是用来传递军情的。周幽王为
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曾以烽火戏诸侯,正反映了用烽火来传递军情的情况。
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用以防御诸侯。随后,齐、燕、赵、秦、魏、
韩、中山等国都修筑了互防长城。公元前4世纪前后,一些地处我国北部地
区的诸侯,如燕、赵、秦等国,因和我国境内北方的游牧民族东胡、匈奴毗
邻。那时匈奴正处于奴隶制阶段,奴隶主贵族经常掠扰燕、赵、秦三国的领
土,抢夺牲畜和人口,严重妨碍了那里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这三国
都在北方修筑了防止东
胡、匈奴南掠的长城。这三国长城就是后来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基础。这
些长城统称为先秦长城。
秦长城是秦昭王时修筑的,史称秦昭王长城。当时秦国国势日隆,厉兵
秣马,力图东进,一统天。可是强大的匈奴在西北虎视眈眈,匈奴贵族不时
南下骚扰,对秦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严重影响了秦
国掠夺中原、一统天下的计划。于是秦昭王决定打击匈奴,在甘泉地方击杀
匈奴义渠戎王,然后乘胜追击义渠残部,占领了陇西、北地、上郡,开始修
筑长城。秦长城起于今日岷县,经临洮,北达今兰州,再东行,到今宁夏的
固原县,折而东北行,到甘肃的环县、庆阳,再到陕西的鄜县、延安、绥德,
止于黄河岸边。这一段长城即是后来秦始皇万里长城西部的一部分。
燕国也修筑了一条防御胡人的长城,这也是战国时出现的最后一条长
城。关于这条长城的修筑,曾上演过一段著名的“苦肉计”。燕国受到的主
要威胁是北面相邻的东胡山戎,燕国将军秦开擅长作战,无奈燕国弱小,只
得答应东胡的要求,把名将秦开作为人质送给东胡,以求暂时的安宁。秦开
到东胡后,很快获得了胡人的信任,并让他率军作战。秦开逐步摸清了东胡
的情况,便寻机回到燕国,率军大举进攻东胡,大破之,逐东胡于1000里地
之外。为防备东胡再度骚扰,燕国不仅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
辽东五郡,而且修筑了一条从张家口到辽阳的长城,长达2400余里。
赵武灵王是一个敢于革新和极力推进民族文化的君主。面对胡人侵扰,
他冷静思考,不顾贵族官僚的反对,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引进了有
利于生活和武备的胡人方式。经过整军经武,赵国开始反击,于武灵王二十
年突出奇兵,打败了林胡、楼烦,二十六年又开发了燕、代、云中、九原等
地,并修筑一条东起河北宣化,西至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缺口的长城,全长1300
里,有效地阻遏了胡人的骚扰。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也曾利用赵长城的一
部分作为基础。
… Page 2…
秦、赵、燕三国长城的修筑,打下了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基础,形成了防
御匈奴、东胡骑兵骚扰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力,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人们通常认为我国的长城只有一万多公里,其实远远不止于此。根据历
史记载,曾有2O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长城的遗迹遍及中华
大地、大江南北。今天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
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16
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古代长城、烽火台的遗迹。以内蒙古为多,境内长城
竟达三万里,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的长度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
人们通常所称的万里长城是指明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
全长达 1。27万多里,其中从山海关到鸭绿江这一段长城,由于工程比较简
单,毁坏较为严重。而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这一段工程较为坚固,保存较为完
整,有两个关城,东西对峙。所以长期以来就被一般人误称之为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了。
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万里长城,它是秦
始皇时修建的。
秦始皇,姓嬴,名政,是我国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公元前
221年,他凭借强大的武力,以席卷千里之势,用短短的10年时间兼并了六
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
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就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
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
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全国统一了,那么该怎样来治理这样大的国家呢?
在一次朝会上,丞相王绾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
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
到那里去。”
秦始皇要大臣议论一下,许多大臣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
他说:“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
残杀,周天子也没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于是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
制,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面再分县。郡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
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来的奏章,要看
120斤竹简 (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见他的权
力是多么集中了。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
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而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
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
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
“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
有好几种写法。从那时候起,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
从此,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这叫做“书同文”。
… Page 3…
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原来列国的尺寸、升斗、斤两的
标准全不一样。从那时候起,又规定了全国用统一的度量衡制。这样,各地
的买卖交换也没有困难了。
秦始皇正在从事国内的改革,没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进来。匈奴本来是
我国北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到了战国后期,匈奴贵族趁北方的燕国、赵
国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黄河河套一带大片土地夺了过去。秦始皇统一
中原以后,就派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去抵抗,把河套一带地区都收了回
来,设置了44个县。
匈奴是夏后氏的后裔,称之为淳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游牧
为生。他们逐水草四处迁徙,没有常年居住的城郭,也不从事农业生产。匈
奴当时尚没有文字,少儿即能骑羊,引弓射鸟鼠,稍年长就能射杀狐兔。“士
力能弯弓,尽力甲骑。”在草丰畜肥的时候,匈奴人猎取动物生活,穷迫了
就向外攻伐,大肆侵掠。有利则进,无则退,并不以逃跑为耻。遇败四遁,
忽而又啸聚一团。匈奴的首领号称单于。单于经常带着匈奴骑兵向南骚扰,
抢劫粮食和其他财物。他们在战国时代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他们过
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畜养着马、牛、羊、骆驼、驴、骡等牲畜。他们
吃牛羊肉,喝牛羊马奶,穿羊皮衣,住毡制的帐篷;善于骑马射箭,性格强
悍。大约在周朝末期,他们从氏族社会过渡到了奴隶制社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
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然而北方匈奴骑兵的骚扰严重威胁着秦王朝的安
全,为了保卫中原地区比较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防止匈奴骑兵的袭扰,秦始皇意欲进攻匈奴。这时有一个燕地的方士,
史称卢生,刚从海上求仙回来,揣摩到秦始皇的意图,“以鬼神事”,进奏
图书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遂假方士之口,立即派大将军蒙恬并以
太子扶苏为监军,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设置了44个
县。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
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便是《史记》对此事的记载。其时秦军力正盛,
又派蒙恬率领精锐之旅,北渡黄河,追击匈奴军,势如破竹,连克高阙、陶
山、北假中。蒙恬“暴师于外十余年”,在此时期,匈奴单于无力打败秦军,
于是北迁。十余年不敢南下而牧马,然而仍然威胁着秦朝北方各地边郡。
为了有效地阻遏匈奴骑兵的南袭,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在秦始皇三十
四年,征发囚徒,开始修筑万里长城。长城延袤万余里,东起辽东,西至临
洮,因而工程量十分惊人。长城经行的地理情况千变万化,高山峻岭、大河
深谷、沙漠草原、戈壁滩石等等都有长城穿越,这又增加了长城的建造难度
和建造量,因此秦始皇调来大量劳力修筑长城。
修筑长城的人力来源,大约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是戍防的军队,这是修
筑长城的主要力量。大将军蒙恬在打退匈奴之后,以30万大军防匈奴,同时
加紧修筑长城,直到秦二世赐蒙恬、扶苏死,花了九年时间才筑成。不过《淮
南子·人间训》中记叙:“秦发卒五十万,使蒙公杨翁子将,筑修城,西属
流沙,北击辽水。”虽则人数与《史记》记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