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军主力,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红九军团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制造假相、以假乱真、机动作战,达到迷惑敌人的目的。3月31日晚,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中,中央红军主力分别在大塘口、江口、梯子岩等渡口架设浮桥,南渡乌江,巧妙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把敌人的主力甩在乌江以北地区。这为实现红军西进云南,北渡金沙江,进入四川的战略创造了条件。但是要实现这一战略计划,当前主要的障碍是据守在云南、贵州边境一带的云南军阀部队。所以毛泽东说:“只要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为此,毛泽东决定继续采取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的战略。
南渡乌江后,毛泽东将红一、三军团分开,让他们沿贵阳周围的大道和小路运动,扬言要打贵阳。同时派出一部分部队在贵阳城外摆开阵势,把通往贵阳方向警戒起来,而红军主力却从离城20公里的地方往西南行进。
4月2日,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先头部队则占领扎佐,逼近贵阳。此时,蒋介石正在贵阳城督战,由于主力被调往乌江以北“围剿”红军,因而贵阳兵力空虚,只有第九十九师四个团,城防兵力包括宪兵在内不足两个团。蒋介石得知红军的行动后,十分恐慌。他一面急令各纵队火速驰援贵阳,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机场,以备情况不妙时逃离贵阳。
毛泽东的“诈兵”术获得成功。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他又派出一部分兵力东渡清水江,并在清水江上架桥,装作渡江东进湖南的姿态。蒋介石又一次上当,急调湘、桂等省军阀部队开往石阡、余庆、平越等地,防止红军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其实,中央红军既不要占领贵阳,也不是去湖南,而是要“调虎离山”,把滇军引向东去。果然,毛泽东把蒋介石的牛鼻子牵动了,云南军阀的主力部队已由滇黔边往黔东开调,红军西去云南的道路已无重兵阻拦。当滇军孙渡纵队火速赶到贵阳,受到蒋介石的嘉奖和犒赏时,红军却从贵阳至龙里之间一个很小的口子由东北向西南通过了贵阳。部队一过湘黔公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行进,连克数县,渡过北盘江,尔后进入云南境内。4月23日红军进入平彝县时,蒋介石才如梦初醒,惊呼“上当!上当!”,但悔之已晚。当他重新部署兵力,命令薛岳亲率周浑元、吴奇伟、孙渡、李韫珩各部及黔军尾追红军时,已落后红军数日行程。敌军叫苦不迭:“共军转个弯,我们腿跑断。”
兵不厌诈。毛泽东在导演了一出佯攻贵阳的好戏后,接着又着手编织“威逼昆明”的新戏。
蒋介石及其将领们被毛泽东的战术搞得晕头转向。他们搞不清红军的去向,因为红军有时能如此分散地同时向各个方向运动。甚至连红军官兵自己也常常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毛泽东指挥作战似乎无一定章法,全凭心血来潮。
事实上,这正是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之所在,在令人眼花缭乱、扑朔迷离的军事行动背后,掩藏着一个十分清晰、明确的战略意图,即“利用目前有利的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
第四章 得意之笔牵住蒋介石的牛鼻子(二)
进入云南以来,为了实现抢渡金沙江北上的战略意图,毛泽东继续施行他的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的战术。他要红一、三军团从东面直逼昆明,然后又让他们迅速向北穿插;留红九军团在乌江以北的滇黔边继续牵制敌人。他要让蒋介石再上一次当,以为红军将取昆明。
红一军团的红四团奉命佯攻昆明,在昆明附近大造舆论,到处张贴标语:“打到昆明去,活捉龙云!”先头部队一直抵达离昆明仅15多公里的地方。龙云急电令孙渡返回昆明,请求薛岳援助,并部署滇军严密防守。毛泽东让敌军调往昆明守城的目的已达到。
就在佯攻昆明搞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红军主力突然分两路直扑金沙江。
甩掉了追敌的红军向金沙江畔前进,急需云南地图。参谋部只有一份比例尺太小的云南省地图,上面的地点路线都不详不准,以致老走弯路,找不准金沙江渡口的位置。
没料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4月27日,军委纵队沿曲靖公路前进,从昆明方向有3辆军车急驰而来。周恩来命令部队就地准备战斗。车上的人发现情况不妙,后面两辆车掉头跑了,前面的车正想掉头,周恩来一声命令:“冲!”战士们蜂拥而上,俘虏了押车副官。经审问得知,这是龙云专为薛岳送军用地图的车。
这真是雪中送炭。二十多份云南省地图,1000包又400瓶白药,成了龙云送给红军的“礼品”。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正为没有云南详图而犯愁的时候,敌人送上门来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这一战绩比在战场上缴获的武器还重要,可谓巧获呀!”当晚,这些地图就被作战参谋用红铅笔标出了军委纵队和红一、三军团从驻地到金沙江最近的龙街、皎平、洪门3个渡口的距离和行进路线。
4月28日,为确定党和红军的行动方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洛甫、博古、陈云、王稼祥、刘伯承、李富春等中央和军委领导,在作战科办公室开会,讨论如何部署军队、抢渡金沙江以及北上四川等问题。毛泽东在会上讲了三条意见:
一、自遵义会议以后,我军由于大胆穿插,机动作战,已把蒋介石的尾追部队甩在侧后,现在已取得了西进北渡金沙江的最有利时机。但是,蒋介石在贵阳已经发现我主力从贵州西南向云南的东北方急速前进,因而调集近70个团的兵力向我尾追;万耀煌的第十三师为其先锋,离我后卫部队红五军团只有两三天的路程。不过,金沙江两岸目前尚无敌人正规部队防守,比较空虚,对我有利。
二、从进入云南的地形条件,特别是从今天缴获的十万分之一地图上看,昆明东北地区是一块比较大的平原,不像湖南、贵州两省有良好的山区可以利用,我军现在不宜在平川地带同敌人进行大战斗,尤其要避开省城昆明为好。
三、根据上述敌情、地形和我军今天所到的位置,对我们过去决定红一方面军北上四川西部,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创造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了。因此,我军应乘沿江敌军兵力空虚,尾追敌人距我们尚有三四天的行程,迅速地抢渡金沙江。
根据毛泽东的建议,红一军团为左路纵队,抢占龙街渡口;红三军团为右路纵队,抢占洪门渡口;军委直属单位为中路纵队,由刘伯承率领,干部团为前锋,抢占皎平渡口。红五军团作后卫,诱惑敌人,使其以为我军仍要进攻昆明。红九军团作为钳制部队,独立行动,以分散尾追之敌,该军团应在会泽、巧家之间选择渡江地点,过江后与主力部队会合。
金沙江发源于青海,是长江的上游。江水从横断山脉的深山峡谷间奔流而下,波涛汹涌。金沙江江底流沙聚集,盛产黄金,江面受阳光照射,金光灿灿,熠熠生辉。金沙江两岸除几个渡口外,均为悬崖绝壁。
当红军抵达指定渡口后,发现因地势、水及敌机轰炸袭扰等原因,在龙街与洪门渡口都无法渡江,于是全军都集中到皎平渡口。
蒋介石获悉红军的行踪后,5月3日,急令已到团街附近的万耀煌第十三师,全力向皎平渡口尾追,保持火力接触,不让红军摆脱,以待周浑元、吴奇伟纵队增援。但第十三师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非嫡系,万与蒋有矛盾,深怕孤军深入,被红军吃掉,畏缩不前,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蒋介石谎报前进方向尚未发现共军行迹,并命令部队后撤,脱离与红军接触。
毛泽东得知万耀煌的动向后,高兴地说:“你们看,龙云的部队被我们调到贵州去了,现在万耀煌的第十三师又要听我们指挥了。你们知道三国时代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吗?我们现在借用蒋介石与万耀煌的矛盾,把主力部队调到这里来渡江。将来让后人写段故事吧!”
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全部从皎平渡口过江,充分利用蒋、万的矛盾,提前了两三天时间。当万耀煌的部队追到江边时,红军早已远走高飞,不见了踪影。望着波涛汹涌、浩荡东去的金沙江,敌人只能哀叹又一次败在红军的手里。
从此,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实现了渡江北上、进军川西北的战略意图。红军为了庆祝自己的胜利,编了一个叫《一只破草鞋》的活报剧,热情地歌颂了红军在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从艰难危急中走向胜利,辛辣地讽刺了敌人追击红军几千里,却一无所得,只是在金沙江边拾到红军丢下的一只破草鞋而已!
红军渡过金沙江,四渡赤水战役也就结束了。自遵义会议以来,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领导下,以三万多人的劣势兵力,同数十万敌军巧妙周旋,反复较量。红军迂回曲折,大步进退,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驰骋于川、滇、黔边境广大地区,迷惑敌人,调动敌人,困疲敌人,歼灭敌人;四渡赤水,威逼贵阳,乘虚入滇,巧渡金沙,示形于东而击于西,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出敌不意,出奇制胜,从而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堵,扭转了红军被动挨打的局面。就连毛泽东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从四渡赤水,佯攻贵阳,直到巧渡金沙江,紧紧牵住蒋介石的牛鼻子,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确实高明。毛泽东也曾对陈毅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毛泽东统帅全军后,没有辜负遵义会议和广大红军将士的重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第四章 得意之笔会理会议泛起的小风波(一)
四渡赤水之战是毛泽东统帅生涯中的最得意之笔,而这“得意之笔”的主要特征就是声东击西。
在三个多月的四渡赤水战役中,毛泽东对“声东击西”谋略的运用,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要声东击西,就要“忽进忽退,一再回旋”,就要全军走得快,动得勤。毛泽东曾告诫红军指战员,“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强调的就是一个“走”字。
在当时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红军的“走”完全靠两条腿穿草鞋甚至打赤脚,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奔走。单是这样走就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更不要说还要走走停停,不时投入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了。然而,对红军战士来说,走比打更苦,他们宁愿多打而不愿多走。
走得多了牢骚话自然就出来了,战士们不理解毛泽东的战略意图,不知道上级为什么要他们天天走路,与敌人兜圈子:
“光是转圈,走到哪是一站?连个医院都没有,受了伤就寄掉,老子宁愿被打死也不能受伤!”
“到处转,到底哪是前方,哪是后方呀?”
“什么前方后方,前方后方都在你身上,拍拍胸脯就是前方,摸摸背包就是后方!”
“老打圈子不打仗,还不把人累死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