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夫辞职,但戈尔巴乔夫严辞拒绝了。    
    失望的5个人飞回莫斯科。他们径直来到克格勃总部,克格勃主席克留其科夫正等着他们。他们向克留其科夫报告了与戈尔巴乔夫会见的详细情况,克留其科夫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到克里姆林宫召开紧急会议。在紧急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实行紧急状态,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    
    根据苏联宪法,副总统亚纳耶夫暂行总统职权,他成了委员会的当然领袖。克留其科夫签署命令,对戈尔巴乔夫暂时实行隔离。亚佐夫也签署命令,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参与实施紧急状态,维护社会治安,同时,派装甲部队进入首都,占领战略要地。    
    至此,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拉开了序幕。    
    8月19日清晨6点多钟,刚刚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的苏联人听到广播里正在播发由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签署的声明:鉴于戈尔巴乔夫由于身体状况不能履行总统职责,根据宪法第127条,由副总统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权。半个小时后,广播里又传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签署的《告苏联人民书》,宣布在苏联个别地区实施为期半年的紧急状态,同时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亚纳耶夫致信各国元首、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秘书长,重申苏联信守“承担的国际义务”,希望能得到各方谅解。    
    俄罗斯联邦领导人叶利钦听到《告苏联人民书》之后立即意识到发生了政变。    
    叶利钦于8月20日发表声明:由于国防部长亚佐夫参与了政变,因此,自8月18日起,以亚佐夫名义发出的命令无效。叶利钦说,他已经接管了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联军队,任命康斯坦丁·科别茨为俄罗斯共和国国防部长,任命谢尔巴科夫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命令部署在俄罗斯境内的苏联军队原地待命,所有离开驻地的军队必须立即返回等。    
    8月21日,叶利钦的副总统鲁茨科伊率领特种部队士兵前往克里米亚解救戈尔巴乔夫。    
    “八一九”事件成了苏联从兴盛转向没落的转折点。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8月22日,拉脱维亚宣布独立。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8月27日,摩尔多瓦宣布独立。8月30日,阿塞拜疆宣布独立。8月31日,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宣布独立。9月9日,塔吉克宣布独立。9月23日,亚美尼亚宣布独立。10月27日,土库曼宣布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首脑在明斯克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体。    
    12月25日晚上,在克里姆林宫里,苏联的国旗缓缓降落,俄罗斯的三色国旗取而代之。至此,超级大国苏联就从世界上消失了。    
    


第三部分:政事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为何未获得连任

    在1996年6月20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反对当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竞选连任下届联合国秘书长,并扬言要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对加利的连任行使否决权。在美国政府作出上述宣布几小时后,加利得知了这一消息,正在德国访问的他立即作出针锋相对的回答:他决定竞选连任下届联合国秘书长。这时距联合国大会决定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人选还有半年时间,克林顿政府迫不及待地提前表态,这其中原因确实值得回味。    
    11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加利是否能够获得连任提名表决时,美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其余14个安理会成员,尤其是中、俄、法、英4个常任理事国投票赞成的情况下,投了惟一而刺眼的反对票。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呢?    
    美国反对加利连任的理由是他“缺乏改革意识”,“不是把联合国引向21世纪的适当人选”,还指责他对联合国财政困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们不会忘记,正由于美国大量拖欠联合国会费和维和经费,才导致联合国财政困难。    
    对此,加利不顾美国人尖锐的叫骂声,坚决批评美国对联合国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    
    美国以“国际宪兵”自居,它在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的基础上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在他看来,联合国应该是它实现独霸全球战略的运载卡车。而如今,这辆卡车的司机——加利竟敢与之对着干,还不时加以指责,这是美国所难以容忍的。于是,美国朝野上下难得一致地反对加利连任。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国会上就联合国财政状况作证时说:“当我对人们讲我们将行使否决权,而且如果(布特罗斯·加利)获胜,我们将退出联合国时,我非常清醒。”美国甚至不惜以退出联合国作要挟,可以看出其险恶用心和丑恶嘴脸。    
    11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有14个成员国赞成加利连任,1票反对;美国投了否决票。    
    12月12日,投票测验结果是14票赞成科菲·安南,1票反对;法国投了否决票。但随着事态的发展,法国总统希拉克不想再孤立,于是决定放弃与美国对抗。    
    12月13日,安理会和联大同时作出决议,对加利进行了赞扬,并对新任秘书长(安南)进行了正式任命。    
    奥尔布赖特曾说过一个经典名言,现出了其霸权主义者的嘴脸:“我将让加利相信我是他的朋友,然后我再打断他的双腿。”    
    


第三部分:政事美国如何安排“保护总统计划”

    在“9。11”事件中,美国纽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先后遭到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飞机的袭击,举世震惊。一直以来媒体只对这个恐怖活动的幕后主谋是谁以及如何消灭他感兴趣,但,随后不久,人们对那些国家领导人的人身安全问题也开始关注了。倘若美国遭到大规模的核打击,美国总统及其继任者将如何确保活命?最高指挥机构将如何确保不至于瘫痪?    
    其实,早在冷战时期,军事问题专家们就已经开始研究“保护总统计划”了,他们争相探知这一机密,并将它列为美国的头号机密。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保护总统计划”并非一成不变,它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全球安全”网站主任约翰·皮克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侦察卫星技术飞速发展,美国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尽管美国的指挥中心等大型掩体进行了特殊加固和伪装,但在前苏联卫星敏锐的眼睛下还是不易逃脱的。如果前苏联导弹同时袭击这些指挥中心的话,美国政府同样会陷入瘫痪。许多安全专家还认为不应该把指挥中心建在一些固定的场所,这样会产生许多安全隐患,也逃不开苏联人的眼睛。有鉴于此,美国政府急令安全部门将“保护总统计划”进行重大的修改,确保苏联人无法一次性“干掉”美国总统及其法定继任者。    
    老布什总统在20世纪80年代末把“保护总统计划”这一名称改变了。随后,美国通过了国家安全重组法案,并相应组建了一套由主要指挥中心和次要指挥中心组成的相对分散的系统,分散了指挥中心。显然,主要指挥中心如果被前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一举摧毁,而次要指挥中心一样能够下达对前苏联进行报复性打击的命令。“保护总统计划”手段也不单一,他们还有其他的辅助手段,如“应急导弹通信系统”,导弹发射后通过无线电可以与地面部队通过密码保持联系。90年代初,该系统暂停使用,但一切设施都完好无损,随时可以重新起用。还有“打击后指挥与控制系统”,它是由具备发起报复打击能力的飞机组成的网络。据悉,该系统直到今天仍处于“激活”状态。同时,美国情报官员也披露,美国还有每天24小时飞在空中的波音747飞机,作为战略空中指挥所。由于这个指挥所一直在空中,而且位置不确定,这样敌方要摧毁它,就不那么容易了。飞机执行8小时轮换制,机上有一名两星将军。随着冷战结束、东西方关系缓和,空中指挥所也终于降到了陆地上,但一旦进入紧张状态,它马上又可以执行命令了。    
    


第四部分:战争特洛伊战争究竟是真是假

    一场战争引出了两大史诗,从而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这场战争就是特洛伊战争,而两大史诗就是荷马的《伊利亚特》与《奥德赛》,那么,这场战争是真是假呢?    
    在那样一个人神界限特别模糊、人类很像神灵而神灵身上又表现出太多人性的时代,特洛伊成为这一时代人神之中最伟大者交锋的场所。很多事情发生在这儿,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帕里斯,把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从希腊带到这里;希腊国王阿伽门农为了夺回海伦,率领他的军队来到这里;后来,在这个战场上,希腊最伟大的战士阿喀琉斯,杀死了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最后一幕,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与阿喀琉斯谈判请求归还他儿子的尸体并停战。    
    在史诗《奥德赛》中,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帕里斯为他哥哥报仇,给了阿喀琉斯的脚踵致命的一击,杀死了这位希腊伟大的勇士。而希腊人则通过“木马计”,潜入特洛伊城内并最终摧毁了它。此后特洛伊的黄金时代也就结束了。    
    历史上很多人认为这是历史事实,并真正发生在希沙立克。但是,自从18世纪开始,学者们对此提出了质疑。许多人怀疑特洛伊曾经发生过战争,甚至更有一些人怀疑荷马的存在,至少怀疑荷马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人而非一系列诗人的存在。    
    到了19世纪下半叶,只有极少数学者相信荷马史诗是对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的记录。而相信特洛伊——假如它真的存在过的话——就在希沙立克的人则更少。然而还是有人相信特洛伊的存在,这其中包括业余考古学家弗兰克·卡尔弗特——美国驻这一地区的领事。19世纪60年代中期,卡尔弗特与其合作者德国富翁海因里希·谢里曼对希沙立克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古典时期的神殿和一些高大的建筑物。后来,曾做过谢里曼助手的威廉·德普费尔德继续进行他未竟的事业。德普费尔德发现了更多的大房屋、一座望塔、300码长的城墙。    
    德普费尔德的看法一直流行,直到40年后,一支美国探险队在卡尔·布利根的带领下来到希沙立克。布利根认为,特洛伊的覆灭,绝对不可能是希腊人的入侵造成的。因为城墙的一部分地基发生了移动,而其他部分则似乎彻底倾坍了。他认为这种破坏不可能是人为的,可能是一场地震导致如此。    
    看来,究竟是特洛伊战争成就了荷马史诗,还是荷马史诗成就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究竟是真是假,这一切都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第四部分:战争古罗马军团为何能横行欧亚

    公元6世纪末起,罗马人赶走了伊鲁特人,成立罗马人自己的国家,后来,欧洲以至西亚和北非地区的格局都因罗马帝国的崛起而发生了变化。这一影响当时世界格局的帝国拥有一支十分强大的部队,这支军队在最初仍然继续使用他们的统治者伊特鲁里亚人曾经用过的希腊风格的重甲方阵。重甲方阵是由用圆形盾牌和投矛武装起来的重甲步兵组成,此后不久,他们就开始着手建立他们现代化的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