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来玉一听,心中咯噔一下。
他偷偷的瞥了眼咸丰,见咸丰并不发怒,这才稍微松口气。
咸丰问道:“接下来呢?”
太监继续说道:“李提督犹豫了片刻,最终遵从了皇上的口谕,并且说芷兰留在尚书府有桂良大人照顾,他能放心。”
“哈哈哈……”
咸丰朗声笑道:“若是李振毫不犹豫的同意芷兰留下,朕恐怕要怀疑李振这个人的野心了。一个从军队爬起来的小兵,性格直率,得知自己的女人留下,肯定会愤怒的。如是自己的女人被留在北京当做人质都无动于衷,不是大忠之人,就是大奸之人。”
“现在看来,李振是一个性情中人。”
“只要芷兰在北京诞下一对双胞胎,李振会更加的忠心,能更加的卖命。这样一来,也能让李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野心,对李振有好处,以免他误入歧途。”
咸丰一脸得意,脸上满是笑容。
韩来玉说道:“若是李振知道皇上的一片苦心,肯定会感动的。”
咸丰说道:“朕不求李振感激,君臣相得益彰就好。”
韩来玉站在旁边,心中明白咸丰是把李振当做忠臣的。只是咸丰需要一个保证李振能一直忠心的条件,所以留下了芷兰。
第0440章 未来的慈禧
李振不甘的接受了咸丰的旨意,只能尽量的多陪陪芷兰。
按照韩来玉的说法,他在北京最多只能呆一个多月,然后就要返回广州,带着士兵前往南京剿匪。因为时间所剩不多,李振很珍惜这段时间。两人的感情,也在这段时间急剧升温,你侬我侬,羡煞多少下人。
与此同时,宫中又有一个小太监到了尚书府。这一次不是传旨,是宫中的懿嫔请李振和芷兰去宫中赴宴。
芷兰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然后小太监先一步回去报信。
李振和芷兰回到后院,换衣服准备赴宴。
李振站在屋子中,满头雾水,不解的问道:“芷兰,宫中的女人都是什么妃子的,或者是皇贵妃、皇后,什么时候冒出一个懿嫔了?”
对于后宫的等级,李振并不是特别清楚。
芷兰笑了笑,解释道:“夫君,宫中女人的等级分为皇后,这是最高一级,无须解释。下面依次是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其中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都好理解,全都是皇上的女人,也有一定的地位。”
顿了顿,芷兰继续说道:“常在和答应却不同,是最低等级的宫女,无权无势,也难以借助他人的力量,想出头几乎很难。多少女子在宫中都成了老宫女,到死的时候都没有得到皇帝的临幸。宴请我们的是一个嫔,是比贵人高一等级。”
李振皱眉说道:“一个小小的懿嫔都要设宴,没档次,干脆不去。”
他很不情愿去,也不想去。
其一,李振好歹是一方提督,还兼任广东巡抚的职位,是朝中的封疆大吏,更是咸丰信任的重臣,权势赫赫。宫中的贵妃、皇贵妃,或者是皇后设宴邀请也就罢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嫔来设宴,太让李振觉得没有面子。
其二,李振并不想带着芷兰去赴宴。因为芷兰怀了双胞胎,走到哪里,都像是动物园里的动物,谁都想要看一眼,这让李振很反感。
他有心拒绝,换来的却是芷兰的白眼。
芷兰笑嘻嘻的说道:“夫君,懿嫔的身份地位的确不高,却是最得皇帝宠爱的女人。我从广州回到北京后,额娘专门把宫中的事情告诉我,让我千万不能得罪懿嫔,这一趟必须去。”
李振挠了挠头,不解的问道:“懿嫔是谁?”
芷兰解释道:“懿嫔是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十八岁选秀入宫,被皇上赐名兰贵人。现在已经是懿嫔,有了皇上的宠溺,懿嫔以后成为后宫的贵妃也说不定。”
“叶赫那拉!兰贵人!”
李振呢喃了两声,眼中骤然闪现出一抹异彩,惊呼道:“慈禧啊!”
李振对后宫嫔妃的等级不怎么清楚,对这个影响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女人却清清楚楚。慈禧就是出身叶赫那拉,入宫选秀的时候被封为兰贵人。她凭借咸丰的宠爱,渐渐的成为后宫的女主人之一,最后把持了满清的大权,直指死亡。
芷兰一头雾水,问道:“夫君,慈禧是谁?”
李振笑了笑,连忙说道:“没什么,我只是感慨了一下。”
芷兰觉得李振没说实话,却没有追问,说道:“懿嫔在宫中等待,赶紧换衣服,免得去晚了让人觉得我们不尊敬对方。”
李振想到那个影响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女人,心中也有些好奇,主动的换了衣服,和芷兰乘坐马车出了尚书府朝宫中行去。因为有懿嫔的召见,马车在宫门外停下后,李振和芷兰直接朝懿嫔的住所行去。
此时的慈禧,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懿嫔,居住的宫苑并不华丽。
李振和芷兰抵达,懿嫔主动到大门口迎接。
她牵着芷兰的右手,脸上带着春风般的笑容,说道:“妹妹真是上苍眷顾,竟然怀上双胞胎,姐姐都羡慕死了。走,进去说。”
李振跟在后面,近距离的打量慈禧。
她长得不高不矮,以李振的目测,一米六多的一点。慈禧的面貌称不上精致,却很协调,给人一种乖巧的感觉,还有一种玲珑剔透的味道。李振见到慈禧的这样一面,感觉这个人是一个小家碧玉,没有那个霸道蛮横凶残的慈禧的感觉。
一行人进入大厅,厅中早已经准备好了宴席。这一次的宴席没有酒,都是些清淡的蔬菜等等,都是按照芷兰的口味做的。
芷兰见状,感激道:“看着满桌子的菜肴,就知道懿嫔用了心的。”
懿嫔笑吟吟的道:“我平日里吃的也比较清淡,这些都是我爱吃的,不知道这些是否符合妹妹的口味。来,妹妹尝一个肉丸子,这是御膳房的大厨亲自做的,费了好一番功夫。”
芷兰立刻感谢,尝了一口,连连称赞。
这时候,李振成了一个哑巴,只能当陪坐。李振能察觉到慈禧的目光时不时会在他身上掠过。这个女人招待芷兰,是想要和他搭上关系。慈禧入宫后全凭自己,朝中并没有实力强劲的官员支持,需要一个官员支撑。
她的心思就落在李振身上,想通过芷兰联系上李振。
吃饭聊天的过程中,懿嫔没有和李振说过一句话,都是和芷兰说话。到最后离开的时候,懿嫔都只是中规中矩的送走李振和芷兰。
这般情况,让李振心中暗暗警惕。
这女人性格沉稳,能隐忍,能弯得下腰,不是简单的货色。两人一起返回,芷兰在路上小声说话,对慈禧的印象非常好,还打算让慈禧出宫到尚书府赴宴。李振并不插手,随便芷兰怎么做,只要芷兰不出事就好。
……
养心殿,咸丰正在处理公务。
韩来玉走了进来,低声道:“皇上,懿嫔在宫中设宴,宴请了李振夫妇。”
“哦,还有这等事情。”
咸丰闻言,顿时眉开眼笑,说道:“懿嫔聪明伶俐,乖巧剔透,的确是一个懂事的女人。朕刚刚下旨让芷兰留在北京,李振肯定有怨言。现在懿嫔邀请芷兰和李振,替朕安抚两人,做得非常好。后宫的女人这么多,惟独她一人有这份心思,实在难得。嗯,赏赐夜明珠一颗,宫女两名,锦缎百匹。”
“喳!”
韩来玉躬身应下,立刻准备前去。
他刚转身,就听咸丰说道:“算了,不用你去传旨,朕亲自去懿嫔那里坐一坐,顺便把赏赐的东西带过去,免得劳师动众。”
说完后,咸丰起身离开养心殿,起驾前往慈禧所在的地方。
第0441章 重建江北大营
时间流逝,一晃已经是二月二十八。
仔细的算算时间,李振在北京已经盘桓了一个半月。在北京的时间越长,李振心中越不是滋味儿。一想到自己的女人留在北京做人质,他心中就升起熊熊的怒火。对咸丰的恨意,对满清朝的恨意,也愈来越浓。
这一日,咸丰在养心殿亲自接见李振。
殿中,咸丰正襟危坐。
李振坐在下方,微低着头,眼神飘忽不定,不知道心中想些什么?
咸丰埋头处理公务,没有先开口说话。这般情况,李振也不敢说话。两人就这么保持着沉默,一动不动的。
五分钟后,咸丰才搁下手中的毛笔。
他抬头看向李振,缓缓说道:“弘毅啊,父皇即位之初,天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一晃几十年过去,朕继位登基后,连连遭遇叛乱,心中有颇多感慨。这九五之尊的位置,就不该和六弟争的,应该让六弟继位。”
“坐上了这个位置,背上就背上了包袱,整日忧心如焚,难有一日安宁。”
“现在内有发匪,外有洋夷,我日夜不宁啊!”
咸丰一副苦逼的模样,一脸的沉重,仿佛真的是日夜忧心国事。
李振嘴角微微抽搐,心中连连摇头,心想你咸丰都开始忧心国事,太阳必定要从西边升起,你咸丰不安宁不是局势糜烂,是后院的女人太多。
当然,李振是不敢这么说出来的。
他抬起头,神色平静,不卑不亢的道:“六王爷的确有才能,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满朝的衮衮诸公,都承认这件事。”
咸丰闻言,脸上的表情骤然僵住,感觉很生硬。
李振看在眼中,心中更是好笑。
坐上了至尊无上的位置,怎么可能放手?
李振早有打算,继续说道:“六王爷有才华,但是六王爷的格局不大,只能作为一个贤王辅佐皇上。试想一下,臣还是一个寂寂无闻的参将的时候,六王爷发现不了臣的才华,唯独皇上慧眼独具,让臣得以一展抱负。”
“这样识人的手段,六王爷是不具有的。”
“昔年,汉高祖刘邦纵论天下,曾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等内政上不如萧何;用兵征战不如韩信。但是刘邦却取了天下,因为他会用人。皇上在治理国家的细节上不如六王爷,但是会用人,仅此一点就足够了。”
“昔年六王爷和皇上争夺皇位,是政敌。”
“然而,皇上登基后,却大胆的用六王爷,如此心胸,当得起圣主之称。在皇上的苦心经营下,朝中有杜翰、肃顺、载垣等一批老臣子,这是老沉持重的中流砥柱。同时,又有六王爷等年轻一辈的臣子,人才济济,都是皇上的赫赫之功。”
李振说话神色诚恳,仿佛句句都是发自内心。
咸丰听了后,眉开眼笑。
他扭动着屁股,仿佛是觉得不自在,所以连连摆手道:“李振啊,你一个读书不多的军中将领,竟然一大通的歪理,真是出人意料。”
李振严肃的说道:“皇上岂不闻吴下阿蒙么?臣虽愚鲁,却好读书,所说的句句都是发自肺腑,是从书中所学。”
“好,好,好一个好读书的将军。”
咸丰连连称赞,心中舒坦到了极点,无比舒服。
事实上,咸丰对奕䜣是有一定戒心的,但是听了李振的一番话,信心空前的强大起来,认为自己驾驭得了奕䜣,已经是会识人会用人的好皇帝。咸丰笑过之后,严肃的说道:“朕今日找你来,是因为剿匪又传来了坏消息。”
李振问道:“臣久居北京,不知道外地的消息,请皇上明言。”
咸丰沉声道:“二月十二,曾国藩和石达开交战,石达开毁掉湘军战船百余艘,曾国藩所在的座船被俘虏。曾国藩侥幸逃走,却损兵折将,文卷案牍等也全部丢失。这一次剿匪损失惨重,曾国藩气得要投湖自尽,好在部下劝阻,才忍辱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