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哟……他马……”
骂都没骂完,又是一个板子过了去,是公司的保卫,几乎是瞧见那保卫的制服,这身强力壮的汉子,便连忙灰溜溜一声不吭的排到了队伍的最后方。
“瞧见没有,在这,头五天,没其它的事情,就是让咱们学规矩……”
一边趴着餐盘中的饭菜,小伟一边说道着,他的眼睛不时的朝周围看着。
“你瞧,有德哥,你看,这排队,瞧起是没有啥,可这排队的学问可大了,这是学会规矩的第一步,要是连这个规矩都不能遵守,那么多规矩,就等于放屁……”
话粗语糙的小伟话向来都多,而王有德则只有点头应声的份,这两天,他可是没少挨板子,那些人打起人来贼了去了,指头粗的板子,冬天打在身上不痛,可打在后颈上,那痛的……
要命啊!
“小伟,你说,咱来这遭这些罪是为啥啊?”
红肿的脖颈处传来的痛意,让王有德不由的问道面前的小伟,小伟是安徽人,和他住在同一间宿舍里。
“为啥?”
小伟愣了愣,像是没听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好一会才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公司券”出来,将那铁灰色的“公司券”摊开,指着上面的一串话说道。
“哥,你能看懂上面的这几个字不?”
“埋汰你哥不是,你又不是不知道,就是那个男、女,我都……这上面写的啥?”
“今天的努力工作,是为了明天幸福生活……哥,咱们来这,就是为了这个!”
把“公司券”推到王有德面前,小伟的脸上带着些憧憬之色。
“你没听队长说嘛,只要咱们好好干活,将来,进了工厂,一个月就能拿几十块钱,以后还能把家安到这,娶个媳妇,生几个大胖小子……那日子……那日子就是幸福啊!”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八章幸福之后的可惜
有qq号的能在qq书城投3票,如果是请大家投一下吧
第308章幸福之后的可惜
幸福是什么?
几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对于幸福的理解各有各的不同,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幸福就是年景好点,无旱无灾的庄稼有个好收成,对于城市平民来说,幸福就是多挣上几块钱,让家里的生活更宽松一些,而对于公务员来说,无非是能获得晋升,最好能再得到一点额外的收入,对于医生来说……嗯,总之,因为定位的不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同样的他们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而对于从事技术研究工作的人来说,或许,对于他们而言,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学有所用,用有所成吧!
至少对于应尚才来说,或许,现在他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幸福,甚至在他看来,相比于许多人,他不仅是幸福的,而是是极为幸运的。不过去年刚回国的他,几乎是刚一回国,就能够一展所学,相比于许多从事技术研究的人来说,他的非常幸运,他不至于因为国家工业落后的现实而荒废学业,对于从事技术研究的人来说,是何其的幸运。
清晨,一大清早,和往日一样,尚应才便骑着自行车,早早的朝着铁道部赶去,他的脸上带着笑容,在进入铁道部的时候,不论是否认识,他总会热情的和他人打着招呼,此时,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那发自内心的喜悦。
“树德兄,您今天怎么这么早?”
进入堆满了图纸的办公室,瞧见比自己早到的石志仁,尚应才不由一愣。
“刚到,”
面上事带着微笑,石志仁指着手中的茶杯,他有一个习惯,到办公室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倒上一杯茶,往常尚应才先到之后,都会先为其倒上一杯茶,显然,他也是刚到。
“昨天,一夜没睡着!应才,你也没睡吧!”
石志仁笑说着,在这间办公室中,众人忙活了半年多,直到昨天,终于完成了全部的设计工作,如何能睡得着,若非昨天完成最后一张图纸设计已经是凌晨两点了,也许他们会找一家饭店,然后以醉庆祝。
“怎么样?今天咱们是不是一同向杨帮办汇报一下?”
相比于石志仁的淡定,当初力主自主设计的尚应才此时显得有些急切,尽管在过去的半年之中,全力支持他们的杨帮办并没有督促他们加快速度,可在铁道部这“衙门”中,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还是会传到他们耳中,那怕就是他们一心扑在设计上,也会有人刻意把消息传给他们,为了支持他们设计机车,杨帮办不知道承受了多压力,担负着多少责任,现在,或许没有谁能比杨帮办,更渴望得到好消息。
“去!”
石志仁点点头,然后语气肯定的说道。
“不仅要去,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去,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完成了设计!”
十几分钟后,石志仁、尚应才等人拿着几个图纸盒朝路政司走去时候,即便是别人不会,他们也会主动的和别人说道着,他们向杨帮办汇报好消息——机车设计工作业已完成!他们这个设计组完成了全部的设计任务,从图纸到制造流程等等。
一时间,整个铁道部都震惊了,在石志仁、尚应才一行人朝路政司走去的时候,更多的人也跟着去看热闹了,甚至就连同铁道部的几名外国专家,也跟着过去了,他们想在第一时间,去“看看”中国人自行设计的机车,准确的来说,是想鸡蛋里找骨头,当初正数他们最为反对自行设计。
民国28年,铁道部为贯通粤汉铁路全线,决定在湖南株洲和广东韶关之间修筑铁路,完成湘粤铁路广州一韶关段和长沙一株洲段的接轨工程,与湘鄂铁路连成一体。为此成立了粤汉铁路株韶工程局,并向英国政府筹借中英庚子赔款,用于工程施工、购置机车车辆及其他器材设备。民国22年签订了贷款协议后,筑路工程的进展比较顺利,但是在选购机车的问题上却遇到了困难。
之所以遇到了困难,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粤汉铁路是我国南北交通运输干线,运量大、运距长,还要翻越南岭山脉,需要使用大功率机车作为牵引动力。可是,粤汉铁路各段,分别由广东、湖南、湖北三省集资修建,施工时间从清末到北洋,可谓是有先后,而且工程标准不一致,和国外相近铁路比较,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其线路和桥梁承载能力低。而国外大型蒸汽机车的功率虽大,但其动轮轴重都超过了粤汉铁路线桥的承载能力,而动轮轴重较轻的机车又因功率偏小,不能满足运输需要,因而都不适用。
面对这样一个难题,铁道部的外国专家建议先购进动轮轴重较轻的机车,通过合理的班次设计,增加通行班次,从而解决运力,但这不仅意味着需要增加更多的铁路建设费用,同时还需要采购更多相对落后的机车,而且还需要与国外机车制造商协调,设计一种适合粤汉铁路的机车,而如此一来重复性的投资、浪费性的支出,高达到上千万元,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经济条件。
而当时刚刚进入铁道部工作,正在铁道部路政司技术标准委员会工作的应尚才,则在会议上建议自力更生,自行设计一种适合我国铁路运输需要的大型蒸汽机车,按照他提出的建议,这种机车不仅能满足粤汉铁路的需要,同时也适合中国铁路复杂的路况标准,只不过他的建议被铁路部的部分官员和外国专家认为是“异想天来”,最终,他是在路政司帮办杨毅的支持下承担了这项任务。
而现在,之所以拿着部分说明图纸去路政司,就是为了告诉杨帮办,当初他的支持有多么的正确!
“哗……”
一张精心绘制的图纸被掀开了,扶着玳瑁框眼镜,杨毅这位路政司帮办面对着眼前的这厚厚的机车设计图纸,整个人都显得极为激动,从去年7月至今,因为他当初力主支持“自行设计”,而承担了太多的压力,甚至于嘲讽。
“异想天开!”
若是没有异想天开的念头,又岂会有今天的这份图纸,
“……整车设计除去采用现在最先进的技术之外,新型机车在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通过改进锅炉、炉床的结构和大、小烟管的布置形式,采用e型过热管和复式汽阀,在不增大锅炉尺寸的条件下,扩大了蒸发、传热和过热面积,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采用高强度合金钢火箱板,提高锅炉汽压到i。55兆帕,
因而机车的功率较大,保证满足快速起动、长时间运行的和多拉快跑的需要。”
作为国产机车的主要设计人员,尚应才自然负责起了向杨毅解释设计意图的工作,在介绍的时候,他特意把声音放大,以让帮办办公室和办公室走廊内挤站着的人们都听到他的话声,他要用事实告诉他们,当初的“异想天开”,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
“第二,机车走行部采用2对导轮、4对动轮和2对从轮,用较多的导轮和从轮轮轴分担机车重量,动轮轴重适当减轻,使机车可以通过设计承载能力为古桕氏e—35级以上的桥梁。导轮和从轮的双轴转向架还可以保证机车安全、平稳地通过小半径曲线,因而机车可以在建筑标准偏低的我国铁道线路上行驶,”
在尚应才的介绍中,原本那些准备看笑话的外国技术专家们,脸色都变得尴尬起来,通过说明图纸和尚应才的介绍,他们已经认同了新型机车的设计,更让人难堪的是,他们此时还站在这里,甚至被一些人刻意的推到前方。
“……鉴于我国各铁路复杂的路况,路线与路线间各有不同标准,路段与路段间亦有所不同,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满足粤汉铁路使用需求的同时,又使其满足全国其它干线以及支线的使用需求,可以说这一机车,即适合用于粤汉铁路,同样适合我国其它路况复杂的线桥,……
听取着尚应才的汇报,作为路政司帮办的杨毅,已经看到了尚应才等人设计的机车优点——可以取代中国铁路上繁杂的各型机车,从而实现机车的统一,仅此一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便是极为惊人的,可是……
看着眼前的说明图纸上的机车,在内心欢喜的同时,杨毅的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忧色,而更多的却是无奈。
“太快了,太快了!”
心下如此念叨着,杨毅深知现在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铁道部于湖南建设的株洲中央机厂尚未建成,国内的几座机车维修厂,更没有制造机车的能力,机车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本按照他的想法,待尚应才等人完成机车设计时,估计株洲的中央机车厂差不多也建成投产了,可谁想到,他们竟然在短短不到半年内就完成了机车的设计工作,实在是……超乎意料。
可现在……想到设计如此优良的而且是自主设计的机车
;竟然不能自主制造,杨毅岂能不感到惋惜?岂会不觉可惜?
再看着尚应才等人那满面的疲惫之色,杨毅心中更是充满了愧意,他们设计出了世界第一流的机车,却受限于国家的工业实业,而不能自行制造,这……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九章宴会上的要求
有qq号的能在qq书城投3票,如果是请大家投一下吧
第309章宴会上的要求
“北平的土、伦敦的雾、南京的中山大马路。”
虽说只是民间谚语,可却道出了南京人的得意来,这一切都使于六年前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时,南京几乎看不到一丝首都应有的气象,而又因财政拮据,而不